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白狼山之战:三国对外第一战 张辽的成名之战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公元207年,曹操为消灭北方乌桓势力和袁氏残余势力,在曹操的主力军队尚未到达白狼山战场之前,临时持麾的张辽指挥先锋部队击破了乌桓军队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

白狼山之战:三国对外第一战 张辽的成名之战 张辽以少胜多 乱世之中痛击外族乌桓

白狼山之战,是建安十二年发生的曹操为消灭乌桓势力和袁绍残余势力率军远征塞外乌桓部族的战役。乌桓,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亦称作乌丸,本文为行文方便,取乌桓之称。原属于东胡系统的古代民族。语言与鲜卑同,属东胡语言的分支,无文字,刻木为信。东胡盛时,与鲜卑同为其重要成员。秦汉之际,活动于饶乐水一带。东邻挹娄、夫余、高句丽等,西连匈奴,南与幽州刺史所部相接,鲜卑居北,乌桓居南。西汉高祖元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部众离散,乌桓一支逃至乌桓山,“因以为号”。

汉军出塞击败匈奴之后,乌桓开始向汉朝朝贡,汉武帝设护乌桓校尉对乌桓部落进行管理,直至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东汉朝廷无力控制边疆少数民族,乌桓开始逐渐变得强大,通过互相征伐,在灵帝时期,出现了四位首领分别是难楼、丘力居、苏仆延、乌延。并且占据了漠南草原,至此,乌桓开始把贪婪的目光望向中原大地,因为这里到处富得流油,有无数的金银财宝和女人。

在欲望的驱使下,丘力居和汉末起兵造反张纯联合起来,侵犯幽、冀等四州,丘力居也因此成为了诸郡的乌桓元帅,最后还是因为刘虞和公孙瓒的努力下,才逐渐击败了此次乌桓的进攻。后丘力居死,其从子蹋顿代领乌桓元帅,统领三郡乌桓,其时曹操击败袁绍,其子袁尚走脱,投奔一直支持袁家的乌丸首领蹋顿,望借助三郡乌桓实力光复冀州,以图中原。随着袁尚入乌桓的还有官吏百姓十几万户,可以说,凭借着三郡乌桓的实力,再加上这十几万户的官吏百姓,打败一个刚刚占据冀州,没有根基立足不稳的曹操是绰绰有余的。

而另一位主角——曹操,经过数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官渡大战之后,在建安十年,曹操得到了幽、冀、并等州,斩杀袁谭,实力虽然得到迅猛增长,但是由于北方各州刚刚平定,还需时日安抚人心。统一北方的曹操此时面对陈兵边境的乌桓部落,开始感到坐立难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为了能够让自己放心的出兵南方,统一天下,必须征伐乌桓,肃清自己的后院。

白狼山之战:三国对外第一战 张辽的成名之战 张辽以少胜多 乱世之中痛击外族乌桓

时间进入建安十一年,虽然刚刚平定北方各州,曹操就已经开始为征伐乌桓做准备。为了解决征战的军粮运输问题,曹操让董昭修建了两条漕运:一是“平虏渠”,由今河北省饶阳县至沧州市。一是“泉州渠”,在今天津市宝坻、武清二县境。这样就解决了征伐乌桓的军粮运输问题。

但是,当曹操召集将领召开军事会议,通知部下准备征伐乌桓时,底下的将领却不少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袁尚等人已成流寇,对曹军已经无法构成威胁,以夷狄贪婪无度的秉性,必不能为袁尚所用,如若一旦深入草原征伐,恐刘备说服刘表袭击许都,一旦如此,则追悔不及。

面对将领的纷纷议论,曹操手下的著名谋士郭嘉则提出了另一番见解。他认为乌桓自恃其地处边远,朝廷难以征伐,必定不会做防御准备,如若我们出其不意,一就算孤军深入也就一战功成。况且袁氏与乌桓关系匪浅,现在河北各地百姓还对袁氏念念不忘,一旦北方未定而南征,袁氏兄弟和乌桓会为患,新安定的北方各州也将丢失。荆州牧刘表不会被刘备说服袭击许都的,他除了坐谈以外无所作为,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驾驭刘备,并不信任,若予以重任则担心不能制住刘备,如仅予以轻任,则刘备不愿为之所用,因此,此番北征乌桓必定建功。

