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李林甫为什么积极推行让非汉人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755年12月,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起兵反唐,“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一场险些导致唐朝灭国的“”就在于登上了历史舞台。

后世在提及“安史之乱”的时候,往往还会说到一个人,那就是此前曾积极推行让非汉人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的宰相李林甫。

正是由于李林甫倡导的这一政策,使得安禄山等胡将趁机做大势力,并最终发动了叛乱。

所以很多人都将“安史之乱”的“黑锅”扣到李林甫头上,认为他才是一切祸事的根源。

那么问题来了,李林甫为什么要将大唐的边疆重镇全部托付给外族将领把守呢?难道他一点都预见不到这些将领反叛的可能性吗?要解释这个问题,还得从天宝(年号,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年间发生的两件所谓“阴谋”开始说起。

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唐玄宗已经越来越疏于政务了,国家的大部分事务都是李林甫说了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林甫才是当时大唐帝国的真正操盘者。

然而,唐玄宗虽然不想管事,但有人却想管事,那就是唐玄宗的儿子、皇太子。

于是,太子和宰相之间的权力之争就这样开始了。

当时李林甫集团无疑是朝廷中最有势力的一派,但太子集团也不弱,其中骨干成员有左相兼之、掌管朝廷财政和运输大权的韦坚(太子的内兄)、裴宽、尚书裴敦复、陇右兼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太子的密友)。

由于这两个集团都将对方视为死敌,因此双方很快就在朝廷上打起了“擂台”。

746年,李林甫安排自己的亲信杨慎矜向皇帝报告说太子与韦坚、皇甫惟明等人正在一起策划发动政变。

皇帝听闻后立即派人调查。

调查出的结论是什么至今已无从得知了,但处理结果却颇耐人寻味,太子李亨本人并未受到任何处罚,太子集团中的其他成员却遭受重创。

宰相李适之主动请辞,韦坚、皇甫惟明都被贬到外地。

然而事件到此仍未结束,不久后,李林甫又指控李适之、韦坚、皇甫惟明等人结党营私,。

唐玄宗听信了李林甫的一面之词,下令赐死韦坚、皇甫惟明,李适之服毒自尽,大批追随者被贬职流放。

太子集团骨干中唯一没有遭受噩运的是裴宽,但经历这番波折后,他决意远离官场献身宗教。

李林甫和太子的这场对决以李林甫全面胜出告终。

747年,李林甫又把新的目标盯上了一个叫王忠嗣的藩镇节度使。

王忠嗣是将门之后,他的父亲早年战死,唐玄宗将其收养在宫中长大。

王忠嗣一直与诸王子,尤其是太子保持很密切的个人关系。

从742年至746年,王忠嗣担任朔方、河东两镇节度使,后来皇甫惟明被李林甫整垮后,王忠嗣又接任了陇右、河西节度使。

王忠嗣镇守边关成绩斐然,加上他在朝廷中又是偏向太子这边的人,这就让李林甫感到寝食难安。

于是,他就利用唐玄宗对儿子的不满趁机指控王忠嗣已私下答应太子帮助其登上皇位。

唐玄宗闻讯后大怒,立即下令逮捕了王忠嗣。

经过一番审讯,唐玄宗认为对王忠嗣的指控没有实据,但还是将他贬为汉阳太守。

在经历过两次“阴谋”事件后,李林甫认为让那些在朝廷里拥有根基的将领控制边境藩镇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他们完全可以凭借手中的兵力做到里应外合。

于是,他向唐玄宗陈说了这种局面的危害,并提出让非将领担任藩镇节度使的好处,因为李林甫认为那些外族将领的野心只在军事方面而不在政治方面。

至于节度使会不会拥兵自重甚至发动叛乱,这在当时还不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因为不可能所有节度使同时造反,如果只是一地发动叛乱,那朝廷自然有足够的力量对其进行压制。

唐玄宗经过一番思虑后认为李林甫的建议很有道理,于是唐朝的藩镇节度使开始“大换血”。

在此后几年时间中,李林甫对这些手握重兵的外族节度使依旧有很好的掌控能力,即便如安禄山这样拥有很强势力的节度使,也对李林甫非常畏惧。

753年,李林甫病逝。

他的边境政策在继任者手里没有得到有效贯彻和实施,这才导致了朝廷对那些外族节度使逐渐失去控制。

755年12月16日(农历十一月初九),安禄山起兵造反,“安史之乱”就这样爆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说一代奸雄曹操和刘备谁是值得推崇的真英雄?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解密:宋江一生为什么不近女色不娶妻妾?

