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成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背黑锅本来是一门技术活,不是所有的黑锅都能背,有的黑锅你背了当时会受点委屈,但是过后会有莫大的好处;有的黑锅你背了,不仅没有好处,还会把自己的命都给搭上。三国时期这种背黑锅的事情也不少,比如说在甘露寺帮孙权背了黑锅的贾华事后肯定得到不少好处;再比如说帮一代奸雄曹操背了黑锅的粮官王
垕好处没拿到却被一代奸雄曹操杀了平息众怒。但是如果说到谁是三国最大的背黑锅者非一人莫属,他就是亲手杀了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的成济。

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后掌控了曹魏大权,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父子三人十余年的努力,彻底的架空了曹魏皇帝,大权尽入司马氏之手。司马昭在位时,当时曹魏皇帝是曹髦,他是曹丕的孙子。这是个很有血性的年轻帝王,他不甘心大权旁落,“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于是决定奋起反抗,但是他手中无兵无权,只能召集宫中的仆从义无反顾的前去讨伐司马昭。
说实话,这是一种螳螂挡车的行为,即便如此,他毕竟还是曹魏名义上的皇帝,一路之上没有遇到抵抗,直到司马昭的头号心腹中护军贾充带入赶到拦住了曹髦(贾充的老爸贾逵对曹魏忠心耿耿,
但是贾充忠于的却是司马氏,他是推动司马氏代魏的急先锋)。对贾充来说,后退不可以,自己出手杀了曹髦更是不可以,于是他对手下成济说“公畜养汝等,为今日之事也。夫何疑!",意思是司马氏养了你们这么久,该是你们表现的时候了。于是二楞子成济没有犹豫上前杀了曹髦。

人们常说”无知者无畏“,又说”没有最傻,只有更傻“,说的大概就是成济这种二楞子。弑君之罪那是何等的大罪,即便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君王也不可以;何况当时司马昭虽然掌控了曹魏大权,但是司马氏代魏的条件远未成熟,虽然按照趋势下去司马氏代魏是迟早的事情,但是无论怎么一位权臣弑君这种罪名还不是那时候司马昭能承担得起的。
所以,事情过后,那就一定要有人出来承担这个责任,也一定要有人来当这个替罪羊。当时朝野上下和民间群情激愤,纷纷要求严惩凶手,矛头所指大都指向贾充,当作司马昭的头号心腹,司马昭肯定要保住贾充,于是毫无疑问这个背黑锅者非成济莫属!成济不服罪,光着身子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被乱箭射杀。

