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义小说中,他上打昏君,下打贪官污吏,完全是正义的化身。
可是,赵匡胤为什么没有培养他当皇位继承人,把皇位传给他呢? 其实,赵德芳应该是赵匡胤最不可能传位的一个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赵德芳的母亲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记载。
没有记载,说明她很可能只是一位小宫女之类生的。
一个庶出的皇子,获得皇位的机会是很少的。
其次,赵德芳在17岁出阁的时候,才被赵匡胤封了一个官:贵州防御使。
第一个是赵匡胤的皇弟(晋王、同平章事、中书令、开封府尹、东都留守),第二个也是赵匡胤的皇弟赵廷美(检校太保、待中、京兆尹、永兴军节度使),第三个是他的哥哥、二皇子赵德昭(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
赵德芳的官职是最小的,受重视程度也是最小的。
第三,赵匡胤很有可能想把皇位传给皇弟赵光义。
因为赵光义是唯一早早就被赵匡胤封为王的,而且是东都留守、开封府尹,按照五代时期的传统,这样的官职,只有皇位继承人才有资格担任。
而且,就算赵匡胤打算把皇位传给儿子,而不是自己的兄弟,他肯定也只能传给赵德昭。
因为赵德昭是的儿子,是嫡次子(嫡长子早夭)。
那么,他为什么在后世呼声那么高呢? 其实这事儿,应该从赵匡胤去世以后说起。
赵匡胤去世以后,当时的皇后宋皇后(孝惠皇后已经去世)对宦官告诉王继恩,让他去把赵德芳喊来。
但是王继恩出去以后,考虑到赵匡胤平时都在培养赵光义,不可能把皇位传给赵德芳。
于是他就没有去喊赵德芳,而是去喊赵光义。
王继恩把赵光义喊来以后,宋皇后觉得一切都没办法改变了,于是就跪下来,请赵光义今后照顾他们母子。
宋皇后在这里说的“母子”是谁呢?就是她本人和赵德芳。
我们都知道,其实赵德芳并不是她的儿子,不过,因为宋皇后跟着赵匡胤以后,一直没有生育。
这件事,不管是王继恩的表现,还是宋皇后的表现,本来也没有什么疑惑的。
因为从他们的立场出发,他们肯定会做这样的事情。
但是因为包括斧声烛影、金匮之盟等众多疑云,再加上赵光义当后,赵德昭、赵德芳包括赵廷美这些都先后很快去世,因此很多人猜测,赵光义的皇位,是从赵匡胤那里夺来的。
所以宋皇后在赵匡胤后第一时间去喊赵德芳来,让很多人觉得,赵匡胤很有可能是想把皇位传给赵德芳。
有更大历史巧合的是,的好几个皇帝,都是赵德芳的后人,是其六世孙,是七世孙,是大世孙。
尤其是宋孝宗,是南宋最有才干的最有作为的一个皇帝,因此后世对赵德芳也附带充满瑰丽的幻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翁万达生于寒门,勤奋好学,,28岁时,考中进士,从此踏入官场。
中进士后,翁万达即授户部广西司主事,此后历任广西司员外郎、山东司郎中。
为官之初,他查勘悬案,监督税收,赈畿辅饥民,敢言政策利弊。
他秉公执法,严惩当地豪强,因此 以廉法著称 。
嘉靖十三年(1533年),翁万达升任梧州知府。
梧州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边防要地,民风凶悍,难以治理。
翁万达上任之后,以治学为根本,兴办学校,招人讲学,在当地掀起一股学习风潮,致使民风好转。
期间,镇守两广的咸阳宁侯,纵容悍卒横行,翁万达不惮权贵,将十余个悍卒逮捕入狱。
在治理梧州的4年,翁万达功绩卓著,声名远播,被誉为“治行第一”。
嘉靖十七年(1538年),安南国(今越南)莫登庸父子称制,勾结广西土匪反叛朝廷。
命两广总兵仇鸾、兵部尚书毛伯温率部征安南。
在征南一战中,翁万达展现出他非凡的军事才能。
征南号令传出,兵部、礼部意见不一时,他提出以 重兵威慑,抚剿兼施,迫其乞降 的策略,得到兵部、礼部的认同,并成为朝廷国策。
他也因此被推荐为征南副使,成为征南大本营决策层中的智囊团成员以及广西一路的前线指挥官。
征讨安南,翁万达先平定与莫登庸勾结的少数民族叛乱,并实行策反,最后兵不刃血迫使莫登庸乞降。
叛乱平定之后,翁万达功居第一,受到嘉靖皇帝的赏识,官职连跳三级,嘉靖二十年(1541年)擢升其任四川按察使,次年,先后转任陕西左、右布政使。
嘉靖二十三年,翁万达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三边总督。
