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为何说即便是没有钟会的构陷,邓艾仍然会死?

时间:2023-08-0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邓艾是灭蜀的最大功臣,为何司马昭要将其诛杀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邓艾,大家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因为他决定了魏国伐蜀的胜败!

  景元四年(263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邓艾原本是和诸葛绪两路大军去夹攻沓中的姜维的,结果姜维跑得太快了,邓艾和诸葛绪没有取得大功。相反,钟会这一路大军倒是打穿了汉中,一路杀到了剑阁!剑阁这个地方,易守难攻,所以钟会一时半会也拿不下,于是诸葛绪和邓艾分道扬镳,来到了剑阁,最终被钟会吞并,这一下钟会的实力更加强大了,但姜维也是天纵之才,有他在剑阁驻守,钟会迟迟无法前进,两军就这样僵持着!

  要是没有什么意外的话,钟会其实耗不了多久,就只能退兵,因为他的后勤补给线太长了,而且魏军虽然打穿了汉中,但是汉中还有汉、乐二城没有投降,这两个城池加起来还有上万的蜀军,所以说,如果钟会一直在剑阁跟姜维耗下去,他的后方很可能出问题,到时候若是魏军后勤被破坏了,那就真的成了关门打狗了!现在只有两条路摆在钟会面前,要么尽快攻下剑阁,要么撤退回去,剿灭汉中的蜀军。钟会眼见攻下剑阁无望,原本是打算选择第二条路撤退的,但这个时候邓艾提出了一个冒险的想法,那就是走阴平小道入蜀!

  事实上,邓艾的这个计划非常冒险,因为阴平小道非常难走,但凡蜀汉稍有防备,邓艾就有可能损兵折将,功亏一篑!钟会原本并不看好邓艾的这种冒险行为,但是他和邓艾的关系本来就不好,所以他也没有阻拦邓艾,就打算等着看邓艾的笑话,结果邓艾真的就从阴平小道打进了蜀汉腹地,创下了军事史上的奇迹!更为重要的是,邓艾并没有按照先前的约定,去和钟会夹攻驻守剑阁的姜维,而是直接率军奔袭成都,并成功的灭亡了蜀汉,创下了灭国大功!

image.png

  邓艾灭亡蜀汉的行为,令钟会非常恼火,这非常好理解,钟会辛辛苦苦在剑阁和蜀汉主力鏖战,结果胜利的果实被邓艾摘了,这换谁不生气?所以说,听闻邓艾灭亡了蜀汉,钟会就已经在谋划如何构陷邓艾了。而就在钟会思索之时,邓艾自己又干了一件蠢事,直接封赏了蜀汉群臣,这让钟会抓住了把柄,于是钟会开始向司马昭进献谗言,最终邓艾被下令捉拿,死于返回魏国的途中!

  关于邓艾的死,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因为钟会在构陷他,他是无辜的,可事实上,即便是没有钟会的存在,邓艾仍然会死!因为最终决定邓艾生死的人乃是司马昭!别以为司马昭不知道钟会在陷害邓艾,实际上他对所有事情都是了如指掌的,邓艾之死,只不过是他玩的驱狼吞虎之计!

  就在钟会诬陷邓艾谋反不久,司马昭直接指示钟会去把邓艾捉拿了,而且司马昭还给钟会回了一封信,说怕钟会搞不定邓艾的党羽,自己也带兵来长安,以防万一!

  《三国志》:会得文王书云:“恐邓艾或不就徵,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

  司马昭的这封书信其实非常有内涵,表面上他是在担心钟会搞不定邓艾,但实际上他提防的人乃是钟会!试想一下,当时的邓艾,手中不过三四万军队,而钟会手上有二十万大军,这种情况下钟会怎么可能搞不定邓艾?哪里需要司马昭前来相助?很明显,司马昭此来,是来搞定钟会的!钟会手上有二十万大军,他才是司马昭的心腹大患!

image.png

  从司马昭的举动我们也可以看到,他根本就不相信邓艾会谋反,相反钟会诬陷邓艾谋反的意图,倒是令司马昭颇为担忧!而与此同时,钟会也看破了司马昭的意图,所以他开始抓紧时间控制魏军众人,准备挟持众人反抗司马昭!

  《三国志》:会的书,惊呼所亲语之曰:“但取邓艾,相国知我能独办之。今来大重,必觉我异矣,便当速发。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我自淮南以来,画无遗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归乎?”

  钟会叛乱,但是响应他的人并不多,所以最终钟会还是兵败身死了,而邓艾也在押运途中,被监军卫瓘派人诛杀。邓艾远在洛阳的儿子也被诛杀殆尽,他的妻子和老婆被发配边疆,可以说是家破人亡了!那么既然邓艾并没有参与谋反,为啥司马昭仍然不放过他呢?事实上,我们从邓艾这个人的结局,就可以借鉴到一些道理!

