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史

武媚娘想一鸣惊人却遭唐太宗冷落后怎么逆转?

时间:2023-08-0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诗云:“美人乘醉意何如,雪态花阴半有无。一缕清香拂斜月,慢吟声接喜帐主。”

贞观十一年 公元637年九月,武则天经过宫廷层层选秀,踏入了皇宫。因为年轻貌美,很快得到了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的宠幸。

数度春风之后,唐太宗给了新庞武则天双重身份,一个“名”——媚娘,一个“份”——才人。

按当时唐朝的后宫等级划分,武媚娘的“才人”虽然在职位上和婕妤、美人合称二十七世妇,位列第六等,但初入后宫,能得此称号,已经是站在很高的起点了。如果按照这个势头进展,武则天应该会以坐火箭的速度上升才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武媚娘很快就遭遇到了人生的滑铁卢,因为她急于表现自己,做了一件“逆天”的事——驯马。

 

武媚娘想一鸣惊人却遭唐太宗冷落后怎么逆转?

 

话说这天,唐太宗李世民带着后宫的妃嫔们到后苑游玩,赏花观树早已看淡了,他便命人牵来一匹马,这匹马的不是一般的马,是一匹奇马,是一匹宝马,它有一个特好听很凶悍的名字——狮子骢。它的皮毛是紫红色的,油光发亮,鬓毛密而长,形如狮鬓。它不但长的象狮子,而且四蹄如钢铸般的强劲而有力,跟狮子有的一比。因此,得获此美名。

唐太宗李世民得到了这狮子骢宝马后,自然把它当宝宝来看待。此时,他把自己的这个“谜团武器”亮相,自然是想在自己后宫的女人面前展示和显摆。马出场后,接下来是唐太宗李世民表演的时间了,只见他春风得意地走到名驹前面,上马前,他伸手去抚摸它,然而,出人意料的事情出现了,桀骜不驯的狮子骢突然发出“咴咴”地叫声,紧接着前蹄跃起,再接着后蹄横扫过来,几乎要踢在唐太宗李世民身上。吓的身边的卫士赶紧上前“护驾”。唬的马倌面如白纸,赶紧上前,想要“驯服”这马,但这狮子骢象是誓将发飙进行到底,又是咬又是踢,想要挣脱掉辔头,实现自由之身,场面处于严重失控状态。

“谁能驯服它,赏银百两,绢绣十匹。”唐太宗李世民急叫道。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敢应,正在这时,人群之中有一个人以雷霆之势挺身而出,声音虽然清脆悦耳,但似平地一声雷般,震撼在每个人的耳朵里:“臣能制服它。”

这人正是武媚娘。唐太宗李世民很是惊讶地看着文弱的武媚娘,问道:“你……你,有什么好办法?”

“臣只要三件东西就可以彻底制服它。”武媚娘很是平静地说。

“哪三件东西?”

“一根铁鞭,一把铁锤,一把匕首。”武媚娘说到这里顿了顿,才又接着说,“它不听话,我先是用铁鞭抽它一百下,抽的它皮开肉绽,伤筋痛骨;如果这样还是驯服不了它,那么我就用铁锤砸它一百下,砸的它血肉模糊,筋脉俱断。如果这样还是不能驯服它,证明这马留着也没什么用了,就用匕首直接砍断它的咽喉,让它血溅当场。这样马自然服了。”

“高明,高明,见识了,你真有能耐。”唐太宗李世民定定地看着外表柔弱婉丽,但脾性刚烈暴躁,手段凶残无比的武媚娘,内心的震憾是前所末有的,刹那间,他的脸色黑的象是下雨前的乌云密布……

就这样,武媚娘原来想来个“一鸣惊人”,结果弄巧成拙,一不小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从此,唐太宗开始淡落“野蛮才人”武媚娘。

唐太宗李世民对武媚娘冷若寒蟑,但被“雪藏”的武媚娘并没有绝望,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相反,隐藏于后宫的她观注着朝中的一举一动。、

此时,唐太宗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了,很快便卧病在床。

就在这时,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取太子一位,进行了残酷的PK。最后李治笑到了最终,成了新任太子。

武武媚娘用敏锐的慧眼的发现,自己要想“咸鱼番身”,新上任的太子李治就是她的“救命稻草”。

武媚娘想一鸣惊人却遭唐太宗冷落后怎么逆转?