此时明朝已经,北有俺答侵扰,南有倭寇进犯。
嘉靖二十四年,俺答来犯,翁万达率众迎战,严守铁裹门、鹁鸽峪两关。
在铁裹门这边,将士们英勇无比,杀敌无数,俺答军损失惨重,只得仓皇逃离。
鹁鸽峪易攻难守,在失守的情况下,翁万达亲自领兵,与将士们拼死力战,双方僵持不下,最后俺答军听说明军援兵将至,担心寡不敌众,,最终遁逃而去。
铁裹门、鹁鸽峪血战,被誉为“奋勇中坚,威震北虏”,翁万达声名大振。
翁万达率领明军与俺答军在曹家庄交战,但敌多我少,翁万达深知强攻无胜算,只能智取。
他令将士乘车拖着树枝,顺丰鼓噪,使得沙尘四起,黄沙蔽日,好比来临,吓得俺答军仓皇而逃,明军取得曹家庄大捷,自此俺答军不敢再大举进犯,边关地区一度和平生息。
凭着卓越功勋,翁万达赢得嘉靖中叶第一边臣的美誉。
曹家庄大捷后,因戍边有功,翁万达升任兵部尚书。
不久,父亲去世,他南归奔丧,按照明制,大臣遇丧事,可守丧三年。
不料俺答得知翁万达离开边关,立即兴兵犯境,大同失守。
形势危急,嘉靖皇帝下诏命翁万达立刻返回边关,起兵抗敌。
然而翁万达背疽发作,动弹不得,只能修书一封《乞恩陈情终制疏》让儿子转交圣上。
而此时,俺答军已经 溃墙南下,直薄都城 ,嘉靖皇帝急得再下两道金牌,催促翁万达起程。
翁万达只得重写修书一封《题知起程疏》让侄子送进京,奈何路途遥远,修书送到北京已是一个月之后。
俺答来犯,边关失守,嘉靖皇帝对翁万达很不满,再加上奸臣离间,嘉靖遂降翁万达为经略。
嘉靖三十一年,翁万达因背疽益发严重,请求辞官,嘉靖皇帝恼火将他免职,后又以他的《谢疏》有讹字为由,将他 削籍为民 。
而就在他去世前的一个月,嘉靖皇帝颁诏起复他为兵部尚书,但为时已晚,诏书到时,已经是翁万达死后第六天了。
改革家说他“(世宗朝边臣)仅仅推公屈一指焉”,后世称他为“岭南第一名臣”。
随着潮汕人遍布海外,翁万达威望远播异邦,在泰国,他被誉为 英勇大帝 ,立庙祭祀多达100余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 魏文侯在公元前445年,继魏恒子之后成为魏文侯,继位的时候,魏国还是一个四面强敌林立、国力孱弱、随时有可能被瓜分的国家,所以对于魏文侯来说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并存。
魏文侯上任之后,采取了阔斧的改革措施,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首先进行改革的一位国君。
改革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改革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可以说使得魏国的国力迅速的强大了起来。
通过改革魏国的国力逐渐的强大,有着勃勃雄心的魏文侯不仅仅满足自己国力的强盛,开疆扩土是必然的,所以魏文侯积极的对外扩张,占领了卫国,削弱了赵国,打败了秦国,战胜了楚国,魏国的国土面积迅速的膨胀,魏文侯将自己的新政带到了占领区,得到了人民的欢迎,很快稳定了那里的局势。
可以说在魏文侯统治期间魏国的国力获得飞速的提升,并且疆土获得了空前的拓展。
魏文侯不仅仅是一个只会开疆扩土的封建王侯,也是一个不仅仅要疆土也要人心的国君,魏文侯不惜屈尊拜的学生子夏为老师,使得魏国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使得各国的人才。
魏文侯是谁?是战国时期的魏国开国国君,是战国时期首先称霸的一代霸主,是一个文功武略兼备的英雄。
魏文侯变法 魏文侯在公元前445年继位后,感觉到了魏国的处境实在是不妙,可以称得上是内忧外患,为了使得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魏文侯礼贤下士,招纳人才,史料记载,魏文侯拥有博大的胸怀,可以知错能改,从谏如流,正是因为作为一个领导者的这些优秀品质,使得魏文侯的周围很快就聚集起一批有智慧有能力的人才。
图片来源于网络 魏文侯广招人才为的就是要使魏国强大起来,于是在他的人格魅力感召下,一大批有识之士加入了魏文侯为首的队伍中来,这些人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李悝提出了“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才被魏文侯所使用。
