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曹魏名将张既:鲜为人知却威震边陲的国之良臣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他十六岁做了小吏,后来举孝廉,他没去;做司空时,又征召他,他也没去,不久举茂才,上任做了新丰令,并且考核成绩在三辅中第一。

他叫张既,字德容,雍州冯翊高陵人。

名字虽然少为人知,但能文能武,深有谋略,立下许多功劳。

游说 屡出良策 和曹操在黎阳相持不下,袁尚又派郭援、高幹和匈奴单于攻打平阳,并遣使联合关中诸将意欲联合马腾、韩遂等抗曹,如此曹操后方危急。

钟繇派遣张既前去游说马腾等人联合攻击高幹、郭援,张既为马腾陈言利害,马腾等答应,并派带一万多人与钟繇共同进军,郭援被斩首,高幹和匈奴投降。

其后高幹据并州反,河内张晟带一万余人,寇崤、渑间,河东卫固、弘农张琰各起兵响应。

曹操又让张既为议郎,做钟繇参军,再次到西凉召集马腾等,会击张晟等,卫固、张琰临阵授首,高幹逃亡荆州。

张既两次出使,说服马腾,归顺曹操,会击高幹等,基本平定了河东,因此被封武始亭侯。

曹操欲攻荆州,担心关中马腾等为害,就派遣张既说服马腾,脱离部队,入朝为官。

马腾虽然答应,但迟迟不肯动身。

张既担心迟则生变,让各县储备粮食,做好准备。

并让二千石以上官员出郊迎接马腾,马腾只得入朝,儿子马超统率部队。

马超反凉州,张既跟随曹操在华阴打败马超,向西平定关右。

曹操让张既为京兆尹,招怀流民,兴复县邑,百很感激。

张鲁投降后,张既劝曹操拔数万户汉中人民充实长安及三辅。

张既与曹洪破吴兰,又与别攻并平定临洮、狄道。

当时曹操想迁徙百实河北,陇西、天水、南安百姓人人恐惧,扰乱不断。

张既使三郡内为将校官吏者免除民众税捐,让他们整治屋宅,筑水碓,显示无迁徙陇右郡民之意,民心才安定下来。

占据汉中,曹操数攻不克,不得已放弃汉中,又恐刘备北取武都氐人而进逼关中,问计于张既。

张既答道:“可劝氐人迁出,到粮食充裕的地方避敌。

并且对先至者予以重赏。

氐人必争相赶往。

”曹操依计行事,遣张既至武都,徙氐人五万余至扶风、天水两郡定居。

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西平麹演等举郡造反,互相攻击。

颜俊遣使送老母孩子为人质,求助曹操。

曹操问计张既,张既说:“颜俊等人表面想借国威,其实内心傲慢悖逆,此时只是因为形势所逼而已,以后还会反的。

不如坐山观虎斗,最后再来个卞庄刺虎,坐收其毙。

”曹操称赞,一年后,和鸾杀颜俊,王秘又杀和鸾。

平定河西 战功赫赫 曹操死后,即魏王位,以邹岐为凉州刺史。

张进胁持郡守举兵拒邹岐,黄华、麹演亦驱赶本郡太守,举兵响应。

张既领兵至凉州,为护羌校尉苏则壮大声势,苏则因此而成功平定叛乱。

凉州卢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等反,河西大扰。

曹丕说:“非张既不能安凉州。

”乃召回邹岐,以张既代之。

并说:“昔日请兵攻打郾县贼寇,光武帝笑着说:‘执金吾去攻打郾县,我还有什么烦恼呢?’现在您智谋胆略都胜过别人,正是你施展之时,您可以便宜行事,不用请示。

” 曹丕又派护军夏侯儒、将军费曜等跟随。

张既率军到达金城,要渡黄河,部下都认为“兵少而路险,不宜深入”,张既说:“路虽险,却不是像井边灶台那样不容人过,夷狄都是乌合之众,没有什么智谋,武威郡如此危急,应该快点到那。