  邓艾如何得罪司马昭的?

  邓艾出身寒门,在那个年代,他原本是很难做到这么高的位置的,不过他运气好,遇到了司马懿,得到了司马懿的赏识,再加上他本身能力不错,所以他的官位也一步一步的变大了。可以说,邓艾其实是司马家提拔起来的人物,他应该算是司马昭一派的,那么为啥司马昭对于自己这派的人还要打击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邓艾这个人不识抬举,屡次和司马昭这个领导唱反调!

image.png

  司马昭在诛杀了曹魏皇帝曹髦后,舆论压力很大,整个曹魏的国民对司马昭都指指点点,搞得司马昭非常郁闷,没办法在地位上更进一步。于是司马昭为了重振自己的名声,让自己能加快篡夺曹魏天下,选择了对外发动战争,想以军功来为自己正名!

  当时魏国的对手主要是蜀汉和东吴,由于南方水泽比较多,北方军队不适应南方的天气,再加上蜀汉的姜维和黄皓有矛盾,远避沓中,所以司马昭最终选定了应该进攻蜀汉。不过司马昭准备对蜀汉发动战争的决议,却遭到了魏国众臣的反对,只有钟会站在他这一边。这一下司马昭就很尴尬了,于是他准备让邓艾站出来帮他说话,毕竟邓艾和蜀汉交手多年,他只要说此战打得赢,那么大家都会倾向于听他的意见。

  邓艾本来就是司马家一手提拔起来的,司马昭对他非常有信心,相信他会站在自己这边,结果邓艾非常不会揣摩领导的意思,竟然也上书反对伐蜀,认为此时伐蜀并非良机,这可把司马昭给气坏了!

  《晋书》:征西将军邓艾以为未有衅,屡陈异议。帝患之,使主簿师纂为艾司马以喻之,艾乃奉命。

  邓艾如此不识抬举,不给老东家面子,令司马昭非常恼怒,但没办法,支持司马昭的人太少了,所以他只能派师纂去劝说邓艾,最终邓艾才答应站在司马昭这边!

  司马昭派出了三路大军,邓艾和诸葛绪这路负责去围堵姜维,而钟会这路大军负责去进攻汉中。魏军的征战还是非常顺利的,虽然没有击败姜维,但是钟会成功的打下了汉中,令魏国国内为之一振!要知道,自从曹操被刘备击败后,魏国再也没人能够打进汉中了,钟会攻下汉中,使得司马昭的名声直接超越了父兄,成为了堪比曹操的人物,事实上,在很多人看来,他的功劳比曹操还大,因为曹操丢了汉中,司马昭夺回了汉中!

image.png

  得知钟会拿下了汉中,司马昭非常开心,他立马就封晋公,加九锡,在那个时代,加九锡其实就是篡位的前兆了,可见当时的司马昭是多么的志得意满,拿下汉中,这项军功足以堵住魏国众人的嘴巴了!

  事实上,即便钟会没法打进蜀汉腹地,无法攻灭蜀汉,司马昭也不在乎,因为只要拿下汉中,这份功劳就足以让司马昭的篡位之路走得名正言顺了。所以说,接下来司马昭其实想的是,就这样吧,可以准备篡位行动了。然后就在这个时候,邓艾却提出要走阴平小道进攻蜀汉,令司马昭颇为不爽!

  站在司马昭的角度来看,他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接下来的目标乃是篡魏!加九锡就是个明证!然而此时的邓艾却想要兵行险着走阴平小道,试问一下,万一邓艾失败了,让司马昭面子往哪里搁?前方要是战败,他在后方怎么篡魏?很明显,邓艾此举一点都不明智!他根本不知道司马昭在想什么!

  邓艾灭亡蜀汉后,大肆封赏蜀汉群臣,此行为再次激怒了司马昭!封赏蜀汉群臣这种事,是你邓艾能做的?你把这些都干完了,要司马昭何用?而在此之后,邓艾进攻蜀汉的建议,更是让司马昭愤怒,人家司马昭本来早就想篡魏了,不想再大动兵戈了,偏偏你邓艾老是挑事,你想干什么?

  说实话,每次看到邓艾的这些作死行为,都非常理解他最后的结局!不可否认,邓艾这个人的军事能力确实非常强,不过他不懂司马昭的心,屡次违背司马昭的意愿行事,帆叶网,这其实是非常令司马昭讨厌的!这就好比在职场中,一个员工非常有能力,但是他不听从领导的命令,老是我行我素,甚至顶撞领导,你说这种员工会有好果子吃吗?项目需要你时,领导不会动你,一旦项目完工,等待这个员工的结局,估计只能是卷铺盖走人了!

