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盘点苏轼的四首散文,表达了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北宋时期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书画等各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是豪放派代表人物。下面跟趣古代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苏轼的作品吧。

  苏轼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

  可以说,苏轼是中国古代上百年不遇的奇才,一个人要想在某一领域做到精通都非易事,而他在诗、词、书、文、画等领域都堪称佼佼者,放眼整个中国古代,罕有敌手。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欣赏苏轼最著名的四篇古文,通过文章去感受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1、《赤壁赋》?节选

  上榜理由:长期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文章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image.png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游览 ,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2、《后赤壁赋》?节选

  上榜理由:全文以叙事写景为主,重要写江岸上的活动,具有诗情画意。

  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帆叶网,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3、《记承天寺夜游》

  上榜理由:长期入选中学语文教材。骈散结合,节奏感强。表达了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image.png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贾谊论》?节选

  上榜理由:这是著名的议论文,论证有理有据、层次分明。劝说人君遇到贾谊这样的人才,要大胆使用,不要错过时机;劝解贾生式的人,要自爱其身,要善于自用其才。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慧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金国为什么不去攻打西夏?却要灭掉辽国和北宋

公元1114年,在统一了女真各部后开始起兵反辽。十一年后,辽国末代皇帝在应州(今山西应县)被金国大军包围后成为俘虏,辽国灭亡。 在灭辽之战中,北宋曾出兵和金国一同夹击辽国,可结果却是北宋大军被奄奄一息的辽国残军打得,大败而归。这就让金国统治者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繁华富庶的北宋王朝其实不过是只“纸老虎”。于是在辽国灭亡后,金国很快就将目标指向了北宋。 公元1125年(和辽国灭亡同一年),金国兵分两路南下攻宋。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总兵力只有十几万的金军却在北宋境内。北廷惧怕金国的兵威,出重金求和,结果金军在收钱之后先是退兵,但仅仅过去了半年时间又再度南侵。公元1127年初,金军占领北宋京师汴梁(今开封),、以及大量皇族、后宫妃嫔、贵卿、朝臣都成了金军的俘虏,北宋灭亡。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为“之变”。 在金国崛起之前,中国的形势是北宋、辽国、三足鼎立。在这三个政权中,西夏在各方面都是最弱的。那么金国相继攻灭了辽国和北宋后,西夏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答案是:相安无事。 金国之所以不攻灭西夏其实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它的战略重心不在西面。金国灭了北宋后,已经占据了当时最富庶的中原地区。此时金国统治阶层内部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继续南下攻灭还未站稳脚跟的政权,另一派认为应该稳固现有占领区,将其转变成金国的永久领土。刚刚开始是主战派的意见占了上风,金军曾尝试越过长江向江南地区发起攻击。但宋人吸取了北宋亡国的教训,开始拼死抵抗。金军在战场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后方又频频受到各地组织的义军袭击。因此,金国迅速调整了目标,将战略进攻改为与南宋政权南北对峙。在这期间,金国统治阶层根本没有去考虑向西夏进军这个问题。 其次是西夏统治者在与金国的外交方面做得非常成功。早在辽国灭亡之前,西夏人已看出谁将成为中国北方新的霸主了。因此西夏迅速向金国服软,西夏皇帝接受金国皇帝的册封,在名义上臣服于金国。这样一来,金国别说是不想打西夏,就是想打都找不出什么合适的理由了。 此外,金国不考虑攻灭西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性价比不高。西夏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民风彪悍,战斗力极强。早年北宋和辽国曾先后发兵讨伐西夏,结果都吃了大败仗。西夏的战略地位重要,可是国内经济并不发达。金国如果兴师动众要啃下这块“硬骨头”,那必然要付出极高的代价,而获得的收益却非常有限,同时还得时刻提防南宋的反扑。从各方面情况来看,金国要攻灭西夏都是一笔很不划算的买卖。 因此,金国和西夏长期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期间偶尔也发生过小规模冲突,但双方都尽量克制,不使事态扩大化。 到了十三世纪初期,领导下的开始异军突起,中国北方地区的力量平衡被打破,西夏和金国的关系迅速恶化,直至兵戎相见。最终,西夏和金国分别于1227年和1234年被蒙古攻灭。 随机文章花木兰中的性别与身份克娄巴特拉塞勒涅二世简介汉武帝重用的大臣中,哪一位是黑人奴人?著名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密码,壁画中隐藏着各种人体器官日本二战战斗机排名分析,96舰载机仅位列第2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李师师当作一名北宋名妓,她为什么能流传千古?

