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揭秘李清照的另一面 原来是一位麻将赌徒?

时间:2023-08-1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中国古代着名女性中,武则天喜欢“双陆”,杨贵妃偏爱“彩战”(掷骰子),薛涛、李清照、慈禧等人则酷嗜麻将,都有麻将情结。薛涛是成都人,有麻将情结,这不稀奇;慈禧离我们时间太近空间又太远,不说也罢。我们单说说济南籍的李清照,看她是怎样玩麻将的。

她并非赌徒,有人根据李清照所着的《打马图经序》(也即《打马赋》)和《古今女史》誉其为“博家之祖”(赌博的祖师爷)的记载,武断地认为,她是一位超级赌徒,是一个“赌神”级的人物。赵炎以为是小题大作了,如同把打一块钱小麻将的人当赌徒抓紧派出所,亦好比是将晨练的老太太当邪教徒给以驱散,一般的粗暴和没道理。

李清照打麻将,纯属娱乐消遣的一种智力游戏,她自己也说“独采选打马,特为闺房雅戏”,跟所谓的“赌博”风马牛不相及。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李清照热爱生活,爱玩,全身心投入的那种,是位可爱玩家。

玩就较真儿

有道是,十赌九输,但李清照打麻将却从未输过。她在《打马图序》中说:“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打通宵麻将,还从来不输,厉害!如果真是赌博的话,想保持不败记录,仅凭赌术精通,恐怕是不够的。但如果是玩乐的话,情形又会不同。经常打麻将的人会有体会,赌注太大,压力就大,赌注太小,玩起来没劲。李清照的每盘皆赢,原因大致出于后者。闺蜜们因为无压力,基本不当回事,对输赢无所谓;而李清照呢,技术精到不说,心态又特投入,不论赌注大小,只要上了牌桌,非“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不可,把牌桌当战场了,如此智勇双全的较真儿,焉能不赢网络配图

说白了,这种心态还是蛮可爱的,就像如今爱疯爱玩爱萌的小丫头片子,要么不出去玩,要出去玩就一门心思的乐活,玩的就是心态,疯的正是个性,萌的就是可爱!

玩儿要尽兴

正如前文中所说的“昼夜每忘寝食”那样,李清照打麻将想必是有瘾的,一到牌桌上,饭也忘了吃,觉也忘了睡,不尽兴不罢休,玩起来没个完。她是有这种性格的,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一句,连跟朋友应酬喝酒,也是不醉无归先说定,何况是打麻将呢

揭秘李清照的另一面 原来是一位麻将赌徒?

李清照的休闲生活,非常的丰富多彩,除了写写小词之外,收藏、考古、喝酒、博戏,她无所不爱,亦无所不精,有时候还会故意招惹一下男士们,让他们彼此喝醋去,自己在一旁偷着乐,足显个人魅力,调皮的紧。

但她之所爱,也是有取舍的,太鄙俗的人和事,她不喜欢;较肤浅的娱乐游戏,她不参与。譬如宋代市井流行的博戏,不下二十几种,她唯喜欢“打马”,为何呢?她解释说:“因取其赏罚互度”(比较规范),可“施人智巧”(即可以斗智),玩起来有味儿。

尽兴,反映在人的性格里,是率真,是执着,是一股劲,认准了,九头牛也拉不回的精气神儿。我们常说,不会玩的人,工作也做不好。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尽兴玩的人,做事也会踏实周到而彻底,不打折扣。李清照就是这样的人。

玩也是学问

和所有古代女性一样,李清照并无正儿八经的工作,社会大环境也不允许她出去工作。名门闺秀、官宦之妇、杰出女词人等等光环,皆不能作为其应聘的简历。妇德规范赋予她“相夫教子”职责,她因没有儿女,只剩下“相夫”了,协助赵明诚纂修《金石录》,并历尽艰辛将它保存下来。或许这就是她唯一可被儒家正统称为“工作”的工作,其他所有的所有,都是“闺房雅戏”,包括她写小词,都是非正经的玩儿。这种观念在宋代社会非常流行,其实何止宋代呢,封建社会那个朝代不是这样?

揭秘李清照的另一面 原来是一位麻将赌徒?

