首页 > 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儿子李恪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后世人如此的怀念他呢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还不知道:李世民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唐太宗英明一世,可惜他没有选好接班人,终于造成之乱,在唐宫搅出一番腥风血雨。

固然,李世民不该选“逆反青年”,不该选“阴毒后生”,但是最终选择柔弱不明的作为接班人,显然也不是一个好选择。

于是有人就想,如果李世民选择第三子李恪为接班人,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 (李世民剧照) 之所以大家觉得选李恪为接班人更好,是因为李世民曾评价过李恪“英果类我”,也就是说,李恪像他李世民一样英武果敢。

因为这一点,李世民打算废了李治,立李恪为太子。

但因为李治的舅舅坚决反对,李世民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李恪的生平,其实可以发现,他在当期间,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作为。

反而是因为耽于游猎,不顾及老百姓的庄稼,被罢官。

后来虽然李世民派权万纪给他当长史,权万纪相当厉害,他才有所收敛,但这主要是权万纪的功劳。

从这些地方,实在看不出来李世民说李恪“英果类我”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世民之所以那么喜欢李恪,大约有两点:一是李世民一向舐犊情深,只要是他的儿子,他就喜欢。

儿子犯了错误,往往责怪在别人身上。

比如李恪犯了错误,李世民不说李恪不对,说李恪当时的长史柳范不对。

二是李恪相对于李承乾、李泰来说,知错能改。

那么,李恪如果真的当了后,就一定是个好皇帝吗?我看未必。

就说他知错能改这一点,也是因为权万纪很严厉,压住了,同时他已经吃过一次亏,害怕李世民再次责罚他,才不敢这样。

原先给他当长史的人,也多次劝说过他,但他并不以为然。

如果将来他当了皇帝,没有了约束,他还会这样吗?这是值得怀疑的。

(李恪剧照) 李恪一生并没有多么突出,后世却对他充满怀念。

后世对李恪很怀念,至少有两个证明: 一是《》在写李恪的时候,有意地隐藏李恪所犯的错误。

《》说李恪当初被罢官,是因为“游猎”。

同时因为游猎破坏了老百姓的庄稼,才遭致罢官。

但是《新唐书》在写这一段的时候,说的却是李恪和他乳母的儿子玩“博簺”的游戏。

“博簺”是什么?《旧唐书》上并没有解释。

但仅仅是玩一种游戏而已,其罪错,显然是比游猎破坏庄稼轻了很多。

但实际上,《新唐书》这样记载,不过是有意掩饰李恪的罪错而已。

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孟宪实先生考证,“簺”其实是一种打猎捕兽的设置。

那么,李恪实际上也是在“游猎”,只是换了一种说法。

二是为了让国家显得正统,特地在李唐宗室中找了一个人来作为他们的“义祖”。

他们找的人,就是曾当过吴王的李恪。

要知道,李恪最终是被杀掉了,而南唐还要将他作为“义祖”,显然就是因为怀念,对他的一种认可。

(长孙无忌剧照) 那么,后世为什么这么怀念李恪呢? 我觉得根本的原因,除了李世民说他“英果类我”外,还在于他确实死得很惨。

不得不说,李恪最后的遭遇,李世民是要负责任的。

当初他决定不选择李承乾和李泰为接班人的时候,就不该冒然选择李治。

选择了李治后,又对他不满意,想要选择李恪。

而他想换成李恪,不找别人,偏偏找长孙无忌商量。

找长孙无忌商量,不是白商量吗?长孙无忌怎么会同时把自己外甥废黜,选一个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当太子?李世民自己也认识到这一点,当时就对长孙无忌说,你一定要坚持不废李治,无非他是你外甥而已。

李世民错误就在于,你既然已经认识到这点,你就应该防范,而不是仅仅说说而已。

可以说,李世民想换李治最后又没换这一点,给了长孙无忌很大的刺激,让他。

最后才利用房遗爱造反案,冤枉李恪,造成李恪被冤杀。

也正是因为他被冤杀,大家又都觉得他能力“不错”,所以千百年来,才那么怀念他。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魏征尸骨未寒 唐太宗亲手砸其墓碑