虽然只有郭嘉一人赞同北征乌桓,但是有时候真理确实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最终,曹操下定北征乌桓的决心。建安十二年,为确保此战胜利,曹操带了一大批的能臣猛将,其中谋臣就有辅佐他平定河北的郭嘉,武将更是有张辽、徐晃、张郃、张绣、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曹纯;牵招等名将,还带来了曹操手底下最最精锐的虎豹骑交由他的族弟曹纯率领,可见曹操对于此战的重视。

此时的乌桓已经听到了曹军即将北征乌桓的消息,为了防御曹操,蹋顿把三郡乌桓全部召集起来,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都来协助蹋顿,蹋顿的实力大涨。除了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外,蹋顿的士兵在质量上也是非常强大的,三郡乌桓皆是天下名骑,曹操方面只有曹纯所率领的虎豹骑能跟乌桓骑兵相抗衡。

白狼山之战:三国对外第一战 张辽的成名之战 张辽以少胜多 乱世之中痛击外族乌桓

公元206年,官渡之战胜利已经过去六年,曹操基本完成北方的统一,但袁绍残余势力勾结外族乌桓势力,因袁绍多年割据冀州,待袁绍残余势力做大,其定将卷土重来。为排除隐患,曹操遂计划主动出兵,扫除乌桓与袁绍残余势力。在当时大的背景下,曹操不仅面临北方外族的威胁,还有荆州刘表虎视眈眈,曹军阵营多位将领表示:如果贸然发兵北上,难免受到刘表袭击,威胁许都安危。

曹操左右为难之际,还是郭嘉站了出来,为其分析:乌桓地处偏远北方,料定我们不会轻易出击,此时我们攻其不备,必能取得出其不意的胜利,若此时犹豫不决,放任袁氏与其勾结,待其做大,北方将永无安宁之日。此时出兵,刘备虽会劝说刘表出兵攻打许都,但刘表自身胸无大志且担心自己无法驾驭刘备,定不会采纳刘备主张。曹操最终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同时整备兵马,修建了两条通往北方前线的运河。

公元207年五月,曹操准备就绪,率领大军到达无终,其中曹军主要将领包括张辽、张颌、徐晃、曹纯等人,还有谋士郭嘉出谋划策。从将领来看曹操可谓拿出了手中的最佳阵容,也是做好了与乌桓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可天不逢时,冀州地区连日大雨,导致道路泥泞难行,车马皆不能通行,大军因此无法前往辽西主战场,而这一拖就到了七月。此时乌桓早已做好应战准备,曹军若仍无法进军,其粮草供应必将困难,士气难免受阻,只得退兵。可一旦退兵曹操将会错失战机,也将会任由袁绍残余势力做大,后果不堪设想。

曹操无奈之际,恰巧寻得一位之前与乌桓有矛盾的本地向导田畴。田畴告诉曹操,可绕道西汉废弃旧道,从那进军可避开乌桓防线,出其不意的出现在乌桓大军后方,这样便可偷袭乌桓老巢柳城,如此乌桓必将不战而败。同时郭嘉建议曹操火速出击,抛弃军队淄重,大军轻装前进,更能出其不意取得胜利。

白狼山之战:三国对外第一战 张辽的成名之战 张辽以少胜多 乱世之中痛击外族乌桓

同年七月,曹军放出消息:全军原地待命,乌桓信以为真。同时曹操率军轻装进军直插敌人背后,创造了其戎马生涯最冒险的一次军事行动。其中曹军翻越大山,途径卢龙塞进入滦河上谷,艰难行军五百里,然后再次掉头向东重新进入边境地区,出现在乌桓大军的后方,但此地距离柳城尚有很长一段距离。

同年八月,曹军到达白狼山地区,此地距离柳城仅有二百余里。但此时曹军行动已被乌桓知悉,乌桓首领蹋顿惊慌,仓皇集结数万骑兵拦截曹军,最终两军相遇于白狼山。这是一场典型的遭遇战,也是两军最终的决战。曹军行军半月早已疲惫不堪,后续大军仍未到达,只有先头部队千余人,曹军已经没有了退路此时若败,全军上下包括曹操在内必定覆灭于比。

在这这种情况下,曹军人人具危,都在期盼后续大军的到来。唯有张辽怒目圆瞪、无所畏惧,同时上奏曹操愿率军迎战,曹操看张辽气吞山河,不禁感叹其“真乃壮士也”,又登白狼山,看到乌桓大军初到战场军备松懈。遂破格授予张辽大军麾旗,令其率军冲击乌桓大军。