历史解密:邓艾偷渡阴平关为什么灭了蜀国?

导读:很多人认为,邓艾偷渡这件事情是一种运气成分占优的一场战役,如果当时固守,等到回来,结局就会很不一样,那么这事是真吗?我们一起看看吧。 从白水到成都,时期就开始休整交通,从江由直接进犯成都,这对蜀国是致命的。但是由于阴平道人迹罕至,看起来根本就没有可行之路,更何况是军队通过?因此蜀汉根本没有任何防备动作(只有刘备在平武放了“三校”人马,还被钟会派田章扫除了,因此这条路没有人认为它能行军。网络配图 但是“非常人建非常功”。当时的局势是:钟会十三万人的主力部队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挡住,进退两难,粮草殆尽,运粮困难,钟会甚至想过退兵。一旦退兵,此次战役将前功尽弃,半途而废。可是要说进兵,面前雄关是他难以逾越的。邓艾很明确当前的形势,于是他大胆的提出了“偷渡阴平,从江由走左儋道进攻绵竹”的大胆计划。 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志》邓艾传应该说,邓艾这个计划有很大冒险成分:1、阴平道“七百馀里无人之地,山高谷深,粮运艰难”。部队行此险地,一旦敌人有所察觉,那将是。即使敌人没有察觉,自己能不能从险地中从出来仍然是个问题。2、既然是“偷渡”,不可能用太多人,最多几千精锐而已。这几千人将面对江由守军,绵竹守军和成都蜀汉的中央部队,如果蜀军临威不乱,固守待援,那么邓艾这几千人后无援军,内无粮草,能有作为吗?恐怕很难。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三国志》邓艾传阴平就在现在的甘肃文县,至今那里还有邓艾入蜀时修的栈道。网络配图 “路”算是过来了,但是此时他们已经精疲力竭,腹中无食了。前面就是江由,可以说这个城的守军对双方都至关重要。因为,一旦这座江由城失守,邓艾的精兵将得到补充,恢复战斗力,进而直取成都。但是如果江由城据城死守,那么邓艾的这数千疲师将成为军事史上典型的反面教材。 老天眷顾邓艾,蜀汉十分腐朽,已经成为事实的事情不容假设,因为历史是蜀军江由守将马邈投降了。这一来,形势对蜀汉急转直下。江由的失陷,使这座城成为了邓艾的补给基地。邓艾部队从死地中恢复,进可取成都,退可夹剑门。可以说江由的占领,宣告邓艾的计划已经实现了一半。 邓艾能兵不血刃的占领江由,我们说有很大运气成分,但是他的主观作用才是决定性因素,那就是“奇”。可以想象,马邈一直听说北线曹魏大兵南下,汉中失守,姜维在沓中战败(8),退守剑阁。蜀汉已经到了危亡时刻。此时任何蜀汉地方官都知道平时自己的和官员是如何的昏暗,他们是心中更多的是惴惴不安。而此时魏军象从天上掉下来一样出现在自己面前,那么马邈肯定得慌神。也许他是在慌乱中不明不白的投降了邓艾的“先登”;也许他压根认为蜀汉就要亡了,干脆明哲保身;又或者他在慌乱中觉得是魏军打败了剑阁主力,直接攻到了江由,所以只有投降。 但不管哪一种,“奇”字才是轻松取胜的根本原因。就象邓艾自己说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蜀国在此根本就没有多少人马。虽然说过:“全蜀之防,当在阴平”。但看来蜀汉后代并没有会意。 蜀汉暂时没有灭亡,它还有成都全师在,完全可以一战。但是邓艾没有给蜀人任何机会。诸葛瞻率领最后的力量要“力挽狂澜”,曾经击败邓忠和师纂,但是邓艾明白,自己是没有退路的,必须勇往直前。终于破了蜀军前锋,进而攻破成都之前最后的防线----绵竹。一般认为,诸葛瞻此时应该固守,不应出战。实际上此时蜀汉已经基本被邓艾这好似“剜心一刀”的计划“刺死”了。网络配图 因为邓艾的“神兵天降”使蜀汉上至君臣,下至将校已经胆裂(9)。要想守,必须要有一场胜仗,起码是一场不胜不败的战斗来稳定军队的士气,然后固守。诸葛瞻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才奋死出战,谋求一胜。他能击败了邓艾的前锋应该是出于这种精神推动。但令他史料不及的是,邓艾军队立刻重整旗鼓,,这次蜀汉的军队终于崩溃了,诸葛瞻也战死了,蜀国的都城成都,彻底暴露在邓艾的兵锋之下。之后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献成都,投降邓艾,至此,蜀汉灭亡。 其实在这里边,邓艾用的计谋就是,将士们进才有一线生机,退将死无葬身之地。在这个时候,士兵作战勇猛,相反,成都一方却士气低迷,不失败才怪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钟会为什么会中姜维的反间计?为什么他会选择造反

