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是哪”十全“

时间:2024-01-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风流皇帝乾隆帝王的”十全武功“是哪”十全“

风流皇帝乾隆帝王自称“十全老人”,是因为他的“十全武功”,那么这“十全”是哪“十全”呢?

风流皇帝乾隆五十七年,八十二岁的风流皇帝乾隆帝王撰写了《十全记》,记述一生的“十全武功”,史称《御制十全记》。

风流皇帝乾隆帝因此称“十全老人”,并制造了十全县。

乾陵帝王的十全武功区别为十次征战用兵,区别是:

1747至1749年的平定大小金川之战;

1755年的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之战;

1755至1757年的平定准噶尔阿穆尔撒纳之战

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

1762至1769年的清缅战争

1771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

1786至1788年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

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

1790至1792年两次平定廓尔喀。

  

风流皇帝乾隆帝王的”十全武功“是哪”十全“

紫光阁部分功臣像

通过康熙、雍正两朝进展,清朝国力达到鼎盛。

风流皇帝乾隆帝:“乃知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

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弃固有而不能守,是亦不可不知耳。

”风流皇帝乾隆对待领土主权的原则是:“既不强取他国之寸土,亦不无故轻让我寸土于人。

”风流皇帝乾隆帝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亏尺寸。

”由此可见,风流皇帝乾隆帝王在对外用兵上,还是很坚决的。

这10场战争,有胜有负,都打得艰苦卓绝。

从风流皇帝乾隆十二年 1747年首次战争开始到风流皇帝乾隆五十七年 1792年结束。

事件长达45年,几乎伴随着风流皇帝乾隆的统治岁月,也是风流皇帝乾隆不可磨灭的古代功绩。

将近半个世纪的连续战争,不仅耗费了庞大的军费,死伤了众多的官兵,同时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但是这十次的战争保障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在这一点上,风流皇帝乾隆的功绩不可抹杀的。

其中新疆用兵三次 两平准噶尔、一定回部,西藏用兵两次 反击廓尔喀侵略,这五次用兵对新疆、西藏的巩固统一具有重大的古代意义。

明太祖朱元璋最恨的两个人是哪位?一个全家为奴,另一个不得当官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周瑜儿子是哪位?为什么没什么名气?真相很简单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点出了遗传的重要性。单以时期的文臣武将为例,这一道理多次得到了验证。例如蜀将黄权,智勇双全,在汉中争夺战中,为阵斩出力良多,其子黄崇随抵御邓艾,提出了有效的迎敌策略;则祖孙三人,皆忠义无双;江东名将,曾火烧七百里连营,其子也是一代军神;魏将文钦骁勇善战,其子文鸯,则能在大军中七进七出,等等。可是汉末三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其后人却几乎不为人知。他是谁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个人不是别人,他就是“孙吴四英杰”之首的周瑜。周瑜,字公瑾,是小霸王孙策的发小,也是孙策平定江东时的元老及大功臣。孙策去世之后,他又开始辅佐,在军事上,他曾从征黄祖,也曾火烧赤壁;在战略方针上,他曾提出扣留刘备,与两分天下,也曾提出进军西川,雄据巴蜀,再与曹操角逐。连孙权都曾感慨,“孤非瑾,不帝矣。”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在准备攻打益州的时候,亡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只是他不仅自己的结局令人唏嘘,其两个儿子的下场也让人难以接受——一人早夭,一人因罪被流放。 按理说,周瑜是江东重臣,就算他早逝,其后人也应得到良好的照顾和教育才对,可《·周瑜传》记载:“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群臣请愿,孙权准备赦免他的时候)会胤病死。”他的后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对此,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周瑜没来得及教导 抛开早逝的周循不谈,单说周胤,他之所以获罪,是因为孙权授予他精兵,赐给他爵位之后,他不但不思为国效力,反而倚仗自己的权势,沉迷酒色不能自制,孙权数次警告也无济于事。这种情况一看便知是缺乏教育的问题,毕竟周瑜公元210年便已去世,这个时候其长子周循也才八九岁的样子,周胤的年龄则更小,再加上周瑜一直忙于战事,也没有时间教导子女,周胤长歪并不意外。再加上周瑜、周循相继早逝之后,他便能为了周瑜一脉唯一的传人,不管是他家庭,还是其他曾与周瑜交好的人,都乐意惯着他,他做出一些荒诞的事情,可能性则更大。 二、周循和周胤自己的原因 周循早逝,很可能是受周瑜遗传,或者本身存在什么疾病,他的早夭,任何人都只能唏嘘却无可奈何;至于周胤,则有自己不争气的缘故。毕们兄弟二人,同时丧父,周循“有瑜风”,他却成长为了这般模样,除了与缺乏与亲的教导有关,也有他自身的原因。毕竟汉末三国时期,幼年或少年丧父,却成为大才的人物并不少,例如刘备、、、等,都是在缺乏父亲教导的情况下长大的,可是这些人并没有长成他这般模样。 三、孙权故意为之 当然了,如今还有一种比较阴谋论的说法,那就是孙权故意为之。毕竟,孙权是一个非常小家子气的人,在权势方面比较严防死守,例如他称帝之后,只为自己的父亲追加了帝号,却只将为自己打下江东的哥哥孙策,追封为了长沙桓王;再如他一直重用自己提拔起来的人物,却对江东的世族,以及孙策时期的旧臣进行打压,等等。而周瑜出身名门,又是功劳不可抹杀的重臣,孙权忌惮他是难免的。毕竟周瑜不但出身好、功劳大,还是孙策的发小与连襟,他很可能害怕,如果自己一脉与孙策一脉,争夺江东控制权的时候,周瑜一族对战在孙策后人一方,即使周瑜早逝,他也不放心,所以对“有瑜风”的周瑜长子周循下了毒手,对长歪了的周胤进行了捧杀,甚至故意命人对其进行了错误的诱导。 仔细分析下来,这三种原因皆有可能,甚至三者也说不定,只不过,这些事情史料中没有详细的记载,已不可考,不知道大家对于此事,有什么看法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