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宣帝王司马懿是如何走向权力巅峰,夺取曹魏江山的?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宣帝王司马懿,三国时期曹魏权臣,杰出的政治家、军队家、谋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段古代,尽管如此,但还是有许多事情让人疑惑,比如宣帝王司马懿是怎么样一步步夺取曹魏江山的?在宣帝王司马懿走向权力巅峰的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多少阴谋诡计,甚至包括宣帝王司马懿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最终竟然是这样一个结果,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代奸雄曹操自从接任司空后,二十五年来一直把握着朝政,其他“二公”形同虚设。曹丕继位后,也没有恢复“三公”权力,而是把它当做荣誉性职衔,真正权力转移到尚书台。尚书台的长官是尚书令,副长官是尚书仆射,可是尚书令并非曹丕之下第一人,第一人是“录尚书事”。而录尚书事往往又是元老重臣兼任,这些人的本职基本都是太傅、大将军、太尉、司空等。

image.png

  公元219年,宣帝王司马懿还只是太子中庶子,公元220年,一代奸雄曹操去世,曹丕接任丞相之职,宣帝王司马懿升任丞相长史,成为丞相府的第二号人物。曹丕称帝后,宣帝王司马懿升任尚书右仆射,此时的尚书令是陈群,关键的是当时还没有录尚书事。也就是说,宣帝王司马懿和陈群就是曹丕决策机构的真正负责人,公元224年,陈群和宣帝王司马懿相继成为录尚书事。

  可是,宣帝王司马懿和陈群的人生并不相同,陈群一直从事文职工作,而宣帝王司马懿中途转入武职,很少再涉及朝堂政事。曹丕在位期间,鉴于汉朝外戚的危害,帆叶网,特下诏“后宫及外戚不得干政”。既然外戚不能辅佐帝王,那得找个替代品,曹丕发现了曹氏和夏侯氏。他们人多,而且能征善战,与曹氏皇族的血缘不近也不远,既无法威胁皇位,又能与皇族保持相同立场。

  曹魏时期,先后做过大将军或大司马的人有夏侯惇、曹仁、曹休、曹真、曹爽、宣帝王司马懿。这些人中,唯独宣帝王司马懿不是曹氏远亲,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宣帝王司马懿耍的手段,而是形势使然。宣帝王司马懿原来从事文职,但是受曹丕信任,两次东征孙吴他都留守京城,因此开始接触到军队。至于领军也还是机缘巧合,当时孙权攻击襄阳,宣帝王司马懿当作几路大军的协调组的身份进入战场。

  当然,宣帝王司马懿在魏军中有如此高的地位,也归功于诸葛亮。当时曹氏宗室年纪大的死了,年纪小的也死在宣帝王司马懿之前,当诸葛亮北伐中原时,曹魏能抵抗的唯有宣帝王司马懿一人,就这样,他逐渐成为魏国军方的第一人。尽管曹魏也有预防措施,诸葛亮去世后,就把宣帝王司马懿从大将军升为太尉,不再接触军事。可是不久又领军了,因为辽东公孙氏反叛,这种硬仗只有宣帝王司马懿能打。

image.png

  此外,在宣帝王司马懿的人生履历当中,还有一个职位相当主要,那就是辅政大臣。曹丕去世时,太子曹叡虽然已经23岁,但是没有接触过朝政,因此需要一段时间过渡。曹丕准备了四个辅政大臣,曹休和曹真是宗室,陈群和宣帝王司马懿是心腹,这次权力交接相当成功。曹叡在位13年,去世时仅有36岁,更大的问题是他没有留下儿子,只得把权力交给年仅8岁的养子曹芳。

  此时,又到需要辅政大臣的时候了,曹丕时期的四位辅政大臣此时除了宣帝王司马懿,其他三人都已去世。因为宣帝王司马懿权力和威望过重,曹叡起初并没将他列为辅政人选,而是有一份五人名单,其中四人为宗室,另一个是一代奸雄曹操养子秦朗。然而,孙资、刘放两人与夏侯献和曹肇有私人恩怨,不希望他俩成为辅政大臣,于是从中作梗,影响了曹叡的决定。

