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玄宗李隆基和李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亨夺了唐玄宗李隆基的皇位,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不举兵讨伐叛乱的李亨?
唐玄宗李隆基无疑是中国历史,最留恋皇位的帝王之一。
唐玄宗李隆基究竟有多么留恋皇位,我们来说几个事实。
其一,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父亲李旦抢皇位。其实李旦帝王当得好好的,但是唐玄宗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争了起来,争得不可开交。看到唐玄宗李隆基咄咄逼人的气势,李旦干脆把皇位让了出来,给了唐玄宗李隆基。也就是说,唐玄宗李隆基给李旦造成一种感觉,这个皇位,是唐玄宗李隆基发动政变,帮李旦抢回来的。因此,李旦必须尽快把皇位给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画像)
其二,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哥哥李成器抢皇位。李旦的嫡长子是李成器。其实,李旦如果想传位,就应该传给李成器。虽说唐玄宗李隆基在李旦夺位的过程中有功。但是有功也不应该成为继承皇位的理由啊。否则的话,嫡长子制在历史就失效了。但是李成器及时表示,自己不当帝王,让唐玄宗李隆基来当帝王。因此唐玄宗李隆基上台后,把李成器封为“让帝王”。李成器为何要及时让位?就是因为他看出唐玄宗李隆基的咄咄逼人,看出他对皇位的渴望。还有,唐玄宗李隆基封李成器为“让帝王”,一个“让”字,也就给李成器定性了。意思是说,皇位是你让出来的,你别惦记啊。
其三,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太子李瑛抢皇位。由于武惠妃的谗陷,唐玄宗李隆基把李瑛的太子之位给废了。废了就废了,毕竟是自己儿子啊,犯不着让他死啊。当年李承乾确确实实造反了,唐太宗李世民尚且没杀他呢?而且为了保护他,还坚决不把皇位给李承乾的竞争对手李泰。唐玄宗李隆基为何后来竟然把李瑛杀掉了呢?可见,他多胆怯有人夺他的皇位!
其四,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儿子李瑁抢皇位。武惠妃陷害李瑛,无非就是为了李瑁。当时李林甫也在极力推荐李瑁,还有其他大臣也在推荐。但是唐玄宗李隆基就是不把皇位给他。为何?就是因为他看见李瑁有人推荐,胆怯推荐人与李瑁合伙,害了他。不仅如此,他还把李瑁的老婆杨玉环抢过来,当作自己老婆,给予李瑁很大的打击。

(杨玉环画像)
其五,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儿子李亨抢皇位。唐玄宗李隆基最终终于落实他的儿子李亨当太子。但是李亨当太子,唐玄宗李隆基没有少蹂躏他。其实他的养子王忠嗣是一员猛将,镇守着边关,很早就提出安禄山会造反。但是,由于王忠嗣和李亨关系亲近,唐玄宗李隆基不但不听王忠嗣的,还把他贬谪了。怕的就是胆怯李亨联合边将,对他的皇位不利。此后还不断打击李亨,把李亨搞得做事犹豫不决,唯唯诺诺,没有任何决断能力。
从上面几点,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唐玄宗李隆基,对皇位真的是太留恋了!
然而,这样留恋皇位的人,当李亨跑到灵武,登基称帝,并且遥尊他为太上皇的时候,为何他却什么也没做就同意了,并且还派人把帝王的玺印,立刻就给李亨送去,表示对这件事的支持呢?难道他不再留恋皇位了吗?
本来,唐玄宗李隆基当时还是很留恋皇位的,这个心,他一直没变。就算他年迈了,但如果让他主动交出皇位,他是绝对不干的。当他逃出长安的时候,曾有过要传位给李亨的想法。但是他最后没有落实。到马嵬坡的时候,他有过这样的表示,依然没有落实。为何不落实?就是因为他很留恋皇位。
所以,唐玄宗李隆基承认李亨夺位,并且把玺印主动交给他,显然是不符合他的内心的。那么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会承认李亨,而不是和李亨对着干呢?
其一,没人支持。
唐玄宗李隆基明白,李亨登基,不仅仅是李亨的想法,而是满朝文武,帆叶网,是天下百姓的想法。正是因为在他们的支持他,李亨才干登基成功。
李亨这个人的性格,唐玄宗李隆基再了解不过了。给他十个胆,他也不敢做造反的事情。但如果他被大家拥戴着,逼迫他上位,他也没有办法。
如果唐玄宗李隆基不答应,要和李亨对着干。那就是和满朝文武,和全国人民对着干。没有人再支持他,他能够干什么呢?

