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不仅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脍炙人口的诗句,而且在书法、散文、文人画等方面都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占有独特的一席之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帆叶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然而,在他非凡的文学成就之外,苏轼在现实中还是一位果敢立断,颇有作为的领军者。当我们拂去历史的灰尘,还原真实的场景,看到的是一位勇武担当、济世救民的“父母官”。
当苏轼刚刚调任徐州知州,黄河便在曹村决口,洪水暴发,汇聚在徐州城下,情势非常危急。洪水越涨越高,冲击着城墙,眼看有崩塌的危险。富有的百姓争相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富民出城,全城百姓都会动摇,我在这里,洪水决不能冲毁城墙。”看到太守毫不动摇,富民也重新回到城里。
苏轼果断地调用军队,他到了武卫营,对着士兵长官说:“河水即将冲毁城墙,事情危急,虽然你们是禁军,但也请你们尽力相助。”士兵长官说:“洪水来了,太守都不怕,我们还怕什么呢?”于是,军将们带领士兵拿着畚箕铁锹出来,修堤筑坝。
雨日夜不停地下,城墙露出水面并不是很高,看上去情况危急。苏轼在城墙上搭起一个小草屋,住在里面,日夜指挥着防洪的事务。即便从城墙下来办事,路过自己家门也不进去。军民一心,上下协力,终于挡住洪水保全了徐州城。
洪水退出后,苏轼把徐州凡是有薄弱的地方,都予以修补,修建木质护岸,以防洪水再来。

在宋哲宗执政之后,苏轼请求出外任地方官,被派往与契丹相邻的定州。在定州这个地方,军政败坏松弛,没有法度。军校们蚕食士卒的口粮和赏赐的财物,而兵士们又骄惰不服教诲,前任地方官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
苏轼到定州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改变现状。他把贪污的军官发配到远恶的地方,修缮营房,禁止饮酒赌博,拒绝让败坏的风气在军营驻留,并且保障军士的衣服粮食不被克扣,于是用战法部署约束士兵,士兵都畏服他。然而军校们害怕不安,有的士兵拿着赃物控告他的长官,苏轼说:“这件事我自己处理是可以的,听任你告状,会在军队中造成混乱。”立即把他判决流放,于是大家才安定。
适逢春天大检阅,将校官吏们很长时间废除了上下级的名分,苏轼命令全按旧有的规章制度,主帅穿平常的服装到帐中来,将校官吏按照自己的级别穿戴军装。副总管王光祖自认为是老将,觉得这样做耻辱,假装生病不来。苏轼叫来书吏,让他起草奏章,王光祖听到后惧怕受到严惩,而出来参加阅军,检阅结束,没有一个怠慢的人。
定州的人说:“很长时间没有见过这种检阅礼了,真是军纪严明呀!”

苏轼以苦为乐,乐在其中,虽然一生不停地转换任职的地方,但他从来没有怨言,在每一个地方都把管理的事情做到最好。当苏轼到杭州时,正值杭州大旱,饥馑和瘟疫一起发生。
苏轼集中多余的公款二千缗,又拿出自己的黄金五十两,办起慈善病坊,收治穷苦无助的百姓。
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卖常平米,做了很多的厚粥和汤药,派人带着医生分街坊给百姓治病,救活了很多人。在苏轼的治理下,杭州的瘟疫得到了抑制。
南宋以后,杭州成了一个大都会。可是在那以前,那里还是很荒凉的。因为那里近海,地下的泉水都是咸苦的。唐朝有一位刺史李泌,引西湖水,凿成六口井,百姓才喝到淡水。白居易修白堤,疏濬西湖,引湖水入漕河(即大运河),再从漕河引水灌田千顷。从此那里的百姓逐渐富裕起来。此后官府经常疏濬西湖和这里的河道,使这一带保持了富庶。