决战时刻,曹军上下皆被张辽气势感染,无不奋勇争先,背水一战,人人怒目圆睁,张辽一声令下,随即冲向乌桓大军。反观乌桓大军,本就惊慌曹军犹如天神般出现在自身后方,早已人心惶惶,同时仓促迎战,人人自危。因此张辽率领骑兵尚未冲至阵前,乌桓大军就已自乱阵脚。混战中曹军上下都杀红了眼,乌桓首领蹋顿竟被斩杀在乱军之中,大军顿时群龙无首,无不仓皇逃窜。最终曹军一战定乾坤,在官渡之战后,曹操再次以少胜多取得胜利,同时斩杀乌桓多位首领,俘虏乌桓上下部众二十余万皆被迁入内地,整编乌桓精英骑兵万余人。

曹操击败乌桓,彻底消灭了袁氏残余势力后,除关西地区尚被马腾、韩遂占领外,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结束了北方地区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使北方边境得到安宁,为北方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

白狼山之战:三国对外第一战 张辽的成名之战 张辽以少胜多 乱世之中痛击外族乌桓

乱世中,中原各方势力相互混战,弱肉强食,留存下来的势力皆非等闲之辈,因而压制外族势力来说可谓游刃有余。而在这场白狼山之战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精湛的领兵才能以及拥有众多优秀人才是其取胜的关键,其积极听取郭嘉建议是确保胜利的最初因素,同时危急时刻又能杀伐果断,抓住转瞬即逝的战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多种的原因促成了白狼山之战的最终胜利。这也是曹操能够在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混战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

李信简介: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灭燕之战中立有大功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信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李信(生卒年不详),字有成,槐里(今陕西咸阳兴平东)人,战国末期秦国著领。李信在灭之战中立有大功。后领兵二十万攻打,先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将项燕大败。 人物生平 崭露头角 李信年轻时强壮勇敢,是秦国少壮派中较有为的显赫人物,同时也是秦王政十分信任的年轻将领之一。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国俘虏、灭亡后,秦王政派率领数十万大军逼近漳水、邺城,李信则出兵太原、云中,与王翦军队共同包围赵军,并一举攻破。 攻伐燕国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燕国太子燕太子丹派刺客荆轲到咸阳,以献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为名,准备行刺秦王政。结果荆轲行刺失败,被秦王政所杀。秦王政得知是燕国派人行刺他,因此大怒,于是派王翦等攻打燕国。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李信率领先遣部队最先抵达易水河畔,以轻装突进大败燕太子丹,迫使燕太子丹逃入燕都蓟城(故治在今北京市)坚守。不久,王翦率领大军抵达并攻克蓟城,和燕太子丹退保辽东,李信率军紧追不舍。代王致信给燕王喜说:“之所以追得这么紧,是想得到太子丹。如果大王能杀太子丹献给秦王,燕国就能保住。”燕太子丹逃到衍水(今辽宁太子河),当时李信带着数千士兵追击燕太子丹到衍水。此时燕王喜派人斩杀燕太子丹,并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此役之后李信深得秦王政信任。 兴师伐楚 秦国横扫六国,,先后灭亡韩、赵、魏,并数次击败楚军。燕王喜逃亡被灭后,秦王政打算攻灭楚国,完成统一霸业。秦王政知道李信十分勇猛果断,有一天便问李信说:“我打算攻取楚国,将军估算一下,需调用多少军士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嬴政就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李信的话是对的。”于是便派李信和率军二十万向南进发攻打楚国。王翦因不采纳他的意见,就推托有病,回到家乡频阳养老。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李信率军攻打平舆(今河南平舆北),蒙恬率军攻打寝丘(今安徽临泉),大败楚军。李信接着乘胜攻克鄢郢,随即率领部队向西进军,要与蒙恬在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市北)会师。当时楚国将领项燕率领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跟踪追击李信军队,连续三天三夜不曾停息,结果大败李信的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名都尉,李信军大败而逃。 秦王政得知秦军兵败的消息,大为震怒,亲自前往频阳向王翦道歉,请求王翦复出。最终,王翦率秦军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一年多后又俘虏,平定楚国。 平定燕齐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李信随王贲攻取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李信与王翦之子王贲率军从燕国向南进攻,突然攻入都城临淄,齐国国民中没有敢于抵抗的。秦国派人诱降齐王,约定封给他五百里的土地,齐王于是投降,齐国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失败的罗马军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战

