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辽金元服饰:契丹男人的发型“髡发”

时间:2023-08-0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从我们掌握的史料和考古发现都可以得知,契丹人就是那个样子。 ”省博物馆副馆长、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理事长刘宁指着契丹的壁画说,“长期游牧生活使其浑然天成。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如果在中原农耕地区,整天摆弄锄头、镐头的农夫这样装扮起来,拿刀背箭的,不说别人如何看,他自己就觉得麻烦。 ”

  那么契丹人到底什么样,古代文献中的记载与我们现在看到的图片可以互相佐证:《契丹国志·兵马制度》中这样记载:“又有渤海首领大舍利高模汉兵,步骑万余人,并髡发左衽,窃为契丹之饰。 ”

  “髡发左衽”是古人对契丹人总体形象的高度概括,这也成为这一民族在中华民族古代当中特别显著的特征,以至于北宋的沈括对此也有过记述,此后,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过专门研究。

  商周以来,在我国中原地区,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观念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所以汉族无论男女都蓄发,并把髡发看作是对人身的一种侮辱,由此产生一种刑罚就是剃去头发,叫做“髡刑”,对此《史记》、《汉书》都有记载。不过,我们现在称契丹的髡发风俗早已没有了上述意味。

辽金元服饰:契丹男人的发型“髡发”

  宋辽绢丝画:契丹男子发型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肃勇告诉记者:“古代上,不仅契丹有髡发的风俗,在契丹之前的鲜卑族,在其之后的女真族、蒙古族也都有髡发的风俗。 ”

  髡发成为契丹的典型特征,更重要是因为其他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过程中,发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而契丹在其活跃于中国古代当中的千余年间,这一习惯一直未曾改变。

  通过史料的发掘,我们现在知道,契丹人的髡发是全民族的。其中男人和儿童髡发的样式最多,帆叶网,其中的一种只在额头上方留一小撮头发,其余全部剃掉,俗称为“木梳背儿”式的儿童发式,直到现在我们仍可见到。

  当然,契丹人髡发最为独特的地方是妇女也是如此。

  为进行大众化的文物知识普及,省博物馆组织人力专门编写了普及版的专著《走进辽河文明》,里面描述的考古实证契丹妇女的髡发样式:剃去前额至耳鬓沿边部分头发,其他未经剪剃的长发,在头顶用绳带结扎在一起,另外在左侧分出一小绺长发,编成发辫,绕前额再盘回头顶,压在头顶的束发上,与束发扎在一起,耳后及脑后的长发向身后下披。

  考古现场发现,契丹人遗体经剃过的部分又长出了一点短发,从短发的等齐长度看,原本是剃光,而不是剪短的。

  有史学家称,契丹男女老幼追求轻便利落的发式特征,与中原地区较为守旧的发式相比,更具有灵活多变性,体现出契丹民族的勃勃生机和活力。

  至于契丹人为何如此热衷于髡发,史书记述较少,《汉书》仅有寥寥数语,“北至叶榆,名为、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 ”有人依此猜测认为,远古牧人乘马驰逐,披散的头发容易遮挡视线,故而将其剃去或结辫,以便马上行止。

  那么,再将契丹妇女不亚于男子的征战故事结合起来看,髡发样式展现的正是一个干练务实的马上民族形象。

  至于左衽,应该不是契丹民族唯一拥有的服饰特征。

  与左衽相对,传统的汉服,据传由黄帝制衣,交领右衽。也就是说汉族服装的前大襟是左边那片包住右边那片,领子的样子看起来应该是字母y的形状。

  唐朝孔颖达注《礼记》时写道:“生乡右,左手解抽带,便也。死则襟乡左,示不复解也。 ”说明汉族使用右衽是由于右手解着方便,而左衽表示 “不复解”,所以是汉族逝者的服饰。

  至于游牧民族基于生活方式而使用左衽,也是为了便利。

  刘肃勇示范着说,衣襟左掩能够较少地影响拉弓射箭的右臂的活动范围,又能更多地保护右臂不受到伤害,并且方便左手从怀中取放物品,可以腾出右手使用武器。

  这样看来,在1000多年前的冷兵器时代,当契丹民族在我国北方的草原上,人、着装、刀箭、马磨合得浑然一体的时候,面对从整天摆弄锄头、镐头的农耕家庭里走出的中原军事时,战争胜负早已决出。

唐朝名将李光弼是契丹人?李光弼的生平事迹介绍!