这一用人原则使得人才得以利用,大大的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使得人们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得整个社会的管理队伍能够人才辈出。
在经济上,李悝提出了“尽地力”的农业政策,使得广大的土地资源被充分的利用起来,并且在丰收的年份国家不降低价格收购百姓的粮食,使得百姓在丰收的年份能够享受到丰收的成果,同时在灾荒年将国库内的粮食按照平价卖给百姓,使得百姓免去了疾苦,受到了人们的大力的支持,同时发展商业,鼓励人们经商,互通有无,使得国库逐渐的充盈。
在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下,魏国的经济迅速的强大起来。
在对国家的治理上,李悝提出颁布了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法经》,魏文侯带头遵守《法经》中的规章制度,这使得《法经》能够被很好的执行,对稳定政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军事上,魏文侯利用进行改革,创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对于被选为武卒的人的家庭实行奖励与免税制度,并且对于有功的武卒采用重用和奖励。
魏文侯施行的改革措施很快收到了丰硕的成果,魏国变得强大起来,成为当时的霸主,其他国家陆续也学习魏国进行改革,一场改革的风暴在战国那个时代迅速刮遍了各国。
魏文侯的品质 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君主,是带领魏国从一个孱弱的内忧外患并存的国家成为战国第一个称霸的国家的人,俗话说“要做事先做人”,看到魏文侯做的事情就可以知道魏文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史书上记载了很多魏文侯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大都反映出魏文侯是一个非常具有魅力的人,是一个高品质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魏文侯对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低下就不去尊重他,即使是与一个低等级的小官员的约会,即使是当时已经下雨也一定要赴约。
这就是魏文侯,对任何人都言而有信,都尊重在先。
正是这样的品质使得魏文侯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尊重、敬仰,身边自然就会聚集越来越多的人,这些人尊重魏文侯,信赖魏文侯,这样一个善于积聚人气的人,获得成功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魏文侯还是一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即使是这些意见忤逆了自己的意思,即使是这些言论让自己不悦。
魏文侯也能够放低姿态,知错就改,丝毫不会因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而出现不快和恼怒,善于纳谏可以说是魏文侯作为君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
魏文侯还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从魏文侯拜子夏为师就可以看出魏文侯是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魏文侯可以获得人才的拥趸,所以魏国才会成为战国初期各国的文化中心,从这一点上可以见到魏文侯也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有着长远的战略眼光。
总而言之,无论从哪方面讲魏文侯都是一个拥有着高贵品质的人,一个深谋远虑的战略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