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贼》中有句台词很经典:“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其实不光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在任何时代人才都是非常重要。
而在末年、这样的乱世当中,人才自然更加重要。
曹操之所以能够称雄天下,统一北方,我认为他最大的凭仗就是人才,就是曹操麾下的智囊团! 曹操、荀彧、郭嘉 智囊团其实是一个现代名词,又称头脑企业、智囊集团或思想库、顾问班子等。
因为曹操手下谋士众多,所以姑且称谋士集团为智囊团。
公元191年曹操为东郡太守,荀彧来归,公元192年曹操兵临兖州,接受征辟。
官渡之战后随着曹操事业的发展,智囊团不断扩大,成为一支庞大的智囊队伍。
曹操的智囊团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辅佐曹操南征北战,治理地方,称雄于乱世。
曹操、汉献帝 政治方面 主要有两大战略决策。
挟天子以令诸侯,使得曹操占据了大义的名分,而且吸引了很多士人来投效。
曹操初临兖州,因言议杀边让,激起了、的叛乱,差点失去唯一的根据地。
后来曹操吸取教训,为司空、丞相后,以崔琰、毛玠、、徐奕、邢颙、、等名士为东西曹掾,典选举,网罗了一大批清正廉洁的名士为掾属,名士累世为地方望族,振臂一呼,士民影从。
同时曹操派智囊名士出宰州郡,入为公卿,利用他们的声望和才干稳定纷乱的政治局势。
曹操的掾属半数以上轮流到地方去做州牧、太守、、县长、都尉等职。
兴修水利、屯田 经济方面 智囊团提出“修耕植、兴屯田、储军资,深固根本,以成霸王之业”的经济方略,曹操以此“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汉末三国因为战乱和天灾,导致人口急剧下降,生产大受影响,当时很多割据都缺军粮。
建安元年,曹操在枣祗的建议开始试行屯田,结果当年得谷百万斛,大大缓解了曹操军队的缺粮问题。
之后曹操在自己的控制区域内开始全面推行屯田政策,源源不断的供应军粮,这是曹操能够征伐四方最根本的保障。
曹操还在智囊团的建议下,兴修水利,恢复生产,减轻赋税,使得越来越多的流民归附安定下来,在古代,有了人口就有了一切。
战阵之间 军事方面 我们对于谋士最直接的感官其实就来自军事方面,每次大战都是谋士临阵随机应变,根据形势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各种奇谋计策,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智囊团的作用第一是制定战略方针,第二是临阵画策。
曹操 从整个历史走向来看,智囊团为曹操的发展规划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官渡之战以前,荀彧与郭嘉定计,先北对抗。
公元197年,袁绍与曹操书:“其辞悖漫”。
曹操震怒,行动失常,恨不得立即与袁绍决战。
荀彧、郭嘉冷静地替曹操分析了形势,认为四面皆强敌,若要攻克争天下的袁绍,宜先壮大自己。
荀彧提出,先弱后强,各个击破,兼并群雄的战略方针。
第二阶段:官渡之战以后,荀彧、郭嘉画计改变战略,先扫河北而后南下,经过了七年的征战,平定了河朔。
第三阶段:赤壁战后,曹操避免两线作战而转为战略防御,挑动孙、刘内讧,坐收渔人之利。
三国鼎立 智囊团临阵画计,使曹操多次避免了惨败,甚至覆灭的危机。
第一次,公元194年,荀彧、程昱临阵应对陈宫、张邈的突然事变,替曹操保住了甄城、范县、东阿三城。
接着袁绍使人说操迁家居邺,袁曹连和,所谓“连和”不过是”投靠”的外交语言。
程昱谏劝曹操,岂可“临事而惧”为”韩、彭之事”,打消了曹操连和的念头。
