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疆(又作刘疆):应该是刘疆的误写。他是光武帝刘秀的长子。
光武帝有十一个儿子:郭皇后生了东海恭王刘疆、沛献王刘辅、济南安王刘康、阜陵质王刘延、中山简王刘焉,许美人生了楚王刘英,光烈皇后生了汉显宗、东平宪王刘苍、广陵思王刘荆、临淮怀公刘衡、琅邪孝王刘京。
东汉建武二年(26年),其母郭圣通被立为皇后,刘疆为皇太子。建武十七年(41年)郭皇后被废,刘疆心中不安,请求光武帝改封他为藩王。光武帝最初不忍心这样做,终于在建武十九年(43年)六月封刘疆为东海王,建武二十八年(52年)就国。因为刘疆不是因过错而被废,去就有礼,所以光武帝特别加大封地,“兼食鲁郡,合二十九县”。刘疆于汉明帝永平元年(58年)五月病逝,终年三十四岁。
建武二年(26年),立其母郭氏做皇后,他做了皇太子。
十七年(42年),郭皇后被废,刘疆忧愁不安,多次通过左右及诸王陈述他的心愿,愿意备蕃国。光武帝于心不忍,迟迟回答,几年后才同意。
十九年(44年),刘疆被封为东海王。
二十八年(53年),到了封地。皇帝认为刘疆被废不因为本身有过失,而且去就有礼,所以优待大封,兼食邑鲁郡,共有二十九县。并赐给虎贲旄头,宫殿中设有钟鼓之悬,还有乘舆。刘疆到了封地,几次上书让还东海,又托皇太子坚决辞让。皇帝不许可,深深地嘉许叹息,把刘疆的奏章宣示给公卿过目。起初,鲁恭王好建宫室,起造灵光殿,十分壮丽,这时还存在,所以皇上下诏让刘疆以鲁为国都。

恭王刘疆
中元元年(56年),入朝,跟从皇上封禅泰山,于是留在京师。第二年春,皇帝死了。冬天,刘疆回到封地。
永平元年(58年),刘疆生病,显宗派中常侍钅旬盾令将太医乘驿车去看病,诏沛王刘辅、济南王刘康、淮阳王刘延等到鲁。等到刘疆死时,临终上疏谢道:“臣蒙天恩得备蕃辅,特受二国,宫室礼乐,事事与众不同,大德崇高无量,一直没有报答。而自己修身不谨,连年生病,被朝廷忧念。皇太后、陛下可怜我,内心感动,几次派使者太医令丞方伎道术,络绎不绝。臣每想到厚恩,不知该说什么好。臣内自检查,气力羸弱,日夜渐困,最终不再望见朝廷宫阙,奉承帷幄,孤负皇上的重恩,只得衔恨于九泉之下。臣身既然短命孤弱,又使皇太后、陛下忧虑,的确悲恸惭愧。儿子刘政,本是小人,猥当袭臣之后,一定不是全利之法。内心愿送还东海郡。天恩同情臣下,以为臣没有多的男儿,安排臣的三个女儿为小国侯,这是臣私计天恩,不敢忘记。今天下正逢光武帝驾崩的大忧,只愿陛下加意供养皇太后,数进御餐。臣强困劣,言不能尽意。希望感谢诸王,没想到承不复相见了。”天子看了书非常难过,从太后出幸津门亭发哀。派大司空持节护丧事,大鸿胪副,宗正、将作大匠视丧事,赠以特殊礼节,升龙、旄头、鸾辂、龙旂、虎贲百人。
诏楚王刘英、赵王刘栩、北海王刘兴、馆陶公主、比阳公主及京师京戚四姓夫人、小侯都来会葬。帝追想到刘疆深执谦俭,不想厚葬来违背他的意思,于是特诏中常侍杜岑及东海傅相道“:王恭谦好礼,以德自终,遣送之物,务从约省,衣服能够敛形,茅车瓦器,物减于制,以表彰王的特立独行之志。将作大匠留起陵庙。”刘疆立十八年,年纪三十四岁。子靖王刘政为嗣。
史料记载: 《后汉书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
光武皇帝十一子:郭皇后生东海恭王彊、沛献王辅、济南安王康、阜陵质王延、中山简王焉,许美人生楚王英,光烈皇后生显宗、东平宪王苍、广陵思王荆、临淮怀公衡、琅邪孝王京。
东海恭王彊。建武二年,立母郭氏为皇后,彊为皇太子。十七年而郭后废,彊常戚戚不自安,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蕃国。光武不忍,迟回者数岁,乃许焉。十九年,封为东海王,二十八年,就国。帝以彊废不以过,去就有礼,故优以大封,兼食鲁郡,合二十九县。赐虎贲旄头,宫殿设钟鼎之县,拟于乘舆。彊临之国,数上书让还东海,又因皇太子固辞。帝不许,深嘉叹之,以彊章宣示公卿。初,鲁恭王好宫室,起灵光殿,甚壮丽,是时犹存,故诏彊都鲁。中元元年入朝,从封岱山,因留京师。明 年春,帝崩。冬,归国。