但是,宋朝开国以后,这里的水利工程逐渐失修,漕河淤塞水浅,三年就得挖一次,不然就无法行船,成了百姓的一项长期负担。西湖浅滩也长满了“葑”,是一种类似茭白的水草,这些水草死后化为泥土,称为“葑田”,使湖面越来越小。据当时的统计,这样的“葑田”有“二十五万余丈”,湖面已经所剩无几。当年的六井也差不多淤废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苏轼开凿了两条河,让漕河有足够的水以通航运,还修一条大堤挡住海潮,使潮水不再灌入市内,又挖深了六井。最大的工程是在湖中的葑田上取土,修造成一条三十里长的大堤,一是使湖水加深,扩大了湖面;又在堤上形成一条大道,方便了行人。这就是现在的苏堤,当时被称为“苏公堤”。为了解决水草淤塞,一是让在这里种菱的农民,每年收获后把残根等除尽。再一个是雇人在湖上种菱,有了菱之后,“葑”这类杂草就无处生长了。
二十年后,当苏轼再次回到杭州的时候,他发现,杭州的百姓几乎家家都挂着他的画像,连吃饭的时候,也要向画像去祝颂几句。还有人为他修了生祠,就是活着的时候为他修的庙。对于这些功绩,苏轼都淡然处之,他认为是做了自己应当做的事情而已。
宋朝三元及第的冯京有哪些奇闻异事?他是怎么样一个人
“解元”、“会元”、“状元”,“”,或曰“三元及第”,这是千古多少莘莘学人穷毕生之夙愿。自以来,历朝历代“连中三元”的大概有十三人,一说是十四人,似乎尚无确切定论。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有:“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足蹑风云,。”文中所及,冯京即江夏郡人;商辂则系明代状元。 冯京者,字当世。这位曾给讲过“羽衣仙女”故事的大才子,当年参加科举考试时,从乡试、会试、殿试,一路过关斩将,独占鳌头,连中三元,确实是气冲牛斗。 冯京高中状元后,曾出任、知州、知府,历事英宗,神宗、哲宗三朝,官至保宁军节度使、太子少师、(副相)。 冯京前,曾发生过不少奇闻趣事。 传说冯京之父曾经商,壮年无子。其妻授以白金数笏,嘱其买妾。冯父在京师买得一妾,当了解到该妾之父本朝廷命官,因纲运欠折,鬻女以为赔偿之计时,十分同情,不忍侵犯,遣还其父,并不索钱。回家后,将此事告诉其妻,妻说:“君用心如此,何患无子?” 不久,妻果然有孕。临产前,邻居们皆梦见鼓吹喧阗迎状元,冯京乃出生,后果中状元。 冯京未显贵时,久居武昌,纵酒不羁。一夕,醉卧郊外溪边。有一渔夫打鱼归来,困眠舟中。朦胧中,似听见有人呵叱道:“冯侍中在此,安得不避!”渔夫惊起,借着月光在岸边寻觅,看见一人和衣熟睡草丛中,一问,果然。渔夫立即作揖拜见曰:“他日贵显,幸勿忘。”并把梦中情形告诉了冯京,又恭恭敬敬地请冯京到船上安歇,以避风露。天明后,渔夫用船将冯京送到武昌城中。后来,冯京显贵,派人寻访那艘渔船,不复得见。 冯京早年贪玩,有时深夜不归。一次,被巡夜的街卒拘留,当时,武昌郡守王素极力为其开脱,将其释回。后来,冯京奉使关中,王素正在渭地帅兵,两人见面,酒燕甚欢。冯京作诗赠王素,中有句云:“吞炭难忘当日事,积薪深愧后来思。”意思是说,即使改变了容貌声音(暗指地位身份的改变),我也忘不了当年被街卒拘留之事;即使后来居上(暗指自己此时的地位超过了王素),我也为难以报答你的大恩而惭愧。 后人评论这件事说,一些人年轻时,血气方刚,不拘小节,容或有之。待到贵显之后,按常人言之,提起从前的过错尚不愿听,哪会主动向故人谈及,并写进诗文中去呢?冯京如此不以为讳,“可谓贤矣”。 冯京庆历年间,在武昌应乡试,阅卷官庸谬寡鉴,开始要将冯京黜落,后又要放在最末一名。幸亏监试的礼部官员拆封定卷时,为其鸣不平,极力推荐冯京为第一名,后果然在殿试时一举夺魁。 冯京进京赶考过江时,江面上曾,船几乎被沉没。第二年春天,中状元后,再过大江,却是风微浪稳,舟楫安然。冯京乃题诗江亭云:“江神也世情,为我风色好。”意思是说,江神也那么势利眼,见我高中了,态度也变谦恭了。这两句诗是借取唐人及第后过扬子江诗句,施肩吾原诗曰:“忆昔将贡年,抱愁此江边。