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比干为什么是文财神 比干为官清廉和财神有什么关系

时间:2023-08-0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比干被称为“亘古忠臣”,他一生忠君爱国、清廉正直、始终记得为百姓立命。但比干的下场却令人唏嘘不已,神话小说中,比干是被妲己陷害,最后剖心而死;史料中,比干因为看不惯纣王整日贪图享乐,因此大胆谏言,结果被纣王处死。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民间会把比干供奉为文财神,比干和财神究竟有什么关系?其实比干会被百姓认作文财神,是因为他的忠义之心。因为比干为人正直,从不带着偏心和成见,因此适合作为分配财富的财神。

比干为什么是文财神 比干为官清廉和财神有什么关系

忠君爱国,反被剖心

相信看过封神榜的朋友们都知道,因为比干害死了狐狸精苏妲己的子孙,所以苏妲己决心报仇。她用美色迷惑商纣王,再设计取了比干丞相的心。而商纣王本身也冷酷无情,最终听从奸人之言,挖了比干的心。

这是封神榜中的故事,但历史上的比干,确实也是因剖心而死,只是少了妲己这一人物,在其中作祟。

话说,比干这个人,是个十分有政治才能且政治眼光长远的人,历经两朝,都忠心耿耿,一心一意辅助帝王治理国家。从政40多年,比干为其国家的发展贡献巨大,他最出名的、大家最熟悉的主张便是:富国强兵。

国家要想繁荣发展,安定和谐,首先就得富裕起来,同时还需要有强大的军队。以此出发,比干推行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大家一起实干起来,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所以商纣王在位前期,国家强大且十分繁荣。虽然商纣王也有他的统治才能,但是比干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确实是功不可没。

比干为什么是文财神 比干为官清廉和财神有什么关系

但奈何,商纣王最终还是成为了扶不起的阿斗,纣王无道、生性残暴、残害忠良。

当时,纣王准备攻打一个叫徐夷的大国,经过几年的战斗,终于胜利了。但是大战之后,商也是伤痕累累,经济、军事实力都拉低了,国家已经耗不起了。

我们都知道大战之后需要休养生息,恢复国力。比干也是这样想的呀,他就建议纣王休生养息,然后再进行新的征伐。可是纣王头铁,并不采纳,甚至压根不想理会比干。周反,纣王听闻大怒,更是下定了要再次征伐的雄心,但是比干也固执,坚持己见,纣王就很讨厌这个固执的丞相。

同时,在位期间,比干看到纣王荒于政事,就直言劝谏,抨击、指责纣王杀皇后、杀大臣的过错,并斥责他的暴政,给他讲历代先王创业之艰辛,望其改过。甚至他上到摘星楼停留三日,只为劝谏,不顾灭族之灾。

可惜纣王这个一国之君,哪里受得了比干的叨叨,并未感动,而是烦不甚烦,恨之入骨。终于忍不了了,想要拔出比干这个眼中钉,于是剖了比干之心,下令抄其满门。

比干为什么是文财神 比干为官清廉和财神有什么关系

文财神——无心论

通过上面的讲述,我们知道了比干的为人。他为政一生,要说多么富有是不可能的,与跟他同为文财神范蠡相比,真的算是穷得响叮当。但他为何又在封神榜中被封为财神爷呢?

在姜子牙的封神大典上,比干被封为文曲星,掌管人间福禄财源,也就是名副其实的财神爷。是因为比干无心,无论是在封神榜中,还是历史记载中,他都被剖了心。无心之人才能不偏心,做到公正无私,使天下财富得到合理分配。况且比干在活着的时候,也是一个正直、无私之人!

比干为什么是文财神 比干为官清廉和财神有什么关系

文财神——富国论

我们提到比干最著名的主张就是富国强兵论,他不断致力于国家繁荣昌盛,为国家财富的积累出谋划策。通俗地说,他是能为国家赚钱、产生财富的人,财神爷他当得问心无愧。虽然无法考证,但是可以猜想他在当时可能也是一个十分会理财,做生意的人吧!

中国的财神文化十分丰富,光财神爷就有好几位。正财神赵公明,偏财神五路神,文财神比干、范蠡,武财神赵玄朗、关羽……如此多位财神爷,论起生平,应该没人比比干苦。

他一生忠君爱国、两袖清风、不图安乐、不随波逐流、正直无私、不惧生死,只为辅助好君王,治理好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国家繁荣昌盛。直言劝谏,却不得君王一丝感动,最终被君王大义灭亲,剖了心脏,死无全尸!

虽然坐上了文财神的位置,可是这个位置的得来,又让人感到莫大的心酸!

夏侯渊的儿子能力卓绝 为什么会投奔杀父仇人?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王政君为什么要王莽让汉平帝将赵飞燕贬为庶人,并让她去陵园为汉成帝守墓?

