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唐代天才诗人李贺为什么不能参加考进士?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字长吉,他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年龄很小就名动京城。

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也因此错过机会。

其时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及侍郎皇甫湜听说有这么一个聪明绝顶的后生,开始还不大相信,说:“要是古人,那还罢了;而今天居然有这样的奇人,那我们怎么能失之交臂呢?”说罢,二人便联袂着要去探访个究竟了。

网络配图 见到李贺这个少年后,两位大人当即遂出题让他写作,以便验证李贺到底有无真才实学。

这李贺却也并不惊慌,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然后便援笔写了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这首古诗说的是: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网络配图 韩愈他们见李贺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自信和渊博,谦虚和恭敬,是他们很久都没有见到过的,当即便惊喜万分地对之夸赞不已:“天才,天才!果然是名不虚传哪!”从此,李贺的诗名传遍天下。

!”在离开时,他们还热忱地邀请李贺到他们府第中作客。

经过这次来访,李贺的诗名遂越发大了。

元和五年(810年)韩愈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

该年初冬,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

可是“阖扇未开逢猰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那时社会对避讳非常看重)。

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写了一篇著名的《讳辨》来为之辨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

网络配图 因此,李贺此后的仕途竟因这些小人的恶意中伤受阻。

终因没能去参加进士考试,导致不能顺利进入仕途。

这对李贺的打击很大,他曾写了不少抒愤之诗,当年回到了家乡昌谷(今河南宜阳县)。

大约因其为李唐宗室的后裔,又有韩愈为之推奖,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贺又返回长安,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

从此,“牢落长安”长达3年,做这样的小官3年,李贺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

个人生活虽不如意,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优秀的诗篇,而著名于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代诗人袁枚:一生只写了一首词的清代大文豪

在中国古代,吟诗作词是文学家的一大爱好和雅趣,殊不知,历史上却有一位只对诗歌有着极其兴趣的文人,一生写作无数,但却不爱好写词,留下了其人生中唯一的一首词。这个人就是清代著名的大文学家袁枚。 袁枚一生勤于读书写作,且有所造诣,受到当时人们的肯定。袁枚的文章个人风格很浓厚,所以与并称为“南袁北纪”。 袁枚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写作,他最著名的作品集是《小苍山房集》,一共80卷,此外还有24卷的《子不语》,16卷的《随园诗话》和10卷的《补遗》等。其中,袁枚共创作诗词4000多首,但仅有一首是词,其余全部是诗。这在文坛中,不得不说是一个奇闻。 袁枚不写词的原因,是因为他主张“性灵说”。袁枚认为人应该是的,不应该受到各种限制,写作这件事亦如此。而诗词这种文学体裁,袁枚认为束缚了人的思想,尤其是词,需要严格按照规则来写,所以袁枚从不写词。 袁枚唯一的一首词是在他33岁那年所作,源于一个动人的故事。十三年(公元1748年),袁枚是南京江宁县的一名县令,他买下当地著名的“随园”,想长期居住于此,远离官场。 一日,袁枚的朋友李宗典寄来一封书,信中写道,李宗典的府上有一位相貌出众的女子,,假如袁枚喜爱这名女子,李宗典可将她大方相赠,促成袁枚与这名女子的好事。袁枚看完信,有一些动心。 没过几天,袁枚打点好行装,来到了李宗典所在的扬州。在扬州的一处观音庵里,袁枚见到了姓王的女子。这名女子如李宗典所说,长得十分貌美,面色红润,言谈有礼,并且当袁枚打量她时,她没有露出一丝羞涩。 唯一让袁枚感觉有点不满意的是,姓王的女子皮肤不够白皙,所以袁枚陷入了犹豫之中,迟迟没有决定是否要娶这名女子。后来袁枚坐船,来到了苏州,想在苏州的这段时间里,思考一下这件事。 最后,袁枚拿定了主意,还是要娶这名姓王的女子。可是当他命人到扬州去请这名女子时,下人回来后,告知袁枚姓王的女子已经嫁给了一名江东的小吏。 听到这个消息,袁枚顿时后悔不已,若不是自己思量了太久,这位女子早已成为自己的人了。悔恨交加的袁枚,难以排解心中的郁闷之情,因此写下了他人生中唯一的一首词:《满江红》。这首词是这样写的: 我负卿卿,撑船去、晓风残雪。曾记得,庵门初,婵娟方出。玉手自翻红翠袖。粉香听摸风前颊。问妲娥何事不娇羞?情难说。 既已别,还相忆。重访旧,杳无迹。说庐阳小吏公然折得。珠落掌中偏不取,花看人采方知惜。笑平生双眼太孤高,嗟何益! 奈何袁枚的词写得再情深意切,都不可能将时间逆转,娶回那名姓王的女子。这个故事和这名女子虽然当时对袁枚触动很大,却只是袁枚一生中简短的插曲。袁枚依然信奉“性灵说”,依然坚持不写词,大文学家的个性鲜活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唐诗人卢仝为人不羁 穷诗人如何成一代宗师?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