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袁氏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官宦世家,从袁绍高祖袁安为章、和二帝司徒始,袁安子袁敞在汉安帝时曾任司空;袁安孙袁汤为桓帝时太尉;袁汤子袁逢为灵帝时司空;袁逢弟袁隗为灵帝时司徒。袁家“四世五公”之说绝非虚妄。而真正令袁家名垂后世的是袁绍、袁术兄弟两人。下面趣古代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允地讲,袁术在家族中的地位远高于袁绍。袁绍与袁术虽然都是汉灵帝朝司空袁逢的儿子,但根据史料记载可知,袁术是嫡子,袁绍是庶子(小妈养的)。在讲究尊卑上下的宗法社会,庶出的袁绍名不正、言不顺,不但在整个家族中没有话语权,而且在人前人后挺不直胸膛。也正是因为这个真相,袁术虽然是弟弟,却从小就看不起他这个兄长,经常对外公然宣称:袁绍“非袁氏子”,不过是“吾家奴”。

哪知道造化弄人——蓦地有一天,庶出的袁绍过继给了袁逢兄长袁成。从此,袁绍与袁术之间的差距拉大了:和袁绍相比,袁术帅的不明显,论学问,袁术不如袁绍好,论名气,袁术也不如袁绍。其实,终袁术一生,只能活在袁绍的阴影下,可是他有一个袁绍远不及的长处——脸皮厚!
出生在这样的门阀世家,袁绍、袁术兄弟二人完全可以过上当今“京城四少”的优雅生活。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东汉末年洛阳世家公子圈中,袁绍兄弟是领军人物。袁绍二十出头年纪就作了东郡濮阳县长,与兄长相较,袁术也不遑多让,帆叶网,“以侠气闻。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后为折冲校尉、虎贵中郎将。”袁术与袁绍借为大将军何进报仇为借口悍然发动兵变诛杀宦官,袁术表现可圈可点。在后来的讨董联盟中,二袁各自据有一席之地,袁绍更是被推为盟主。
董卓胁持着汉献帝迁都之后,讨董联盟作鸟兽散,继而开始了相互间的争夺仇杀。很快,二袁交恶,袁术联络公孙瓒共同应付袁绍,袁绍针锋相对派出一代奸雄曹操与袁术周旋。袁术觊觎荆州,却败在刘表手下,不得不反回头来与一代奸雄曹操争夺兖州的操纵权。汉末兖州处于黄河与济水之间,包括现在山东省西南部和河南省东部,“进可以胜敌,退可以坚守”,属于兵家必争的战略要津。一代奸雄曹操刚刚据有兖州,袁术就来攘夺无异于虎口夺食。袁术遭到一代奸雄曹操的迎头痛击,被追得“流离迸走、几至灭亡”,从此一蹶不振。

建安二年(197年)春,困守一隅的袁术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称帝。从前他阴谋称帝就无人支持,现在僭逆仍然无人喝彩。很快他就成了众矢之的。在经历了吕布、一代奸雄曹操的连番打击之后,袁术将死兵散,众叛亲离。
两年后,坐吃山空的袁术终于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他一把火将修筑的宫室烧为白地,然后前去潜山(今安徽霍山)投奔手下雷薄、陈兰二人。哪知道人还在茶就凉,遭到二人无情拒绝。雪上加霜的袁术陷入绝境,决定交出传国玉玺,前去冀州投靠兄长袁绍。
袁术派人归帝号于袁绍,作书一封称:禄去汉室久矣,天下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割疆宇。此与周末七国无异,唯强者兼之耳。袁氏受命当王,符瑞炳然。今君拥有四州,人户百万,以强则莫与争大,以位则无所比高。一代奸雄曹操虽欲扶衰奖微,安能续绝运、起已灭乎?谨归大命,君其兴之。
接到这个不成器的弟弟来信之后,袁绍“阴然其计”。袁术往投袁绍必须途经徐州地界,消息传出,一代奸雄曹操派出刘备前往截杀。刘备与袁术仇人见面、格外眼红,刘备小宇宙爆发,袁术不是对手落荒而逃,只好重新龟缩回了老巢。六月至江亭(距寿春八十里),“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一路如丧家之犬的袁术走的饥渴难耐,向身边人讨蜂蜜水喝,哪知道下人没好气地回答道——“无蜜水、惟独血水”!袁术闻言,跌坐在箦床之上万念俱灰,叹息良久大喊一声道:“袁术至于此乎?”言罢吐血而亡。
被孔融称为“冢中枯骨”,袁术真的一无是处吗?
