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8月31日,在抗战纪念馆里,华西都市报记者发现了多份与川军和四川有关的抗战文物和展品。
一位四川参观者看到这些川军文物时感慨道:“这里体现的是川军抗战的国家记忆。”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你可以看到赵一曼留给儿子的诀别信、再现全民族抗战爆发场景的巨幅“半景画”、记载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优良传统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施政纲领、中国共产党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示意图、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示意图、苏联对华援助和军事合作的珍贵史料、中共七大会场复原景观,反映中日关系发展和中国人民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的文献等等珍贵文物文献。这里,也珍藏着多件与川军和四川有关的抗战文物和展品。
川军抗战誓言高挂墙上
华西都市报记者在纪念馆看到,抗战馆的展览共有八个部分,分别为中国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日军暴行、东方主战场、得道多助、伟大胜利、铭记历史。
在第二部分“全民族抗战”中第一个单元展现“正面战场浴血奋战”中,首先展示的就是川军文物,墙上红色大字高挂“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抗战爆发后,刘湘带病出征,终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死前留下的这句遗嘱成为川军的抗战誓言。

一封特殊的“灯柜家书”
在展示的文物中,还有一封特殊的“灯柜家书”,上面刻着:“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
这是第七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傅常出川抗战前给妻儿留下的一封家书,由于当时受通讯条件限制,傅常的妻子等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见其归来,以为其已牺牲,便将傅常留下的亲笔信刻在灯柜上以期长远流传。
记者看到,朱红色的灯柜台面上镌刻的是整封信的内容,而正前方则刻了“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12个大字。
这个灯柜是由傅常之孙傅尧捐赠给抗战馆的。
在这件展品下方的说明中写着这样一句话:原家书早已不复存在,这封刻在灯柜上的特殊家书成为川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出川抗战保家卫国的重要物证。
“死”字旗与滕县保卫战
与灯柜家书一同展出的还有川军出川抗战的照片,以及复制于建川博物馆的“死”字旗。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志士王建堂出征前,他的父亲送他一面写有“死”字的旗帜,鼓励儿子为国捐躯,奋勇杀敌,马革裹尸。
“死”字的左右两侧写着这样的几行小字:
右边,“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
左边,“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在紧接着台儿庄战役的展览中,展示着当年川军师长王铭章壮烈殉国的报道,资料来自于当年的《新华日报》。
记者注意到,志愿者讲解员在讲解台儿庄战役时,重点向参观者介绍了王铭章将军死守滕县的历史。

多件展品,体现川人贡献
在第五部分“东方主战场”展览中,展示了四川人民对抗战的贡献。
在中国民众为盟军修筑机场的展示中,展示了抗战期间修建四川新津机场用的石碾(复制,原件在主展馆西侧,由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捐赠)。
一同展示的还有中国民工在修建机场时在河边挑选鹅卵石的照片,照片上两个小孩子也加入到搬运鹅卵石的大军中,展现了抗战“无分老幼”。
此外还有一张1944年10月25日在中国成都空军基地起飞的B29轰炸机轰炸日本大村海军航空厂的照片。
通过这些展品,可以发现,作为抗战大后方的四川,不仅为前线输出了300万川军,同样还肩负着就地支撑抗战的重要责任。
洪秀全后裔今何在?部分人曾逃至日本繁衍,抗战时出面保宗祠无虞