鱼龙斗闪烁,黑浪高于天。今日步春早,复来经此道。江神也世情,为我风色好。” 这首诗哪里是嘲讽江神,实是势利小人的真实写照。 随机文章“海禁令 和“迁海令隋文帝杨坚都有哪些政治举措上海不明飞行物使飞机改航向,悬停半空8分钟后狂追飞机风靡整个大学的床帘现象,大学生陷入人际交流的困扰(自我隔离)万里长城起点和终点在哪,丹东虎山长城是起点/终点是嘉峪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各代皇位都是拼命挣出来的,但宋朝三位帝王都拼命拒绝不坐皇位
自古以来皇位的继承都伴随着血腥与动乱,出生于皇家的每一位子嗣都渴求成为天下之主,不止男人,就连不少女性政治家对皇位都有极其强烈的欲望,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出现女性掌控朝堂局面。在,第三位就更夸张了,父亲儿子是皇帝不说,连自己的老婆都是皇帝,到后面自己的女儿儿媳都有当皇帝的想法了,不得不说是古代皇帝中奇葩的存在。 皇帝的位置谁都想做,但是在宋朝,却有三位原本不想当皇帝的皇帝被各种原因架上了皇帝的宝座,这究竟是因为什么?让我们见识下这三位“生性淡薄”的皇帝 赵曙是宋朝第五帝,是弟弟濮王的儿子,也是宋朝第一位不想当皇帝的皇帝。宋仁宗久未得子,好不容易生下两个又相继夭折,赵曙因此两次被立为皇储,又两次被废储,不得不说皇权真的很现实。在仁宗病逝前,无子继位的他只好留下遗命让赵曙登基。两度废立的赵曙生怕自己成为皇位更替斗争的牺牲品,屡次拒绝登基,在大臣的再三逼迫下还是以装病来逃避。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找不到继承人的大臣们只好用担架将赵曙抬出,将其推坐龙椅之上,跪拜山呼万岁,才完成登基大典。 即使成为皇帝,赵署依然想要摆脱,在仁宗皇帝的入葬时,还提出要守丧三年让大臣代理军政来逃避,不过遭到所有大臣的反对,只好接受这个“残酷”的结果。不过可能因为心理压力过大,登基不到三天的赵署真的病倒了,后来也仅仅在位五年就驾崩,死时才36岁,看来当皇帝对他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出路。 赵桓。 赵桓是宋朝第九帝,长子。当时北方金军经常南下侵扰,河北沦丧后,宋徽宗害怕自己成为成为“亡国之君”,果断退位,并将皇位传给了。赵桓深知自己只是的角色,自然不肯从命。不过徽宗自然有办法,在金军直逼开封时,看到前方传来的情报,直接气昏过去,并写下皇太子继位诏书,皇帝昏迷不醒,战局需要人来稳定。 无奈之下赵桓被大臣们推上了皇位,没多久徽宗又醒了,赵桓只好捏着鼻子当起了皇帝。不过赵桓的为人处事与徽宗一样优柔寡断,对于政治上不利局面缺乏决断力,因此在赵桓继位两年后,金军攻陷汴京,父子二人皆被俘虏,死在异域。 赵扩是宋朝第十三帝,的次子。赵扩继位时他的父亲宋光宗仍然健在,但是在赵扩爷爷病逝时,继位的光宗以病为由拒绝亲自主持丧礼,被大臣们借机弹劾想要改立赵扩为皇帝。不过赵扩唯恐步其父不孝后尘,为天下唾骂,极力推辞。 但是碍不过权势过重的赵汝愚逼迫,加上太皇太后命人将黄袍强披在其身上,众大臣山呼万岁才接受登基事实。初登基的赵扩还能够招贤纳士,勤政爱民,但是到了后期年老昏庸,无法辩驳奸忠,使得朝堂藏污纳垢,政局混乱。 宋朝出现这么多皇子不愿当皇帝的现象,也侧面说明宋朝皇帝的软弱性吧,在宋朝两代数十位皇帝中,绝大多数都是优柔寡断之辈,对内听信谗言,对外胆小怕事,遇到外敌入侵都是割地求和以保一方安平,所以才会造成宋朝国土越来越小,直到最后灭亡吧。 随机文章东晋的开国和灭国君主各是谁?雌性巨型蜥蜴不需要雄性就能生育下一代,老鼠攻击信天翁,这些动物都经历了什么解读世界十大核潜艇,俄罗斯核潜艇15秒内可击沉任何战舰中国有舰载巡航导弹吗,东海10先进程度超战斧(未证实)外星人屠牛事件,牛羊被残忍屠杀身体器官被摘走/被提取DNA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