导读:唐太宗和,一直被看做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地变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网络配图 对于唐太宗这种“雷人”的异常举动,有人认为是魏征生前大力举荐的杜正伦、接连落马,伤了唐太宗的心;也有人认为是魏征曾将自己记录的与太宗一问一答的谏诤言辞,拿给负责编写起居录的褚遂良作参考,犯了唐太宗的忌。这两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究其根源却是因为魏征屡次过火的“犯颜直谏”,使唐太宗产生“逆反心理”,推倒墓碑不过是唐太宗因为长期受到压抑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歇斯底里的发泄。 唐太宗是历史上少有的开明君主,为了开创大唐盛世的局面,为了实现千古一帝的梦想,他给了魏征“无限话语权”,让魏征时刻提醒和劝谏自己。在国家大事上,魏征像一位元老,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好像在教诲一个没有主见的幼主;而在私生活上,魏征像一位长辈,,,更像是在教育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据史料记载,魏征在为唐太宗效力的17年内,有史籍可考的谏奏前后达二百余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甚至连皇帝的私生活都要管上一管,很多时候都让唐太宗下不了台。网络配图 魏征比唐太宗大20岁,如果放在时下,就是“60后”与“80后”的关系。年龄上的差距,代沟上的隔阂,意见上的分歧,必然会造成二人之间的冲突。魏征在呕心沥血的同时,却忽略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有自己的主张、理想、爱好和私生活。唐太宗那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标新立异的开拓劲,以及自由生活的做主权,在很多时候都受到了魏征的干涉和阻挠。难怪有一次唐太宗守着的面大骂魏征:“早晚有一天,朕非杀了这个庄户佬不可!”能把“从谏如流”的唐太宗逼到这个分上,魏征的进谏确实过了头。 爱太深,容易出现裂痕。魏征这种慈父般的过火关爱,在唐太宗眼里却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当皇帝的在很多时候说了不算,反而要看大臣的脸色,这种长期逐步积累起来的压抑,总有一天就会像火山一样突然喷发,而魏征的“荐人失察”和“谏言外流”不过是唐太宗“悔婚砸墓”事件的导火索。贞观十八年,不听劝谏、一意孤行的唐太宗在攻打高丽受挫后,不由得发出了“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的长叹,立即“命驰驿祀征以少牢,复立所制碑,召其妻子诣行在,劳赐之”。人,总是在受到挫折后,才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真谛,皇帝也不例外。网络配图 唐太宗一面倡导“宽大安抚”,实行开明统治,体现人文关怀;一面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疑忌心理,对大臣动辄问罪,轻则贬黜,重则杀戮,甚至连尉迟敬德、这样一些佐命功臣,也未能幸免。尤其是到了贞观中后期,随着“隋亡为戒”历史教训的逐渐淡忘,随着骄傲自满情绪的不断滋长,封建帝王的专制本能越来越多地在李世民身上体现出来。皇帝高深莫测,臣子如履薄冰,在君臣的政治游戏中,皇帝始终是赢家。难怪岑文本被唐太宗任命为中书令后,不仅高兴不起来,反而面露忧色。母亲问他为什么,他说:“非勋非旧,滥荷宠荣,位高责重,所以忧惧。”亲朋好友前来道贺,他正色道:“今受吊,不受贺也。”寥寥数语道出了他对“伴君如伴虎”这句至理名言的深刻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成吉思汗灭了克烈部,王汗和他的儿子结局都很惨