王政君和的关系 说起王政君和王莽的关系,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解读。首先,先从血缘上解读王政君和王莽的关系。王莽的父亲为王曼,而王曼是王政君的亲弟弟,所以从辈分上来讲的话,王政君是王莽的姑姑。王政君之子登基后,便将母后王政君的兄弟们一并加官进爵。 王政君念及弟弟王曼去世早,膝下还有一子王莽,便让王莽继承父亲王曼新都哀侯爵位,并任命王莽担任大司马一职位。 其次,要从君臣关系来解读王政君和王莽关系的话,王政君是王莽的“上司”,王莽见到王政君时,需要称呼姑姑王政君为“皇”。王莽为人机敏聪慧,王政君本有仁爱之心,她以小弟王曼去世尚早为由,对王莽非常照顾。王莽为了获得朝中更大的权力,免不了对王政君百依百顺,处处讨王政君的欢心。王政君对王莽的溢美之词很是受用,经常在面前说王莽的好话。去世后,王莽拥立年仅四岁的中山王为汉平帝,朝中大权逐渐转移到了王莽手中。此时,王政君依然没有察觉王莽的野心。 第三,从政权争夺来说,王政君和王莽的关系为仇人。汉平帝去世后,王莽主张拥立孺为帝。王政君年事已高,权力任由王莽操控。随后,王莽推翻西汉政权,建立新政时,王政君大骂王莽为小人。或许,此时王政君的心理既苦涩又复杂吧,她没想到自己信任的侄子会推翻西汉政权。但是,时年80岁的王政君已经没有了反抗能力,只能任由王莽摆布。 王政君 傅太后和王政君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复杂,他们之间这段历史前后几十年,跨越了三朝的帝王,但是最后还是在生活在了一个皇宫之中。 首先傅太后和王政君都是的女人,王政君是刘奭的皇后,傅太后是汉元帝的昭仪。两个人也有生了儿子,王政君的儿子是刘骜,而傅太后的儿子是定陶恭王刘康。所以在第一轮的夺位斗争中傅太后是输给了王政君,因为王政君的儿子当上了皇帝,而傅太后的儿子只是个有封地的王罢了。 但是事情就是会,因为刘骜没有子嗣,所以在第二轮的皇位争斗之中,王政君没有了能够扶持的人,可以说是主动退出了战役。所以,汉元帝的另一位嫔妃带着自己的儿子加入到了战斗。但是这个时候刘康已经死了,所以傅太后只能捎上了自己加入到新的一轮战斗中。 在这一次的斗争中,傅太后掌握了主动权,主动出击,将自己的孙子刘欣送上了皇位。这个时候按照等级来说,傅太后虽然没有做过皇后,太后,就直接做了太皇太后,和王政君的地位是一样的。而且不同的是,王政君的儿子已经死了,就算是太皇太后也是有名无实,而傅太后不同,他的孙子刘欣是当时的皇帝,傅太后的权势也就更大了。 所以原本王政君为妻,为妾,王政君的身份更加尊贵,但是等到刘欣当了皇帝就不同了,傅太后已经会对着王政君直接叫老太婆了。 王政君和 在西汉历史上,王政君和赵飞燕算得上是两位传奇的女性。更为神奇的是,俩人生活在同一年代,并且因为同一个男人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说起王政君和赵飞燕,不得不说便是汉成帝刘骜。 从关系上来说,王政君是刘骜的生母,赵飞燕是刘骜的宠妃。所以,王政君和赵飞燕为婆媳关系。自古婆媳关系都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句话在王政君和赵飞燕身上同样很受用。王政君是大家闺秀出生,从内心深处鄙夷舞姬出生的赵飞燕。赵飞燕来到汉宫后,在汉成帝眼中如同“六宫粉黛无颜色”一般,只钟情于赵飞燕。随后,赵飞燕又接来了妹妹,两姐妹淫乱后宫,让身为皇太后的王政君更是厌恶赵飞燕。不久之后,汉成帝一心想立赵飞燕为皇后,王政君嫌赵飞燕出身低贱,不同意立赵飞燕为后。但是,汉成帝苦苦哀求王政君,并封任赵飞燕的父亲赵临为侯,王政君这才首肯。王政君为了不让汉成帝再生事端,便从表面上接纳了赵飞燕,在王政君的心中,依然非常厌恶赵飞燕。赵飞燕来到后宫中,先陷害许皇后,又诬陷。如果得知哪位妃嫔怀有汉成帝的孩子,强行将孩子弄死在腹中。王政君恨不得将赵飞燕撵出汉宫,但是基于汉成帝的关系,王政君为了眼不见心不烦,便深居后宫之中。汉成帝去世后,汉哀帝尊王政君为太皇太后,赵飞燕为皇太后。汉哀帝去世后,在王政君的示意下,王莽让汉平帝将赵飞燕贬为庶人,并让她去陵园为汉成帝守墓。终究赵飞燕败在了王政君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