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北齐邙山之战发生在564年,战争一共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北周派出的主要将领是宇文护,北齐派去的主要将领是高长恭。
北周与北齐之所以会发生这场邙山之战是因为起初北周和少数民族一起攻打了突厥,但此时北周宇文护的家人还在北齐,他害怕家人受到伤害,便和北齐的皇帝说只要把家人放回来就停止攻打,可实际上北周在这之前就与突厥有了约定,不管情况怎么变化,他们还会再次合作攻打北齐。于是北周北齐邙山之战便爆发了。

北周的皇帝宇文护将部队分为三路,第一路是有尉迟迥带领的,主要负责进攻洛阳。第二路的将领是权景宣,主要负责攻打汝南。第三路的将领是杨摽,主要负责功底济源。杨摽的战场经验十分充足,而且几乎是次次取胜,在这次的战役中,因为他轻敌,被北齐击败了,最后向北齐投降了。
北周的第二路军队在此次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占领了豫州以及永州。而北齐的王世良被北周的权景宣围困起来了,最后向北周投降了。萧世怡看到王士良投降了,便也投降了。本来邙山是属于北齐的,而邙山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山下就是溪谷,在这场战役中,很多士兵都因为掉到了溪谷中从而丧命了。
北周北齐邙山之战中,宇文护表现的十分突出,虽然他这是第一次上战场,可他却表现的十分勇敢,战争快结束的时候,宇文护听取了前辈的建议没有继续进攻,使得北周的实力保存了很多。
兰陵王因为长相过于英俊,使得敌军十分轻看他。所以在战场上,他不得不用面具来遮挡他的面部。在邙山之战中,兰陵王也是使用同样的方法。邙山之战兰陵王表现十分突出,据历史记载,兰陵王有武力、有智谋、有才能、也有胆识,在战场上几乎是次次取胜。

邙山之战兰陵王的才能便都显现出来了。在这场战役中,参战双方是突厥和北周与北齐。在战争初期北周主动发起进攻,而北齐处于被动地位,损失惨重,眼看着就要被打败了。这个时候兰陵王出现了,他代表着北齐的利益,兰陵王出现在城门外的时候,北齐的军队依旧不敢开城门,因为外界敌军过于强大。

北齐的军队没想到眼前的这位将军是来支援他们的,一方面是怕引狼入室,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兰陵王戴了个面具,很难辨认。兰陵王手上拿着一把利剑,身着铠甲,十分勇猛,他带领军队从北周的军队中冲出来,直到洛阳城下。在北齐知道他是兰陵王后便急忙打开城门,城里的军队和城外的军队在兰陵王的带领下联合起来向北周进攻,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北周给攻破了。
此次邙山之战兰陵王的出现不仅给战争带来了转机而且还取得了胜利。在邙山之战后,兰陵王的名声更大了,兰陵王给当时民众所留下的光辉形象更加深刻了,也正因为邙山之战兰陵王取胜了,他还受到了北齐皇帝的奖赏,北齐皇帝提升了兰陵王的官位。
北齐后主高纬:抱着美女上朝议事的荒唐帝王
上朝议事还要把自己宠爱的女人抱在腿上,敌人大兵压境了,考虑的不是国家存亡、社稷安危,而是怀中美女是否高兴。说起时期后主的荒唐,简直让人。网络配图 晚唐诗人有首诗是这样写的:“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说的便是当时的情景。敌军打到京师,高纬却还沉湎于温柔之乡,真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好色到了不要江山社稷,不要身家性命的地步。如此荒唐,在路卫兵看来,其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了。 