只是一名青楼女子,为何能够从传诵至今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分析理由不外乎以下几种:一、与宋代的社会风气有关 宋朝改变了沿袭以来的“”的策略,让商业逐渐发展起来,繁荣起来的工商业逐渐形成了以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在一系列围绕经济发展的政策的引导下,宋朝的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再者,宋朝吸取前朝教训,大力削弱地方兵权,于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文轻武社会风气。文人墨客被推上了贵宾席,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庶民百姓,或是山贼草寇,无不以能吟诗作对而自豪。更是花前月下,饮酒作词,无不优哉游哉。 常言“饱暖思淫欲”,发达的经济,闲适的生活,把宋朝的青楼事业也推向了繁荣,能吟诗作词的歌妓就特别受到青睐。青楼女子不再遭受歧视,反而被风流才子们提到了大雅之堂。比如,宋代才子、、秦观等,他们的诗词中不乏对青楼女子的褒奖和赞誉。 李师师不但有的貌,而且样样精通,更兼作得一手好诗词,能得到风流才子公子王孙乃至的垂青,就无可厚非了。二、与北宋皇帝有关 “宋史高标道学名,风流天子却多情,安安唐与师师李,尽得承恩入禁城”,这是当时在民间传唱的诗歌,形象描绘了北宋皇帝宋徽宗与李师师之间的风流韵事。 宋徽宗与李师师之间,有两情相悦温婉缠绵的感人故事,也有让人啼笑皆非的尴尬际遇。 宋徽宗乔装易名慕名见到李师师,立刻倾倒于李师师的美丽和高雅气质,着了魔一般日思夜想这位佳人。无奈身为皇帝公务繁忙,出入皇宫不可能那么随心所欲。于是身边的谋士给他献计献策,从皇宫开辟一条地道至李师师的住处。宋徽宗欣喜不已,即命心腹马上行动,这也不是困难的事,不久地道便打通了。宋徽宗与师师约会就方便多了。 按说,皇帝约会妓女,那是手到擒来小事一桩。宋徽宗却遇到了“撞车”的糗事,与李师师的老相好周邦彦撞到了一起,逼得周邦彦藏到了床下。遇到其他的人也就委屈一下躲过去了,可偏偏是锦心绣口的才子。他洋洋洒洒把所见所闻赋诗一首《少年游.并刀如水》,临走留给了李师师。后来又被宋徽宗看到,羞愤交加,欲严惩周邦彦,因为“”的原因,最后赦免了周邦彦的罪。 看得出来,宋徽宗是个心地善良的皇帝。但他也是个软弱的皇帝,软弱到外敌来了他竟然玩“”,把帝位传给年幼的儿子,自己坐在太上皇的位置上继续享乐。但是,外敌的铁蹄并没有因为北宋的软弱和祈求而退却。他和儿子被掳走做了俘虏,演绎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之耻”,他将在茫茫北国度过他的余生。 宋徽宗贴上了“”的名片,载入历史被后人翻阅反省,他的名声自然而然带动了李师师。三、与施耐庵的《传》有关 李师师有不卑不亢的个性,她不是那种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青楼女子。宋徽宗第一次见李师师,就被她超凡脱俗的特质所吸引。 这里有一个疑问,宋徽宗身为皇帝,天下都是他的,何况区区青楼女子。他那么喜欢李师师,为何还要劳神掘地道,一纸诏书把她召进宫来不就成了吗?有野载宋徽宗曾动过此念头,还封她为“明妃”。怎奈李师师执意不进宫,也许绝顶聪明的李师师,深知后宫的艰难险境,她不想进入虎口。 《》的作者施耐庵也是倾慕李师师的,在小说中极力的褒奖李师师,他笔下的师师不但美若天仙才华盖世,而且深明大义,能够以国家社稷为重。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斡旋于宋徽宗与派来的特使之间,促成了朝廷对梁山好汉的招安,为后来平定叛乱镇压做出了贡献。 看来,李师师能够走红,且她的故事能够传扬千年,《水浒传》是最强的助推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苏轼北宋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