也许成济也不是不知道弑君的结果,但是所谓富贵险中求,成济想博一把,大概以为他杀了曹髦,立下如此大功,一场泼天的富贵在等着他,只是他太傻,没看清形势,这个黑锅由他来背实在是没有冤枉他。反观贾充,黑锅由别人背,好处自己得,这才是真正的腹黑之人。
解析曹魏第一才子曹植的可恨之处是什么
世人了解的,大都来自他的一首小诗《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多数人都对曹植同情不已,有才嘛,不但有才,而且行文之间尽显无奈悲伤。而其兄却往往被认定为奸邪兄长,对弟弟迫害不已。曹丕当然,两兄弟争夺太子之位十来年,哪里还有什么兄弟情分,都恨不得把对方一口吞掉。之所以会选择曹丕,而放弃最爱的儿子曹植,那是因为曹植自有可恨之处。 曹植的可恨之处 曹植才华横溢,每每在曹操举行宴会的时候大战拳脚,积压群儒,确实有很才。每当这个时候,其兄曹丕就只能在一边干瞪眼。可是,曹植虽然是个大才子,可是,一个杰出的诗人,并不一定就是个伟大的君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曹丕为人严谨,说话做事谨言慎行,经常掩饰自己的本性,讨好结交曹操身边的宫人近臣。而曹植呢,则纵酒放歌,整天沉醉,对曹操身边的宫人近臣。一开始,曹操是很喜欢这个性格上很像年轻时候自己的儿子,可渐渐的,曹操发现曹植缺少一国君主应该有的气度。曹操身边的近臣都说曹丕如何如何好,而对曹植却从没有一句称赞之词。 后来,有件事情对曹操触动很大。曹操为了考核两个儿子,经常会提一些有关治国安邦的问题,让两个人作答。有时候需要当面回答,有时候可以带回家思考。曹丕和曹植呢,都养了很多谋士,曹丕的枪手叫,曹植的枪手叫。杨修才华横溢,写出的观点让曹操很赞赏。为了打败曹植,曹丕故意泄密,告知曹植自己和吴质之间的秘密交往,曹植得知消息之后非常高兴,也没有细细审核,就把消息告诉了曹操。曹操派人调查,发现根本没有可疑。于是,曹操就觉得曹植是刻意诬告曹丕。后来,曹丕绕了很多圈子,让曹曹操身边的臣子假装是偶尔闲谈,泄露给曹操曹植的作答是杨修代笔的事情,曹操一查,就抓了个正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就算是后来,曹丕被立为魏国太子,曹操对爱子曹植也有很高的期望。可是,后来发生了司马门事件,让曹操对曹植彻底失望了。 司马门,是只有天子才能行走的宫门。曹植在参加作战胜利的庆祝宴会上中途离席,看到曹彰也和曹丕联合在一起,自己更没有继承王位的希望了,内心烦闷,喝得大醉,于是和好友杨修一起,打开司马门,纵马驰骋在只有天子才能出行的驰道上。 司马门事件,让曹操很生气。即便是曹操,权倾天下,也知道有的事情可以做,有的事情绝对不可以做,比如不是天子,就绝对不能走驰道,否则何以向天下臣民交代。于是,曹操斩杀了看守宫门的官员,下令软禁曹植,处死杨修,从此之后,对几个儿子的看管也越来越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有机会的时候,不知道小心谨慎把握机会,而整天喝酒,倚仗才华,蔑视众臣,最后为众人排挤,也在情理之中。而当夺位失败,却又不知自我约束,擅闯司马门,违背礼制,闯下大祸。 在曹操死去之后,曹丕即位,曹植多年被幽禁。可是,曹植却不甘寂寞,多次想兄长曹丕表示,希望能够参与朝政,有机会报效国家。可是,曹丕对这位十多年最大的政敌怎么能够放心。于是,曹植积极参政的态度,反而加速了曹丕对曹植的厌恶。曹丕虽然厌恶曹植,却始终没有杀害这位烦人的才子弟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曹魏将领孙礼和诸葛亮之间到底谁比较厉害
孙礼是一个耿直刚武之人,在修建宫殿的时候,全国百姓的粮食歉收,孙礼想要帮助百姓办点事情,于是力争免除百姓的劳役。魏明帝在听到孙礼的进言之后,立马下诏书表示让百是从事农业的生产,并且说孙礼进言是正直进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负责修建皇上宫殿的是李惠,李惠上奏魏明帝表示,要求百姓再停留一日的时间,等将宫殿修建完成再让百姓返回家乡。孙礼知道之后直接来到修建宫殿的地方,在没有上奏的情况下,直接口称魏明帝已经下诏书要免去这些百姓的劳役,让他们回到家乡从事农业生产。后来魏明帝得知情况,认为孙礼也是出于本身的善意,便没有对魏明帝进行责罚。 魏明帝在死后任命为大将军,并且任命孙礼为大将军长史,让孙礼辅助大将军曹爽,因为孙礼的为人非常刚正,曹爽认为如果让孙礼呆在自己身边的话,会对自己非常的不利。于是,曹爽便将孙礼派到扬州做刺史。 此后,在东吴进行侵犯的时候,因为当时城内已经没有多少的将士,孙礼亲自带领这些将士抵抗东吴的侵犯,在战场中,孙礼奋不顾身一直将敌人击退。在将敌人击退之后,孙礼对死去的将士们举行了祭祀,哀悼在这场战役中死去的将士。皇上犒赏了孙礼,而孙礼直接将皇上犒赏给自己的东西全部给了这场战役中的将士。 孙礼厉害吗 孙礼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得力将领,我们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得知孙礼是一个比较刚正不阿,的人,能够为了保护君主能够豁出自己的性命的英雄。孙礼的一生也是比较辉煌的,那么孙礼在三国这么多英雄辈出的时代,算是比较厉害的一位吗?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讲一讲孙礼厉害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礼是一个比较厉害的将领,孙礼在小时候因为家乡的战乱和自己的母亲分离的,但是在之后的一次战役中马台机缘巧合的救出了孙礼的母亲,之后母子两人才能够重逢的。之后孙礼为了表示感谢把家中的财务都送给了马台作为感谢,可见孙礼能够知恩图报,不在乎钱财。 在平定幽州的时候马台受到了牵连将要被处死的,但是孙礼得知之后利用自己的职权帮助马台逃走了,但是自己却不愿意逃走留下来想要接受惩罚,但是温恢得知了孙礼这样做完全是为了知恩图报。 所以并没有追究孙礼的责任。孙礼能够以理服人,不单单是通过武力得人心,所以孙礼是厉害的,为人处世是十分的而的,这也是在三国英雄中难能可贵的品质。之后孙礼能够用自己的生命保护魏明帝,在和吴将全琮交战的时候能够奋不顾身的,即使是在战局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也是能够有勇有谋的杀出重围,最终的结果是击退了吴军赢得了胜利。 但是孙礼有时候的刚正不阿的性格也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之后有一次自己和曹爽的意见不合,之后就自行罢官了,但是之后又重新受到了重用,一直到公元250年的时候去世了。孙礼厉害吗?你现在是不是已经了解了呢? 计破孙礼 对于诸葛亮计破孙礼之后,很多读者都会想要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诸葛亮又是如何使用计谋的?当时的诸葛亮正在率领军队在祁山和魏军进行对峙,而当时诸葛亮的粮草接济不上了,魏军的孙礼便设计军队扮演成为运送粮草的队伍,想要用这种方式吸引诸葛亮上当,这样魏军就可以直接将诸葛亮带领的蜀军一举击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诸葛亮得知孙礼押解千辆的运粮车,经过他的仔细分析,认为这是孙礼的计谋,认为这些粮草车肯定是诈骗自己的诡计。于是,诸葛亮选择将计就计,当天晚上,诸葛亮便派蜀军的大将军带领部队悄悄的接近孙礼押解的粮草车队,放火将孙礼押解的粮草车队全部烧毁,并且派兵将孙礼的部队围住。魏军在被四面攻打之后,顿时乱了自己的阵脚,魏军部队大乱,孙礼领着部队狼狈的逃跑了。 诸葛亮可谓是非常聪明之人,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他都非常的精通,在大战的过程中,诸葛亮可以利用天时而打胜仗。这是很多军事家没有办做到的,也是很多军事家学习的地方。诸葛亮的计谋也是非常多的,可以说是诸葛亮是军事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除了在军事中非常精通之外,他还有非常多的发明,当时诸葛亮的发明有天灯、连弩以及木牛流马,这些发现到现在为止还在使用中,所以,诸葛亮计破孙礼等事迹也成为千古以来的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