永平元年,彊病,显宗遣中常侍钩盾令将太医乘驿视疾,诏沛王辅、济南王康、淮阳王延诣鲁。及薨,临命上疏谢曰:
臣蒙恩得备籓辅,特受二国,宫室礼乐,事事殊异,巍巍无量,讫无报称。而自修不谨,连年被疾,为朝廷忧念。皇太后、陛下哀怜臣彊,感动发中,数遣使者太医令丞方伎道术,络绎不绝。臣伏惟厚恩,不知所言。臣内自省视,气力羸劣,日夜浸困,终不复望见阙庭,奉承帷幄,孤负重恩,衔恨黄泉。身既夭命孤弱,复为皇太后、陛下忧虑,诚悲诚惭。息政,小人也,猥当袭臣后,必非所以全利之也。诚愿还东海郡。天恩愍哀,以臣无男之故,处臣三女小国侯,此臣宿昔常计。今天下新罹大忧,惟陛下加供养皇太后,数进御餐。臣彊困劣,言不能尽意。愿并谢诸王,不意永不复相见也。
天子览书悲恸,从太后出幸津门亭发哀。使司空持节护丧事,大鸿胪副,宗正、将作大匠视丧事,赠以殊礼,升龙、旄头、鸾辂、龙旂、虎贲百人。诏楚王英、赵王栩、北海王兴、馆陶公主、比阳公主及京师亲戚四姓夫人、小侯皆会葬。帝追惟彊深执谦俭,不欲厚葬以违其意,于是特诏中常侍杜岑及东海傅相曰:“王恭谦好礼,以德自终,遣送之物,务从约省,衣足敛形,茅车瓦器,物减于制,以彰王卓尔独行之志。将作大匠留起陵庙。”
彊立十八年,年三十四。子靖王政嗣。政淫欲薄行。后中山简王薨,政诣中山会葬,私取简王姬徐妃,又盗迎掖庭出女。豫州刺史、鲁相奏请诛政,有诏削薛县。
立四十四年薨,子顷王肃嗣。永元十六年,封肃弟二十一人皆为列侯。肃性谦俭,循恭王法度。永初中,以西羌未平,上钱二千万。元初中,复上缣万匹,以助国费,邓太后下诏褒纳焉。
立二十三年薨,子孝王臻嗣。永建二年,封臻二弟敏、俭为乡侯。臻及弟蒸乡侯俭并有笃行,母卒,皆吐血毁C55B。至服练红,兄弟追念初丧父,幼小,哀礼有阙,因复重行丧制。臻性敦厚有恩,常分租秩赈给诸父昆弟。国相籍褒具以状闻,顺帝美之,制诏大将军、三公、大鸿胪曰:“东海王臻以近蕃之尊,少袭王爵,膺受多福,未知艰难,而能克己率礼,孝敬自然,事亲尽爱,送终竭哀,降仪从士,寝苫三年。和睦兄弟,恤养孤弱,至孝纯备,仁义兼弘,朕甚嘉焉。夫劝善厉俗,为国所先。曩者东平孝王敞兄弟行孝,丧母如礼,有增户之封。《诗》云:'永世克孝,念兹皇祖。'今增臻封五千户,俭五百户,光启土宇,以酬厥德。”
立三十一年薨,子懿王祗嗣。初平四年,遣子琬至长安奉章,献帝封琬汶阳侯,拜为平原相。
祗立四十四年薨,子羡嗣。二十年,魏受禅,以为崇德侯。
梁武帝萧衍:四入佛门饿死内宫之谜
时期,不仅在民间传播,更被当时的帝王所推崇。夺取帝位后,励精图治,南梁初期社会获得了比较好的发展。但是这种局势并没有维持下去,梁武帝安顿好江山社稷,消除种种后患之后,很快便沉溺于佛教中不能自拔。 他下令广建寺庙,全民奉佛,并亲自主持修建了大爱敬寺、大智度寺、同泰寺等,耗费无数钱财,座座都规模宏大,极尽华丽。他还下诏优待僧尼,出巨资资助。梁武帝萧衍资料图 各地僧尼研习佛法、聚众讲经。不仅如此,梁武帝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公元527年,萧衍舍身进入同泰寺,当了三天和尚,回宫后,下令大赦天下,并改元大通。公元529年,萧衍第二次进入同泰寺,这一次他脱下御衣衮服,在寺中沐浴洗去凡尘后穿上法衣袈裟,长住于寺中,自号三宝奴,并亲自主持法会,向五万善男信女讲解《涅经》。 萧衍执意要出家,朝中大臣十分惶恐,便一起跪于同泰寺外反复磕头,叩请还宫理政。在寺中和尚的劝请下,他才极不情愿地回到朝廷。然而萧衍极度迷恋佛教,反复四次舍身寺院。 然而,这么一个崇信佛教的皇帝,最后却饿死于内宫,不禁让人惊诧万分。 