(安禄山
其二,胆怯负责。
唐玄宗李隆基当时对形势是比较悲观的。安禄山造反,最终把他逼得往四川逃跑,这一段他是经历过的。他认为唐朝是不太可能打败安禄山的。
如果唐朝最后失败了,安禄山统一了全国。那么,这个责任就得由李亨来负,而不是由他来负。安禄山要处罚,就只会处罚李亨,他的责任就小了。也就是说,唐玄宗李隆基这样做,本来是甩锅。
其三,不愿吃苦。
要带领唐军打败叛军,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别的不说,就是鼓动各地节度使,协调各大臣之间的关系,就已经让他大伤脑筋了。
唐玄宗李隆基前期把朝廷事务搞得一塌糊涂,就是这件事没有协调好。再让他来做这个工作,他确实觉得有些无能为力,也有些灰心丧气。所以,李亨想干这件事,正好让他干,自己落得清闲,还得了个好名声,他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
为什么在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时期,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并存?
在的历史上,仔细数来,也就只有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能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在前两者统治的时期国家基本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动乱。基本都是国泰民安,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只有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时期,和并存。唐朝由繁荣又一次开始向衰败转变。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的第三个儿子,其母亲是窦。唐玄宗也是整个中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他是继奶奶武则天,父亲唐睿宗李旦之后的又一位新皇帝。在唐玄宗小时候,他便聪慧过人,多才多艺。在宫中他常常把自己叫做阿瞒,小小年纪做事情便都非常有自己的主见。也正是凭借这一点,他得到了祖母武则天的喜爱。在唐玄宗李隆基七岁的时候,当时还是武则天统治时期,有一次,朝廷上正在举行祭祀典礼,有一个家族的大将军在朝堂上大声斥责自己的随从侍卫。 这时候李隆基虽然年龄只有七岁,却丝毫不加畏惧,而是十分生气的瞪着那位将军说,“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和你有什么关系!居然敢这样训斥我家的士兵!”说完后便不管那位大将军的脸色,自己大步走出。从这件事情中,也足以看出唐玄宗李隆基在小时候心中的志向就是十分远大的。后来当上皇帝的李隆基也没有辜负朝廷中大臣的期望,在他统治的前期,还打造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同时在兵制和教育方面,他采取的很多改革措施对于后世的影响都十分深远。 唐玄宗的皇后 在唐玄宗的后宫中,宠妃很多,但是唐玄宗的皇后只有三位。首先是原配夫人,这位夫人是。当年玄宗还是临淄王时候就娶了这位王氏,这位算是糟糠之妻。很明显,她一定会被抛弃。等到唐玄宗当了皇帝,喜欢了,加之皇后并无子嗣,只能任由玄宗给个罪名就贬为庶人了,并且刺死她的哥哥。三个月后,废后王氏就去世了,这位王后直到几十年后才恢复封号。 第二位是,这位杨氏被封为皇后是因为她有个当了皇帝的儿子。她儿子李肃宗给这位并不受宠的亲生母亲追封了一下,并且在死后和玄宗合葬了。唐玄宗的皇后中,这一位算是生硬的加上去的。 第三位就是武氏,这位武氏是武则天的侄孙女,也算有点武则天的影子。她首先封的是武惠妃,生下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她很有头脑,。她撺掇唐玄宗,废掉了皇后王氏,杀了太子。应该说她把阻挡她和她儿子路上的绊脚石都搬走了,不幸的是,她没有当成皇后,因为武氏一族在唐朝一直颇有非议。而他的儿子不仅没当成太子,连自己老婆都被自己的爹弄进宫去了。她死后,唐玄宗追封了她为贞顺皇后,她与杨氏唯一不同的,唐玄宗曾经非常喜欢她。 唐玄宗的皇后们,几乎都没有完美的一生,多坎坷,唐玄宗也并非长情之人,所以他的皇后们终究是爱错了人。 唐玄宗 唐玄宗的后妃之中,不是仅仅只有武惠妃这样工于心计的,还有一位梅妃。唐玄宗梅妃的名字叫做江采萍。 唐玄宗梅妃是帝王妃子中的八大才女之一。梅妃出生于悬壶济世的医道人家,家中富贵,她父亲大约三十多岁才有这个女儿,宠爱有加。样样都学,样样精通,人长得也漂亮。十四岁就会吟诗了,还觉得自己跟谢道韫差不多。这位才女从小就喜欢梅花,她父亲更是不惜重金为她搜罗梅花。这样的女子就是古代的白富美,关键是还是特别有才气的白富美。 此时武惠妃死了,唐玄宗派去选美,就把这位端庄贤淑的才女梅妃选回来了。唐玄宗一开始是非常喜欢这位梅妃的,进宫之后赐她东宫正一品皇妃。这位梅妃可以说,从出生开始,一切顺利,家境殷实,自己才貌双全,之后嫁给一国之君,做了宠妃。 不幸就从杨玉环开始,这位嫁给了,之后被自己“老公公”强行带进后宫的女人也是凶悍的很。据说有一次,趁着杨玉环不在,唐玄宗偷偷的让把梅妃接来,结果还是被发现了,太监就把梅妃送回去了,玄宗也吓了一身汗,让人把梅妃的鞋子什么的都送去冷宫给她了。梅妃心中非常郁闷,后来梅妃多次给玄宗写诗,终究没能挽回。 直到玄宗回到长安,想起死于叛乱的梅妃,想起她给他写的诗,看看梅花,怅然若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中宗李显到底是如何死的?跟唐玄宗李隆基有什么关系?