被称为“冢中枯骨”,真的一无是处吗?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的人物中,袁术是很多三国迷都看不起的,在许多人眼里,袁术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如果没有家世,或许根本就不会史书留名。死后,迎接为徐州牧的时候,刘备曾经推辞,并且建议由袁术来接任,但是孔融却: “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 孔融对袁术的评价是冢中枯骨,也就是说孔融看袁术就是个死人,。 那么,问题来了,袁术真的如孔融评价的那样一无是处嘛? 三国没有一个人物是一无是处的 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得益于乱世,只有乱世才会给众人表现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但凡是乱世,都是人才辈出的年代,比如时期、秦末汉初、三国、隋唐等,莫不如此,当然并不是喜欢乱世,而是时势造英雄这句话是没错的。 在东汉末年的时代,能够举起大旗,招揽各路英雄割据一方,都不是简单的人物。袁术也是如此,袁术的结局并不好,但他也曾经割据淮南,东汉末年也算是风云人物,能做到这一点的袁术,绝对不是冢中枯骨,甚至比评价他的孔融要好上很多,孔融能让人记住的也只有他小时候的孔融让梨了。 或许会有人说,袁术能够有如此的成就,完全是因为他的家世,背景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不信的话,来看看,哪一个不是有背景的,是宦官是假,和袁绍是四世三公,、是汉室后裔,的祖上也是世代做官的,就连出身最卑微的刘备,也号称是中山靖王之后,和攀上了亲戚,否则怎么会号召到这么多英雄豪杰的。 如果仅仅认为袁术的成功归结于家世,把失败看成是一无是处,那未免太狭隘了点。 袁术曾梦想仗剑走天涯 的《白马篇》开篇是这样写的: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可见当时的游侠风非常的流行,就跟90年代的非主流一样,所以当时的很多世家子弟都是颇具游侠风的。 咱们首先来看看史书是怎么记载这些英雄人物的,《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三国志·先主传》载, 刘备“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三国志·吴主传》载,孙权 “好侠养士” ;《·袁绍传》载:“袁绍以豪侠得众” ;《三国志·袁术传》载:“袁术字公路,司空(袁)逢之子,(袁)绍之从弟也。以侠气闻。”基本上这些人物都有游侠的一面,如果在那个时候你说你不是游侠,你都说你是混社会的。 袁术也是如此,如果只是一个花花公子,不学无术,是不会得到的拉拢的,而且袁术也及时结束了游侠的身份,积极入世,为自己的政治生涯积累资本。 更何况,袁术在杀害何进的时候,与吴匡合力进攻皇宫,宦官们手持武器负隅顽抗时,他火烧南宫九龙门及东西宫,胁迫十常侍弃皇宫出逃。进驻以后,袁术是讨伐董卓的重要力量;都出自其手下,如果说袁术不学无术,那也搞不出这么多事情来。 袁术的起家的依仗是什么? 袁术起家可谓是一帆风顺,没有像刘备,曹操那样心酸,要靠他们自己奋斗。第一,他的出身好,袁术是真正的“含着金钥匙长大”,他的父亲是汉司徒袁逢,他的家族是淮南四世三公的,家族影响力巨大,门客故吏遍及四海。作为嫡子,他刚刚出道时便担任了后将军,这一职位可是平常百姓难以企及的,可见袁术赢在了起跑线上。有这么好的背景,使得他在社会知名度高,普通老百姓也认识他,一旦他号召起兵,自然会有大批仁人志士投奔他,现在这叫做品牌效应。其实历史的进程很少跟底层人有关系,绝大多数都是上层社会在推动,当然是个例外。 第二,他的地盘位置好。他的地盘在哪呢?大体在江淮一带,这些地方可是富庶之地,人口也多,动乱较少。