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南宋最具争议的宰相是哪位?他是如何死的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四十九年如梦,八千里路为家。

思量骨肉在天涯,暗觉盈盈泪洒。

玉殿两朝拜相,金旨七度宣麻。

番思世事总如华,枉做一场话靶。

这是一首《西江月》,作者名叫汤思退,这诗是他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写就的临终之作,他是的宰相,才高盖世,为政主和,一生争议,至今也没个定论,但总体来说,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是将其列入反面人物之列的。

原因嘛,很简单,主张议和嘛,在人们的印象中,岂非同投降无异。

汤思退这个名字我知道的比较早,原因是这个名字有点奇葩,一般来说,起名多为前进向上,没人起这后退向下的,所以便有了些印象。

更为重要的是,他是紧接着拜相,也是执和议之策。

但似乎他并不是属秦党,不然高宗也不会让他接任相宰一职了,因为在高宗后期,主战呼声日高,可能这秦桧也用烦了,该换换口味了。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汤大人也实在是有点悲催,他历经高宗和孝宗两朝,七次拜相,到最后却落得个被人指责的结局。

汤思退,字进之,号湘水,浙江龙泉人,南宋宰相。

绍兴年,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也就是宰相。

他聪明好学,为官清廉,办事谨慎。

执政后,主张"金宋议和",并奉旨割让疆土,极力排挤主战派张浚。

后被罢官贬至永州,闻人联名上书,以"奸邪误国"罪名要求处死自己,忧悸而死,终年48岁。

是南宋最具争议的宰相之一。

都说北宋出名相,南宋出名将,这北宋时韩琦、范仲淹、王安石这样地名相一大堆,而到了南宋,似乎就没出过一个,反过来说,你只要听说谁是南宋的宰相,便可把那一堆的屎盆子扣到他身上,一扣一个准,不是投降派就是奸臣,不是小人就是坏人,整个仿佛就变了个世道一般。

竟选不出来一个好人来当这南宋的宰相。

汤思退自然也逃脱不出这个魔障,他上位时正处于两朝交替之时,而孝宗又是个很有抱负之人,一心想着要收复失地,想要同金人开战时,便将这汤思退罢黜,一旦被打得时,但又将其复职,让其来收拾残局。

于是这汤宰相就在这闹剧中上上下下地沉浮。

汤思退少时在丽水南明寺僧房读书,他读书用功,机警灵敏、又因诗文清丽,当时已声名鹊起。

后来汤思退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名列第一,主考韩造见其容貌壮伟,断言:"此生日后定大贵为相"。

他虽然考试第一,但也是从基层做起的,他的第一个官职是福建建瓯,刚上任时此地便发洪灾,入城洪水深达数丈,黎民百姓溺亡数千人。

这对年轻干部来说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汤思退立即开仓赈济灾民,躬身勘察水情,组织人力疏通河道,终于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

因而,汤思退深得建州百戴;其业绩上奏,受到朝廷器重,除秘书省正字,迁郎曹。

后为他又升为起居舍人,旋迁为秘书监少监,为秘书省副长官,其文才博大,深得宋高宗的宠爱。

加上汤思退因为官清廉,办事谨慎,擢升为礼部侍郎、直学士院同知贡举,其所拔多贫士,为国家推举了一大批人才;而本科省元为秦埙;状元为张孝祥,后皆为国家栋梁之材。

这几年是汤思退仕途上的上升期,可以看出他在事业上的进步是很大的。

后来他名位日进,此时金宋两国格局已定,金人在兀术的主政下,也力主和议,他们也认识到,以其实力想灭南宋也是不可能的;而南宋方面虽说一贯以议和为国策,但国内收复失地的呼声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高宗为了应付国内形势,偶尔也会作出一些姿态,以平抚日涨的"北人"主战之势头。

秦桧为相十数年,虽然替赵构档了很多地枪,做了不少他想做而不敢明做之事,但无论朝野皆訾议汹汹,所以赵构也想在不违背和议国策的前提下,以换相来转移一下民众的视线,而坚持"金宋议和"的汤思退就成了赵构的不二人选。

汤思退的主张是得到秦桧赏识的,并将其视为同道中人。

在他病危之时,将副宰相董德元及汤思退至府中嘱托后事,并各赠他俩黄金2000两,让他们继续推行其议和政策。

虽然,汤思退在政治上主张与北金议和,但其并非贪贿之人,也并非秦桧同党,所以,他拒收了秦桧的贿金。

宋高宗闻知汤思退并非秦桧一路,并能廉洁自律,则依为股肱,甚为信任,当即擢升汤思退权知政事,以副宰相之职参与国家大事。

此时的赵构其实也是左右为难,他既不想背偏安之骂名,又不想真正地同金人去争战,所以,在用汤思退为相时,又起复主战派张浚为观文殿,汤张二人如岳秦二人一样政见不合,而汤思退由此便开始了他在为相跌宕起伏的悲催人生。