梁武帝早年无子,于是便过继侄儿为嗣子做太子。可是后来梁武帝生了个儿子,取名萧统,随即被立为太子,而侄子萧正德被改封为西丰侯。这让萧正德心里愤愤不满。加上后来梁武帝一心崇佛,荒废朝政,于是萧正德便勾结发动政变,这就是所谓的“侯景之乱”。 侯景原来是东魏大将,因与政敌不合从而转投梁朝。侯景本是奸诈小人,众人劝阻梁武帝且不可用,而武帝执意接受侯景来投,并授他为大将军、封河南王、督河南诸军事。侯景看到皇族矛盾重重,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同萧正德勾结起兵发动政变,答应事成之后让萧正德做皇帝。 最后叛军攻进建康城,困住宫城,又引武湖水去漫宫城。梁武帝这位和尚皇帝被困在宫里成为瓮中之鳖,被侯景囚禁于台城净居殿,不许人接近。刚开始的时候,侯景还派人送些粗茶淡饭给萧衍吃,后来连粗食也不给他送了,这时萧衍已经86岁,被囚困的时候仍然诵经念佛、斋戒不辍,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营养,便被活活饿死了。网络配图 这是一般流传的萧衍饿死的说法,但有人认为他并非饿死。据《》记载,侯景攻破南京后,进宫面见梁武帝萧衍,“入城见武帝于太极殿,以甲士五百人自卫,带剑上殿拜谒”,萧衍神色自若,对侯景说:“卿在戎日久,无乃为劳。”让人带他到三公的座上。侯景非常惶恐,便对左右说:“吾踞鞍临敌,矢石交下,未曾怖畏,今见萧公,使人畏惧不已!”也就是说侯景攻破皇宫见到梁武帝时非常恐惧,被梁武帝的从容自若镇住了,于是便把他软禁在台城,不敢再去见他。后来侯景派王纶给萧衍送去了几百粒鸡子让他吃,因此梁武帝不可能是饿死的。 关于梁武帝之死,《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梁武帝)疾久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崩。”就是说梁武帝生病久了觉得嘴巴苦,想要吃蜂蜜而不能,于是大喊“嗬嗬”数声而死。根据这段记载,萧衍是“疾久口苦”,也就是得了重病,嘴巴苦说明梁武帝并非空腹,而他想吃蜂蜜说明他并非肚子饿,而且送去的鸡子有数百粒之多,就知道其他吃的东西一定都齐备。其实当时梁武帝已经八十六岁,眼见,恶人横行,禁不住忧愤成疾,而自身又被软禁,无人搭理照料,因此病情日益恶化,最终死去,是很自然的事情。 梁武帝到底是饿死的还是病死的,恐怕今人已经很难明察,因为时隔久远,而且当时萧衍是被软禁,身边人员稀少,关于他的行踪不可能有很准确的记载。但无论他是饿死还是病死,自身都要负主要责任,因为他之所以死乃是由于侯景之乱,而侯景之乱则是由于他过于崇信佛教,以致朝政废弛,国库亏空,老百姓民不聊生,从而对朝廷心生怨恨。梁武帝萧衍资料图 据《梁书》、《资治通鉴》记载,侯景从采石渡过长江的时候,兵马总共只有八千多人,到攻破台城时却已经发展到十几万人了,也就是侯景在南朝是得到百姓的强烈拥护的。而百姓拥护侯景的原因,也正是侯景所宣扬的,萧梁沉溺佛法、僧尼泛滥,朝纲废弛、民生凋敝。 小编认为虽然侯景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却在客观上迎合了百姓的要求,因而获得了广泛的支持,所以迅速打败了南梁的三十万兵马,让梁武帝萧衍成为阶下囚。可见梁武帝崇信佛法,并四次舍身侍佛并没有获得佛祖的保佑,反而落了个国破身亡的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最传奇的帝王:光武帝刘秀靠一根棍子建百万雄兵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光武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历朝历代所有中,开国皇帝可以说是最为艰难的,然而反是都有例外,比如说今天的这位皇帝,他的人生用开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靠一根棍子建立,天降陨石助其灭几十万大军,这个人就是光武帝刘秀。 