改革,一直都是帝国遭遇重大危机后的求生方式。强如罗马帝国,也不能例外。然而改革本身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甚至反而会引起更大规模的崩溃。公元3-4世纪的罗马军制改革,无疑就是越改越差的典型案例。改革的成果如何,在著名的阿德里安堡战役中,暴露无遗。 颠覆性大改 君士坦丁一世上位前 罗马出现了四帝相争的局面 公元3世纪开始,频繁的内战和挫败的外战一起,交错影响着罗马帝国的国运。大规模内战消耗了各地的国力,诱使入侵并战胜了日趋疲软的罗马军队。 反过来外敌的入侵,又破坏了充当兵源地的边境行省,进一步摧毁了帝国中央的权威和军事实力。破败的地方经济,使军事首领们比过去更有动力去,从而引发频繁而剧烈的恶性循环。帝国的数位都只能在各个边境上同对手周旋,疲于奔命。 3世纪危机中 哥特人第一次席卷了爱琴海与黑海各地 为了应对这样的局势,皇帝将军队进行了大规模改组。他认为内乱的根源是边境将领拥有极大的权力,外战失败则是因为部署在边境的军团调动极为不便。因此将军队分为边防军和野战军,前者由行省指挥官统帅,被布置在边境行省。后者则为了方便集结而布置在后方,由皇帝所掌控。 到公元324年,篡位的君士坦丁皇帝上位,将这一体系进一步强化。他抽调了大批边防军到皇帝直接统帅的中央野战军服役。并将剩余的行省野战军也分散安置在城镇里驻扎,以避免将领控制太多部队,对自己产生威胁。 开启毁灭之路的戴克里先皇帝 如此一来,新体系下的罗马军队,就同过去那些善战的前辈大为不同了。改革后的新军队,往往不再到野外的大军营里驻扎,也就失去了充分的享有训练的条件。层次更低的边防军,被派到到各个小型堡垒里蹲守,成为可以被牺牲掉的炮灰。省级的野战军却能在城市里享受优越的生活,消磨掉了原有的战斗力。只有好一点的精锐中央军,还保持着相当于过去军团的战斗力。但这支部队经常在遥远的地方等待,只有皇帝的命令才能调动。 改革后的罗马边境要塞 远道而来的难民 大量进入罗马边境避难的哥特人 不幸的是,新体系并没有解决任何实际问题。麻烦不断的帝国,很快将迎来自己的一场巨大劫难。 公元376年,由于匈人在乌克兰大平原地区的征服行动,大批不甘屈服的哥特人来到了多瑙河边避难。他们并非入侵的大军,而是拖家带口的难民。为了获得新的栖息地,哥特人中的特温基部族,派出使者去参见远在叙利亚首府安条克的东部皇帝瓦伦斯。他们提出以提供兵源为条件,最终获得了皇帝的入境许可。 这一决断给罗马的东部边境,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哥特人在等待皇帝答复的日子里,已经消耗掉了所带的粮食,只能靠的救济生存。但迁入安置亦需要大量的时间,为了监视他们还要调动军队。由一个事件引发的巨大后勤压力,可想而知。东部帝国的官员们只有几个月时间准备,腐败而低效的大政府却进一步加剧了恶劣局面。最终导致供应完全跟不上需要。 蛮族的涌入 压垮了日渐脆弱的边境 于是,哥特人不得不变卖儿女,甚至是以自己的自由为抵押物,换取糊口的食物。罗马官员还趁机从中敲诈,引起了哥特人的普遍憎恨。境内的哥特人遭受苦难,境外的其他哥特人却被拒绝入内。但边防军被大量抽调去监视入境的哥特人,让他们非常顺利的偷渡过多瑙河。在未经罗马当局允许的情况下,成批涌入罗马境内。 此时的局面对罗马来说非常危急。出于缓和局势的需要,色雷斯地区的野战军指挥官卢皮西乌斯,邀请哥特首领们参加宴会。这本是一次带有统战性质的示好行为,却被哥特人和罗马人的矛盾所打断。在城外的营地里,哥特人企图进入城内的市场而罗马人则予以阻止,双方的口角很快升级为武装冲突。这突如其来的战斗使得卢皮西乌斯非常不满,醉意阑珊的他下令抓捕所有首领,屠杀他们的卫队。 