钟会是个极端聪明的人,他一直是司马家族最重要的谋士,在司马家族壮大过程中,立下了。当时的人,把他比喻为西汉的。 可是,这样一个聪明人,在获得后,却毫不怀疑地选择信任姜维。“出则同轝,坐则同席”,以至于中了姜维的反间计,残杀自己的部下,反被部下造反杀掉。 (钟会剧照) 很显然,钟会在获得姜维以后,智力似乎一下就大打折扣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根本的原因,是钟会在那时候心态发生了变化。他决定做大当。而做大当皇帝,他认为姜维是他最可信赖的人。 钟会在魏国的时候,不但聪明,而且一直谨小慎微。他建立了大功劳,但是几次让封赏他,他都推辞。也正是因为这样,他获得了司马昭的高度信任。 因为获得司马昭的高度信任,所以司马昭在派遣大军大举进攻蜀国的时候,才让他担任主力中军,统领十万人马。同时,在钟会想夺取及邓艾兵马的时候,司马昭才对钟会那么信任,不但夺了他们兵权,把两人用囚车运回魏国,而且还把他们的军队都交给钟会,没有考虑节制钟会的问题。 这样一来,钟会自身有10万人马,又得到诸葛绪和邓艾共5万人马,再加上姜维10多万人马,蜀国朝内还有不少人马。这样,钟会就有了多达近30万人马。有了这么多人马在手里,钟会自然就膨胀了。 早期,大家还要讲点道义,搞一些“挟天子以令诸侯”“孤乃中山靖王之后”之类的噱头。但是到了三国后期,就只是拼拳头了。谁的拳头最硬,谁的实力最强,谁就当老大。司马家族就是靠这个,硬生生地夺取了曹魏的权力。钟会作为司马家族最重要的心腹,自然有模学模,有样学样。 (司马昭剧照) 一个好汉三个帮。别看钟会手中有三十万大军,但是,那些大军听指挥,是因为他们是曹魏的士兵,或者是司的士兵。曹魏前后经历五代,前后也经历三代,根深叶茂,所以他们会听招呼,就算司马氏已经把曹魏的权力夺得差不多了,但毕竟他们并没有造反,而且普通士兵并不清楚高层的情况。所以,大家还都奉曹魏为正统,为曹魏而战。 现在钟会想自己做老大,无论兵还是将,他们都不愿意听钟会的。 作为将领来说,他们的主子是曹魏或者司马氏,他们不愿意背叛。再说了,灭了蜀国,回去就可以当官获地,封妻荫子。跟着钟会偏安一隅,可不一定能获得什么好处。对于普通士兵来说,他们的家乡在魏国,妻子儿女们都在魏国。现在跑到别的国家来偏安,从此不能回到家乡,不能和妻子儿女们团聚,他们心里又怎么会高兴呢? 所以说,当时的钟会想要造反,其实并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人。 (姜维剧照) 而姜维在投降了钟会以后,钟会立刻就把姜维视为最可信任的人。为什么呢? 其一,姜维钟会。因为姜维的目的,是要激起曹魏军中内讧。所以他要曲意逢迎钟会,借钟会的手,把曹魏的那些将领给杀掉,最终实现反正的目的。正是由于姜维的曲意,让钟会对姜维很信任。 其二,钟会自认姜维恩人。姜维在蜀汉的时候,多次受、的猜忌排挤,也因此他最后才选择屯田。这样一种遭遇,让姜维心中很不满。钟会认为,这样的姜维,肯定是有反叛之心的,只是还没找到机会。现在钟会信任他,给他机会,就是给他恩惠。姜维想要感恩,因此会死心塌地跟随他。 其三,姜维是难得的人才。钟会的目标,可不只是偏安一隅,他是想要以蜀汉为根据地,夺取长安,从而打败司马昭,像当年的做法一样。在他看来,姜维就是他的。有人说,钟会不怕姜维做大吗?钟会肯定也担心这点,但那是后话。先让姜维帮他夺下长安再说。刘邦能够轻松搞定韩信,他自然也能够轻松搞定姜维。 但钟会千算万算,没想到姜维一开始就是假的,更没想到曹魏将领会立马造反。结果皇帝梦灭,身死异乡。 随机文章揭秘西安真龙事件真相,疑似惊动龙穴致四条真龙现身国家隐瞒的超能力者去哪了,曝光全部被各国收进秘密行动部队面粉遇火会爆炸吗,实验证明是会爆炸/几秒钟就可引爆全场揭秘三峡压新主四川出天子,网络谣言阴谋论骗取不明真相民众现今已经灭绝的三叠纪龟龙,头似恐龙背顶尖刺甲壳/很像玄武神兽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邓艾钟会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