名将是契丹人?李光弼的生平事迹介绍!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李光弼是唐朝中期一代名将,曾率军平定,还镇压袁晁起义。可能还有很多朋友不清楚李光弼并不是,而是契丹人,他的父亲李楷洛原本是契丹酋长,后来在战争中牺牲。李光弼为大唐立下盖世功劳,但也遭到鱼朝恩等人的嫉妒,最后愧恨长逝,结局令人感到惋惜。如果你还不太了解李光弼的话,正好可以通过下面的文章认识下李光弼,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唐朝前期国力强盛,边地民族慕风向化,纷纷表示归顺,加上唐朝推行开放、包容的政策,因此许多少数民将领为朝廷效力,也就是所谓的“蕃将”。但谁也没有想到,唐朝爆发统治危机时,有一位来自契丹的蕃将,为唐朝“续命”上百年!不过此人的下场却有些悲惨,被宦官迫害,郁郁而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此人就是唐朝的“中兴名将”李光弼!别看李光弼,其实他是契丹人,“其先,契丹之酋长”。李光弼的父亲李楷洛在时归顺,后来做到朔方节度副使、蓟国公。别看李光弼是“官二代”,但他年少时就很努力,一边习武,一边学文,“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汉书》”。 少年时期的李光弼投身军旅,屡立战功,在王忠嗣的麾下备受赏识,“忠嗣遇之厚,虽宿将莫能比”。后来王忠嗣甚至对属下说:“它日得我兵者,光弼也。”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缺少良将,在的推荐下,“以光弼为云中太守,摄御史大夫,充河东节度副使、知节度事”。李光弼率领五千孤军在河北大破叛军,“斩首万计,生擒四千”。 但是由于瞎指挥,致使叛军攻破潼关,长安失守。李光弼率军赶赴灵武,之后奉命坚守山西太原,继续与叛军作战。太原之战中,李光弼兵不满万,却与十万叛军对抗,最终以少胜多,“斩首七万级”,对扭转战局产生重大影响。之后,李光弼又参军参与邺城之战,由于朝廷的错误决策,导致失败。 九位节度使中,“独光弼整众还太原”,之后朝廷加封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全权负责指挥与叛军作战。在之后的河阳之战中,李光弼率领少量军队,与展开较量。身为三军统帅的李光弼,在交战时激励士卒,最终唐军再次获胜,“斩万余级,生擒八千余人,军资器械粮储数万计”。 762年,李光弼因战功被封为临淮郡王。此时浙东一带又爆发了袁晁领导的农民起义,义军一度发展到20万人,对唐朝统治构成严重威胁。朝廷急忙调李光弼率军前往镇压,李光弼经过十几次战斗,就把起义军打败,活捉袁晁。朝廷增加李光弼的食邑,“与一子三品阶,赐铁券,名藏太庙,图形凌烟阁”。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李光弼立下了大功,特别是太原之战、河阳之战,堪称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史书称“战功推为中兴第一”,“唐室再造,李(光弼)、郭(子仪)之力也”。郭子仪虽然名望超过李光弼,但军事才能不如李光弼。郭子仪最后高寿善终,但李光弼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战功卓著的李光弼遭到了宦官们的陷害,因此他一直留在徐州,不敢去长安,即使下诏,李光弼也没有离开徐州。时间一长,部将也开始对李光弼产生不满,“光弼愧恨成疾”,最终在764年郁郁而终,时年57岁。临死前,部将们询问后事,身为孝子的李光弼说道:“吾淹军中,不得就养,为不孝子,尚何言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处女座适合什么发型

处女座是一个注重细节和整洁的星座,他们不仅要准备好自己的服装,还会花时间打理自己的头发。对于处女座而言,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发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处女座的发型。第一种:自然波浪发型处女座的女性通常喜欢简单,自然的发型。自然波浪发型可以展示出女性的自然美,同时凸显处女座女性的美丽和纯洁。自然波浪发型也适合处女座女性的性格,因为这种发型显得那么整洁、清新,符合处女座的审美标准。第二种:中长发丝 齐肩发型中长发丝的齐肩发型是一个适合处女座女性的发型。这款发型容易打理,同时也符合处女座的个性和审美标准。处女座女性不喜欢过分夸张的发型,他们认为简单和整洁是最美丽的,而这款发型就适合其要求。第三种:梳起的发型梳起的发型很适合那些有职业和社交需求的处女座女性。这种形式的发型不仅简单而且简约,而且容易打理。梳起的发型可以让处女座女性看起来有一定的专业形象,同时也象征着她们品味独特。第四种:短发短发非常适合那些活泼,硬朗的处女座女性。这种发型也非常容易打理,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些不太喜欢花费太多时间打理头发的处女座女性可以选择这款发型。总结:无论你是哪一类型的处女座女性, 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型都非常重要。简单,纯洁和整洁都是处女座女性在头发造型上注重的点。希望这些发型灵感可以帮助处女座女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型。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