罗马人与哥特人之间的矛盾 很快就成为武装冲突 得知大事不妙的哥特首领菲列迪根,谎称自己可以去敉平暴乱,让卢皮西乌斯释放了他。在逃出生天后,菲列迪却根没有履行承诺。发现自己的卢皮西乌斯便调动全部军力攻打对方的营地,不料被正在气头上的哥特人击退。卢皮西乌斯本人则在作战不利时,率先逃出战场。 更要命的事情,很快在附近接连发生。当战争爆发的消息传遍色雷斯各地,一支在阿德里安堡附近驻扎的哥特裔罗马部队,因不堪市民的骚扰而与之爆发冲突。城里的最高指挥官便武装了国家兵工厂的工人去抵抗他们的进攻,结果也惨遭失败。缴获大量武器装备的这支哥特雇佣军,在进一步权衡利弊后,选择投奔菲列迪根。双方兵合一处,共同攻打阿德里安堡。不过由于缺乏攻城武器,不善攻城的蛮族没有控制城市。眼见大军的粮草消耗殆尽,哥特人便分头劫掠各处的村庄,获取供应。 正在执行劫掠作战的哥特骑兵和民兵 决战前的骚扰 公元4世纪的哥特人比前一个世纪的前辈们装备更好 由于卢皮西乌斯的失败,当地的罗马野战军损失惨重,无力再进行主动的攻击。现在,控制局势的重担就落在了边防军头上。但他们分散在各处小型堡垒中,根本无力进攻哥特人。最多只能在龟缩中,负隅顽抗。所幸哥特人也缺乏攻坚能力,才使局面没有彻底崩坏。 当边防军在尽力遏制哥特人侵略的势头时,西部帝国的援军赶到,在与东部同胞汇合后,罗马军队的反击拉开序幕。公元377年,东西罗马联军采用分队骚扰的方式,袭击哥特人的劫掠小队。这种战术取得了几次小规模胜利,让初获战果的罗马人打算乘胜组织更大的攻击行动。他们开始在阿德塞里斯城外集结,准备攻打驻扎在此地的蛮族主力。 在规模不大的冲突中 罗马军团依然有自己的专业化优势 由于蛮族用携带辎重的大车围成了坚固营寨,进攻者便没有轻举妄动,准备更多的增援到达再行作战。这就给了哥特人同样的准备时间,酋长们趁此机会召集各地劫掠粮草的分队集合。若是过去处于巅峰时期的军团,可能会调集大量的弩炮等武器,远距离攻击蛮族人的车营。然而在军制改革后,此类工兵团体已经从罗马的地方部队中消失。所以军团只能采取强攻的手段来应对车营。 双方集结完毕之后,战斗随即爆发。但战斗较弱的罗马左翼被很快击溃,只能依靠后备军来勉强维持。哥特人虽然付出了不小伤亡,却牢牢的将车营控制在自己手里。双方激战数日无果,罗马人居然先因为后勤问题而先行撤退,重新采用骚扰战术。 已大不如前的罗马步兵很难在战斗中压制哥特人 阿德里安堡的惨败 眉清目秀的皇帝 瓦伦斯 在叙利亚的东部皇帝瓦伦斯,很快就得知了色雷斯地区发生的事情。焦急的他发现自己正身处同波斯人的战争。由于无力维持两条战线,他只能委曲求全的和波斯人停战,抽调亚美尼亚等地的军队赶赴色雷斯。 同时,他还邀请了自己的侄子——西部皇帝格拉提安,派遣援军前来共同作战。格拉提安也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叔叔的请求。但他的计划被身旁日耳曼侍卫泄露了出去,莱茵河对岸的阿勒曼尼人趁机发动入侵。这一突发事件,逼得皇帝带着大部分援军赶回高卢,在击退了入侵者后才重新出发。但宝贵的时间也就被耽误了间。 苦等许久的瓦伦斯没有等来期盼的援军,却将适合作战的夏季荒废了大半。哥特人也很快有了动作,他们移动到了阿德里安堡与瓦伦斯的30000大军对峙。 公元4世纪的罗马野战军团步兵 面对突然到来的敌情,自持武力占有的瓦伦斯并没有恐惧,反而觉得有机会一举获胜。斥候带来了情报显示,哥特人中的士兵其实仅有10000万。而瓦伦斯的部将塞巴斯蒂安,也在一次突袭行动中夺回了不少战利品。恰巧在此时,哥特领袖菲列迪恩派了一名基督教牧师带来求和的密信。这些因素夹杂在一起,都让瓦伦斯的虚荣心开始作祟。于是他不顾西部皇帝格拉提安和们的劝阻,执意立刻开战,企图独占胜利的光荣。 8月9日,瓦伦斯将他的军队带出营地,赶赴8英里外的哥特车营。