与众不同的是,李清照不这样想,她认为,“意会心谋,目往神受,乐在声色犬马上”,“浸觉有味,不能自已”,“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金石录后序》)。

怎么理解呢?窃以为,她是在借该序对所谓“妇德规范”的亮剑。声色犬马固然可以为乐,但也需要选择,合心可意的,就值得投入精力和时间去侵淫研究,当一门学问去做,即便遇到客观因素的阻碍,也不能停止。

还拿打麻将来说,李清照不但“浸觉有味”于其中,还对“博戏”的源流和种种变化进行深入研究,绘制图册,并作序,遂有《打马图经序》问世。在这篇精彩的骈文序中,她对古代“博戏”之轶闻典故如数家珍,并充满向往之情,如“别墅未输,已破淮淝之贼”,说的是东晋名相谢安在淝水之战的关键时刻,气定神闲地与人下围棋赌别墅的故事。

她不无自豪的宣称,作此序的目的,“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在她的心里,玩儿,不但要较真儿、要尽兴,还要玩出学问青史留名的。

可见,李清照不是赌徒或赌神,而是一位热爱生活的可爱玩家!

汉高祖刘邦的另一面:非文盲而且善于作诗歌

有个叫章碣的人,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叫《焚书坑》,诗曰: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就是因为这 刘项原来不读书 ,成了不读书才能干大事,或是读书人干不成大事的有力论据。网络配图 与到底读没读过书,到底是读了多少书,他们的文化程度如何,所学专业是什么,这些全得专门考证,但是有一点,这两个人的诗全写得不错。项羽的《垓下歌》是妇孺皆知的,这咱先不说它,这里单说一说刘邦的诗。目前能确认的,刘邦的诗也就是两首,一首是着名的《大风歌》,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了;还有一首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那就是他的《鸿鹄歌》。 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攻打黥布,黥布败走,刘邦对手下人说: 你们哥们儿几个去追吧。到了俺老家了,我得回家看看。 就回了老家沛。这老刘家的老三,大伙是全知道的,当年是个小亭长。可是现在我刘老三回来了!我高祖还乡了。排场自然是要讲了,吃、喝、玩、乐。喝得高兴时,高祖就在酒桌上即兴唱起来了,歌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现在能看到的就只是这么三句。 我国的古诗极少有三句的,从《》起诗就讲究双数,就这首出了单。多数人对这诗没有怀疑,喝多了点,就忘了是单是双了,这也可能。但是,我总是觉得, 安得猛士兮 前面,还应该有个什么兮什么。因为看这诗写得这么好,不像是醉得不行了,不至于乱来。是不是当时用的竹简丢了一根--这只是猜测,没有证据。网络配图 光只这三句,就已经足够好了。唱得来劲时,高祖 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 (《·高祖本纪》)。你看,作词、作曲、演唱、舞蹈全是一个人。特投入,都哭了。那个意气风发,那个踌躇满志、、笑傲群雄的襟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因为这样,这首诗才流传到了现在。 刘邦的另一首诗《鸿鹄歌》就与这首完全不同了。 坐稳当了,就得考虑继承的问题了。按当时的规矩,刘邦与大老婆生的儿子(后为),才是正牌的太子。刘邦这个人,以前苦时打时杀时,与吕雉关系是挺好的,可是现在老婆多了,就和好上了,冷落了老吕婆子。他想要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是对还是错,咱也别管人家的事了,只是听听热闹。刘邦暗中工作也没少做,可是人家老吕婆子也不是省油的灯,人家是名正言顺的第一夫人嘛。吕雉就找到了,让张良主持公道。张良是啥人物?无论什么事到了他那儿,第一他不能坏了规矩一定得坚持原则,第二他要办的事一定得办稳妥,不能影响安定团结大局。 张良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为的儿子找了四个老头儿。这四个老头儿正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这四位是顶尖的世外高人,人称 四皓 ,即四颗。张良就让四个老头儿当太子的老师。一天,刘邦看见了太子和四个老头在一块儿,当时就心凉了。他是知道这四位老头儿的底细的。 刘邦急忙召来戚夫人,暗指着四个老头儿说: 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戚夫人泣,上曰: 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歌曰: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史记·世家》)网络配图 汉高祖刘邦的诗与话,翻译过来就是:完了,完了,这回可是全完了,有这四个老头在帮吕后的儿子,咱们是完了。心爱的戚夫人呵,看来咱们两个的宝贝儿子是当不上太子了。而且,看得,人家吕老婆子将来就是心肝你的主子呀!人一没招时就唱歌,就跳舞。咱们啥也别说了,你呢?跳个舞,要跳老家楚地的,我呢,唱个歌。 天鹅呀,大雁呀,一飞就是几千里。羽毛丰满了呀,人家是随便飞来随便起。随便飞呀,随便起。真没有招来,也没处说理。我老刘虽有弓来又有缴,可也是用不上哇。心肝呀,心肝,这可不是我老刘不管你。 老刘唱完后,戚夫人抽抽泣泣哭得满脸是泪。想一想,说啥也没用了,只得上床睡去。酒菜也弄得杯盘狼藉。果然,刘邦一死,得宠的戚夫人一门全让吕后给收拾了,被毒死,戚夫人被砍了手脚,挖眼熏耳,扔到茅房里,称为 人彘 。 写这首诗时,刘邦的处境与项羽的霸王别姬差不多,都是在陷于绝境的无可奈何之时。可是人家刘邦一没有提当年勇,二没有将责任推给老天爷,还是实话实说了,没办法就是没办法,直来直去。这诗正与刘邦的性格相合。诗中用了比喻的方法,将比作羽翼丰满的鸿鹄,承认吕氏的强大,并坦率地表达了自己无可奈何的心情,也是一首好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李清照到底是苏东坡什么人?