熟读《传》,对于这个核心人物,从做押司到怒杀到最终被逼上梁山,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在死后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后因为把梁山影响日益扩大,最终遂了心愿被朝廷招安,然后率领一班兄弟,打辽国、平田虎、征王庆、剿方腊,虽然染尽兄弟血,但还是让宋江带来了一时的荣耀,光宗耀祖。网络配图 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们却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宋江无论是在做押司期间,还是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之后,或是被招安而光宗耀祖之后,宋江竟然没有娶妻妾生子,虽然古代女人地位卑微,在古代的历史中,对于英雄人物的妻子一般不作介绍,所以,即使是文学作品,也往往不提及其妻子,但是,即使如此,但后代总归要提及的吧,尤其是宋江被毒杀之后竟然就没有了下文,要知道,高俅毒杀宋江必然要斩草除根,以绝后患,这才是基本规律。 可阅尽整部《水浒传》,我们没有看到宋江有后代,这似乎有点不正常,所以,我们不得不怀疑宋江生理有问题,是性无能,宋江确实一生不近女色,既未娶妻妾,也根本无妻室,更无后代,而且读遍《水浒传》,笔者至少能够找到六个证据来支撑。 一是专职王婆都不知道宋江是否有娘子。故事的第二十一回,专做媒的王婆在为宋江介绍阎婆惜时,明确说“不曾见他有娘子”。可见,直到这个时候,应该是30多岁的押司宋江还依然未娶,这充分说明很不正常,因为在古代,“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比现在要严格许多,一个当差并且有一定职务的宋江,为什么还没有结婚呢?那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宋江生理有问题。当然,如果说性取向有问题也解释不通,在古代,一方面没有同性恋这方面的说法,另一方面即使是同性恋,那也要娶妻生子,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网络配图 二是宋江竟然和阎婆惜睡觉也没有故事。宋江因为被逼无奈娶阎婆惜为妾,但这个妾不是真正的妾,类似于现在的小三,因为宋江并未将其娶进门(古代男人娶妾很正常),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只不过是另买一套房子供其居住,也就是。 虽然小说中明确说明阎婆惜是娼妓,但作为红黑两道都声名远扬的宋江来说,竟然和阎婆惜睡一晚没有故事,这恐怕说不过去,即使宋江觉得阎婆惜脏,但在过去,男人嫖妓那是很正常的,也是不违反纪律的,更何况宋江能够做到金屋藏娇,那就不会觉得和娼妓睡觉有什么不对,要不然,宋江也不会去和阎婆惜睡觉。 那么,有人会问,宋江既然性无能,那么为何要养小三呢?那完全是面子问题,作为一个男人,在过去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被发现那会很没有面子,宋江又岂能在江湖上混。所以,宋江被逼和阎婆惜睡觉,那也是面子问题,是被阎婆惜的母亲逼着去睡的。 而且从小说的描写来看,阎婆惜是做好了准备与宋江发生故事的,虽然阎婆惜是和衣而睡,但宋江却是一夜没动他,五更宋江临走时,骂了阎婆惜一句,没想到阎婆惜竟然一夜没睡,回了他一句“你不羞这脸”,宋江听了这话那是“岔那口气”,这其实为宋江怒杀阎婆惜描下了伏笔。 宋江为什么会怒杀阎婆惜,大家最普遍的认为是阎婆惜挟宋江的书信来要挟,但仔细阅读原作,我们不难发现,宋江杀阎婆惜就是害怕阎婆惜知道他的秘密而暴露出去,当时,阎婆惜只是假意拿了宋江的鸾带、刀子、招文袋藏在被子里,压在身下,假意睡着,其实是一种调情的做法,她只想宋江来和他快活,当然也是迁怒于宋江一夜没有动她,她根本也不知道招文袋里有涉及宋江性命的书信,可是宋江却因此怒杀她是说不过去的,当然,宋江可以以此理由向江湖兄弟说明,但真正的原因只有他自己清楚。网络配图 三是梁山好汉接宋太公及弟弟宋清上梁山时也不曾提及有妻室。宋江上得梁山之后,就要求回家接父亲宋太公来梁山享福,但是,从开始到最终在各路兄弟的帮助之下,无论是父亲宋太公还是弟弟宋清都平安来到梁山,但没有提及其有妻室,即使古代女性地位卑微,但也应该提及,至少要有其儿子的介绍,可是原文却没有,这不是作者的疏忽,也是实在没有,至少在作者的构思中就没有妻室这一说,而有些好汉上梁山时能够提及带着家眷,作为核心人物并且最终坐上第一把交椅的宋江,那作者岂能要如此吝啬笔墨,这只能说明作者故意埋下伏笔作弦外之音。 所以,《水浒传》中的核心主角宋江为何一生不近女色,尤其是不娶妻妾生子,笔者的分析只能是宋江的生理确实有问题,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可为什么作者要如此写宋江,寓意是什么?这应该是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