  最终的辅政人选变成了两个人,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宣帝王司马懿,要知道,宣帝王司马懿从没有可以讨好过孙资、刘放。直到公元249年,宣帝王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才真正掌控曹魏大权。纵观整个过程,宣帝王司马懿之所以能篡夺曹魏江山,可以说是意外。如果宣帝王司马懿没活那么久,如果曹氏宗亲活得更久,如果曹丕或者曹叡没有早逝,只要一项成立,宣帝王司马懿都不可能成功。

三国历史上的宣皇帝司马懿装病获江山:装病亦是权谋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任汉司空的听说非常有才能,便派人征召他做司空府的从官。得到的消息却是,司马懿患有风痹,不能正常活动,把曹操的征召给推辞了。 曹操本人就奸诈多端,马上就猜测这是司马懿的借口而已,自然非常恼怒。他立刻就派人扮做刺客,去验证司马懿是否真有风痹。刺客于夜深人静时,翻墙翻窗进入司马懿的寝室,手挥寒光闪闪的利剑,刺向司马懿,但司马懿卧床上不起,完全是风痹瘫痪的样子,面对利刃,丝毫不为所动。刺客见状收起利剑,。网络配图 事实是怎样的呢?尽管曹操诡诈无比,还是被这位青年蒙混过去。司马懿是名门之后,虽然已经洞悉汉室衰微,大权已经落入曹操手中,但是曹操是宦官之后,名声极差,自己司是世代簪缨贵族,实在不好投奔于他,于是便装出了这一出。当然,他的这一招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需要有对刺客来头和用意的准确判断,需要有在仓促之间当机立断的决策能力,又需要有面对利刃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敢精神,方可演出这场险剧。毕竟刀剑无情,万一真的砍将下来,司马懿一定当场毙命。 装病也是技术活儿,司马懿的装病,装得非常彻底和长久,装得连家中下人都被骗过。又一次,他叫人在院子里晒书,忽然天降大雨,嗜书如命的司马懿一时忘了自己在装病,便起身到院子里收书。结果被一名侍女看到了,司马懿立马叫夫人将这名侍女勒死灭口,正因为此,连最狡诈的曹操也被他欺瞒过去。可是病也会有好的时候,曹操也一直没有忘记他。七年过后,曹操再次征召司马懿,这时的司马懿,觉察到以曹操的个性,如果再次找借口不肯应召,自己一定会大祸临头。审时度势后,司马懿到曹操处报到。 司马懿先后在曹操和魏文帝手下,担任了重要职位。到了即位时,司马懿已经是魏国的元老。魏明帝死后,太子即了位,就是魏少帝。当了大将军,司马懿当了太尉。两人各领兵三千人,轮流在皇宫值班。曹爽虽然说是皇族,但论能力、资格都跟司马懿差得远。开始的时候,他不得不尊重司马懿,有事总听听司马懿的意见。网络配图 后来,曹爽手下有一批心腹替曹爽出了一个主意,以魏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是夺去他的兵权。接着,曹爽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了重要的职位。司马懿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狐狸,看在眼里,装聋作哑,一点儿也不干涉。曹爽大权在手,就寻欢作乐,过起荒唐的生活来了。为了树立他的威信,他还带兵攻打蜀汉,结果被蜀军打得大败,差点儿。 司马懿干脆推说有病,不再上朝。曹爽听说司马懿生病,虽然正合心意,但毕竟有点儿不放心,就派亲信李胜去司马懿的住处打探情况。李胜到了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旁边两个使唤丫头伺候他吃粥。他没用手接碗,只把嘴凑到碗边喝,没喝上几口,粥就沿着嘴角流了下来,流得胸前衣襟都是。 单纯的李胜在一边看了,觉得司马懿病得实在可怜。于是跟司马懿聊天,无奈司马懿老态龙钟,几乎什么都听不清楚。李胜回到曹爽处,告诉曹爽,司马懿就剩一口气了,大可放心。曹爽听了,更加得意。 249年新年,魏少帝到城外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全跟了去。司马懿既然病得厉害,当然也没有人请他去。哪知道等曹爽一帮子人一出皇城,司马懿的病瞬间就好了。他披戴起盔甲,,带着他两个儿子、,率领兵马占领了城门和兵库,并且假传皇的诏令,把曹爽的大将军职务撤了。网络配图 平时只知的曹爽和他的兄弟在城外得知消息,急得乱成一团。司马懿派人去劝他投降,说是只要交出兵权,绝不为难他们。曹爽乖乖投降了。过了几天,就有人告发曹爽一伙谋反,司马懿派人把曹爽一伙人全下了监狱处死。依靠装病装傻,韬光养晦,司马懿终于将魏国实际政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曹魏第一才子曹植的可恨之处是什么