高纬(556年---578年),共在位12年。一生干尽荒唐之事,是后世恶君昏帝的“典范”。北齐家族的历代帝王,大都荒淫残暴,高纬更是深得遗传基因,成为家族中无可争议的集大成者,其“尝出见群厉,尽杀之。或杀人,剥面皮而视之”(《》),寥寥数语,其残忍暴虐程度便可见一斑。高纬养鹰,“稍割犬肉以饲之,至数日乃死”,每天割活狗的肉喂它,狗好几天才死,相当于凌迟了。 高纬是不是有强迫性精神病,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他所干的那些事,确实让人匪夷所思。比如,“曾一夜索蝎,及旦,得三升”(《北史》),没事抓一晚上的蝎子,这不吃饱撑的吗。更有意思的,他在豪华的华林园里建了一个穷村子,“自弊衣为乞食儿”,自己扮成叫花子玩,还“为穷儿之市,躬自交易”(《北史》),模拟老百姓的买卖市场,自己亲自去交易,也不知犯的哪路瘾。 高纬不但残暴,而且玩乐无度,被当时的百姓称作“无愁天子”。这要说到他的一个爱好,《北史》记载:“帝幼而令善”,即说他自小便喜欢附庸风雅。他喜欢音乐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常常是自己填词作曲,抱着琵琶,自弹自唱。唱到兴处,还命令上百名、奴婢一起给他伴唱,“盛为无愁之曲,帝自弹胡琵琶而唱之,侍和之者以百数”(《北史》)。网络配图 可以想象当时的场面是多么的宏大,在路卫兵看来,其火爆程度最少不逊于现在的“超男超女”和“我爱记歌词”吧。如此庞大的皇家乐队,主唱还是本人,假如走噱定是爆棚无疑,门票一定难弄得很。不过别出心裁至此,也算是具有“开拓”精神了,说他是 “乐队组合”的开山鼻祖也不为过吧。这“无愁曲”想必便是他的代表作和成名曲了,于是“人间谓之无愁天子”(《北史》)。 这个“无愁天子”还是个能折腾的主儿。穷奢极欲自不必说了,其“宫女宝衣玉食者五百余人”,每人的待遇都是“一裙直万疋,镜台直千金”,一条裙子就值万匹布钱,梳妆台更是千金之贵,可想其奢华程度。宫女尚且如此,皇帝本人就可想而知了。他还喜欢,劳民伤财,“夜则以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泥”,晚上连轴干不算,到了冬天泥浆冻了,就用汤水代替,以至于“百工困穷,无时休息”,敢情就没个歇工的时候。为了开凿晋阳西山的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以上均见《北史》),场面之壮观可想而知。 说完高纬,我们该介绍另一个主人公了。李商隐诗中提到的女主角“小怜”,又是什么人呢?高纬总共有过三位皇后:斛律氏、、。穆氏本名叫穆邪利,是斛律氏身边的侍俾,被高纬看上立为皇后,等到穆氏年老色衰之后,便向高纬介绍了自己的侍俾,“以五月五日进之,号曰‘续命’”(《北史》),其实是想让她来给自己讨个吉利,这便是诗中的女主人公了。 这小怜年轻貌美,风情万种,而且“慧黠能弹琵琶,工歌舞”(《北史》),绝对的实力派。冯小怜被封为淑妃,深得高纬宠爱。有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大军进攻北齐,高纬逃到邺城(今河北邯郸临漳县境内),随后赶到,“帝不出迎”,亲妈来了,理都不理,而淑妃将至,则“凿城北门出十里迎之”(《北史》),瞧人家这作风!与冯小怜一起狩猎,周军打来,高纬想回去,小怜妹妹正在兴头上,“请更杀一围,帝从其言”(《北史》),够百依百顺吧。 高纬整天与她,“坐则同席,出则并马,愿得生死一处”(《北史》),腻乎到片刻也离不开的地步。即使偶尔上朝议事,高纬也要把小怜抱在腿上。这还能议的了事?这边大臣上奏前方吃紧,小怜同志在怀里嘤咛一声,说皇帝GG吃个桃子吧,你说荒唐不?好色至此,真是惊爆常人眼球。网络配图 后来北周大军压境,北齐很快亡国,高氏皇族被押解到长安,高纬做了阶下囚,居然“请周武帝乞淑妃”(《北史》),向人家周武帝讨要他的,真是没得救了。