三年(公元1864年),随着天京陷落,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农民起义也以失败告终。按照官方史料记载,的直系亲属们都未能逃脱。不过对于这一事件,百年后却有学者提出质疑——城破之时场面十分混乱,洪秀全那么多妃嫔和后裔不可能,必然可以有幸存者逃出生天,只是后来刻意隐姓埋名,才造成了消失在历史之中的假象。 早些年曾有位名叫何梅花的学者,专门考察研究洪秀全的直系后裔。通过翻阅各种史料和实地走访调查,他认为洪秀全的后裔已经逃至日本,并且在日本已经住了一百多年。而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发生的一件事,也无疑证实了这一推测。 在1943年的一天,广东花县官禄㘵村突然来了一群日本士兵。领头一人在左右侍卫的搀扶下,三步一跪、九步一叩地进了宗祠。他向村民们介绍自己,自己名叫洪矢崎义郎,从广东驻地赶来,是天王洪秀全的后人。他从小受祖母教育,嘱咐他有朝一日,一定回广东祖籍拜祭祖先。据他介绍,洪秀全在天京被破前就已经预料到了即将覆灭,卧于病榻之上的他派人用船只把自己的一部分亲眷运送到了上海,然后从上海出海口逃往了日本。参拜结束后,他表示想借走祠堂中高祖洪英伦夫妇画像和洪氏族谱,以便给日本国内的洪氏后人传看,并承诺很快就会原物归还。 在洪矢崎义郎离开后不久,驻扎在花县的日军想拆除洪氏宗祠,用宗祠的木材来修筑炮塔。这件事遭到了洪氏族人的劝阻,但是并没有效果。无奈之下,众人经过一番商议,决定派洪镜元去广州找找这位“同宗”。洪矢崎义郎得知之后,马上致电给花县驻军,让他们马上停止行动,并且还要他们把宗祠修复如新。此事之后,这些日本士兵再也不敢来村子里为非作歹。 后来,洪矢崎义郎确实如期归还借走的族谱和画像,然而在不久之后,洪氏族人就发现这是复制品。直到1973年,洪秀全故居来了四位日本参观者,他们在听说此事之后,表示自己回国将想办法归还原物。第二年,这两件原物终于重归故里,如今被收藏在南京的一家博物馆中。 除了逃往日本以外,近些年人们还在安徽定远发现了洪秀全后裔的踪迹。原来当初在混乱之中,洪秀全的一位妃子曾带着幼子来喜逃了出来,一路躲藏,最后来到定远栖身。后来,这位妃子嫁给了当地一位的人家,来喜改名为程文起。临终前,王妃把子孙都叫到了床前,告诉了他们的身世真相,并且要他们保守秘密。程文起去世前,也嘱咐子孙要牢记自己的身份。 到1933年程家重修家谱时,表示会在适当的时机改回洪姓。此事得到了花县洪氏的重视,他们与程家之间进行了数次接洽,安徽定远最终正式被载入洪氏家谱之中。隐姓埋名多年的天王后裔,在的一百多年后终于血脉重逢,其祖先叶落归根的夙愿也得以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抗战时日军攻占了大半个中国,却为什么没有占领福建呢?
期间,是中国尤为难熬的一段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的土地上肆意横行,无数抗日士兵和无辜百姓惨死于日军的刀枪之下,很多省份都失守了。不过,也有一些省份是日本没有攻陷的,这个省份还是我国的一个大省份,这便是福建。现如今的福建是一个环境优美又资源富饶的地带,时日军攻占了大半个中国,却为何没有占领福建呢?首先,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因此福建省要算我国的地势低洼处。日本当时侵略中国,是从东北打进来的。一方面是日本距离东北近,好调配兵力;一方面则是东北的山少,抵御外来入侵的天然防御更弱一些。 但是福建则不同了,那里处处是丘陵,还有许多的沼泽和湿气。面对如此之多的天然防御,想要攻打福建,日本必会损失大量的兵力。其次,日军侵略中国的目标范围并不包括福建。当时中国的首都在南京,入侵者通常都会朝着首都进军,因此南京无疑是日军的重点目标。攻陷南京后,日军又有两个大方向目标:一个方向就是从湖南长沙那边向西进攻,另一个则是从陕西那边向南进攻,再攻下重庆。这样看来,东南那边的省份几乎不算日军侵略的重点。 但长沙不一样,湖南自古出英雄,这里的风水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于人才的培养是不容小觑的,日军当然不会放过一个这样优异的中心地带。因此,福建那时确实不算中华的中心地带,日军想要攻克的成本确实太高。一旦误入了福建的丘陵沼泽地带,就算兵力足够旺盛,但是后续的补给也是跟不上的。而且福建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就算攻打下来,日本也得不到更多的好处,还会地折损兵力。故而,日本在疏通东南物资线时,只瞄准了湖北湖南以及广东广西这几个中国的命脉地带。 除此之外,福建自古以来便是一个难以攻克的地带。历史上的福建就是一个棘手的地带,君王带兵打仗都不愿过多的涉足。而且福建百姓的抗争精神十分勇武,封建时期朝代更迭,身处战乱的福建人民对于外来势力亦是当仁不让,反抗激烈。近代时期,中国饱受列强势力的摧残,签订了多个丧权辱国的条约,福州城却霸气地将洋人拒之门外。面对多山多沼泽的福建,外来侵略者也只得作罢,毕竟这是一场得不偿失的战争。 笔者认为,日本之所以没有攻占福建省,一方面是因为福建的天然防御过于棘手;另一方面则是日本兵力的匮乏,后勤补给速度很慢。要知道日本的领土本就渺小,面对领土庞大的中国,想要全方位的占领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只能选择几个要害省份进行攻克。而对于丘陵密布的福建省,军队跟不上,武器也不方便用,交通还不方便,就只能选择放弃。 随机文章哈德良长城训练:九月哈德良长城之旅计划更新雅典政治家:克里蒂亚斯简介世界徒手攀登失手频发,男子从20米高悬崖掉下摔成粉碎拉美羽蛇神的传说,掌管雨季丰收和生死(传闻是中国龙的化身)恐惧魔王迪亚波罗,勾引王子占据身体和灵魂(天堂最大敌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