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东汉末年名将关羽之子关平是被谁杀掉的?

时间:2023-08-1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古代在不停的进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古代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东汉末年名将关羽之子关平的故事。

  关平(178年—220年),东汉末年名将关羽之子,关羽率军攻打樊城时,孙权、吕蒙趁机背盟偷袭荆州,关羽后院起火只得从前线战场撤退。因为关羽的大本营江陵被东吴军攻占,关羽军中所有将士的全家老小都被东吴军控制,引发关羽军将士大溃散。关平与其父在撤退到麦城时中了东吴军埋伏一同被擒,最终一起被斩于临沮县。

  关平的形象在后世由于民间对关羽的崇拜而渐渐丰满起来,很多地方的关帝庙在供奉关羽的同时也供奉关平、周仓两员大将。正史为关羽长子,《三国演义》中为关羽义子,实为误传。

  人物生平

图片.png


  关平,字坦之,古典剧目《走麦城》中其名也是以“关坦之”表记,)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刘备军团的武将,关羽长子(《三国演义》中为关羽养子,关定之子,关羽过五关时被收为义子),事公之生,殉公之死。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被皇帝加封为竭忠王。清顺治九年(1652年)被皇帝加封为关圣太子。

  史籍记载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追谥羽曰壮缪侯。”裴松之注引《蜀记》:“羽初出军围樊,梦猪啮其足,语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还!’”

  道教记载

  诸圣宝诰

  宝诰总共有六篇,是上帝诰封之文,内容重要系礼赞其功德与说明神佛法相及所司掌的神职。

  《关圣太子宝诰》

  (1)关圣太子事略

图片.png

  关圣帝君之长子也。名平,字坦之,祖籍山西省河东解梁州常平村宝池里。生於汉灵帝光和元年戊午(西元一七八年)五月十三日。年少时随帝君任事,躬矢石,临阵不离左右,被执於汉献帝建安廿四年己亥岁(西元二一九年)十二月初七日,同帝君於临沮(在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北)全忠孝,享年四十有二。

  妻赵氏,闻麦城破,帆叶网,携八岁子樾,避难於安乡,改姓门。迨晋平吴后,始携子出,复关姓。宋崇宁元年(西元一一○二年)封为武宁侯,宣和五年(西元一一二三年)加封威显二字,明万历廿四年(西元一五六九年)封竭忠王,鸾门尊称九天威灵显化大天尊,并因关圣帝君膺登玉皇之故,敬尊为太子。

  (2)宝诰文

  志心皈命礼。灵侯太子,文经武纬。匡王护国,德义巍巍。忠孝节义,全受全归。奇勋早建於西蜀,异略素著於北魏。大忠大孝,至仁至勇。补造化之不足佐圣帝以立功。护朝护国,尽孝尽忠,九天威灵显化大天尊。

  古代评价

  罗贯中:“烈烈三分将,堂堂百战身。金戈冲杀气,铁马截征尘。报国忠心壮,随亲孝。义淳。临沮天数尽,父子共归神。”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全琮简介:曾参与过多场重要战役的谋划