徽宗早死,随着北地传来钦宗被乱马踏死消息,赵构内心自是暗自窃喜,此时国人多主张北伐为报仇血恨,宋高宗因从此无大位之忧,亦同意北伐以安民心,因而对主和派代表汤思退开始冷淡,于是罢免了汤思退相权。

金主完颜亮南侵,,高宗又急调汤思退回京任建康行宫留守,掌管宫钥及京城守卫,将国中军政大事及太子全部付托与他。

及金人退后,赵构禅位,而继任的孝宗以为金人已衰微,欲乘势北伐,重新启用主战派张浚为枢密使,令其主持全国军事;而对主和派领袖汤思退及其党徒则痛斥打击。

将汤思退贬为崇安县尉。

,张浚惨遭符离集溃败,只好又复汤思退宰相之位,奉旨主持议和大计。

然而张浚又复主战,孝宗摇摆不定,又罢汤之相位再战,又败,张浚死,又复启汤思退,终签订《》。

孝宗朝汤思退两次拜相,位显当朝,朝中皆其党羽和学生,因而有镇主之嫌,所以宋孝宗对其早有不满,只是想利用汤思退的威信来阻止金人南侵。

及金人一退,孝宗又治汤思退急于求和之罪,再次诏罢汤思退宰相之权,并责其迁往湖南永州。

《隆兴和议》使金宋双方又回到相安无事的局面,而孝宗为了平内的不满情绪,又把这倒霉催的汤思退当作牺牲品。

然而,太学生张观等仍不肯罢休,非欲治汤思退于死地,其联名72人上书论汤思退议和误国,将主战派所造成的损失强加在汤思退身上,请诛汤思退并以此打击主和派。

汤思退正在贬谪途中,闻此信气愤忧悸,中气日衰,他知来日无多,遂作篇首《西江月 被谪怀感》,对其提线木偶的悲催相路感叹不已,不久便撒手人寰。

南宋之偏安一直是被后世诟病,我想,包括赵构在内,谁也不愿意背这偏安之骂名,实在是力量不济时的权宜之策,当国力稍涨之时,多有收复失地之愿。

所以,不能说主战就"高大上",主和就是投降派,就是卖国贼。

然而,不幸的是,这汤思退正是处于这和不和,战不战的尴尬时段,大家认为可战时,他就被贬黜,大家认为要求和时,又把他提出来顶事。

因为他是步秦桧后尘力主议和,所以,一直是背负骂名久久。

直到方有史学家公正的认为:"汤思退乃属救时之相,因朝中显要多为张浚门人,故而贬其名。

" 汤思退同张浚实乃一对冤家,张浚以雪耻复仇恢复中原为己任;汤思退以保境安民作为求和之根本,这在后世评价的观念上,两人自是天壤之别。

但相同的是,两人都几起几落,两人都病死于贬谪途中,这只能说明,两人不管私德如何,公心怎样,都是南宋战和之策摇摆不定的牺牲品。

实在是可悲可叹! 随机文章世界上最大战斗机图128,长30米是狂风战斗机3倍俄罗斯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射程8000公里覆盖美国所有城市公平公正公开的金鱼缸效应,只要做好这一点企业就会飞跃发展双头龟是怎么形成的,自然界基因突变成畸形/环境污染导致畸形增多美国拖挂式房车文化,美国人的享乐主义使得拖挂式房车文化兴起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蒙哥汗亲征南宋时南路军由谁率领

