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蓝玉和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不久,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采纳姚广孝之建议,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靖难。此次造反,不出四年时间便攻破金陵,使朱棣成为史上唯一逆袭成功的藩王,堪称奇迹!纵观朱棣靖难的经过,燕王的军力实在很是一般,只是建文帝这边名将过于缺乏,自己又心不够狠,所以被朱棣逆袭,丧失皇位,生死未卜!

太子朱标还在世时,明太祖朱元璋便有意识地为他储备全套班子的文武精英,以便当作巩固皇权,彻底解除北元之患的需要,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常胜将军蓝玉。遗憾的是,因为朱标早逝,明太祖朱元璋害怕皇长孙朱允炆压不住这帮太子党成员,于是便将他们斩尽杀绝;老将之中只留下善于防守的将领——耿炳文!

朱棣起兵靖难成功的重要真相之一便是建文帝集团缺少能征善战的将领,因为都被明太祖朱元璋解决掉了;而唯一能够战胜朱棣的徐辉祖又不放心使用,因为他是燕王的小舅子,虽然他对朱允炆忠心耿耿。在大明开国功臣中,百战百胜的名将——蓝玉,只要他还在,朱棣断然不敢起兵造反,而只能老老实实地接受削藩的现实。退一步讲,就算朱棣铁了心要起兵反抗,估计也会被擅长奔袭的蓝玉活捉归案。

其一、蓝玉军队才能远胜朱棣。大明帝王中,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就数朱棣最擅长用兵,而且还是使用骑兵,这相当了不起。但是,当时朱棣的军队才能是远不如常胜将军蓝玉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要知道,从草根一路爬到大将军之位的蓝玉绝非等闲之辈;明太祖朱元璋曾说他是大明的卫青、霍去病、李靖,完成了徐达、常遇春所不能实现的宏伟大业。从扫平陈友谅,到出征云南,再到横扫北元和吐蕃,蓝玉几乎打遍了大明王朝的每一个角落;从徐达、常遇春、傅友德、冯胜,最终到沐英,蓝玉追随了大明所有的著名将帅,其作战经验相当丰富。如果不是这帮人太过出色,蓝玉一定会很早就统领大军,施展自己的才华!

反观燕王朱棣,其军队能力之强悍确实少有,在对北元的战争中也是无所不胜,所向无敌。但是,朱棣在造反之前的军队经验也仅限于打击北元,使用骑兵而已;更主要的是,北元的力量在经过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冯胜、蓝玉等名将吊打之后,已经没有什么作战能力了。所以,朱棣在打击蒙古时,其军队经验并没有积累多少;况且也没有和名将对垒的机会,武力值增长不快!最致命的是,朱棣所部燕军最缺少的就是火器与连发弓弩。因此,就算骑兵不输蓝玉,自己也会在火器上吃大亏!

其二、蓝玉是太子党核心骨干,会支持朱允炆。当作洪武年间最终的战神,蓝玉不但军功卓著,他还是朱标太子党的核心成员,因为他们是亲戚关系。虽说朱允炆不是蓝玉外甥女亲生,但就凭他与朱标的关系,以及从自身的利益着想,他无疑会拥戴建文帝。《明通鉴》曾记载蓝玉与太子朱标的一段对话,“燕王在国,抚众安静不扰,得军民心,众咸谓其有君人之度……臣又闻望气者言,燕地有天子气,殿下宜审之”。可以说,蓝玉一直都是站在太子这边的,是朱标的坚决拥护者;况且朱允炆对蓝玉也不错,还曾劝说明太祖朱元璋不要向蓝玉动手。不出意外,至少在朱棣造反之时,蓝玉会支持朱允炆,带兵剿灭燕王。

其三、蓝玉与朱棣有矛盾,而且为人心狠手辣。本来,朱棣靖难之时,朱允炆并不是没有机会赢得胜利,而是因为自己的那道“勿伤吾叔”圣旨让前线将领畏首畏尾,终酿大祸!当作太子党的成员,蓝玉和燕王之间的矛盾自不必说;他还曾建议朱标提防燕王,以防不测!此外,蓝玉为人十分狠毒,连北元王妃都敢羞辱之人,如何会在乎朱允炆那道“圣旨”呢!可以说,只要蓝玉领兵出战,绝对不会对燕王手下留情,而是往死里打,让其永无翻身之机会。

总而言之,按照蓝玉的军队才能,以及为人凶狠的行事作风,就算是借朱棣十个胆子,他都不敢轻易在北平起兵。要知道,朱允炆只要在朱棣靖难之时,重用徐辉祖(徐达长子)便可以轻易解决燕王问题;可惜徐辉祖是燕王的小舅子,朱允炆不放心使用,而是让草包战神李景隆带兵,后患无穷!但是,蓝玉不徐辉祖、更不是李景隆,而是太子党核心成员,朱棣的死对头,此时正好派上用场!