世人了解的,大都来自他的一首小诗《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多数人都对曹植同情不已,有才嘛,不但有才,而且行文之间尽显无奈悲伤。而其兄却往往被认定为奸邪兄长,对弟弟迫害不已。曹丕当然,两兄弟争夺太子之位十来年,哪里还有什么兄弟情分,都恨不得把对方一口吞掉。之所以会选择曹丕,而放弃最爱的儿子曹植,那是因为曹植自有可恨之处。 曹植的可恨之处 曹植才华横溢,每每在曹操举行宴会的时候大战拳脚,积压群儒,确实有很才。每当这个时候,其兄曹丕就只能在一边干瞪眼。可是,曹植虽然是个大才子,可是,一个杰出的诗人,并不一定就是个伟大的君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曹丕为人严谨,说话做事谨言慎行,经常掩饰自己的本性,讨好结交曹操身边的宫人近臣。而曹植呢,则纵酒放歌,整天沉醉,对曹操身边的宫人近臣。一开始,曹操是很喜欢这个性格上很像年轻时候自己的儿子,可渐渐的,曹操发现曹植缺少一国君主应该有的气度。曹操身边的近臣都说曹丕如何如何好,而对曹植却从没有一句称赞之词。 后来,有件事情对曹操触动很大。曹操为了考核两个儿子,经常会提一些有关治国安邦的问题,让两个人作答。有时候需要当面回答,有时候可以带回家思考。曹丕和曹植呢,都养了很多谋士,曹丕的枪手叫,曹植的枪手叫。杨修才华横溢,写出的观点让曹操很赞赏。为了打败曹植,曹丕故意泄密,告知曹植自己和吴质之间的秘密交往,曹植得知消息之后非常高兴,也没有细细审核,就把消息告诉了曹操。曹操派人调查,发现根本没有可疑。于是,曹操就觉得曹植是刻意诬告曹丕。后来,曹丕绕了很多圈子,让曹曹操身边的臣子假装是偶尔闲谈,泄露给曹操曹植的作答是杨修代笔的事情,曹操一查,就抓了个正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就算是后来,曹丕被立为魏国太子,曹操对爱子曹植也有很高的期望。可是,后来发生了司马门事件,让曹操对曹植彻底失望了。 司马门,是只有天子才能行走的宫门。曹植在参加作战胜利的庆祝宴会上中途离席,看到曹彰也和曹丕联合在一起,自己更没有继承王位的希望了,内心烦闷,喝得大醉,于是和好友杨修一起,打开司马门,纵马驰骋在只有天子才能出行的驰道上。 司马门事件,让曹操很生气。即便是曹操,权倾天下,也知道有的事情可以做,有的事情绝对不可以做,比如不是天子,就绝对不能走驰道,否则何以向天下臣民交代。于是,曹操斩杀了看守宫门的官员,下令软禁曹植,处死杨修,从此之后,对几个儿子的看管也越来越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有机会的时候,不知道小心谨慎把握机会,而整天喝酒,倚仗才华,蔑视众臣,最后为众人排挤,也在情理之中。而当夺位失败,却又不知自我约束,擅闯司马门,违背礼制,闯下大祸。 在曹操死去之后,曹丕即位,曹植多年被幽禁。可是,曹植却不甘寂寞,多次想兄长曹丕表示,希望能够参与朝政,有机会报效国家。可是,曹丕对这位十多年最大的政敌怎么能够放心。于是,曹植积极参政的态度,反而加速了曹丕对曹植的厌恶。曹丕虽然厌恶曹植,却始终没有杀害这位烦人的才子弟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曹魏司马懿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