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朱由检死前留下一份遗嘱 溥仪看到后羞愧难当!

时间:2023-08-1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已去之浪不回流,已去之时不再来。岁月滚滚之下,王朝更迭,皇帝落幕,朱由检溥仪都已化为了一抔黄土,他们两个同为亡国之君,但命运却有着巨大的不同。

朱由检帝王崇祯皇帝是明朝最终一位帝王,他的一生可谓是极其悲惨。16岁,当别人还是一个无知少年的时候,他就已经登基为帝,接手一个风雨飘摇的庞大帝国。他在位的十七年来,无时无刻不想着中兴大明,意图复兴,二十多岁,就已经一头白发。

朱由检死前留下一份遗嘱 溥仪看到后羞愧难当!

但是大明已经危在旦夕,阉党和东林党斗的不亦乐乎,内有闯王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作乱,外有后金虎视眈眈,再加上旱灾,饥荒。崇祯皇帝勤政勤勉,终究回天乏力。1644年的三月十八日,朱由检做了一个奥秘的梦,梦到有人在他手心写下两个字,大字少一撇,明字少一月,喻示大明将亡。

朱由检死前留下一份遗嘱 溥仪看到后羞愧难当!

果然第二天,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据冯梦龙的《甲申纪闻》中记载,朱由检死前留下一封遗诏:“朕在位十有七年,薄德匪躬,上邀天罪,帆叶网,致虏陷内地三次,逆贼直逼京师,诸臣误朕也。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以发覆面而死;任贼分裂朕尸,勿伤我百姓一人。”

朱由检本来可以不死,他可以迁都,可以议和,可以做俘虏。但是他没有,他虽然生性多疑,刚愎自用,但是他依然坚持着一个君王最终的尊严,天子守国门,君王扶社稷,他选择以身殉国。

朱由检死前留下一份遗嘱 溥仪看到后羞愧难当!

而清朝的末代帝王溥仪,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到三岁登基,不到三年就被搞下台。当时他还是个小孩子,可以理解。但是二十年之后,他却选择投奔日本人,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在东北做了傀儡帝王,经常举办宴会,活的很滋润。和朱由检相比之下,高下立判。

朱由检的遗诏,溥仪知道,他说他处处都不如朱由检,很羞愧,但是唯一有一点比朱由检强,那就是他还活着。

溥仪与我的日子:在末代帝王身边挨打的惊魂岁月

8 岁那年,由于府邸败落,我随父亲到了沈阳。日本人侵占了东北后,我又随父亲返回北京。1932 年,溥仪做了伪满洲国后,父亲便到长春投奔他,并做了伪满皇宫内府近侍处典守科长。后来,母亲带着我来到长春, 和父亲团聚。网络配图 由于生活艰难,我上伪国高仅半年便辍学回家了。16 岁时, 经人介绍进入伪满皇宫内廷学生班学习。这个内廷学生班是溥仪亲自组织的。他挑选了一些皇家子弟进行培养,其实是给他自己将来复辟准备的力量。溥仪不仅亲自为内廷学生班请老师,还亲自为学生们设计了和纳粹军服差不多的学生装。我当时所在的学生班共有9 人,每天除学习《论语》、《中庸》、《大学》等儒家经典外,还学习数理化等课程。有时溥仪还亲自给我们上课。他讲课的重点就是给我们灌输君臣之礼。 后来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气数渐尽,我们每天的主要事情不是学习, 而是陪伴溥仪。陪他骑自行车、打网球、游戏,还陪他吃素餐,每日两次。 陪伴溥仪的日子,辛苦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溥仪打人,这是我一生之中永不能忘怀的惊魂记忆。 到了伪满后期,溥仪感到前途渺茫,加之所有的权力都被日本人掌握,心绪不好的他脾气变得多疑而暴戾,往往因为一件很小的事就找茬打人。但他自己很少动手,基本上都是叫我们互相打。抽耳光,打手板,有时打屁股板子,直到屁股打得肿起来。网络配图 溥仪打人一般都不是因为什么大事,他自己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也承认自己“蛮横、狂妄、暴虐和”。有一次,毓赡(爱新觉罗· 毓赡,1923 年生,14 岁被带入长春伪皇宫内)因为说溥仪的痔疮药像子弹,犯了诅咒溥仪的禁忌,于是换来一顿暴打。 溥仪打人用的板是从包装箱上拆下来的,有薄有厚,表面都很粗糙。至于打多少下,没有准数,全凭溥仪的心情,啥时候听见他喊停才能停。 溥仪打我们,所有在场的人不但不敢求情,还要声嘶力竭地申斥助威。稍有犹豫,就会被认为是别有用心,溥仪就会把怒气转移到这个人身上,他就会被打得比第一个人还惨。所以,打人的时候,大家都不遗余力,不敢手软。 有一次,因为另外一个人犯了错,强说与我有关,我便趴在地上咚咚碰头,直至鲜血淋漓,脑袋肿得像皮球,才躲过一顿板子,否则准被打得皮开肉绽。 这种惊魂难定的日子,我陪伴溥仪整整过了6年。网络配图 1945 年8 月15 日,随着日本无条件投降,溥仪仓皇出逃。我和家人也离开了伪满皇宫。 如今88 岁的我住的房子与伪满皇宫仅一河之隔,可我从未回去看过,因为那里留给我的是6 年胆战心惊的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溥仪用印管理严格:常把国玺、御玺放身边