可是,要怎么才干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呢?武媚娘自有她的手段和妙计,她马上精心策划了和太子李治“浪漫奇遇、邂逅爱情”的好剧目。

这时的唐太宗李世民身体越来越糟糕,已经到了病重的边缘了。无奈之下,唐太宗李世民下诏,令太子李治全权处理朝中军国机务大事。

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了原本就生性懦弱的李治身上,李治虽然性格懦弱,没有当帝王的那种霸气和傲气,但为人却是不是错的,四个字:孝顺、厚道。白天他处理完朝中政事后,夜晚便跑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寝殿——大明宫长生殿,衣不解带地侍候他唐太宗李世民吃的药,都是他亲自弄。

唐太宗李世民感动之余,给了李治一个特权,可以在他旁边的偏殿里留宿。单从这一点来看,父子两人的关系达到了一种相亲相爱的高境界了。

光阴流转,冬去春来,转眼新的一年的春天又到来了,一直忙于朝中政务和照顾唐太宗李世民的李治这天终于走出宫外,想去放松一下一直绷紧的心情。李治看着小桥流水,绿树成荫,花红柳绿,万物争荣,心里感概万千,站在四角亭上,眺着远处的如黛青山,突然回头一瞥,只见亭下桃树下隐隐站着一个红衣女子。那红衣女子红衣胜雪,和桃树融为一体,端的如仙女下凡,美不胜收。

李治如同雾里看花花迷眼,痴迷了半晌,这才回过神来,蹲着缓慢的步伐向亭下走去。红衣女子见李治走上前来,把身子侧过去,双眸却时不时地抬起来,盯着李治打量一翻,那是如何样的欲语还休,欲迎还拒,欲擒故纵呢?

这个红衣女子便是武媚娘。

俗话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在美貌如花的武媚娘的诱惑下,李治很快成了“俘虏”。接下来的事很简单了,就在太子的寝宫,两位年轻人擦出爱的火花,如同干柴烈火一点就着,两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什么叫:邂逅爱情。

武媚娘想一鸣惊人却遭唐太宗冷落后怎么逆转?

就这样,靠着“出轨”唐太宗的亲自儿子,武媚娘抓住了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从而,再度改变了她的命运。

就这样,从此只有十八岁的李治就这样深深地爱上了比他大三岁的武媚娘,后宫版的“姐弟恋”火热上演后,他坠入其中,欲罢不能。

.病榻上的唐太宗如果知道他精心安排给李治的偏殿,居然成了儿子给自己戴绿帽子的“诗意居和温柔床”,他一定会活活气死。

贞观二十三年 公元649年,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病逝。他逝世时,也没忘对武媚娘“踹上”最终一脚——下令宫中妃嫔,无子女者,悉令出宫为尼。

武媚娘当然没能避免,被“下放”到了感业寺。

然而,唐太宗不会料到,三年后,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又把武媚娘重新接回了后宫。而武媚娘凭着自己超级智慧和独特的能力,占胜了一个又一个强劲的对手,先是成为了后宫之主,然后又开创了“二圣临朝”的先河,在唐高宗死后,她成了古代上唯一的女皇。