(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之后,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全琮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全琮(?-249年) ,字子璜,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西)人,三国时期。 全琮很有谋略,曾参与多场重要战役的谋划。其父全柔是宿将。当时中州士人避乱江南,依附全琮而居者数以百计,全琮辄尔倾家财以给济,贫富与共,于是远近显名。后以全琮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命其讨山越。全琮募得精兵万余人,出屯牛渚,因功迁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以上表献策擒、破襄樊功,封阳华亭侯。黄武元年(222年),使曹休领舟军大出洞口,孙权使吕范督诸将相拒,全琮常带甲仗兵,伺候不休,并与击破敌兵,杀魏将尹卢。因功迁为绥南将军,进封钱唐侯。不久又与合击曹休于石亭。当时,丹杨、吴郡、会稽郡山民起事,攻克属县,孙权分三郡险地设置东安郡,以全琮领太守。在任期间,明于赏罚,招诱降附,数年中收得万余人,境内遂安。后迁卫将军、左护军、徐州牧,尚公主,自此一门显贵。赤乌九年(246年),迁右大司马、左军师。 全琮为人恭顺,言辞未尝忤人,既见亲重,赐累千金,却仍然谦虚接士,貌无骄色。赤乌十二年(249年)逝世,其子全怿嗣任。 人物生平 远近显名 全琮父亲全柔,汉灵帝时举为孝廉,补任尚书郎右丞。之乱时,弃官归乡,本州辟其为别驾从事,朝廷就诏拜全柔为会稽东部都尉。 建安元年(196年),进兵至江东,全柔举兵归附孙策,孙策表全柔为丹杨都尉。 建安十四年(209年),表孙权为车骑将军,孙权用全柔为长史,后出任桂阳太守。全柔曾使全琮运谷米数千斛到吴,有所交易。但全琮到后,散用谷米,救济贫民,空船而还。全柔闻此大怒,全琮顿首道:“我认为鬻米之事既非紧急,而正有倒悬危累之难,因此我便以米振赡,而不及先行报父亲。”全柔亦奇其志。当时中州士人避乱至南方,依从全琮而居者数以百计,全琮辄尔倾家财以给济,贫富与共,于是远近显名。后孙权以全琮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命其讨山越。 后来,全琮开募召卒,得精兵万余人,出屯牛渚(今安徽马鞍山市采石镇),不久迁偏将军。 因功封爵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大举进攻曹魏,进围于樊城、襄阳,全琮便上疏奏议讨伐关羽之计,但当时孙权已与暗议袭取荆州,唯恐事泄,因此对全琮之表寝而不答。后擒关羽,孙权置酒宴于公安,向全琮说道:“你之前曾给我说这件事,我虽然没有回应你,但是今天获得这样的成功,也有你的功劳。”于是封全琮为阳华亭侯。 黄武元年(222年),魏军曹休领舟军大出洞口,孙权使吕范督领徐盛、全琮、孙韶等将领领舟军前去拒敌。当时前线遭逢大风,东吴的舟军漂到了长江北岸,遭到了、王凌等人的攻击。东吴的船只相继倾覆,士卒纷纷临阵战死、堕水受溺,死者数以千计。东吴军队,只得撤军还守。此后,魏军的数次以轻船钞击徐陵,因此全琮常带甲仗兵,伺候不休。不久,敌兵数千人出于江中,全琮与徐盛击破之,杀魏将尹卢,枭其首。全琮迁为绥南将军,进封钱唐侯。 黄武四年(225年),孙权使全琮假节,领九江太守。 大臣之节 黄武七年(228年),孙权到皖城,使全琮与辅国将军陆逊合击曹休,大败曹休于石亭。当时丹杨、吴郡、会稽的山民复为寇贼,攻没属县,全琮时治富春,孙权遂分三郡险地为东安郡,以全琮领太守。全琮至时,明于赏罚,招诱降附,数年中,共收得万余人。孙权于是召全琮回牛渚,罢东安郡。 黄龙元年(229年),全琮迁升为卫将军、右护军、徐州牧,娶孙权之女公主孙鲁班。孙权使太子出征,既已出军,至于安乐,群臣莫敢劝谏。全琮密表道:“自古以来太子未尝偏征,从队时称为抚军,防守时称为监国。如今太子东出,已违背古制,臣私下很是忧疑。”孙权听从他的意见,命孙登回军,自此人们都称赞全琮有大臣之节。 嘉禾二年(233年),全琮督步骑五万征六安,六安人民皆四处散走,诸将欲分兵捕擒以邀功请赏。全琮说:“所为乘危以侥幸,举不百全,这不是国家的大体。如今分兵捕民,,岂可谓全呢?纵有所获,亦不足以弱化敌人而副于国家威望。如或有甚差池,亏损非小,与其获罪,我宁愿以身受之,也不敢侥功以负国。” 无功而还 嘉禾三年(234年),孙权与蜀国约定日期大举进攻魏国,孙权亲自向新城进军,与全琮各接受孙权所赐斧钺,任左、右督军。适逢官兵疾病流行,故此未攻而返。 嘉禾六年(237年),卫将军全琮袭击六安,未不能克。不久,魏国庐江主簿吕习请求吴国派大军前往,准备打开城门为内应。全琮时任卫将军,与一起率军前往迎接吕习。军队到达后,因事情败露,所以部队返还。当时,全琮为都督,孙权又命令偏将军胡综宣传诏令,让胡综参与军事。全琮因军出无所收获,商议打算部署各将领,搞些偷袭行动。朱桓一向气势高傲,故此羞于见自己的部下,于是前往见全琮,问行动的意图,因激动发怒,与全琮计较争执。全琮想自我解脱,于是说:“主公自己命令胡综为都督,胡综意思要这样为好。”朱桓更加忿怒。 功小愤恨 赤乌二年(239年),周瑜次子周胤先以罪过徙至庐陵郡。、步骘连名上疏,全琮及朱然俱上言陈乞,求免周胤,孙权许其请,然而周胤已经病死。全琮又表用周瑜兄长之子周峻的儿子周护为将。孙权以周护为人秉性行为极坏,不肯任用。 赤乌三年(240年),全琮时为大都督,与魏将王淩战于芍陂,形势不利,魏兵乘胜陷没五营将秦晃(秦儿)军,顾谭弟顾承与张休本俱北征寿春,见魏军陷阵,便奋力攻击。顾承与张休遂遏止住魏师。当时全琮诸子全绪、全端亦并为将,见敌军停下,便进而追击,王淩军遂退。论功行赏,朝廷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于是张休、顾承并为杂号将军,而全绪、全端等人只为偏裨而已。全琮、全寄父子很是愤恨。 去世 赤乌九年(246年),全琮升任为右大司马、左军师。他为人恭顺,善于应承别人脸色而接受规劝,言辞从不严厉冒犯。起初,孙权准备出兵围攻珠崖和夷州,都先询问全琮,全琮说:“凭我圣朝的雄威,所向哪有不克之处?然而远方异地,被大海屏障隔绝,水土中的毒气,自古就有,兵民杂处,一定生发疾病,相互传染流行,前往者恐怕就不能再回来,怎会获得很大的收获呢?损失大江两岸的兵员,去希冀图取万分之一的小利,愚臣对此心中不安。”孙权不采纳他的意见。出兵一年,兵卒生病染疫死去十分之八九,孙权深为后悔。后来谈话涉及到这件事,全琮回答说:“在当时情形下,群臣有人不进行劝谏,为臣认为这种人不忠诚。” 全琮被孙权亲近重用后,他的家族子弟一道受宠显贵。全琮所受赏赐累计千金,然而他还是谦虚地接待士人,脸上从无骄矜之色。 赤乌十二年(249年),全琮逝世,其子全怿嗣爵。后来全怿引军救于寿春,可是因孙綝的嗜杀无道,而出城先降,魏国便封全怿为平东将军,封临湘侯。全怿的侄儿全袆、全仪、全静等宗族子弟亦出城降魏,都在魏国获封郡守之任及列侯之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诸葛尚简介:与其父诸葛瞻同战死于绵竹

