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溥仪用印管理严格:常把国玺、御玺放身边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1934年3月1日,伪满洲国的政体由执政制改为君主立宪制,溥仪也从伪执政改为伪。

成为伪皇帝后,溥仪颁布的第1号帝室令中就规定了“尚书府典守御玺、国玺并掌关于诏书、敕书以及其他文书之用玺事务”。

网络配图 “国玺”和“御玺”什么样 在一些电视剧和历史故事中,“御玺”常常是争夺皇权必不可少的要素,很多精彩故事也常围绕其展开。

在民间,人们对“御玺”的认识常常是以讹传讹,戏说的成分非常大。

比如,电视剧《隋唐演义》中,就有一出瓦岗寨首领李密派王伯当用“传国玉玺”换回萧后,、程咬金、等瓦岗将领因此与李密反目的剧情。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会注意到“御玺”与“传国玉玺”中的“御”和“玉”两个字了吧!两者有什么不同呢?“玺”是印章的意思,“御玺”的“御”指的是皇帝个人专属专用,“传国玉玺”中的“玉”应该是表明“传国玺”的材质是“玉”。

由此,我们再举一个比较现代一点儿的例子,比如一家单位既得有单位的印章,还得有法人代表的印章。

单位的印章相当于“国玺”,法人代表的印章相当于“御玺”。

由此,大家也就可以了解伪满洲国尚书府的主要职能了,它负责掌管伪满洲国的“国玺”和溥仪的“御玺”。

网络配图 据文献资料记载,伪满洲国“国玺”印文图案为85厘米的正方形,上面写着“满洲帝国之宝”;溥仪“御玺”是82厘米的正方形,上面写着“皇帝之宝”。

“国玺”和“御玺”均为碧绿色的玉制品,带有兰花纽。

溥仪用印程序 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伪满洲国尚书府大臣是一个闲得不能再闲的闲官。

第二任尚书府大臣袁金铠是一位,他闲着没事常常为皇后婉容抄写唐诗打发时光。

尚书府大臣虽然是个闲职,但是工作却不能有丝毫怠慢,因为他负责伪皇帝颁发的诏书、叙勋状、任命状以及伪满政府所颁发的一切重要法令、章程、规则的用印工作。

这些事情没有一件是小事。

大家对“叙勋状”可能不太了解,它是对外交往的国书。

尚书府大臣每个月月底要列表统计用印的次数和缘由,奏报给溥仪。

网络配图 溥仪十分重视“国玺”和“御玺”的使用情况,因此,他对用印之事管理得十分严格。

平时,溥仪把“国玺”和“御玺”都放在身边,由随侍严桐江保管,出宫的时候也要带在身边。

尚书府需要用印时,由专人持尚书府大臣的“请玺牌”找溥仪取印,用完后立即还给溥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溥仪与我的日子:在末代帝王身边挨打的惊魂岁月

