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可以说是名垂青史的一位人物,不少人都看过有关狄仁杰的电视剧以及书籍,大家都知道,狄仁杰是一位清明正直的好官,受到了不少人爱戴,但最近网上有人传说狄仁杰被满门抄斩,不少人都想了解狄仁杰为什么被满门抄斩,其实并没有被抄家,而是次子贪婪残暴,导致狄仁杰立的生祠被毁了。
狄仁杰其实没有被满门抄斩

1、网上关于狄仁杰被满门抄斩的消息其实是误传,只是因为狄仁杰次子狄景晖贪婪残暴,让百姓心生抱怨,将狄仁杰立的生祠给拆了,生祠被拆了之后一片狼藉,看起来就像是被抄家了一样,因此就有不少网友觉得,这是狄仁杰被抄家了,但是其实并没有被抄家。

2、狄仁杰的名声是非常好的,因为判案非常公正,为不少百姓平反,因此狄仁杰也是受到了许多百姓的爱戴,这也是为什么狄仁杰能够里生祠的原因,只不过狄仁杰的次子并没有像狄仁杰一样廉明,反而是贪婪残暴,不仅让百姓非常讨厌他,也让百姓对狄仁杰的恶意达到了极点。

3、在正史上,狄仁杰和他的子孙后代都没有被满门抄斩过,不过狄仁杰是入过狱的,这是有记载的,在狄仁杰担任丞相之后的第4个月里,就被人无限谋反,导致被免职入狱,但即使是这样,狄仁杰也也没有因此被满门抄斩,后来狄仁杰也是被平反,到了神功元年才再次当上了丞相。

4、狄仁杰是一生都是清清白白的,基本上不会做出什么对不起百姓对不起朝廷的事情,因此狄仁杰基本上是没可能被满门抄斩的,网上关于狄仁杰被满门抄斩的消息基本上都是谣传或者误传,大家不要信以为真。只是狄仁杰是儿子品行不好,被百姓憎恶而已,并不是狄仁杰本人犯了多大的错。
中国的福尔摩斯狄仁杰身上有什么闪光点
他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福尔摩斯”,但在史籍中,他是知人善任、能力超群的政治家;他帮驾驭帝国航船躲过多处险滩,却在临终前预谋政变将大周带回大唐;他品德高尚但手段灵活多变,最终在实现人生目标的同时得以保全自身。 情商高 狄仁杰一生一身正气,为官清廉且勇气十足,他的都是为了顾全集体或者国家利益。 年轻时狄仁杰就显示出了很高的情商。他很孝顺,有一次去并州当官,登上太行山,看到南边有一朵白云,于是:“吾亲所居,在此云下。”(我的尊亲就住在这朵白云下面啊!)于是悲泣,站了许久,一直等云朵远去才重新上路。这种大孝子在很受人器重的。古人认为人生舞台无非是家庭、朝廷,对家庭要讲究孝,对朝廷要讲究忠,除此之外一切都是浮云。以后人们教育孩子,就经常讲狄仁杰这个故事,叫做“白云望亲”。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仅对自己的长辈孝顺,对别的老人他也孝顺,这就是儒家常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待别的老人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那时候也没“碰瓷”这一说,所以看到别人家的老人倒地还是有人敢扶的。在并州,狄仁杰有个同事叫郑崇质,家里老母多病,郑崇质又接到命令,要求他出使国外,那时出使国外可不是美差,走一趟短的要数月,长则好几年,而且路途充满艰险,什么事都有,死人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当时政府专门有规定,什么级别的使臣出使国外死了享受什么级别的抚恤,可见这差事实在不好干。 图片来源于网络 狄仁杰为人仗义 所以碰到出国这种事,常有人推诿,但是狄仁杰仗义,他对同事说:“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你家老母有病,怎么能让她对万里之外的儿子怀有忧愁!)因此狄仁杰提出代替郑崇质出使,郑崇质的感动可想而知。而且受到感动的还不止他一个,当时狄仁杰的上司蔺仁基正与司马李孝廉闹矛盾,听说此事后主动对李孝廉说:“吾等岂独无愧耶?”(我们两个听说这事难道不羞愧吗?)于是两人竟然由此和好了。这就叫榜样的力量。一个单位团结一致很困难,因此要立榜样树典型。 狄仁杰到哪里任职,都能为民做主,走的时候老百感恩戴德,给他建立德政碑甚至生祠。 图片来源于网络 狄仁杰以大局为重 狄仁杰一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行为都以大局为重。有一次武则天曾经在他面前回忆往事,说:“以前曾有人诬告过你,你想知道他的名字吗?”狄仁杰的回答是:“他告我,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无碍大局。您告诉我他的姓名,则不利于同僚的友爱团结。请求您还是别说了。”武则天听了后大为感叹。 正因为一身正气,所以历代对狄仁杰评价极高。刚才说了,同样一件事———比如奉劝武则天立李家人为太子,不立武家人为太子———有的人被历代历史学家们批评是借机给自己谋求长远利益,而狄仁杰,则被认为是为苍生社稷谋福利。这就是行为端正带来的善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唐忠臣”狄仁杰为什么会效忠于武则天?
除了是中国历史上的“开挂神探”之外,还是大唐的忠臣良相,称得上是流芳后世。但就是这么一位大唐的“千古忠良”,却终生都效忠于篡夺大唐天下的“妖后”,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一,出身阶层 网络配图 武则天本人就是庶族地主阶层的代表,而且自她参政以来就实行提高庶族地主地位的政策,这也是武则天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狄仁杰也是庶族地主出身,效忠自己所属阶层的代表是很正常的。 第二,士为知己者死 因为狄仁杰的出身庶族,再加上性格刚正,所以早年有些怀才不遇。是执政的武则天将狄仁杰提拔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席宰相,倚为“股肱心腹”。武则天尊称狄仁杰为“国老”,特许他可不行跪拜之礼。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武则天对狄仁杰如此“知遇”,狄仁杰又怎么不会誓死效忠呢? 三,佩服武则天的才干 网络配图 狄仁杰非常善于发现人才,像后来的开元姚崇、宋璟等人都是他推荐的,有“天下桃李,尽出狄门”的美誉。如此识人的狄大人自然也能看出武则天具有的“千古一帝”特性,是值得自己效忠的明君。 四,为天下考虑 因为狄仁杰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官,所以不能允许因推翻武则天引发天下大乱。况且武则天就算当了,也并不意味着大唐的灭亡。只要措施得当,完全可以用和平方式“复李唐神器”。而狄仁杰要完成这种和平过渡,就必须效忠于武则天。 四,武则天的女人身份 网络配图 因为武则天是女人、大唐的皇后,所以狄仁杰是把武则天当做李唐的“称制”,而不是武周的“真命天子”。大唐的“少主”没能耐,只能让当妈的出来管事了。而作为大唐忠臣的狄仁杰效忠于大唐的主母,在思想和礼法上都没有什么问题。狄仁杰是效忠于武则天,但绝不是效忠于武家。因此狄仁杰一直建议武则天传位给的儿子,而不是的侄子。 当上宰相后的狄仁杰凭借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将张柬之、姚崇、桓彦范、敬晖等等忠于的大臣安排在要害位置上。在去世之前,狄仁杰还嘱咐自己的接班人张柬之做好政变的准备,应对武则天改变传位给儿子的安排。后来推翻武则天的的“”,实际上是狄仁杰生前一手策划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