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司马衷在华林园听到蛤蟆叫,便问左右:“它们鸣叫是为公,还是为私?”随从答:“公家地盘上的为公,私人地盘上的为私。
其二,国家发生了大范围的荒乱,百姓无粮可吃,乡里饿死无数,司马衷感到纳闷,“他们怎么不吃肉呢?”不少人根据这段文字,理直气壮地给司马衷扣上了“白痴”的帽子。
作为“富二代”皇帝,司马衷身上难免带有一些纨绔子弟的特征,但仅以此来认定他是“白痴”,实乃断章取义,一票否定。
司马衷果真是传说中的“白痴皇帝”吗?让笔者带您重新认识一下这位被误读千年的可怜皇帝。
网络配图 司马衷(259—306),字正度,西晋第二任皇帝。
司马衷是次子,杨皇后所生,因其兄长司马轨两岁时夭折,他成为实际上的嫡长子。
司马衷能够当上太子,能够顺利接班,固然有一定的外界因素,但如果他真的一无是处,英明神武、生有二十六个儿子的司马炎,断然不会把江山交给一个傻得没谱的白痴儿子。
在医学上,白痴是一种智力严重缺陷的精神病症,同时伴有明显的生理异常,如思维滞后,手脚蠢笨,感观迟钝,说话有障碍等,生育能力也相当差。
笔者通过查阅史籍,非但找不到司马衷患有此类病症,反倒觉得他是一个能读会写、情感丰富、明辨是非、生育能力不弱的正常人。
除了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外,司马衷对数字也是有概念的,甚至是很敏感的。
西晋后期变故迭起,战乱不停,“及王浚攻邺,志劝颖奉天子还洛阳。
时甲士尚万五千人,……俄而众溃,唯志与子谧,兄子綝,殿中武贲千人而已,……而人马复散,志于阵中寻索,得数乘鹿车,司马督韩玄收集黄门,得百余人。
志入,帝问志曰:‘何故散败至此?’志曰:‘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太弟今欲奉陛下还洛阳。
”看到身边侍卫的数量急剧减少,司马衷便有“何故散败至此”的发问;听到卢志“贼去邺尚八十里”的汇报数字,司马衷觉得“甚佳”,才同意向洛阳进发。
此外,通过司马衷与卢志的一问一答,我们还可以看到司马衷关心时局变化、顺应形势发展的一面。
网络配图 司马衷对外界感观能力较强,经常有真挚的情感表露。
如,开国元勋陈骞去世“及葬,帝于大司马门临丧,望柩流涕”。
建武元年,“至温,将谒陵,帝丧履,纳从者之履,下拜流涕”。
光熙元年“六月丙辰朔,帝至自长安,升旧殿,哀感流涕”。
能够“望柩流涕”、“下拜流涕”和“哀感流涕”,说明司马衷对外界事物有较强的感知能力,并且有相应的情感表达方式。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司马衷还能够根据情况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
洛阳被大将张方攻占后,张方帅骑三千“方拜谒,帝躬止之”。
司马衷被张方劫持到长安后,司马颙帅官属步骑三万,迎于霸上,“拜谒,帝下车止之”。
在宗室争权夺利的混战中,司马衷身处屋檐下,能够处乱不惊,能够对臣下恭谦礼让再三,说明他不但不傻,而且还很识时务。
判断一个人是否白痴,从生育能力上也可以略窥一斑。
一般来说,白痴患者因为生理畸形,染色体变异,是极少能生出孩子来的。
愍怀太子司马遹,此子非常聪明,系谢夫人所生;河东公主、临海公主、始平公主和哀献皇女,则是由皇后所生。
司马衷即位前,太子妃贾南风“性酷虐,尝手杀数人,或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
在这种恐怖气氛下,哪个女人敢去伺候司马衷,就连谢夫人生育司马遹时,也是多亏了司马炎的专门保护,才得以顺利生产。
司马衷即位后,当上皇后的贾南风更加“妒忌多权诈”,以至于“嫔御罕有进幸者”。
司马衷无的放矢,所以贾南风才一人生下四女。
由此可知,司马衷不仅有生育能力,而且还绝不能算低下。
网络配图 司马衷虽然“钝质”、“昏昧”,但他绝不是医学上所讲的白痴。
司马衷不知道蛤蟆为谁鸣叫,不了解百姓疾苦,有其高高在上、不恤民情的一面,也有“其蒙蔽皆此类也”的因素,也就是受到左右的蒙蔽和欺骗,可惜这句话往往被只喜欢看笑话的人忽视。