”下令过河。

卢水七千余胡骑在鹯阴口迎击张既的部队,张既扬言要由鹯阴口渡河,却悄悄地到威。

胡人都以为遇到了神仙,退到显美。

张既已然占据了武威,费曜的接应部队才赶到,而夏侯儒的部队还没到达。

张既犒劳赏赐部下,打算攻击胡人。

部下都劝说:“士兵疲惫不堪,敌人又锐气正盛,无法争锋啊。

”张既说:“现在我们没有粮食,应该取敌人的以为己用,如果敌人发现我们兵力聚集,就会退往深山。

那时候如果再追就会又饿又累,路途还险恶,如果退兵不追就会被敌人掩杀。

那样的话,我们就进退维谷了,而且还会一日纵敌,几世为患。

”于是进军显美,数千胡骑要趁风放火烧营,将士都很害怕。

张既夜间埋伏下三千精锐士卒,让参军成功英率一千余人挑战,并假装逃跑,胡骑果然追击,张既伏兵四出,攻其首尾,,斩首一万多。

曹丕高兴的说:“您历险过河,以劳击逸,以寡胜众,功过南仲(周文王时开拓周国西方疆域的名将),勤逾吉甫(西周军事家)。

您不但打败了胡人,更让河西永远平定,使我从此不用担忧河西了。

” 酒泉苏衡反,与羌豪邻戴及丁令胡人率万余骑攻边县。

张既与夏侯儒击破,苏衡及邻戴等皆降。

张既遂上疏请与夏侯儒修建左城,筑关隘,置烽火台、粮仓以备胡人。

西羌惊恐,率众二万余投降。

西平麹光等杀其郡守造反,诸将打算出兵攻打,张既道:“反叛的只有麴光等人,郡中的百姓不一定愿意跟随他们。

如果因为这样就兴兵讨伐,当地的官吏百姓、羌人、匈奴人就会说国家不辨是非,就会联合起来,这等于为虎添翼。

麴光等人想让羌人和匈奴人援助他们,现在我们先让羌人和匈奴人包围攻击他们,用重金招募奖赏应征的,把俘虏也都送给羌人和匈奴人。

从外面扼止他们的势力,从内部离间他们的盟友,就一定会不战而平定这个地方。

” 于是便发布檄文通告各部落的羌人:原谅被麴光等人诱惑欺骗而加入叛军的,能够杀死敌人将帅送来首级的加倍封赏。

檄文发布以后,麴光的部下杀死了他并送上了他的首级,其余的人都像过去一样安居无事。

张既治理凉州、雍州有二十多年,施政惠民,他以礼征召的扶风庞延、天水杨阜、安定、酒泉庞淯、敦煌张恭、周生烈等,皆有名位。

张既在魏国功勋卓著,军事能力和为政能力十分出色,虽然不是很出名,但陈寿在《》里盛赞,说他和贾逵、温恢等“皆其流称誉有名实者也。

咸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见述于后也。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隋唐时期的著名将领罗士信到底是什么样的 是否跟影视作品的那样描述

可能提到罗士信,我们脑海中的印象就是那个傻乎乎拿着大铁枪的人物,最终在战场上死去。可是真实的罗士信真的如此嘛?当然不是,罗士信作为名将的部将曾经跟随他南征北战,并且还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他确实不傻。演义之中对于他憨厚的描写,只是为了剧情需要才故意为之。 在旧唐书中,有过罗士信的传记,对于罗士信的家庭,史书中并没有记载,罗士信最早出现实在十三岁的时候,十三岁的罗士信就出现在了张须陀的军队之中。如果说军队并不召集童子军的话,那就是说明罗士信的身高体魄已经达到了入伍的要求,所以才被征召到了军队当中。当时长白山地区的起义军率领士兵起义,张须陀马上就带领士兵围剿王薄的军队,此时的罗士信刚刚十三岁,但是他却向张须陀领命想要率领人马攻击王薄。张须陀看着眼前只有十三岁的少年,并不以为然。张须陀对罗士信说;你这小小年级,连盔甲都穿不上,又怎么能上阵杀敌呢?张须陀没有想到,罗士信穿着两套铠甲,并且带着弓箭与武器操演起来,这让张须陀十分的惊讶,并且让他担任先锋。 从上述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张须陀与罗士信的关系并不一般,首先就是罗士信能够直接与张须陀对话,如果是普通的士兵,是不可能有机会与主帅对话的,其次就是张须陀对于罗士信的爱护,张须陀应该是知道罗士信的勇的,但是他却拒绝了罗士信率领士兵担任先锋的请求,这就是对于罗士信的爱护。所以可以看出,罗士信的家里可能并不一般,最少也是与张须陀有一定的关系。 罗士信的武艺无疑是十分高强的,当时张须陀率领士兵与起义军交战,起义军刚刚列阵,罗士信就的冲进了敌人的军队,并且杀死了很多人,甚至还砍下了一个敌军的人头。砍下人头之后罗士信还不罢休,而是将这颗敌人的人头挂在枪尖上,在军阵的前面游荡。当时敌人都十分的惊讶罗士信的武力,因此都不敢攻击张须陀的军队。张须陀当然要借助这样的机会,于是张须陀的军队顺利的攻克了敌人的军队,罗士信杀人为了计算数量,总是将敌人的鼻子割下来,当时罗士信杀的人很多,所以作为奖励,张须陀就将自己经常骑乘的战马送给了罗士信作为坐骑,并且将罗士信留在了自己的身边进行教导。 张须陀将罗士信留在自己的身边,不仅仅是保护他,更重要的是教导他。之后的战役中,每次张须陀身先士卒进行攻击,罗士信都紧紧的跟随在张须陀的身旁。当时知道了这件事情非常的惊讶,于是就派遣善于作画的人,将张须陀与罗士信作战的场景画下来,拿给他看。 当时张须陀与敌军卢明月进行交战,自己军队的粮食就要耗尽了,所以只能退兵,但是退兵之前张须陀认为卢明月知道自己退兵一定掉以轻心,所以此时突袭敌军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与罗士信就请战担任了前锋。卢明月乘胜追击的时候,被罗士信与秦琼的伏兵攻击,导致了卢明月最终的失败。当时卢明月被张须陀的军队杀得只剩下几百人逃跑,可见其狼狈的样子。 张须陀死后,罗士信跟随了裴仁基,可是裴仁基归降了李密之后,罗士信就一同归降了李密。李密与交战,罗士信因为重伤而被王世充俘虏,因此知道罗士信的英勇,所以王世充任命了罗士信官职,并且十分重视罗士信。不久之后王世充击败了李密,得到了很多的将领,也就并不十分重视罗士信。罗士信因为王世充鱼肉百姓,所以十分看不过眼,就投奔了当时爱民的李唐麾下。李唐就是李渊统治的国家,所以罗士信开始为李唐征战,而且跟随了李世民之后,罗士信还帮助李世民夺下了洛阳。但是在对抗刘黑阀的作战中,罗士信守城又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援,所以被刘黑阀的士兵所擒,但是罗士信宁死不降,最终被刘黑阀所杀。罗士信死的时候,才只有二十多岁。李世民知道罗士信战死非常的伤心,并且用重金将罗士信的尸骨赎回,并且好生安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曹魏第一才子曹植的可恨之处是什么

