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喜多直家是宇喜多兴家的长子,出生于1529年,是战国时期非常稀罕的一名谋将。与斋藤道三、松永久秀合体统称为“战国三大恶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宇喜多直家出生在砥石城。他6岁的时候,砥石城遭到夜袭。他的祖父宇喜多能家自杀,宇喜多直家和父亲宇喜多兴家逃往备后鞆津,得到豪商阿部善定的庇护,和豪商阿部善定一起住在备前福冈の町。在那里他的父亲宇喜多兴家娶了豪商阿部善定的女儿为侧室,他的父亲宇喜多兴家病死,宇喜多直家被伯母抚养长大。
宇喜多直家长大后是当时非常著名的一位阴谋家,以比较拿手的暗杀、离间、诬陷、排斥、造谣、诬蔑他人的阴谋家而著称于世。十年来,从来没有打过任何一战,他所有的地盘全部是靠联姻的方式和暗杀获取的。
1551年,宇喜多直家迎娶了上道郡沼村的沼城主中山备中的女儿。1559年,宇喜多直家在得到命令后,杀了妻子的父亲中山备中,后在沼城将岛村丰后守诱杀。
1574年,织田将军和毛利信长反目,开始了对立局面。宇喜多直家的主家全部倒向织田将军,而宇喜多直家则倒向毛利信长。1579年,宇喜多直家深切体会到织田氏的强大,开始接近将军,而这一举动引起与毛利氏之间的对立,宇喜多氏多次遭到毛利军的猛攻。
1581年2月14日,宇喜多直家在冈山城内病故,结束了他乱波的一生,享年只有53岁。病故前将自己的儿子宇喜多秀家给织田军大将(羽柴)丰臣秀吉照顾。
宇喜多直家次子
宇喜多直家次子宇喜多秀家,出生于1573年,从小被生父托付于羽柴秀吉,成为羽柴秀吉的养子、家臣,1581年,在他9岁时,他的生父宇喜多直家病故。第二年,在织田信长的安排下,宇喜多秀家重回宇喜多家继承家督。成年礼时取羽柴秀吉的“秀”字将“宇喜多家”改名为“秀家”。并给了宇喜多秀家丰臣姓及苗字羽柴成为秀吉的一门。

图片来源于网络
1592年,参与了文禄之役,并担任了在朝鲜的总大将,又在碧蹄馆之战中,成为后阵的本队总大将,和先锋队总大将小早川隆景连手设伏,几次让轻骑冒进的明军李如松部陷入苦战(实际上是重臣户川达安替他建立战功)。而正是这个功绩也让他晋升为从三位的中纳言。第二年,被丰臣秀吉任命为五大老,当时他只有21岁,也是五大老中最年轻的。
在关原战场中,宇喜多秀家与福岛正则队激战,但是遭到同样是丰臣秀吉养子的小早川秀秋背叛,惨遭战败。宇喜多秀家在伊吹山成功躲过了东军的追捕,但领地却被家康没收,继承秀家领地的正是背叛他的小早川秀秋。之后宇喜多秀家潜逃到岛津氏的领地萨摩国,1604年被幕府抓到,软禁在骏河国久能。1606年,宇喜多秀家被幕府流放到八丈岛,在八丈岛渡过了其后的50年,在1655年病故,享寿83岁。其实在之前田氏想要协助秀家恢复大名的地位,但因为宇喜多秀家不愿意背弃对丰臣氏的忠诚,所以断然拒绝。
如何评价宇喜多直家
宇喜多直家作为战国时代仅次于斋藤道三的一位阴谋家,后代是如何评价宇喜多直家的呢?后人对宇喜多直家的评价是:其成长经历和毛利元的就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由于起步比较迟,在毛利家如日中天的时候,并无缘提携宇喜多直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战场战术来说,宇喜多直家更擅长谋略,包括暗杀,和亲,离间等等手段,是一位阴谋家,与斋藤道三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宇喜多直家的家臣很团结,这点和德川家康又有一点相似;最早宇喜多直家还在乙子城时,长船贞亲等一些人就经常下地劳作,为了储存军粮选择绝食几天,这说明直家统帅家臣的能力非常高。经过不断积蓄实力,杀掉祖父的仇人自己岳父后在明禅寺合战中以弱胜强获胜,并且根据这场战役确立备前国支配。以上是天文12年一直到永碌10年宇喜多直家的经历。此后宇喜多直家直接面对毛利氏,并在后面的战役中一度战胜过毛利,但后来在调解下暂时和睦。在将军与信长反目后,与毛利一同加入将军方。
此后宇喜多直家看到如日中天的织田,开始通过羽柴秀吉接近织田并把长子送去为人质,可以说是目光如炬。最后在本能寺之变的前几个月病故,他一生擅长诡变的谋略,让宇喜多直家从没落的小领主到战国大名,但比北条早云、尼子经久等人略第一等(可能是因为没有特别出彩的战例吧,所屈居战国一流半吧)。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郑国的进展史