征服克列部之后,率部前往阿卜只阿——阔迭格儿山附近过冬(公元1203—1204年冬)。阿卜只阿——阔迭格儿山靠近“骆驼草原”,位于蒙古东部克鲁伦河河口与哈拉哈河之间。 在这段时间里,克列部君主、不幸的王汗和他的儿子桑昆的结局十分悲惨。 经过三天三夜的抵抗,他们的军队最后都放下了武器。他二人在部下纷纷缴械投降前夕侥幸逃了出来。 王汗慌慌张张向西逃窜,最后来到了涅坤河河畔。这条河是克列部和乃蛮部的界河,其东是克列部地盘,其西是乃蛮部地面。 王汗来到汉坤河河边,正渴得嗓子里直冒烟,便一头扑进河里大口喝水。唱毕起身,正准备上路,抬头看见附近有一个乃蛮了望哨所。这个哨所由乃蛮部的一名将官看守,守将名叫豁里速别赤。 这时豁里速别赤也发现了王汗,便过来将他抓住。 王汗急忙解释,说自己是克列部王汗。 但是,豁里速别赤根本不相信他的话,怀疑他是一个草原奸细,便不分赏他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 很快,这个不速之客被豁里速别赤斩杀的消息很快就在乃蛮人中间传开了。太阳汗闻讯,将信将疑,一定要弄个明白,要了解死者是否真是王汗。乃蛮王后古儿别速对此也很好奇。 关于这个古儿别速,个人她很可能是太阳汗的父亲的妃子之一。 太阳汗的父亲死后,古儿别速也就成了乃蛮新汗家族中的“名誉皇后”。 听说被杀的那个逃难者确实是王汗,古儿别速甚觉遗憾,她说:王汗是以前的年老的大可汗,把他的头拿来!如果真是他,咱们应当祭祀! 太阳汗也责备豁里速别赤杀害王汗,他说:“你怎么能够杀掉如此年迈的大汗呢?你应该把他带来让他见我!” 太阳汗命豁里速别赤将王汗头级取来,装人遗骸盒,置于大白毡上,就像让王汗坐于王位一样。 古儿别速叫人取来王室宴会用的酒,命乐师奏哀乐,井亲自奉盏祭王汗的头。 谁知这王汗之头一经受祭,竟然冷笑起来。 太阳汗一看,觉得这种冷笑是一种不祥之兆,便将王汗头扔在地上,抬起 一脚,将那头颅踏碎。 太阳汗手下最优秀的将领可克薛兀—撒卜刺黑当时在场,见太阳汗如此之亵读行为,甚觉恐怖,便道:“你们把已死的大汗的头割下拿来,又把它踏碎,这样做怎么行啊?咱们的狗,叫出恶声了。” 且说王汗的儿子桑昆,他并不那么相信乃蛮部的慷慨宽容,逃出后便同其父分手,选择向东南方向逃窜的路线。 他在东南荒凉的沙地和碎石滩上流浪着。从一个有水源的地方流浪到另一个有水源的地方,靠猎取野味充饥,饥一顿,饱一顿,情形很惨。 这一天,桑昆发现远处有一群野马。那些野马受到虹蝇骚扰,烦躁不安地站在那里。桑昆见状,便下马伺而进之,欲有所获。 此时桑昆身边有一名马夫,名叫阔阔出,随他流浪到此。阔阔出对这种穷苦的流浪生活早已感到厌烦,于是乘此机会,骑上桑昆的马,打马而逃,前去投奔铁木真。 阔阔出在逃走之前,曾同其妻谈到自己的打算。其妻竭力劝阻他,要他对桑昆尽到作奴仆的责任。但阔客出根本不听,舍其妻而去。 他来到铁木真面前,竭力表白自己如何舍弃桑昆前来相投,以为自己是有功之人。然而,听了阔客出的表白以后,铁木真不禁道:“马夫阔阔出这样地遗弃其正主、汗前来,这样的人如今能给谁做伴,谁敢信任?“ 铁木真立即下令斩了这个不忠于主人的马夫。与此同时,他命令,今后若见到阔客出之妻,宜奖赏之。 桑昆的马被阔阔出抢走,只好徒步流浪。 经过艰苦跋涉,他来到唐兀惕地界,在那里充当草寇,劫掠度日。不久,他被唐兀惕人驱逐出境。桑昆无奈,只得向西流窜到库车绿洲附近畏兀儿人居住的地方,在那以劫掠为生,最后为畏兀儿人所杀。 克列部的最后一个王位继承人就这样完蛋了。 随机文章苏联德尔塔级核潜艇能连续发射导弹,打击任何美军基地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盘点,最近160万公里每4年造访地球一次中国最新型枭龙战斗机曝光,单价疑为2500万美元近期太平洋火山地震连发,两天发生两次地震一次火山爆发(活跃期)长剑10巡航导弹威力,杀伤范围2公里能瞬间摧毁万吨级舰艇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