1934年3月1日,伪满洲国的政体由执政制改为君主立宪制,溥仪也从伪执政改为伪。成为伪皇帝后,溥仪颁布的第1号帝室令中就规定了“尚书府典守御玺、国玺并掌关于诏书、敕书以及其他文书之用玺事务”。网络配图 “国玺”和“御玺”什么样 在一些电视剧和历史故事中,“御玺”常常是争夺皇权必不可少的要素,很多精彩故事也常围绕其展开。在民间,人们对“御玺”的认识常常是以讹传讹,戏说的成分非常大。比如,电视剧《隋唐演义》中,就有一出瓦岗寨首领李密派王伯当用“传国玉玺”换回萧后,、程咬金、等瓦岗将领因此与李密反目的剧情。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会注意到“御玺”与“传国玉玺”中的“御”和“玉”两个字了吧!两者有什么不同呢?“玺”是印章的意思,“御玺”的“御”指的是皇帝个人专属专用,“传国玉玺”中的“玉”应该是表明“传国玺”的材质是“玉”。由此,我们再举一个比较现代一点儿的例子,比如一家单位既得有单位的印章,还得有法人代表的印章。单位的印章相当于“国玺”,法人代表的印章相当于“御玺”。由此,大家也就可以了解伪满洲国尚书府的主要职能了,它负责掌管伪满洲国的“国玺”和溥仪的“御玺”。网络配图 据文献资料记载,伪满洲国“国玺”印文图案为85厘米的正方形,上面写着“满洲帝国之宝”;溥仪“御玺”是82厘米的正方形,上面写着“皇帝之宝”。“国玺”和“御玺”均为碧绿色的玉制品,带有兰花纽。 溥仪用印程序 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伪满洲国尚书府大臣是一个闲得不能再闲的闲官。第二任尚书府大臣袁金铠是一位,他闲着没事常常为皇后婉容抄写唐诗打发时光。 尚书府大臣虽然是个闲职,但是工作却不能有丝毫怠慢,因为他负责伪皇帝颁发的诏书、叙勋状、任命状以及伪满政府所颁发的一切重要法令、章程、规则的用印工作。这些事情没有一件是小事。大家对“叙勋状”可能不太了解,它是对外交往的国书。尚书府大臣每个月月底要列表统计用印的次数和缘由,奏报给溥仪。网络配图 溥仪十分重视“国玺”和“御玺”的使用情况,因此,他对用印之事管理得十分严格。平时,溥仪把“国玺”和“御玺”都放在身边,由随侍严桐江保管,出宫的时候也要带在身边。尚书府需要用印时,由专人持尚书府大臣的“请玺牌”找溥仪取印,用完后立即还给溥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