汗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蒙哥汗一生战绩颇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亲征。史料记载蒙哥汗在攻打南宋时所耗费得时间和物资都是很多的,但蒙哥汗一直没放弃攻打南宋,甚至同时兵分几路进攻南宋。那么,蒙哥汗亲征南宋时南路军由谁率领呢? 兀良合台剧照 史料记载,蒙元大军在进攻南宋时困难重重,经过众多军师的讨论终于推荐出兀良合台将军,所以蒙哥汗亲征南宋时南路军由谁率领这一问题的答案便是兀良合台。兀良合台是蒙古人,他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同时他还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将军之一。早期他积极推荐蒙哥成为大汗,所以兀良合台能够在大汗亲征之时率领南路军也是有一定的理由和基础的。 他长期负责替蒙古帝国的东征北战,一生尽在戎马之中度过。同时他也是蒙哥汗的心腹,兀良合台在蒙古帝国开拓疆土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历史上蒙哥汗亲征时南路军是由兀良合台率领。兀良合台陪蒙哥汗打过无数场战争,在蒙哥汗在亲征之时,兀良合台率领军队向南进发,想要和蒙哥的部队相互呼应,达到合围南宋的目的,可惜蒙哥汗在攻打钓鱼城的战争中负伤,随后身亡。这便是蒙哥汗亲征南宋时南路军由谁率领的解答,兀良合台将军一生都在为蒙古帝国扩张领土,他死后被追封为河南王,谥号武毅。 蒙哥汗是怎么死的 对于蒙哥汗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史料记载蒙哥汗的死是一宗悬案。那么蒙哥汗是怎么死的呢? 蒙哥汗画像 蒙哥汗是蒙古帝国的第四任大汗,是的,托雷的长子,是其四弟。史料记载蒙哥汗死于1259年钓鱼山下,但是对于蒙哥汗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史料中有不同的记载。1258年蒙哥率军进攻四川,一路上都是比较顺利,直到钓鱼城,蒙哥劝降遭到拒绝,大战50多天双方伤亡惨重,蒙哥汗的手下汪德臣看不下去,又去钓鱼城下劝降,却死于敌军的飞石,这惹怒了蒙哥汗。蒙哥汗的死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但是具体怎样死的史料记载的却不相同。 《》中提到,蒙哥汗是因为到了钓鱼城后,在6月就患上了重病,到了7月病情加重而亡,这是元朝自己记载的。蒙哥汗怎么死的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蒙哥汗因为心急亲自上阵,在战斗中被敌人的弓箭伤到,最后因伤而死,这一说法是被大部分人认可的,很多史料上也皆是记载的蒙哥汗是中飞矢而死。波罗游历元朝时也记载过蒙哥汗的死,是被宋军伤到后在撤退途中死亡。金庸的《》中对蒙哥汗的死讲述的是被射死的,相比之前的说法,这个说法更加不真实。蒙哥汗死于钓鱼城战役无疑,但是蒙哥汗到底怎样死的,一直都是一个迷,现在也只能参考史料得出以上几种说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第一谋士有争议 但第一蠢蛋谋士一定是他

时代精彩纷呈,各种勾心斗角,谋略武功数不胜数,英雄猛将,谋臣智士,能叫上来名号的实在是太多了,想要评价出三国第一谋士貌似有点困难,但要说三国里第一蠢蛋谋士,那就一定是他没跑! 这位谋士真是大名鼎鼎,虽然被称作谋士,但其实更适合叫做坑货,他不仅是把自己给坑了,还前后坑死过两位主公,这种奇葩在三国里也算是少见。网络配图 在三国时代里,能配得上第一蠢蛋谋士这个称号的,非莫属。 郭图的履历可谓光鲜,第一任主公是三国里最牛逼的官二代,号称四世三公的袁本初,作为袁绍手底下最坑的谋士,郭图的馊主意可真是没少出。 通常谋士,没有人是不会犯错的,就连极致如妖的,也曾错失街亭,所以啊,谋士偶尔犯一两个错是没什么的,但郭图不一样,他这一辈子就没出过好主意,出名了名的天下第一坑货,活活把袁绍坑死,后来又继续坑袁绍的儿子袁谭,简直把坑家族当成了毕生事业,至死不渝。 袁绍稀里糊涂,他儿子袁谭更是完蛋,还不如他老爹呢,而且谋士出点馊主意也不算什么,谁还没见过几个人渣呢,但可怕的是,袁绍和袁谭这对父子,居然对郭图言听计从,这实在是坑爹见坑儿子,坑一家子! 郭图的坑爹计谋之中,最著名的就是挑唆袁绍以疲惫之师强攻,原本袁绍和打了一仗之后,军队相当疲惫,本来在的建议下,袁绍军队要休养生息,但是这个时候郭图立马跳了出来,“怂逼,我们现在,区区曹操,岂是对手?吃屎得趁热乎的,赶紧去弄!”网络配图 袁绍就是墙头草,风往哪边吹他往哪边倒,见郭图信誓旦旦,似乎打曹操就是下雨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的事,万万没想到,听了郭图建议之后,率军攻打曹操不成,反被曹操狠插了一下! 曹操与袁绍对峙久无结果,便出奇谋,偷袭乌巢,这个时候袁绍手下大将建议,应该先救粮仓! 郭图说,“no!这个时候救毛的乌巢啊,我们应该率领所有精锐,直接进攻曹军主营,一举得手,曹操不战自败!” 你就说你服不服郭图这种人,尼玛的,敌人都推到自己老家了,居然还敢在中路实力嘲讽,是不是真的感觉自己牛逼大发了! ,曹操主营久攻不下,郭图倒是心眼比较多,怕被主公袁绍治罪,直接去告状,说是张颌进攻不力,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郭图自己确实没什么事了,但大将张颌立马投降曹操。 大败,可以说郭图发挥了大作用,活活把袁绍给坑死。网络配图 袁绍死之后,袁谭两兄弟为了争夺袁家话事人的位置,开始内斗。 这个时候郭图又给袁谭出了个馊主意:“主公,我们可以投降曹操啊!让曹操去打袁尚,他们鹬蚌相争,我们就能坐收渔翁之利了!”。 袁谭也是个脑子不太清醒的家伙,居然认为他说的有道理!结果就是,曹操一把把兄弟两个都弄死了,占了他们的地盘。而郭图,也被一箭射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