第二次是公元200年,荀彧、荀攸、贾诩,以及阵前投归曹操的谋士等,共献奇策,赢得官渡之战。
此外,公元198年,荀攸、郭嘉画计引泗、沂灌城灭的下邳之战;公元208年上荀彧画计南下荆州之战;公元211年,贾诩画计离间、韩遂的渭水之战;公元215年,刘晔画计灭的汉中之战,都是智囊团的临阵谋划。
曹操五大谋士 曹操自陈留起兵讨伐董卓以来,三十多年的时间南征北战,在汉末三国这样的乱世中,一手创立了最为强大的曹魏政权,统一了北方。
固然有曹操本身的因素,但曹操麾下的智囊团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曹操称雄乱世的最大凭仗! PS:曹操智囊团人物93人如次:荀彧、荀攸、贾诩、戏志才、严象、韦康、袁涣、张范、凉茂、国渊、田畴、王修、邴原、崔琰、毛玠、何夔、徐奕、邢颙、鲍勋、娄圭、许攸、钟繇、华歆、、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刘资、司马朗、梁习、张既、温恢、贾逵、任峻、枣祗、杜畿、郑浑、王粲、卫顗、刘廙、徐干、陈琳、阮瑀、应瑒、刘桢、繁钦、路粹、丁仪、丁廙、、桓阶、陈群、陈矫、徐宣、卫臻、卢毓、戴乾、和洽、、、杜袭、赵俨、裴潜、韩暨、崔林、高柔、孙礼、王观、辛毗、杨阜、高堂隆、满宠、田豫、牵招、郭淮、徐邈、胡质、、戴凌、郭湛、薛洪、董蒙、傅异、王选、张承、任藩、傅干、郗虑、侯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读过《》的朋友大概都清楚,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是长子,等到曹昂遇难后开始属意幼子,可等到曹冲夭折后,曹操能选择的对象便只有曹丕、兄弟二人。
此时以嫡以长,曹丕都是接班人的“不二人选”,然而曹操却迟迟不让他接班,而是极喜欢曹植,导致兄弟二人为此还曾闹出过动静很大的争储风波,把好端端的亲兄弟之情搞得势如水火。
其实曹操之所以对曹丕“心有芥蒂”,大概是他早已觉察出此子的真实本性,即刻薄寡恩、阴险毒辣,为一己之私可以做到,虽然是个搞政治的“好手”,但终归少了很多人情味。
曹操的这种认识到底准不准?这还得从曹丕“接班”后的表现来考察,我们姑且选四则他对待家人态度的史实,以此来窥探他的本性。
曹操面对群臣拥戴,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若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
如此看来,曹操对曹丕唯一的期冀,是希望他称帝后,能给自己一个“文”的,千万不要称“武”。
因为“武”是开国的谥号,曹操自认为当不起,也怕背上“篡逆”的骂名,但曹丕偏偏给曹操加了一个“武”的谥号,让天下诽谤的言论集于其父一身,用心何其险恶! 《论语》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儿子接班后即使再猴急,也不应该马上改变父亲的治国方略,这在以孝治国的古代极为重要。
曹操选拔官员的方针是“唯才是举”,不重出身门第,只看能力水平,这也是他一以贯之的用人之策。
可等到他死后,尸骨未寒之际,曹丕便急吼吼地改弦更张,改而采取重视出身门第的“”。
如此表现,甚是令人心寒,说他“谤父”应不为过! 2.逼弟。
曹丕与曹植身为亲兄弟,虽然因为争储一事搞得关系很僵,但曹丕既然目的已然达到,大可放亲弟一马,但此君却并不做如是想。
曹丕接班后尤且对曹植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逼令曹植的典故虽然过于夸张,但每每以国法相压、贬斥确是事实,如果没有老娘卞护着,曹植真的有可能。
曹植在魏朝一直备受监管打击,最终抑郁愤懑而死,可谓悲剧。
其实受曹丕逼迫的不仅有曹植,还有另一位亲弟曹彰。
