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史

曹丕重用贾诩 孙权知道后为何说曹魏要亡

时间:2023-08-0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对孙权和贾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当上皇帝后,重用贾诩,孙权得知后为什么就能断言魏国要亡?

  曹丕继位为魏王后,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听说后,“笑之”。

  人家曹丕任命太尉,关你孙权什么事?你孙权有什么好笑的?

  这事,确实有点好笑。

  智计绝伦却有“硬伤”的贾诩

  单说智谋,贾诩不让于同时代的任何人。

  早先辅佐张绣时,贾诩就料敌于先,把曹操算得死死的,击败了曹操。

  归顺曹操后,他的表现,也堪称顶级。

  官渡之战时,曹操有些坚持不住,先后问计于荀彧、贾诩。

  荀彧在分析形势后,判定:用奇谋的时刻快到了。

  相比之下,贾诩更为直接:你到现在还干不过袁绍,是因为你顾虑万全!果断一点,把握机会,“须臾可定”!

  赤壁之战前,曹操挟平定荆州余威下江东。

  贾诩反对:如果安定荆州,使士民安乐,江东可不战而克。

  曹操未采纳,赤壁战败。

  渭南之战时,双方相持不下。

  贾诩分析马超、韩遂矛盾,巧施离间,一举平定关中!

  可以说,单以智计而论,曹丕给贾诩任何官职都不过分!

  可是,贾诩却有“硬伤”:干过“缺德事”。

image.png

  董卓死后,王允为代表的官僚士大夫集团重新控制朝廷,西凉军散去。

  当时,李傕、郭汜已经准备跑路,西凉军事集团看起来将土崩瓦解。

  关键时刻,贾诩提出:现在跑路,一个亭长就能灭了你!不如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收集散众,放手一搏!

  在贾诩的策划下,李傕、郭汜反扑长安,杀掉王允,控制了朝廷!

  在士人们眼中,贾诩居然出谋让西凉军欺凌天子,屠杀公卿,实属大逆不道!

  其实,这件事,贾诩也是出于乱世中自保之意。而且,当时天下已经分崩,难道王允当政,袁绍、公孙瓒、曹操们就不打了么?

  何况,后来贾诩又出谋划策,帮助天子和公卿们逃出长安,也算是稍稍将功补过了。

  可是,只此一件事,贾诩已经被认为是“祸机一发,殃流百世”的始作俑者,成了“无德”之人。

  被当偶像供起来的贾诩

  孙权笑话的,是曹丕对贾诩的任命:太尉。

image.png

  太尉,三公之一。秦与西汉时,属于宰辅职官(也称宰相),权力极大。

  可是,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太尉,已经是一尊偶像了。

  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实际权力由尚书行使,三公的权力已经被虚化。

  所以,地位尊崇却不掌大权的三公,已经是“偶像职务”了。

  不过,可不要小看这种地位尊崇的“偶像职务”。

  古人相信“天人感应”。如果地位尊崇者德行好,那上天会给面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果地位尊崇者德行有亏,那上天就会降下灾祸,警醒世人。

  皇帝不能换,三公可以换。所以,在天人感应理论下,国家有没有灾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公的德行。

  所以,到三国时期,三公之位,“非道德崇重则不居其位”,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宁可暂时空着都行!

  贾诩,干啥都行,就是不适合当这个“德高望重”者。

  笑笑而已

  让有“道德硬伤”的贾诩担任德高望重者才配得上的三公之职,确实有些讽刺。

image.png

  曹丕也认识到有点问题,很快就做出了调整。

  1年多以后,曹丕让钟繇作了太尉,把贾诩换了下来。

  换上钟繇后,曹丕说:“此三公者,乃一代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当时,贾诩还活着。三公只替下了他一人,就全部都是“一代伟人”了。

  这话,够膈应人的!

  不过,笑笑也就罢了,孙权确实也笑了,但是,此事倒也不至于上升到影响大魏国运的程度。

  太尉并不是一个可以影响国运的职位,甚至在实权体系中有些边缘。

  若干年后,曹爽和司马懿权力斗争,曹爽以司马懿德高望重,把他架到太尉之职,企图把司马懿供起来。

  当然···司马懿可不是随便能供得起来的!

image.png

  贾诩智计绝伦,但并非德高望重,把他供到太尉之职,确实有些讽刺。

  不过,这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已。把魏国后来的衰落与之联系起来,有些牵强。

孙权一方霸主:但喝醉之后竟做了这样的事情

喝酒,少喝点是雅事,喝的适中是正事,喝的太多就要坏事。普通人如此,身居高位之人更是如此。时期,掌握天下的三位君主,喝酒好吟诗,于是有了《短歌行》;喝酒爱郁闷,于是有了的感慨;那么喝酒之后的酒品怎么样呢?网络配图 答案是真不怎么样?正常人喝酒耍酒疯的事,他全能做出来。一次他在武昌临钓台宴请群臣,喝着喝着就有点醉了,他举着杯子,对群臣说道:“今天大家一定要喝的尽兴,直到有人喝多了,从这个临钓台掉下去,咱们才停止。”他这么一说,江东老臣,看不下去了,颤颤巍巍跑到自己的马车上躲了起来。 孙权一看这老头不给面子,很不高兴就派人把他喊了回来,问他:“大家一起喝的挺高兴的,你为啥发火啊?”张昭回答道:“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网络配图 这老头直接将孙权比作了,这是很重的话了,换了度量小点的君主,基本就可以拉出去砍了。不过孙权虽然喝多了,但是脑袋还是很清醒的,听完张昭的讽刺,孙权感到很惭愧,酒宴也就不欢而散。 虽然孙权认识到自己喝酒犯迷糊的事不对,但是并没有想改正的意思。没多久,喝酒抽风的毛病又范了。这回他不仅自己喝酒喝的非常积极,还很主动的去给下边的大臣倒酒。一杯又是一杯的,一个叫虞翻的大臣有点扛不住了,就倒地上装迷糊。不过他是真有点迷糊了,孙权刚走,他就坐了起来,正好和孙权来了一个四目相对。网络配图 孙权这下很生气,拔出宝剑就要砍他。这时候大司农刘基赶紧跑过来抱住孙权说:“大王不要在喝酒的时候杀虞翻,虞翻就是有罪,等酒醒了以后再说。大王雅量敬贤的声明还是要考虑考虑的。”孙权说:“曹操都能杀,我杀一个虞翻算什么?”刘基赶紧劝解到:“曹操伤害天下士人,所以遭到天下人的反对,大王您是讲究德义的人,怎么能和曹操相比。” 这几句话哄得孙权很开心,虞翻也躲过了一劫。第二天孙权酒醒之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就和身边的人嘱咐道:“以后我喝多了要杀人,都不能杀,你们都拦着点。”大臣们虽然口里称是,但是心里估计也很纠结,你是大王,脾气一上来,那还不是说杀就杀,怎么就不考虑戒酒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禅的能力和智商究竟如何?至少不比曹丕差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