唐太宗李世民的亲爷爷名叫大野昺,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知道他呢

咱们中国人,原来都是有氏,姓氏都是分开的。比如现在的,原来都是姬氏,现在的,原来都是嬴氏。的时候,有一个家伙,嬴姓名虎。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他爵封唐国公,还被赐姓大野氏。古代的时候,讲究“尊者赐,不可辞”,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李虎和他的后代只能以大野氏为姓了。 大野虎打仗英雄了得,生孩子的本事也非常强。据《新唐书.宗室列传》记载,大野虎一共有八个儿子,长子大野延伯和次子大野真都早逝,三儿子大野昺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大野昺有个儿子名叫大野渊,大野渊又继承了大野昺的唐国公爵位。大野渊碰到了“”改汉姓名为“”的影响,也改回汉姓李氏,成了大名鼎鼎的李渊。李渊改姓之后,大野虎和大野昺又成为李虎和李昺了。大野昺或者说李昺这个人,身为李渊的亲爹,也就是李世民的亲爷爷,在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大野昺没存在感,跟名字没取好有那么一点点关系。昺字,也作昞,读音念饼,这个字太生僻了,我以前读《》碰到这个“昺”字,硬是不知道念啥,去查了字典,才知道念“饼”。拿这种生僻字取名,很难让人记得住。当然了,如果一个人非常出名,他的名字再怎么用生僻字,也不会没有存在感,还能让生僻字变成常用字。比如大名鼎鼎的,那个“鞅”字够生僻吧?人家硬是把“鞅”字给弄成常用字了。再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彧字够生僻吧?但是也很少人把他的名字念成“狗货”吧? 大野昺没存在感,关键是他没有什么像样的功劳。大野昺这个人,身为李渊的亲爸爸,被追封为世祖元,但是他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功或者政绩。打个比方说,称帝之后,他的爸爸也被追封为皇帝。人家孙坚就有战功,以勇猛著称于世,《志》专门给了孙坚列传。再比如,也是追封的皇帝,也是追封的皇帝,也是追封的皇帝,这父子三人,都是有大功的,所以在《》里面,都有本纪。李昺同样是追封的皇帝,但是实在没什么事迹好写,所以《新旧两唐书》都是以李渊的本纪开头。 也是一天皇帝都没当过,《三国志》照样以他的《武帝纪》开头。要成为曹操这样的人物,你得对这个王朝的建立立下大功啊。唐国公的爵位,是大野虎打下来的,大野昺只是这个爵位的传承者。李昺这个人 ,对于李渊的仕途基本上没有帮助。李渊的前途,主要是靠他妈妈独孤元贞的妹妹独孤文献。 独孤文献是的皇后,李渊在独孤文献的关照之下,小小年纪就成了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跟李渊同样是西魏八柱国后人的李密,由于朝中无人,所以仕途就很悲剧。大家去翻看《新旧两唐书.李密传》就会发现,李密由于朝中无人,身为八柱国后人,却只能去给隋明(炀、闵)帝站岗。看李密不顺眼,一句话就把李密打发回家读书去了。把李渊和李密的遭遇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李渊有个皇后小姨是多么的重要。 在我看来,李昺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的作用,远远不如他的老婆独孤元贞重要。他对大唐朝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娶了独孤元贞为妻,就是成了生出三个皇后的牛人的女婿,就是他与独孤元贞一起生下了李渊。李昺那一辈子,也是运气好,他先是熬死了两个哥哥继承了唐国公爵位,又娶了皇后的姐姐当老婆。他的一生,身为功臣之后,却乏善可陈。偏偏他的儿子李渊和李世民厉害,建立了大唐王朝。 李昺死了45年之后,他的儿子突然当了皇帝,他也被追封为皇帝了。李昺作为追封皇帝,但是实在没有英雄事迹值得史书记载。史官们没办法,只好写一写他的谥号、追封的爵位什么凑数。大家去翻看有关唐朝的史书《》《唐会要》《新旧两唐书》,就会发现关于李昺的记载都是某年某月某日,被追封为王,某年某月某日,被追封为皇帝,某年某月某日被追加谥号那一类的记载。 由于李昺在历史上实在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事迹,导致史书对他的记载实在太少。又由于记载李昺的史料太少了,再加上他又取生僻字为名,导致他的存在感实在太低了,好多人都不知道他是李世民的亲爷爷。在我看来,大野昺活着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后来会变成李昺,也不知道他死后会追封为皇帝,所以没有存在感的事情不能怪他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前势力很强,为什么李渊的嫔妃还想害他