(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之后,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尚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尚(244年2月-263年11月),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的人物,长子,之孙。诸葛尚博览兵书且精通武艺,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出任先锋抗拒大将,与其父诸葛瞻同战死于绵竹。 人物生平 诸葛尚,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蜀汉之将,字号不详。生年延熙七年(公元244年2月),卒年炎兴元年(公元263年11月),为诸葛亮之孙,诸葛瞻的长子。 景耀六年(263年)冬,邓艾攻入蜀中带兵由江油南下时 ,诸葛瞻在绵竹与邓艾交战,身为蜀汉军先锋随父诸葛瞻迎战,曾两番冲锋陷阵,勇创敌军,曾独自奋力杀退邓忠、师纂二将,后其父中伏自刎而亡。 诸葛尚叹气说:“我父子受到国家重恩,不能早日斩杀,让国家受辱人民遭殃,才导致今天的失败,还活着干什么!”于是诸葛尚策马冲入魏军阵中战死。尚率军血战,寡不敌众而亡。 六年冬(公元263年),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陈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 政权蜀汉 籍贯琅琊阳都 父亲诸葛瞻 兄弟、诸葛质 相关人物邓艾、邓忠、师纂 职业将军 历史评价 陈世崇 :“孔明之子瞻、孙尚战死,张飞之孙遵,赵云次子广亦战死,北平王谌哭于昭烈庙,先杀妻子乃自杀,魏以蜀宫人赐将士,李昭仪不辱自杀。禅不特愧于将士,亦且愧于妇人矣。 ” 孙奇逢:“考蜀之亡也,后彝一门,歼于庞贼之手。外更得八人焉,北地王谌、武侯子瞻、孙尚、张飞孙遵、赵云子广、傅彤子佥、李恢侄球,皆所谓不愧其先者也。” 罗贯中:“苍天有意绝炎刘,汉室江山至此休。诸葛子孙皆效死,成都卿相尽添愁。” 李渔:“诸葛尚以三顾问父,而父方醒司,可谓瞻,而亮无儿矣。” 钟敬伯:“诸葛尚少年忠义,为臣则忠,为子则孝,为孙则慈,跨父轶祖,可见孔明于地下矣。” 毛宗岗:“诸葛瞻父子受命于大事既去之后,而能以一死报社稷。君子曰:武侯于是乎不死。盖战死绵竹之心,亦秋风五丈原之心也。使当日甘心降魏以图苟全,则于‘’之家训,不其有愧乎?故瞻、尚亡则武侯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三国关羽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