不过话又说回来,蓝玉为人过于嚣张,军中又多有其亲信,朱允炆能否压得住又是一个问题。如果蓝玉造反,朱允炆会不会联合朱棣等藩王,来次真正的“靖难”呢?
铁铉是哪位?靖难之役中打败朱棣的铁铉如何死的
铁铉是谁?铁铉,明初著名大将,在济南大明湖西北岸,有一个颇具特色的庭院,名为“铁公祠”,是为纪念著名将领铁铉而建的祠堂。 铁铉简介 铁铉,河南邓州(今邓州市)人,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元代色目人後裔,明太祖洪武年间太学生,出任礼部给事中。洪建文年间守济南,击败燕王兵,升兵部尚书。明太組的四子夺取帝位时,攻到济南,铁铉死守不肯投降。后来朱棣做了(明成祖),就把铁铉捉來处死了。 铁铉,性情刚决,聪明敏捷,太学读书时,熟通经史,成绩卓著,由国子生被选授礼部给事中,后调任都督府断事。其才干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赐字“鼎石”。 铁铉事迹 建文帝即位(1398)后,铁铉升任山东参政,负责督运粮饷。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发动“”,率军南下与建文帝争夺皇位。行至济南时,朱棣命人把敦促铁铉投降的书以弓箭射入城池,铁铉则将《辅成王论》射回朱棣,劝其效法周公,忠心辅佐建文帝。朱棣大怒,命强攻济南。铁铉与诸将奋力抵抗,两军相持三月,朱棣被迫自动解围。建文帝闻讯,遣官赐金慰劳铁铉等将士,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后又升任兵部尚书。同年,铁铉配合盛庸在东昌(今聊城)大败朱棣。 建文四年(1402)六月,朱棣即位。铁铉闻之,几次欲自杀,被劝止,带残兵驻淮南以图复兴,兵败后被擒。朱棣亲自审问,朱棣要铁铉面北而跪、俯首认罪并投降,铁铉背朝皇帝、昂首挺胸并大骂,朱棣恼羞成怒,令刀斧手将铁铉凌迟(一种刑法,需割3600刀,一刀不能多,一刀不能少,将人慢慢弄死),并投油锅烹炸,尸骨也不许收葬。行刑时,仍连声大骂朱棣。铁铉竭尽职守、刚烈如铁的不屈精神深受后人敬佩,他们尊称其为“铁公”,并在大明湖畔专门修建铁公祠以兹纪念。 铁公祠,位于山东济南大明湖西北岸,为民族形式的庭园。占地6386平方米,包括铁公祠、八角亭、湖山一览楼、小沧浪等建筑。是大明湖中的园中园,1979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邓州小东关有明建铁公祠祀铁铉,为避嫌俗称关帝庙。大东关有双忠祠祀铁铉、张巡。邓州龙堰乡闫营村有铁铉遗像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朱棣造反成功为什么是先杀尽宫中的美女后登基
众所周知,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就是因为他直接带兵造反,将当时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建文帝给赶下了台,这件事在历史上也被称作为金川门之变。而朱棣造反成功后,第一件事干的就是杀尽宫中美女,却不是登基,这又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 当时朱棣直接带着他的大军攻陷了都城南京,造反的朱棣对于至尊宝座皇位早就垂涎已久,不然也不至于进行造反这种一旦失败就掉脑袋的事。虽然这种事并不是那么光彩,抢了自己侄子的皇位,于情于理都不是那么名正言顺,但历史总是胜利者所书写的,对于这一点朱棣心里也十分的清楚。等到进入皇宫之后,一排排的后宫美女就这样陈列在朱棣的面前,这些宫女妃子一个个面露惧意,生怕一个不小心惹了朱棣不高兴,就将自己给斩杀了。网络配图 按理说一般的胜利者在处理这些俘虏美女一概都是纳入后宫,留着等以后自己享受,在这点上、李世民等人都形成了一种楷模。但朱棣偏偏对于这些美女不感兴趣,甚至直接大开杀戒,一股脑的全部给斩首了。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些女的毕竟是他侄子朱允炆的女人,自己作为叔叔的直接享用他的女人并不好,属于乱伦行为,不过这种比直接接手他爸的女人来的稍微好一点吧。 朱棣在南京直接进行了“清宫三日”,等“见到”了建文帝朱允炆被火焚烧的尸体之后,朱棣抱着这具尸体大声的哭到:“咱们叔侄两有什么事都好商量,又何必走到这一步呢,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呢!”也正是在这之后,朱棣开始大肆的诛杀宫中与朱允炆关系不错的宫女妃子以及一些大臣,除了那些曾经得罪过朱允炆的宫女才幸免于难。网络配图 而在这一次诛杀中,总计死亡人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1000人左右,另一种是3000人,其实对于这些数据并不重要,笔者更倾向于1000人左右的,当时的朱允炆在后宫妃子方面并不是那种纵欲的,所纳妃子数量也并不是很多,大多数都是以宫女太监为多。对于朱棣为何要诛杀这些妃子宫女等等人员,在笔者看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要斩草除根,以雷霆手段震慑住那些内心偏向朱允炆的臣子们。 而且那具尸体在朱棣心里也是十分的清楚,到底是不是朱允炆的尸体谁也说不清楚。为了避免以后麻烦,直接将他后宫的女性全部斩杀,一来让他后继无人,二来,直接逼迫别人认可那具尸体就是朱允炆,不论真假。这也就是朱棣为何不直接登基的原因,总要找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才能登基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