在历史上,“富二代”皇帝和亡国之君大都受到贬低,更何况司马衷集两者于一身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很多人心中,樊哙就是莽夫一个,可我们细细品来,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樊哙有时莽撞,可他在很多关键时刻的为人处世,往往更胜常人一筹。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樊哙是怎么说话做事的。
樊哙本来是杀狗的出身,和刘邦一直混在一起,后来刘邦起义打天下,他自然而然的就成为刘邦的得力助手。
带兵打仗的事情咱们就不详细叙述了,反正樊哙就是经常冲在最前线的那一批人。
后来刘邦比早一步打到了咸阳,秦王明知不敌,就出城投降。
这回整个咸阳城都是刘邦的了,刘邦到了的宫殿一看,那是;到了寝宫一瞧,那是美女如云百花盛开。
刘邦本来就是一个,哪里受得了这个诱惑,他就留在后宫不想走了。
身边的樊哙看到老大迷离的眼神,就知道他老毛病又犯了,就赶紧劝刘邦,我们刚刚拿下咸阳城,总要给咸阳百姓做出个样子,您住在这里可不合适啊。
不过樊哙的苦心白费了,因为刘邦在老兄弟面前不习惯掩饰自己的弱点,他执意要在这里下榻。
就在樊哙着急的时候,上前说话了,主公,就因为无道,您才有机会站在这里,替天行道应该以朴素为本。
如果您从今天就开始享乐,这就是所谓的“助纣为虐”了,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您还是听樊哙的吧。
刘邦这才领会了方才樊哙的心意,率军回到了灞上。
虽然是张良最终说服了刘邦,可樊哙早已看透了一切。
(图)汉太祖高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没过几天,项羽的大军也到了,就住在在鸿门,听说刘邦已经收编了咸阳,项羽就要打刘邦。
那项羽四十万大军,刘邦手下只有十万人,再加上项羽是万人敌,刘邦这心里就开始打哆嗦了。
后来还是张良出了主意,让刘邦去鸿门给项羽赔礼道歉。
第二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等人来到鸿门,给项羽赔礼道歉后,双方分宾主落座开始喝酒。
几次暗示项羽杀刘邦未果,就让项庄舞剑要杀掉刘邦,虽然项伯及时出来陪舞,可也是。
张良见事不好出去找樊哙解围,樊哙就带着武器冲进了宴会现场,然后给项羽讲起了一番大道理;大王,当年秦始皇残暴不堪,这才让天下人背叛了他。
之前和诸侯约定,先进咸阳者封为关中王,现在我们沛公虽然先进了咸阳,可一点都没敢动这里的东西,就是等着大王您的到来。
像沛公这样的人,要是非但不奖赏,还要杀了他,这和秦始皇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大王您不是这样的人。
这番话时候的项羽是无言以对,只是让樊哙就坐吃酒,而后刘邦才得以找机会逃脱。
樊哙把项羽捧到了天下,这才让彻底消去了杀人的念头。
经过多年艰苦奋战之后,刘邦终于打败了项羽当上了皇帝,樊哙被封为舞阳侯。
后来刘邦察觉有造反的企图,就假装去韩信封地附近巡视,把韩信抓了起来,而后撤掉了韩信的楚王,改封为淮阴侯,让他住在京城。
韩信郁闷啊,就经常出去散心,有一次他去樊哙家串门,樊哙没有因为韩信被贬而不待见他,反而对韩信是毕恭毕敬,迎来送往都是用跪拜的礼节,还对韩信说,大王光临臣下住所,我的荣幸。
虽然韩信没怎么看得起樊哙,可樊哙在这方面,还是十分的会做人。
(图)樊哙后来英布造反,刘邦亲自带兵去讨伐,一个不小心被乱箭射中,伤的不轻。
刘邦回去以后就很烦别人去打扰他,他睡在内宫告诉卫士不让别人进去。
开始大家都不敢进去,过了十几天樊哙心里不踏实,不知道刘邦到底什么情况,就带着大家从一个侧门闯进了内宫,结果发现刘邦躺在一个宦官的身上在睡觉。
樊哙当时眼泪就流出来了,陛下啊,当初您领着我们带兵起义,那是何等的威风,现在天下都太平了,您怎么这么憔悴啊!陛下现在病这么重,大家都害怕,您不肯接见我们却和一个宦官待在一起,您不知道当初是怎么坏事的吗!刘邦本来是一肚子的火,听樊哙这么一哭,反倒是笑出来了,也就没有责怪大家。
不进去樊哙心里不踏实,硬闯进去又怕皇帝怪罪,樊哙这一哭解决了所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