并且当时江东孙坚依附于袁术,将从张咨手里夺来的南阳献给袁术,《后汉书》曾记载:初,术在南阳,户口尚数百万。可见南阳地广人多,粮食产量多,袁术要人有人,要粮食有粮食。坐拥这么些好地方的袁术自然是,不愁没有人来他的军营。 第三,孙坚等的依附。孙坚作为袁术阵营的成员,经常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替袁术打出了名声。《后汉书·吴书》中提到: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兄子贲,帅将士众就术,术复表贲为豫州刺史。由此可见,孙坚集团是依附于袁术的,那么江东也是在其范围之内。 袁术的失败很大原因是称帝 袁术跟电影中一个人物很像,那就是灭霸,袁术是一个固执的人,或许在东汉天下大乱的时候,袁术就已经有了称帝的想法,只是没有对外说,而且,他一直寻找机会称帝,他固执的认为出自于陈,陈是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而恰恰机缘巧合,又让他得到了玉玺,袁术终于按耐不住自己内心的狂喜,认为这是天赐。 袁术虽然占据的地盘小,但却是最富庶,受到战争影响最小的区域,全盛时期,袁术带甲10余万。虽然袁术的手下都反对,但是袁术依然选择了最好的时机,军事实力强大,获得了玉玺,同时,其他的军阀,袁绍还在和争夺北方四州,曹操还没有打败,刘备,兵力比起之时,只少不多;刘璋还在跟互掐,刘表进去不足,守城也是有问题的,综合来看,袁术选择的时机还是很好的。 但是,袁术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人和,这个人和并不是说老百姓,而是各个割据势力,或者说当时的贵族吧。袁术一称帝,马上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成为“众矢之的”,孙策首先宣布独立,曹操、孙策、袁绍、吕布、刘备等同时围攻。 常言道:双拳难敌四手。钮成独自一个,如何抵挡得许多人?更何况是天下人的围攻。天有不测风云,袁术的辖区又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就这样袁术称帝仅仅坚持了不到两年,就失败了。 但是,袁绍和曹操都是没有当的,而袁术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可以说勇气可嘉,也实现了他心心念的皇帝梦,从这个角度来说,袁术比绝大多数的英雄都要成功一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袁术称帝为什么会过早的灭亡呢 他究竟都做了什么事情
还不知道:称帝为何会过早的灭亡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黄巾之乱平息后没有多久,各路诸葛又开始打了起来,其中,在河北称雄,奉天子与,盘踞江东隐隐有一统之势,天下局面大乱,但很多有实力的诸侯却丝毫没有犯上作乱的心思,心里面仍然认为天子的地位无可撼动。随着衣带诏事件的爆发,天下对于曹操的逆反心理便多了起来,但是曹操对于称帝却丝毫没有想法仍以汉帝为尊。那么当时的袁术为何要突然宣布称帝呢。 袁术身为四世三公的后裔,出身于名门之家,从开始起事就备受人尊崇。在东汉末年,门阀观念的思想深入人心,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背景作为支撑单单靠自己发挥光和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汉室的族谱之上的原因,因为这样,他就能靠着皇叔的名头来打造自己的势力,事实也证明,刘备做的是对的。但是袁术却没有把这项重要因素放在心上,可能因为侵染的环境不同,袁术好像丝毫没有把自己的这个身份放在心上。他的父亲是曾经作为司空的袁逢,因此在朝堂之中有很多他父亲的人脉在照顾着他,但也是这些东西成为了他的催命符。 