郑国(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诸侯国,以经济发达、法制健全、民主政治和诗乐文化闻名于世,是中国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国君为,伯爵。 公元前806年,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建都陕西棫林,第二任君主郑武公跟随东迁到虢郐之间(今荥阳市东京城遗址公园),第三任君主郑庄公迁都到郑韩故城遗址,直到灭亡。郑国立国共计432年,传位24君(有争议),公元前395年,建都郑(今河南新郑),主要的版图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郑国名君郑庄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郑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从而有"天下诸侯,莫非郑党";治国有方,使得郑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名人淡泊名利,创造了《列子》这一恢宏的史诗。 前806年,建国者为周厉王少子,周宣王同母弟王子友(一说宣王子)于郑(今陕西华县的东方),成为郑国第一代君主,是为郑桓公。 三十三年,西周王室30世任命桓公为司徒,掌握教化国民。他努力使百睦相处,黄河、洛水流域的人民都思念他。次年,因幽王宠幸褒拟,朝政日益荒废,问题,有些诸侯背叛了幽王。桓公见王室日非,他问史伯:"王室多故,余惧及焉。与其何所(处)可以逃死?"史伯说:"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逼也!"他接着仔细分析了当时形势,认为只有"济(济水)、洛(洛水)、河(黄河)、颍(颍水)之间"比较安全,那里没有大国,虢(指东虢,位于今河南郑州。位于今河南陕县的为西虢;另外还有位于今陕西的小虢,春秋初年为秦国所灭)、郐国两个小国国君"皆有骄侈怠慢之心",稍加武力或贿赂,就可以对付。 郑恒公听从了太史令的建议,于周幽王十年(前772),将他的族人迁移到洛水东部,居住在虢(今河南密县东南)、郐(今河南荥阳北)献出的10座城邑,也成为了后来郑国的基础。 郑国的东面就是鲁、宋,西北就是成周、卫、晋,西南就是陈、蔡、许和楚,周围还有许多姬姓、、偃姓、嬴姓及其他姓的小国,正如《国语·郑语》所说:"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则皆蛮荆戎狄之人也。" 周室东迁时,郑、晋都尽了保卫的责任。由于晋国不久分裂为翼(晋)和曲沃两部分,内战频仍,所以王室不得不依靠虢和郑,它们都曾以诸侯而兼王室的卿士。郑武公、郑庄公对周的态度都很骄横无礼,平王很不满意,想把权力分一半给虢公。庄公知道后,责问平王,平王竭力否认,以致"周郑交质"(即互相交换质子,郑国以世子郑昭公,周王室以太子王子狐),并进行战争。周天子的权威已扫地殆尽了。 郑伯充分利用王室大臣的身份,经常利用王室之名为自己谋私利。,兼并了周边的小国,侵夺许国,干涉宋、卫、鲁等国,还助赶走入侵的。郑庄公之时的郑国,俨然是春秋初年第一大国。 郑庄公多宠子,在其死后,郑国即陷入内乱。郑昭公即位后不久,权臣祭仲入宋时为公子突岳父所迫,改立公子突为郑国国君,是为郑厉公。郑昭公逃到了卫国。不久,郑厉公不满祭仲专权,谋杀祭仲。事泄,祭仲杀雍纠,迎郑昭公复位。但郑昭公与高渠弥有私怨,在一次狩猎时,高渠弥射杀昭公。然高渠弥与祭仲不敢迎郑厉公复位,于是立公子亹为君,是为郑子亹。会诸侯于首止,郑子亹去参加会盟,高渠弥相礼。结果齐襄公杀郑子亹,而后公于陈被立为国君,是为郑子婴。不久,齐国攻郑,郑子婴、祭仲和高渠弥等皆被杀,郑厉公由边邑入郑,复位。 经过几次君位争夺,郑国国势大不如前,而周边列强则纷纷而起。南方的早已不尊周王室号令,求加爵位不成之后自立为王,并大肆兼并汉水诸姬,直接面对郑国。而北方的晋国,曲沃一族对晋国公室的斗争取得了绝对优势。齐国则实行了改革,开始称霸。郑国位置处于,无险可守,且夹于大国之间。因此列强争霸,常把郑国作为战场。在对外政策中,郑时而亲楚,时而亲晋,但大多数时期亲楚。 郑国自郑襄公开始,七穆轮流执政,掌控国家大权,而郑国国君则势力大衰。七穆执政时期,只产当国时采取灵活的外交策略,郑国得以取得喘息之机,国力稍稍有所恢复。但子产之后,郑国仍复如旧,国家已势不可为。 前712年,郑、秦、晋伐许,许国战败,退居原许国东偏。