你真的了解究竟得暴病去世,还是被韦后母女毒杀?凭啥知道死因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和《》中,都明确记载在公元710年5月,一个叫燕钦融的地方小吏向李显上了一道机密奏折。他在奏折中历数了韦后和一些淫乱后宫,胡作非为,在朝中打压异己,祸乱朝纲的事情。他苦劝李显一定要严肃处理韦后和安乐公主,以免将来发生危害社稷的惨事。 李显看了燕钦融的奏折,非常恼怒,便将他调入京城,准备治罪。 谁知燕钦融是个不怕死的,反而揭发了更多韦后和安乐公主的丑事。 结果这事被韦后得知,害怕李显在诘问中知道她淫乱的事情,于是半道上命武士将燕钦融当众活活摔死。 李显为此很不高兴,却也没有治韦后的罪。 心中有鬼的韦后却认为李显这是暴风雨前的,心里不免惴惴,便和女儿安乐公主密谋杀死李显。 曾多次找李显讨封皇太女未遂的安乐公主,一心想学做女,当然很支持韦后的主意,并极力怂恿,待李显死后,韦后把持朝政做女皇帝。 韦后于是让情夫散骑常侍马秦客配置了毒药,她将毒药拌在饼中,蒸熟,命宫女送到神龙殿。 批阅奏折的李显腹中饥饿,拿起就吃,结果没过多久腹中绞痛,痛得倒在榻上滚来滚去。 见状赶紧禀报韦后。 韦后却磨蹭了好半天才来到神龙殿,看到李显痛苦不堪的样子,地问他怎么了。 李显早已药性发作,口不能言,只能大张着嘴,用手指着嘴里呜呜哇哇,不一会便死在了榻上。 韦后杀死李显的动机变成了害怕被李显查出奸情,狗急跳墙索性夺取皇权。而安乐公主则是对皇权病态的渴望,由于不能得到李显的册封,便,杀死了李显。 那么,真实的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 首先,李显和韦后是一对患难夫妻,感情深厚,韦后真的下得了手吗? 李显一生做了两次皇帝,第一次做了55天,第二次做了5年半。 李显的第一次废黜和韦后有着莫大关系,他继位后为了能对抗武则天,大力提拔韦后的家人,并把岳父韦玄贞从一个小小的参军提拔成豫州刺史,接着提拔成侍中,也就是宰相。 这样的提拔当然不符合官员选拔制度,于是遭到了辅政大臣裴炎的制止。对于裴谈的制止,李显很任性地说,就算把江山给韦玄贞又如何,何况是个小小的侍中。结果一任性就结束了做皇帝的工作,被废黜成庐陵王,贬出长安。 李显被贬后,虽说仍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一天到晚,他都被人监视,尽在武则天掌握之中,所以他惊惧之极,总担心自己有一天会像自己的两个哥哥一样死于非命。 韦后是个内心很强大的人,她不光陪伴着李显,还时刻要安慰这个胆小无能的丈夫。通过14年在房州的生活,李显已经非常依赖韦后,凡事都听从她的安排。 其次,李显对韦后及安乐公主非常袒护,韦后和安乐公主有必要杀死李显吗? 韦后成为皇后以后,大力提拔娘家人,还勾搭上了司空(也是她的亲家),在朝中搞起了垂帘听政。李显一切事情都听她的安排。 尽管有官员多次向李显奏报韦后的丑事,但李显不但不深究,还处死奏报的官员,保护韦后。 这样的皇帝,韦后和安乐公主真有必要毒杀他吗? 第三,李显究竟是怎么死的,韦后和安乐公主有辩解的机会吗? 李显去世后的第18天,李隆基便说:“韦后毒死了先帝,我们今天要诛杀韦后,为先帝报仇。”于是,在他的动员下,士兵们一鼓作气,冲进了韦后的宫殿,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 李显是不是真的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所杀,她们简直毫无辩解的机会。 历史永远是胜利者谱写的,胜利的李隆基为了能洗白自己得皇权是出于正义的需要,因此让韦后和安乐公主背锅也极有可能。 所以,李显之死并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桩谋杀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