作为袁术的哥哥,袁绍与袁术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当然这也没有什么毛病,深受的对于尊卑一事看的非常重要,而袁绍只是庶出,为嫡子的袁术看不起也实属正常,但是袁绍对于袁术的作用就不一般了。在谋朝,各路诸侯联合讨董之时,袁术的实力是最强的存在,就连孙策父是他帐下的将军,然而因为与袁绍政见不同产生了分歧,而孙坚的死亡也加深了他与袁绍之间的仇恨。其后因为与曹操的斗争失败无奈之下退回淮南。 就在诸侯伐董之时,孙坚无意从皇宫中拿到了传国玉玺,但是根据当时的实力,孙坚无法据为己有。随着孙坚被黄祖射杀,孙策为了能够平定江东特意拿玉玺跟袁术交换了兵马,这在现在看来,不得不说孙策的眼光毒辣,他很清楚玉玺是个烫手的东西,如果一直放在自己跟前迟早要出事,还不如换点实际的东西。但是袁术却没有想到这一点,传国玉玺从天而降的喜悦压倒了一切,不久之后,袁术宣布称帝。 袁术称帝的消息一时间激起无数浪花,很多诸侯都懵了,不知道为什么袁术会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择登基称帝,要知道汉朝还没有毁灭,仍活在世上,所有人的心中依然认为汉室是正统。而袁术的这一举动首先是遭到了袁绍的谩骂,认为他把袁家的脸面全部丢的精光,堂堂四世三公后代却做出了大逆不道之事。然后孙策宣布脱离袁术自立,导致袁术的实力出现了非常大的空缺,位于许昌的曹操则趁机发兵攻打,而率兵偷袭,在淮北大肆劫掠。在孙操吕的连续攻伐之下,袁术已无心应对,无奈之下只好退回淮南静静等待时机,但是天下诸侯为了赢得大义,好作为招揽人才的一个方法,征伐袁术就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其后不久在受到曹操派来的刘备等人围追堵截之下,在床上吐血身亡。那么为什么袁术要做出这种不符合他身份的事情呢。 在汉朝时期对于“五德始终”的说法非常迷信,秦朝时为水德,而西汉初期为火德,但到时期改为土德,所以土克水。而在光武帝时期又改为了火德。袁术认为本为,陈为后裔,所以身体里隐藏着的血脉。当时有一句谶语流传甚广名为“代汉者,涂高也”。而袁术字公路,其中“路”与“途”近义,而“途”与“涂”同音,所以他才会认为自己一定会取代汉王朝成为皇帝。这一切在得到玉玺之后袁术的野心越来越强大,为了确保自己能成为皇帝,他还特意找人为他看了面相,结果为“具有帝王之相”。结果网友们都知道,袁术过早称帝给他带来了灭顶之灾。那么在称帝之后却早早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有着四世三公作为底蕴的袁氏在东汉末年有着非常大的名声,这一切都源于每一代人的辛勤积累,但是在一个家族文化壮大的同时势必要影响到其他家族的利益。尤其是这种大门阀,树立的敌人绝对不少,而且当时的袁绍隐隐第一大诸侯的模样,所以才不敢妄动杀机。但是袁术的就为这些人提供了良好的借口,而且袁氏一族偏偏还被拉下了水,袁绍如果帮助袁术一起称帝的话反倒成全了这些人的心愿。 袁绍的影响对袁术来说不可谓不重,作为袁家的嫡子,自然对庶出的袁绍有这轻蔑之意,但是袁绍成为讨董联盟的盟主,说明袁绍比袁术强,当然这里肯定有着其他人的想法。但是也激起了袁术与袁绍两兄弟之间的火花,为了能够压制袁绍在河北的势力,袁术的称帝倒显得理所应当。但是他的实力却在那放着,在诸侯乱战的局面,袁术并不能称得上最强,况且曹操的对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其次在袁术称帝之后,并没有明君的作为,治下的百姓敢怒不敢言,整个淮南都充斥着一股死气。而袁术宫中美女众多,整个人荒淫无度,部下的劝诫都当做了。 当时恰逢连年大灾,为了能够让百姓生活不在困苦,袁术的部下舒邵想要打开府库救济灾民,但是引得袁术的不满,想要杀掉舒邵。这一举动吓坏了众将,于是部下纷纷叛变,这一刻,袁术彻底走向了灭亡。 在小编看来,袁术的死亡并没有引发同情,相反,他的死都是自己招惹来的祸事,虽然是名门豪族之后,但却是有勇无谋之辈。各位朋友你们认为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