前697年,东偏的许国趁郑国内乱,夺回故地,之后郑国于前665年和627年两次伐许,再之后郑国于前588年、前577年和前576年三次伐许,许都以割地请和。前576年,许国长期为郑国所逼,只好远离旧许,迁至楚方城外的叶,寻求楚的保护。之后许虽然在其他各国帮助下复国,但是最终于前504年为郑国所灭。 进入战国,郑国仍然得以苟延残喘。此时郑国最大之敌人已经是新兴的。然郑国仍内乱内斗不止,郑哀公为国人所杀;韩国攻郑,杀幽公。于是国人立幽公之弟公子骀为君,是为郑繻公。韩非称郑国发生了太宰欣取郑事件,此事详情已难以考证。郑繻公在位时,与韩国的战争互有胜负,而且形势曾一度好转。繻公十五年,韩伐郑,取郑之雍丘;繻公十六年,败韩于负黍;繻公二十三年,围韩阳翟。前375年,郑国灭于韩国。 在韩即将灭郑之际,郑国再次内乱。郑繻公杀其相子阳,而子阳之党又杀繻公。郑国这时根本不需要外国来灭也会自己灭亡。子阳之时,郑国已经一分为三。郑君乙二年,郑负黍反,归韩,十一年,取阳城,二十一年(前375年)韩灭郑 。 随机文章晋朝编年史杨朱生平简介踢猫效应是什么意思 ,想入这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最终全部遭殃)死亡体验馆有什么感觉,体验死去活来的感觉(并非真正死亡)神仙下凡投胎的特征,脚踏七星游历红尘修炼(尝遍酸甜苦辣修大道)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宰相制度开始于春秋战国,为什么到了明朝就被废掉了
起源于春秋的宰相制度,在我国的一直得到青睐,但是到了,它却覆灭了。在废除了自己封的历任宰相后,让宰相制度随着这些官员的死亡而走向了灭亡,那么为何朱元璋要将这个传承那么久的制度废除呢? 原因之一在于明朝时代的宰相实在是让不满。明朝最初的宰相都是陪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他们为明朝的建立做出来十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们手中也握有着重权,若是没有好好安抚这些功臣,那么刚刚建立的王朝在根基还没有立稳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威胁,于是将朝中的部分势力分发给他们有一个原因是为了让他们可以更加忠诚的为朱元璋做事。 而宰相又分左右宰相,明朝时期,左宰相的权力要比右宰相高,同时这个位置对朱元璋所造成的威胁也最大 因此在朱元璋登上皇位的早期,左宰相的官位有一段时间是空闲着的。这些宰相的权力如此大,那么自然容易威胁到朱元璋的地位,那么朱元璋对宰相也就有着忌惮的心里。让当朝对自己有忌惮这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连万人之上的君王都害怕自己,但是这背后却有着巨大的威胁。 作为天子的朱元璋自然是不能够容忍有人凌驾于自己之上,再加上他本就是一个多疑的人,这从后来的中可以窥见一斑。这些不加收敛的宰相很快就惹得皇帝不满,朱元璋将他们的权力慢慢收回,然后流放或者处死。然而这些行为还是没能让后来的宰相有所收敛,尤其是之流,朱元璋最终意识到,一次又一次的废除实在是治标不治本,倒不如直接废除了这个制度,因此传承多年的制度覆灭了。 当然,朱元璋废除宰相所借的理由是宰相造反,但是这些宰相到底有没有造反呢?我们在史书中并没有发现他们有造反的任何举动,都是被处死后朱元璋才找到了所谓的造反证据,或者说是造出了这些谋反的证据。而朱元璋忌惮宰相权力的不背后,是他结合了历代以来王朝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大多都是宰相分权所导致的,因此在他心中目前宰相不管有没有造反的心思也不能确保以后宰相有没有造反的念头,倒不如现在在他们没有造反念头的时候就将这个制度废除,那么就可以保证自己与后代高枕无忧。 由此可见,宰相制度之所以覆灭,是这个制度侵犯了皇帝专治的权力,为了皇权能够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个制度被选择性的废除了。 随机文章揭秘: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西沙群岛蓝洞夺得世界第一,深度300.89米秒杀各国蓝洞秦始皇地宫被盗过吗,秦始皇地宫藏万吨水银无人敢挖(剧毒)美国NASA探测器升空寻找另一个地球,寻找外星人成为探测的重点巴比伦通天塔有多高,考古测算96米/巴比伦国内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