后世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壮举,看来只能望其项背了。荒唐了一辈子的高纬最终落得个被辣椒塞口,被活活辣死的死法,年仅23岁便结束了他荒唐的一生。 诗人墨客向来对此事不绝于书,除了李商隐的千古名句外,也有一首《达摩支曲》传世:“君不见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余清露寒。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丸澜”,说的便是高纬纵欲亡国后,成为北周阶下囚的情景,终日忍辱饮恨,偶以羌笛寻乐。晚唐诗人也有诗写道:“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破得春风恨,今朝值几钱”。对高纬好色亡国也是持大大的批评态度,对冯小怜红颜祸国也是指责有加。 不过也有不以为然的,清人蒋文运评价说:“齐高纬宁亡国,终不肯逆拂小怜之意,正所谓生死好友如此”。把高纬的荒唐玩闹,注入了梁祝似的情感浪漫成分,真是千人眼中有千个哈姆雷特,要是再渲染演绎一番,恐怕又是一出流传千古的爱情绝唱了。 不过,凡事需。说小怜祸国也有些避重就轻,总不能将偌大帝国的灭亡,都归罪于一个后宫女子吧。说她与高纬纯粹为了淫乐,一点感情都没有,也太过武断。高纬死后,冯小怜被周武帝赐给了代王宇文达,曾作过一首诗: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胶上弦。充分抒发了自己对高纬的想念之情,也足见其感情之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北周静帝宇文阐皇后:司马令姬的简介
司马令姬,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静帝皇后,父荥阳公司马消难。 579年二月宇文阐即位,七月立司马令姬为皇后。580年,司马消难响应尉迟迥反对外戚而起兵,兵败,投靠南陈,九月,司马令姬废为庶人。次年,杨坚废静帝宇文阐,建立,不久又秘密杀害了宇文阐。司马令姬则改嫁司州刺史李丹为妻,直至贞观初年还健在。 大象元年(579)二月,周宣帝主动禅位给太子宇文阐,做了太上皇,自称天元皇帝。史称周静帝。5个月之后,天元皇帝又给小皇帝娶亲完婚,司马令姬嫁给了周静帝,当上了了皇后。 大象二年(580)五月,天元皇帝逝世,大臣们推举杨坚辅政。所以国家大权完全落入杨坚手中。身为国丈的司马消难极端不满,起兵反叛,结果被杨坚镇压下去。 父亲去世以后,司马令姬皇后受到牵连被废为平民。不久,杨坚推翻北周建立隋朝,杀害了宇文阐。为了谋生,司改嫁刺史李丹,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唐太宗贞观初年健在。 史书记载 《周书·卷九·列传第一·皇后》: 静帝司马皇后,名令姬,柱国、荥阳公消难之女。大象元年二月,宣帝传位于帝,七月,为帝纳为皇后。册曰: 坤道成形,厚德于焉载物;阴精迭运,重光所以丽天。在昔皇王,膺乾御历,内政为助,昭被图篆。惟尔门积庆灵,家韬休烈,徽音令范,无背一时。是用命尔,作俪皇极。尔其克励婉心,肃膺盛典,追皇、英之逸轨,庶任、姒之芳尘,祎翟有光,粢盛无怠,虽休勿休,以隆嘉祚。 二年九月,以后父拥众奔陈,废后为庶人。后嫁为隋司隶刺史李丹妻,于今尚存。 《周书·卷十四·列传第二·后妃下》: 静帝司马皇后名令姬,柱国、荥阳公消难之女也。大象元年二月,宣帝传位于帝,七月为帝纳后为皇后。二年九月,隋文帝以后父奔陈,废后为庶人。后嫁为隋司州刺史李丹妻,贞观初犹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