8 岁那年,由于府邸败落,我随父亲到了沈阳。日本人侵占了东北后,我又随父亲返回北京。1932 年,溥仪做了伪满洲国后,父亲便到长春投奔他,并做了伪满皇宫内府近侍处典守科长。后来,母亲带着我来到长春, 和父亲团聚。网络配图 由于生活艰难,我上伪国高仅半年便辍学回家了。16 岁时, 经人介绍进入伪满皇宫内廷学生班学习。这个内廷学生班是溥仪亲自组织的。他挑选了一些皇家子弟进行培养,其实是给他自己将来复辟准备的力量。溥仪不仅亲自为内廷学生班请老师,还亲自为学生们设计了和纳粹军服差不多的学生装。我当时所在的学生班共有9 人,每天除学习《论语》、《中庸》、《大学》等儒家经典外,还学习数理化等课程。有时溥仪还亲自给我们上课。他讲课的重点就是给我们灌输君臣之礼。 后来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气数渐尽,我们每天的主要事情不是学习, 而是陪伴溥仪。陪他骑自行车、打网球、游戏,还陪他吃素餐,每日两次。 陪伴溥仪的日子,辛苦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溥仪打人,这是我一生之中永不能忘怀的惊魂记忆。 到了伪满后期,溥仪感到前途渺茫,加之所有的权力都被日本人掌握,心绪不好的他脾气变得多疑而暴戾,往往因为一件很小的事就找茬打人。但他自己很少动手,基本上都是叫我们互相打。抽耳光,打手板,有时打屁股板子,直到屁股打得肿起来。网络配图 溥仪打人一般都不是因为什么大事,他自己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也承认自己“蛮横、狂妄、暴虐和”。有一次,毓赡(爱新觉罗· 毓赡,1923 年生,14 岁被带入长春伪皇宫内)因为说溥仪的痔疮药像子弹,犯了诅咒溥仪的禁忌,于是换来一顿暴打。 溥仪打人用的板是从包装箱上拆下来的,有薄有厚,表面都很粗糙。至于打多少下,没有准数,全凭溥仪的心情,啥时候听见他喊停才能停。 溥仪打我们,所有在场的人不但不敢求情,还要声嘶力竭地申斥助威。稍有犹豫,就会被认为是别有用心,溥仪就会把怒气转移到这个人身上,他就会被打得比第一个人还惨。所以,打人的时候,大家都不遗余力,不敢手软。 有一次,因为另外一个人犯了错,强说与我有关,我便趴在地上咚咚碰头,直至鲜血淋漓,脑袋肿得像皮球,才躲过一顿板子,否则准被打得皮开肉绽。 这种惊魂难定的日子,我陪伴溥仪整整过了6年。网络配图 1945 年8 月15 日,随着日本无条件投降,溥仪仓皇出逃。我和家人也离开了伪满皇宫。 如今88 岁的我住的房子与伪满皇宫仅一河之隔,可我从未回去看过,因为那里留给我的是6 年胆战心惊的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与溥仪离婚后的淑妃究竟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1931年7月,末代溥仪的淑妃文绣自来天津后,因不堪忍受皇帝、皇后的虐待和牢笼般的生活,断然运用法律,与溥仪离了婚。离婚后,她返回北平,过起了自由的生活。当时文绣只不过22岁,像他这样一个端庄、美丽的皇妃回到平民社会中,自然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关注。 她回到北平后,每天在家闭门静居,读书习字。后来,经亲属介绍来到一所私立小学任教,化名傅玉芳。谁知刚工作了一年多,便被迫辞职。原来,有人得知傅玉芳就是离了婚的皇妃后,便做了一首打油诗贴在校门上:“宣统皇帝小妃子,就在本校教国文。欲睹花颜甭买票,上班时刻守此门。”从此,每到上下班时间,总有许多人守在校门口争睹“皇妃”的风采。不久,报纸上又披露了此事,于是来看热闹的人更多了,有的还和文绣搭讪,有几个小流氓甚至天天跟踪她。文绣气极了,便向学校递交了辞呈,并搬了家。她靠离婚时皇室付给的终生生活费和自己的积蓄,雇了几个佣人,重新过起隐居的贵妇生活。在当时那的年代,像她这样年轻貌美又有钱的女人实际上是难以隐居的,不少人都在打她的主意,不断有军官、小吏、老板等登门求婚。 日寇入侵中国后,有个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财务总署的局长派人来向文绣求亲。这个局长性情粗野,一贯,他已有老婆,却还想娶文绣,并且明言是要“尝尝皇妃的味道”。文绣气坏了,冲着来人拍案大骂:“滚,快滚!我现在不做皇上的妃子,难道来当你那局长的小老婆!”来人灰溜溜地跑了。当地的警察和伪保长,听说刘海胡同住着一个离了婚的皇妃,便也没完没了地敲诈勒索,逼她捐钱纳物。有一些“二狗子”也找上门来,不是威胁,就是调戏。文绣手里的现金经过几年的花费,已,只得靠变卖首饰度日。最终她钱财俱空,不得不寄住在表哥家里。刘山是个瓦工,也很穷。文绣便靠给他当小工、糊制纸盒、上街摆小摊卖纸烟瓜果维持生计。后经刘山推荐,她到当时的华北日报社当了校对员。 经过几番风雨,文绣已是30多岁的人了,时常有人来为她说亲,文绣也希望找到自己的归宿,不再过那寄人篱下的生活。华北日报社社长张明炜很欣赏文绣的才学,便把自己的姑表弟刘振东介绍给她。文绣听说刘振东是国民党军官,先有点犹豫,后听说他为人耿直憨厚,才同意见面。刘振东本是穷苦出身,念过几年书,17岁时被抓壮丁进了国民党军队,后升为少校,在李宗仁部下任职。此人戎马半生,年过40而未娶妻。最令文绣喜欢的是他的为人爽直,性格善良,从不沾花惹草。1947年夏天,文绣和刘振东结婚。婚后,文绣辞去了工作,在家料理家务;刘振东也退了役。夫妻俩过起了恩爱生活。1952年9月18日,文绣死于心肌梗塞。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便拉到了北平安定门外埋葬了。,结束了这位皇妃的一生。(陈令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