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她和他虽然同在,但是一个祖籍山东,一个生在四川;一个在成名,一个在北宋亡故。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彼此也没有什么亲戚关系,所以李清照会是苏东坡的什么人呢?顶多会是苏东坡的粉丝吧。李清照当然是苏东坡的粉丝。我们看她的文集就知道,只要提到苏东坡,李清照都很推崇,不敢直呼其名,而是尊称“苏公”、“坡翁”甚至“坡仙”。由此可见,李清照确实是拿苏东坡当文坛前辈看待的。 但是如果多读史籍,如果认认真真地八卦一番,就会发现李清照不止是苏东坡的粉丝,她和他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我们知道,李清照的爸爸叫李格非。李格非早年在京城开封教书,有个最要好的朋友叫晁补之(参见晁补之《有竹堂记》)。这个晁补之是谁?就是苏东坡的学生(“”之一)。从这个角度看,李清照其实是苏东坡的学生(晁补之)的朋友(李格非)的女儿。如果论辈分,李清照应该喊苏东坡一声“爷爷”。网络配图 我们还知道,李清照的公公叫赵挺之,赵挺之早年在秘书省任职,属于的低级文秘。当时他有个同事叫(参见拙著《君子爱财:历史名人的经济生活》,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版)。这个黄庭坚是谁?也是苏东坡的学生。从这个角度看,李清照又是苏东坡的学生(黄庭坚)的同事(赵挺之)的儿媳,假如论辈分,李清照还是应该喊苏东坡“爷爷”。 赵挺之是山东人,普通话讲得不好,刚到开封上班的时候,经常受到同事黄庭坚的嘲笑,赵挺之怀恨在心(参见《宋名臣言行录五集》续集卷1《黄庭坚》)。 后来赵挺之飞黄腾达,做了尚书省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相当于宰相),开始报复黄庭坚。黄庭坚每次要升官,都被赵挺之刷下来,甚至被流放到刘三姐的故乡(广西宜州),最后郁郁而终(参见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所以黄庭坚后半生一直把赵挺之当成仇人。从这个角度看,李清照自然是黄庭坚的仇人的儿媳,而鉴于黄庭坚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故此李清照又是苏东坡的学生(黄庭坚)的仇人(赵挺之)的儿媳。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赵挺之报复了黄庭坚,自己也免不了被别人报复——由于他在位的时候,大奸臣一直不被重用,所以等他去世以后,做了宰相的蔡京立即把他的儿子赵明诚(也就是李清照的丈夫)开除公职。那时候李清照跟赵明诚结婚没几年,因为丈夫被开除公职,生活水平直线下降,在首都开封无法维持生活,只好回山东老家住了十年。网络配图 李清照的性子太硬,在山东跟妯娌们难以相处,每天度日如年,故此把蔡京视为公公的政敌(参见叶梦得《避暑录话》)。蔡京的岳父的爸爸名叫,王珪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的下属。包拯又是苏东坡的二伯父苏涣的老师。所以归结起来,李清照应该是苏东坡的二伯父(苏涣)的老师(包拯)的下属(王珪)的孙女婿(蔡京)的政敌(赵挺之)的儿媳。这段关系讲起来非常拗口,但它毕竟是客观事实。 其实李清照跟蔡京之间还有一层亲戚关系。前面说过,蔡京的岳父的爸爸是王珪,这个王珪的大女儿就是李清照的妈妈(参见李清臣《名臣碑传琬琰之集》卷8《王文恭公珪神道碑》),所以蔡京的妻子跟李清照是表姊妹。换句话说,蔡京就是李清照的表姐夫或者表妹夫。网络配图 蔡京的弟弟叫蔡卞,蔡卞是宋朝大政治家的女婿(参见顾栋高《王荆国文公年谱》)。的时候,把苏东坡的弟弟调到三司条例司,协助自己修改法令。所以蔡京还是苏东坡的弟弟(苏辙)的上司(王安石)的女婿(蔡卞)的哥哥,而李清照自然又是苏东坡的弟弟(苏辙)的上司(王安石)的女婿(蔡卞)的哥哥(蔡京)的妻子的表姊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