世人了解的,大都来自他的一首小诗《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多数人都对曹植同情不已,有才嘛,不但有才,而且行文之间尽显无奈悲伤。而其兄却往往被认定为奸邪兄长,对弟弟迫害不已。曹丕当然,两兄弟争夺太子之位十来年,哪里还有什么兄弟情分,都恨不得把对方一口吞掉。之所以会选择曹丕,而放弃最爱的儿子曹植,那是因为曹植自有可恨之处。 曹植的可恨之处 曹植才华横溢,每每在曹操举行宴会的时候大战拳脚,积压群儒,确实有很才。每当这个时候,其兄曹丕就只能在一边干瞪眼。可是,曹植虽然是个大才子,可是,一个杰出的诗人,并不一定就是个伟大的君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曹丕为人严谨,说话做事谨言慎行,经常掩饰自己的本性,讨好结交曹操身边的宫人近臣。而曹植呢,则纵酒放歌,整天沉醉,对曹操身边的宫人近臣。一开始,曹操是很喜欢这个性格上很像年轻时候自己的儿子,可渐渐的,曹操发现曹植缺少一国君主应该有的气度。曹操身边的近臣都说曹丕如何如何好,而对曹植却从没有一句称赞之词。 后来,有件事情对曹操触动很大。曹操为了考核两个儿子,经常会提一些有关治国安邦的问题,让两个人作答。有时候需要当面回答,有时候可以带回家思考。曹丕和曹植呢,都养了很多谋士,曹丕的枪手叫,曹植的枪手叫。杨修才华横溢,写出的观点让曹操很赞赏。为了打败曹植,曹丕故意泄密,告知曹植自己和吴质之间的秘密交往,曹植得知消息之后非常高兴,也没有细细审核,就把消息告诉了曹操。曹操派人调查,发现根本没有可疑。于是,曹操就觉得曹植是刻意诬告曹丕。后来,曹丕绕了很多圈子,让曹曹操身边的臣子假装是偶尔闲谈,泄露给曹操曹植的作答是杨修代笔的事情,曹操一查,就抓了个正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就算是后来,曹丕被立为魏国太子,曹操对爱子曹植也有很高的期望。可是,后来发生了司马门事件,让曹操对曹植彻底失望了。 司马门,是只有天子才能行走的宫门。曹植在参加作战胜利的庆祝宴会上中途离席,看到曹彰也和曹丕联合在一起,自己更没有继承王位的希望了,内心烦闷,喝得大醉,于是和好友杨修一起,打开司马门,纵马驰骋在只有天子才能出行的驰道上。 司马门事件,让曹操很生气。即便是曹操,权倾天下,也知道有的事情可以做,有的事情绝对不可以做,比如不是天子,就绝对不能走驰道,否则何以向天下臣民交代。于是,曹操斩杀了看守宫门的官员,下令软禁曹植,处死杨修,从此之后,对几个儿子的看管也越来越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有机会的时候,不知道小心谨慎把握机会,而整天喝酒,倚仗才华,蔑视众臣,最后为众人排挤,也在情理之中。而当夺位失败,却又不知自我约束,擅闯司马门,违背礼制,闯下大祸。 在曹操死去之后,曹丕即位,曹植多年被幽禁。可是,曹植却不甘寂寞,多次想兄长曹丕表示,希望能够参与朝政,有机会报效国家。可是,曹丕对这位十多年最大的政敌怎么能够放心。于是,曹植积极参政的态度,反而加速了曹丕对曹植的厌恶。曹丕虽然厌恶曹植,却始终没有杀害这位烦人的才子弟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