直到下午才赶到目的地,罗马人在大半天的烈日下行军,几乎没有任息。急不可耐的瓦伦斯却命令他们按照作战队形展开。但由于长时间的分散驻扎,各军事单位间都缺乏协同作战的必要训练。这就使罗马人在混乱中又浪费了很多时间,一直到开打的前夕也没有将战斗队形布置好。 哥特人的骑兵 正当罗马人乱哄哄的排兵布阵时,哥特人的大部分骑兵还在远离营地的地方搜集粮草。兵力不足的哥特人,只能用和谈争取时间。瓦伦斯更需要时间将部队布置完毕。于是双方你来我往的“和谈”了几个小时。烈日下数小时对峙和谈,没消磨了罗马士兵的耐心和体力。早已忘却了纪律为何物的军团开始骚动起来,位于右翼的骑兵首先按耐不住,率先发动攻击。这次突如其来的袭击也迫使得部分哥特人迅速后撤,退入车营中去负隅顽抗。 右翼的短暂胜利,也拉开了罗马一边的全线总攻。但乱糟糟的逐个攻击,并没有让胜利女神立刻垂青罗马人。一直到此时为止,罗马人的左翼还未完全列阵完毕,仓促开战让他们更加混乱。完成布置的中路和右翼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于缺乏重型攻城机械撕,他们只能高举盾牌掩护自己,希望用人海优势去冲入车营。也因为缺乏必要的体能培训和在高强度下作战的磨练,这些军团在战斗中表现非常差劲。人数更少的哥特人,背靠辎重车掩护,一次次挫败罗马人的企图。 罗马人与哥特人的近距离交战 目睹此情此景的瓦伦斯,只能不断派遣预备队去增援第一线的战斗。但有限的空间内,过多部队的拥挤反而造成了更大范围的混乱。这就让双方在车营附近的战斗,彻底失控。 正当战况胶着之时,在外搜集粮草的哥特骑兵正巧赶了回来。他们刚刚抵达战场,就出现在罗马人的左翼。看到罗马人乱哄哄的拥挤在一起,就迅速的发动了冲锋。突如其来的攻击使得还未布置好的罗马左翼骑兵立即溃散,速度之快甚至连步兵都来不及作出任何反应。哥特人也顺势冲入队形混乱的步兵当中,以瓦伦斯不敢相信的轻松,击垮了整个罗马左翼。 阿德里安堡战役形式 原本作为预备队的二线部队,已经被被拖入车营附近的战斗,无法阻止左翼的整体性溃败。于是,哥特骑兵进而席卷了无暇他顾的罗马中军,并一直杀到对手的右翼。战线上的罗马人被骑兵分割包围,又开始遭到车营内反扑出来的哥特步兵夹击。加上身边同伴的挤压,很多人都难以抽出胳膊挥剑。由踩踏引起的大面积伤亡,也就随之而来。 自知大势已去的瓦伦斯,只得仓皇逃跑。但在哥特人的追击下,他发现自己已经很难跑掉。慌不择路中,他选择躲入附近的一间农舍。尾随而至的哥特人,也不言语,直接纵火焚烧农舍。东部帝国的瓦伦斯皇帝,便在熊熊烈焰中结束了自己悲哀的一生。 正在夹击罗马步兵的哥特步骑兵 纵观混乱不堪的,瓦伦斯皇帝犯下了不少错误,但失败却并不完全归咎于他个人。新式罗马军队的弊端,可谓始作俑者。几位雄才大略之主,都将他们设计为适合打小规模战斗的治安部队。也让很多晚期的罗马军团,对祖先所擅长的大规模会战,很不适应。瓦伦斯之后的东部皇帝狄奥多西,也正是利用一系列小规模骚扰,迫使哥特人再次臣服。 一度在战场上被包围的瓦伦斯皇帝 只是小规模骚扰和破交战,并不可能让所有对手都乖乖就犯。哥特人的临时反击,也只是更大风暴来袭前的预演。得过且过的罗马人则继续维持自己大而无当的军队,迎接5世纪后的终极悲剧 随机文章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室将变得多热,90年上升7度(持续升温将面临末日)未来主要交通工具的单人飞行器,我国四旋翼载人飞行器成果喜人揭秘英国恐怖骷髅头洞穴,不少潜水员被骷髅头吞噬(魔鬼之地)现代企业管理十大法则,上下级沟通/避免破产/激烈员工等技巧梦魇女妖莉莉丝传说,因不满性爱位置而背叛亚当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