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心耿耿的赵云为何会遭到诸葛亮的排挤?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诸葛亮一出祁山,经过了数年时间的精心准备和策划。为迷惑曹魏,诸葛亮在出兵前故意放出由斜谷进攻眉县的消息,并以镇东将军赵云、扬威将军邓芝率一部进占箕谷。结果曹魏西北地区最高将领曹真率主力迎战赵云,导致其他地区兵力空虚,因此战斗打响后,曹魏措手不及,西北地区岌岌可危。
这场战役的过程,历来多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言,只想谈谈战争结束后蜀汉内部发生的几个事件。
诸葛亮兵败,自贬三级,自降为右将军。同时,他下令将马谡、张休、李盛等人处死,剥夺黄袭兵权,将赵云贬为镇军将军。唯一获得晋升的是参军王平,升任为讨寇将军。
赵云为何被降职呢?《三国志·赵云传》中有记载,原文是这样:

(诸葛)亮令(赵)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在《云别传》中还有一段补充记载:
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队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综合这两段记载,帆叶网,事情应该是这样:赵云和邓芝此次出兵箕谷,原是一支偏师,目的是为了吸引曹真主力。结果曹真上当,以主力迎战。面对强敌赵云、邓芝聚众固守,无奈敌军兵力、战力数倍于己,守不住在所难免,只能兵败退回汉中。不过即便是兵败,这支偏师伤亡并不大。赵云亲自在后面压阵,将士们军心稳定,没有出现混乱,军用物资也都没有遗弃,连诸葛亮都感到惊奇。
既然如此,赵云为何还会被降职呢?如果单纯是因为兵败,这个理由也就太过牵强了。战后升职的王平,也仅仅是在马谡兵败后聚拢人马,把损失减到最低限度。这与赵云基本相似。为什么王平升官,赵云却被贬职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先看看此次北伐大军的将领组成。
一出祁山时,重要将领有以下几人: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丞相司马魏延、参军马谡、裨将军王平及将军吴壹、李盛、黄袭、张休、高翔(一做高详)。
这些将领的出身大概分为三大派系:
第一是元老系。重要有赵云、魏延。
第二是荆州系。重要有马谡、邓芝。
第三是益州系。重要有吴壹。

从诸葛亮的排兵布阵看,元老系的赵云是偏师,魏延又因子午谷问题与诸葛亮进行过争论,连个先锋都没捞到,只是随军作战。益州系的基本都成了马谡的部下。这也就意味着此次北伐,唱主角的是荆州系。很明显这是诸葛亮有意安排的。无论是元老系还是益州系都收到了极大的压制和排挤。
诸葛亮智者千虑,算来算去都没料到马谡会在街亭兵败,大好局面因此葬送。杀马谡是为平息军中、国内的怒气和怨言,贬赵云是为进一步压制和排挤元老系。至于升王平,则是为了扶持新人。
只可惜赵云为了顾全大局,只能默默接受了这一不合理的处罚。一年之后,赵云病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此次的不公正待遇所导致。
为什么说三国“虎痴”许褚是一代奸雄曹操最好的保镖?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解密三国:三姓家奴吕布杀上司丁原背后的真相
导读:有些人不喜欢,他背叛了两义父是不忠,杀了两干爹是不孝,总之,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那么,吕布为什么要杀上司丁原?它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网络配图 《》、《志》均说:“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史料上首先介绍的是吕布的“骁武”,也就是说吕布以“骁武”着称,当初是以自己的“骁武”投奔并州的,接下来介绍的是刺史丁原却给了他一个“主簿”的职位,如此骁勇的武将,却做了一个文官,这意味着什么? 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越是文凭高、能力强,越是受到各方力量的排挤,比如,同事会给你白眼,讽刺挖苦你,上司会认为你想出风头,一旦你超过上司,那么他的地位就会不保,所以他会处处给你小鞋穿,安排给你并不擅长的工作,如此你就会产生怨恨,就会有怀才不遇的感慨。吕布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投奔到刺史丁原帐下,本以为平生所学能够得到施展,自己的抱负能够得以实现,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领导只给了他一个“主簿”的差事。主簿是什么?是辅佐主吏的文职官员,让一个舞枪弄剑的人成天同笔墨纸砚打交道,这是什么行为? 曾经看到一些人说,吕布不仅武功高强还文武双全,因为他做过“主簿”,这纯粹扯蛋,做主簿应该是吕布混的最郁闷的岗位。那么,丁原为什么任用吕布为主簿呢?丁原,本出自寒家,为人粗略,有武勇,善骑射。为南县吏,受使不辞难,有警急,追寇虏,辄在其前。裁知书,少有吏用。网络配图 这是《英雄记》的记载,文意很直白的说,丁原出身寒微,是个“大老粗”,但有武勇,杀敌总冲在最前面,稍知礼节,但没有当官为政的才干。一句话,武艺不错,但不适合做官。由此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给吕布一个主簿,而不是别驾、治中或其它武官。有了以上背景,就不难理解吕布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能够说服吕布而让他杀掉丁原。 《三国志》说:“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就是说,引诱吕布杀了丁原,怎么引诱的?这个史料真的没有,或许董卓用了反间计,说丁原是杀吕布爹的凶手,以此来诱导吕布。说实话,这个也是扯蛋。我们无需作更多的推断,仅以《演义》为例,当李肃自告奋勇要当说客的时候,只提出用“赤兔马”作为诱饵,金银珠宝并未强求,而董卓欣然与之,更与黄金一千两、数十颗、玉带一条。这充分说明董卓对人才的重视,蔡邕哭董卓也能证明这一点。如此重礼对当时还是小吏的吕布来说,其诱惑力是难以抗拒的。再看看李肃与吕布的对话吧。 吕布说的尽是些“委身于丁原实出无奈······恨不逢其主”等等一类的牢骚,这表明了他怀才不遇的境况和心情。李肃说,像我这样没什么本事的人都当上了虎贲中郎将,你吕布的才能,肯定。金银珠宝,高官厚禄,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又能让自己的仕途大进,这对于初涉江湖、以技能求职的吕布来说,夫复何求?网络配图 所以,吕布跳槽,那是迟早的事。我们没有资格嘲笑吕布,有句老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狂傲的诗仙尚能向小小的州长史谄媚低头(《上安州裴长史书》),就是现在的事也是屡见不鲜。 至于吕布认丁原为义父的说法,纯粹是小说家之言。史料记载的丁原对吕布是“大见亲待”,仅此而已。董卓需要吕布的勇猛,吕布攀上高枝找到更好的靠山,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当然,吕布自身人格上是有缺陷的,这种缺陷就像一枚裂开缝的蛋,终究会散发出一些异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