曹彰不喜读书,唯以武勇见称,本来对曹丕的储君之位没有多大威胁,只不该在为父亲奔丧期间,向大臣询问魏王玺绶,流露出争立之意。
虽然风波安稳度过,但曹丕却对曹彰恨之入骨,三年之后利用曹彰入朝觐见之际,故意迟迟不许其入宫,最终令曹彰愤懑忧惧而死。
亲兄弟尤且不相容,亦可推测曹丕对外人的态度。
曹丕的正妻甄夫人(影视剧中说她叫),原来是的儿媳,的妻子,袁熙败亡后被曹丕收为正室,并生有明帝与东乡公主两个孩子。
甄夫人不仅长得美艳绝伦,而且对待公婆极为孝顺,不仅深得曹丕的喜爱,连卞夫人对她也是欣赏有加。
然而这样一位容貌品行俱佳的女子,最终却落得惨死的境地,而凶手正是曹丕,令人倍感寒心。
原来曹丕称帝后开始喜新厌旧,宠爱郭贵嫔(即)及李、阴两位贵人,却经常冷落甄夫人,令后者难免有失望怨恨的情绪。
按说对甄夫人这种情况,老公曹丕哄一哄就能化解,然而曹丕的态度却是果决狠毒-赐死!不仅如此,曹丕因为担心甄夫人鬼魂作祟,竟然在殡葬时,让甄夫人披发覆面,以糠塞口,极为羞辱。
对待自己的爱人都如此狠毒,曹丕真是禽兽不如! 4.废叔。
曹丕接班后对得罪过自己的人睚眦必报,其中以对待其堂叔曹洪一事最令人不服。
曹洪作为曹操的堂弟兼心腹大将,为曹魏政权的创建立下过,而且在荥阳之战中舍身施救曹操,算得上曹家的大恩人。
于公于私,曹丕对待曹洪都应该是礼敬有加,然而实际情况却完全相反。
原来曹洪是个出名的“守财奴”,家私殷富却极为吝啬,曹丕年轻时向他借钱被拒后遂怀恨在心,一直想寻机报复。
在称帝后第7个年头,曹丕得到机会,借口曹洪的门客犯法一事,将曹洪打入大牢并要处死,群臣苦谏无果。
幸好此时卞太后尚在,于是威胁郭女王,如曹丕执意处死曹洪,她便会要求废黜郭女王的后位。
经过郭皇后的百般哀求哭谏,曹丕才极不情愿的答应,但依然削夺曹洪的官位、爵号、封邑,废其为庶民。
曹洪被废一事令朝臣大失所望,时人颇多抱怨之语。
曹丕本性如此偏狭狠毒、刻薄寡恩,毫无开国之君应有的宽宏大度之风,也难怪曹操极不情愿他接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
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
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
”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
卞太后这样评价自己的儿子,说明她内心深处对这个儿子已失望透顶。
卞太后的出身是不怎么好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她的名声,在历史中是一个很有贤名的女子。
卞太后的家中都是歌者舞伎,所以她一出生也是继承家里面的职业,也是四处卖技为生。
但是偶然间,卞太后便流浪到曹操的家乡,她的姿色还有歌舞着实吸引了曹操。
她便成为了曹操的偏室,不久之后便生下了曹丕。
在当时的时局还是很乱的,所以朝堂之中也正是用人之处,卞太后便跟着曹操一路征战来到了洛阳。
曹洪是曹操身边的心腹,虽然能力有限,但他却救过曹操的命,所以一直备受曹操恩宠。
曹丕在父亲去世后,做了许多的恶事,让他的亲娘卞太后,都看不下去了,屡屡出面阻拦。
但是,这些卞太后还能容忍,接下来讲的这件事,就在卞夫人的容忍范围之外了。
有一次,曹丕生病了,卞太后去他的寝宫里探望。
可是,卞太后却在这里看到了曹操曾经的侍婢。
卞太后气愤不已,经过细细盘问之后,才知道这个侍婢在曹操还没出殡,就被曹丕纳入房中了。
尸骨未寒,儿子就抢了他的侍妾,这种行为简直猪狗不如。
于是,卞太后当场大骂:“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卞太后骂完,转身就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