三无青年刘秀 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父亲是刘钦,乃汉朝宗室大臣,八世孙,长沙定王刘发玄孙,然而刘秀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在刘邦之后,因为的出现,汉室人员庞大,在众多的汉室宗亲里面,刘秀也不能算是优秀的一位,再加上刘秀的哥哥,刘秀就更加显得毫无优势了。 刘演常以刘邦自居,大概有英雄天下的气概,再加上当时的刘秀最大的愿望并非夺取天下,而是种田,因为他认为种田能够养活自己,成年后的刘秀回到老家,之后刘秀终于他实现了他的梦想,回家种田,成为了一名自力更生的农民,还顺带做做生意,过着小富即安的生活。 跟随哥哥起义 哥哥刘演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豪杰,和南阳的诸多子弟都欲趁乱起兵,欲图大事,当时西汉虽说已经混乱,篡权之后,天下纷争不断,刘演也想着通过起义来建立自己的势力,结果惹怒了朝廷,还连累了刘秀,虽说他选择了逃跑,然而还是被抓,从牢房出来之后,刘秀在哥哥刘演的游说之下选择了造反,可是造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钱没人没兵器,据说刘秀起事之时,把自己的马匹给士兵用,自己骑牛。 天降陨石助其灭40万大军 在西汉末年所有的势力中,刘秀一支可以说是最弱的,为了生存他选择了加入“”,在一群草寇之中,刘秀依靠自己的知识,竟然发展成了最为厉害的人物之一,引起了天下人注意,其中就包括了王莽,于是乎就召集了40万大军来围剿绿林军,当时刘秀手下只有几万人,面对40万大军的进攻。 一个个都吓得屁滚尿流,,就在这个时候刘秀站了出来,他在城内征集士兵,竟然凑出了两万人,就在双方对垒之时,上天掉下了陨石,这些陨石直接砸向了王莽大营,此时,40万的王莽大军彻底崩溃了,大家都慌不择路,在逃跑时光踩踏和淹死的人就有几万人,最后王莽被杀了。 哥哥被杀,刘秀辞官 在王莽被杀之后,刘演也被杀了,原因也简单,那就是刘演的势力太大,朝廷必定要除去他,此时的刘秀面对哥哥被杀,按照道理来说应该继续造反,然后他选择了辞官向皇帝示好,皇帝看到刘秀如此的忠诚,就说赏你一根节杖,去河北替天巡牧吧,皇帝的初衷是为了杀掉刘秀,因为河北当时民风彪悍,到处都是强盗,如果刘秀去了河北,不出几天必定被杀。 成河北最大势力 各路诸侯都已经磨好刀了,就等着刘秀到,刘秀吓得连各大城的城门都不敢进,带着随从在城外露宿,拿着皇帝赏赐的象征着无上皇权的棍子,心里想到:“要是能给我一些人就好了。”结果河北的豪强都主动的找到刘秀,愿意跟随刘秀。 就这样,刘秀建立了,刘秀灭掉了河北最大的势力,成了河北最大的势力,不到二十个月的时间,刘秀建立了百万大军,成了天下最大势力。 成零差评皇帝 依靠这些兵力,刘秀成了东汉皇帝,汉朝到了刘秀手上,已经是满目苍夷了,然而刘秀短短几年间的时间,就让人口达到了两千万,经济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发展,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刘秀建立的东汉都是很强的,尤其是刘秀统治期间,而刘秀也成了历史上唯一零差评的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