“上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这是《·唐纪七》开头的一句话。 这个“上”指的是唐高祖李渊,这话说的是,李渊这个人越老越风流,越老越“年轻”,宠幸了很多嫔妃,生了二十个儿子。 司马光笔锋一转写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这些小皇子的母亲,争相结交年长的皇子,太子和齐王李元吉这两棵大树,自然成了那些女人的首选,嘛。 她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李渊毕竟老了,没几天活头了,她们得,在老家伙断七之前就找好新的依靠。 利用都是相互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反巴结”的时候,手段也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还有点恶心,献媚、贿赂、馈赠,凡是他们能想到的,凡是他们有的,没有舍不得的。 贿赂和馈赠也就罢了,而献媚,要知道她们都是李渊的女人,都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小妈。 李建成和李元吉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她们在父皇面前替他们美言,以求得父皇的宠爱。 图1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 也许献媚时做得有点过,以至于有人说他们与张婕妤和尹有奸情。 对于私通之事,《》的记载非常明确——建成、元吉又外结小人,内连嬖幸,高祖所宠张婕妤、尹德妃皆与之淫乱。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嫔妃竭尽全力讨好的大树,是不包括秦王李世民的,而与李建成李元吉两人相比,李世民这棵大树并不小,其在李渊心目中的分量,甚至一度超过了太子李建成。 司马光对此的解释,只有寥寥几个字:世民独不奉事诸妃嫔。 ——别人怎么做我不管,反正我李世民,是不会讨好这些女人的。 李世民的不买账,导致嫔妃们对他恨之入骨,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她们与李建成李元吉,一起诋毁李世民的原因。 图2 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队伍 众所周知,这个西域胡人,是末年崛起的群雄之一,早在开皇年间就因军功升至兵部员外郎,大业年间升至江都宫监,深得信任,隋炀帝完蛋后,他不但没跟着完蛋,势力反而比之前更大,大破瓦岗李密之后,还招降了众多瓦岗军将领,并于公元619年自立为帝,是一块很难啃的硬骨头,而李渊想统一全国,必须把他搞定。 王世充是废掉隋炀帝自立为帝的,顺便接管了皇宫里的,王世充被李世民搞定后,他的那些珍宝,自然落到了李世民手里。 惦记那些珍宝和隋朝遗留下来的宫女的,却是李渊,他自己不好出面,便叫贵妃等人去洛阳,替他索要。 李渊要的是宫女,贵妃等人要的却是珍宝,除了珍宝,她们还替自己的亲戚向李世民求官,不料李世民一口回绝,啊各位前辈,珍宝是国家的,不是哪个私人的,再说我已登记在册,上报朝廷了,至于官位嘛,应该授予既贤德又有才还要有功劳的人,不知前辈们的亲戚当中,是否有这样的人? 她们可是奉了皇上之命而来的,李世民如此不给面子,这就太“过分”了,所以李渊的嫔妃们,不但更加恨他,还恨不得他马上死翘翘。 图3 隋代分郡图 据《资治通鉴·唐纪七》记载,李渊嫔妃的家人,对李世民也是,比如张婕妤的父亲。 事情起因于淮安王李神通,因他有功,李世民便拨给他几十顷田地,没想到张婕妤她爹,其他地方看不中,偏偏看中了那些田地,就跟他女儿说,你去给皇上说说,叫秦王把那些田给老爸。 张婕妤跟李渊一说,李渊说这个容易,就写了一张条子给李世民,谁知李神通也是个不怕祸事的,打死也不让田——这些田地秦王赐给我了,凭什么要让给你?张婕妤便到李渊那里去告状,但她告的却不是李神通,而是李世民——陛下赐给我父亲的那些田地,被秦王夺走给了李神通,在秦王那里,陛下的条不好使,这不是打你的脸吗! 要说打脸,也是张婕妤打的,她这话有点毒啊,李渊的火,一下就被点燃了,他去质问李世民,的条子都不管用,在你心目中,老子到底算老几? 图4 唐太宗李世民 而令李世民想不到的是,这些女人和他们的家人不但恨他,对秦王府的其他人,总之凡是他的人,他们也都来了个恨屋及乌。 比如尹德妃的父亲尹阿鼠,秦王府官员经过他家门前,竟然被他的家僮一把从马上拽下来,劈头盖脸一顿胖揍,把他一根手指都打断了,还边打边骂,你是什么东西,经过咱家门前竟敢不下马! 家僮如此嚣张,尹阿鼠就更不用说了,但他也怕李世民到李渊那里去汇报,便来了个恶人先告状,让女儿去对李渊说,陛下要为臣妾作主啊,秦王的亲信欺侮臣妾家人,李渊对李世民又是一顿责骂,行啊小子,你的人牛逼嘛,都欺负到老子嫔妃家头上来了,可见平时是怎么欺负老百姓的! 这一次李世民不再沉默,反复辩解,得到的却是李渊的冷笑——世民深自辩析,上终不信。 图5 唐朝版图 见李渊不假思索地站在自己一边,李渊的嫔妃们更加露骨:“陛下,秦王一得志,我们母子肯定都活不了。”边说边“悲泣哽咽”,又说“东宫慈厚,必能养育妾母子”。 所谓“东宫”,也就是太子李建成——太子这个人心善,为人厚道,必定能善待我们母子。 傻瓜也听得出来,这简直是赤裸裸地叫李渊干掉李世民。 李渊的反应是“恻怆久之”,从此对李世民“恩礼渐薄”。 而在这之前,李渊曾因太子“松缓惰慢,喜欢饮酒,贪恋女色”等等恶习,而产生过废掉太子、改立李世民的念头,没想到这小子更坏,若不是爱妃们提醒,差点就铸成大错了! 就因为坚持原则而没有满足嫔妃们的不合理要求,就遭到这些女人如此恶毒的诋毁,估计黄连有多苦,李世民的心里就有多苦。 而父皇对他态度的转变,其“杀伤力”有多大,李世民更是心知肚明。 这些女人在为谁效力,他当然也明白。 图6 玄武门之变 但作用力有多大,反作用力就有多大,甚至更大,当李建成重获李渊信任、太子地位得到稳固,反而加快了除掉李世民的步伐,竟然想借犯边之机控制李世民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刺杀李世民时,经众多幕僚极力劝说,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于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突然发动政变,李建成和李元吉遭到作用力反噬,地双双死于玄武门。 至于联手李建成欲置李世民于死地的尹德妃和张婕妤,“玄武门之变”后就下落不明了。 而她们好歹是李渊的嫔妃,而且是最受他宠爱的两个女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不知所踪了,实在令人浮想联翩。 不过,这两人见大势已去,害怕遭到报复而自我了断,也是有可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