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汉高祖刘邦称帝始末

时间:2024-06-19 23:58 来源:网络 作者: 小叶

【帆叶网探索分享关于汉高祖,刘邦,始末相关的知识】

汉高祖刘邦称帝始末

汉高祖刘邦,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人,出生地点在今天江苏省徐州市丰县。

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卒于公元前194年,是大汉王朝的创始人。

刘邦出生的那一年,东周最后一任国王周郝王向秦国投降,并在同一年死去,东周灭亡。

大约在周平王东迁的那一年前后,罗马的开国国王罗穆璐出生。

刘邦出生之前三十年,罗马共和国持续二百多年的等级冲突结束,罗马平民取得与贵族同等的参政权,政体由贵族共和转变为民主共和。

刘邦三十五岁时,秦统一中国。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敲响了历时一千多年、贯穿夏商周三代的君主封建制的丧钟。

刘邦建立汉王朝,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由君主封建制向极权君主制转型的过程,进入君主专制时代。

刘邦是第一个草根逆袭做皇帝的人,是真正的能力以外的资本等于零的人,但他并不是最后一个。

我们对于刘邦的身世知之不多,这并不奇怪。

刘邦是第一个草根皇帝,父亲刘太公是个农民,并不是什么贵族世家,自然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家世。

不过,刘邦是大汉朝的开国皇帝,一代枭雄,出生时上天自然不能没有任何表示。

据说他的母亲曾经在河边休息,梦见自己和神明约会。

当时,电闪雷鸣,天昏地暗。

刘太公关心自己的老婆,赶紧跑去察看,却发现有蛟龙缠在他老婆的身上。

不久刘太太便怀孕了,十月怀胎,生下刘邦。

所以,刘邦的爹虽然只是个农民,他却是个龙种,因此后来做了皇上。

当然,这个故事很可能是刘邦成功后有人为了给他脸上贴金杜撰的,也有可能是吕后的发明,吕后在这方面非常在行。

史书记载,刘邦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腿上有72颗黑痣。

也就是说刘邦长得鼻梁高耸,天庭饱满,相书说这是天生的帝王相。

刘邦为人大大咧咧,在家好吃懒做,不干活,经常挨他父亲刘太公数落。

刘邦成年以后,离开自己的老家丰县,到邻近的沛县去当公务员,做到了泗水亭长,相当于负责泗水这个地方治安的派出所所长,科级干部。

刘邦应该还是读过一些书的,秦国统一后,焚书坑儒,规定一切以吏为师,想当公务员,就得学习法律,通过公务员考试才行。

所以,刘邦并不是一个不识字的大老粗,他只是不学之乎者也而已。

刘邦对人很无礼,和他共事的人都被他戏弄过。

他尤其讨厌儒生,见到儒生必侮辱之。

这也难怪,秦始皇重用法家人物,焚书坑儒,儒生自然遭人鄙视,就像文革时的臭老九,刘邦也是个俗人,不能不受世俗偏见的影响。

刘邦还贪杯好色,经常在酒肆里赊酒喝,一喝就醉。

一开始,酒家常常欺负他,卖给他的酒价钱比平常高好几倍,刘邦也不在意。

后来刘邦身上接连出现怪异的事,酒家卖给他的酒就经常打折了。

有一次,刘邦出差到秦国首都咸阳,正好看到秦始皇出游,旌旗招展,戈戟林立,鼓乐喧天,气派非凡。

刘邦羡慕得口水都流出来了,长叹了一口气说:哎呀,大丈夫就应该是这样的!在那个年代,说这种话是要掉脑袋的,连想一想都有罪。

天底下有这种想法的人我们知道的也就三个,一个是陈胜,小学生都知道,他在造反时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千古绝唱。

另一个是项羽,他也看到过秦始皇的仪仗,说了句:彼可取而代之。

再有就是刘邦。

看得出,刘邦这时候只是羡慕,并没有要当皇帝的想法。

陈胜只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幻想着有朝一日出将入相,封妻荫子,也没有取代秦始皇的想法,真正有当皇帝想法的是项羽。

他们后来都创造了历史,陈胜开启,项羽继续,刘邦完成。

刘邦的老婆吕雉也是个女中龙凤。

刘邦找到这个老婆的经历值得一提。

吕雉的老爸吕公是单父人,单父就是今天山东省单县。

吕公和别人结了仇,在老家没法混了。

正好,他和沛县县令是好朋友,便跑到沛县来避祸。

沛县的官吏们听说县令家来了贵客,都跑来送钱拍马屁。

萧何是沛县的主吏掾,相当于人事部长,负责宾客总接待。

他告诉大家:送礼不满一千钱的,只能坐在堂下。

刘邦大摇大摆走了进来,说:贺钱一万!吕公一听大惊,心想这是哪个土豪,出手这么大方?赶紧迎了出来。

刘邦其实一分钱没带,是来吃白食的,这吕公却一点也不在乎。

原来,吕公平日里喜欢给人相面。

他一看刘邦长相非凡,气势逼人,心里就喜欢他三分,赶紧往里请。

萧何一看,老头要上当,连忙提醒他:刘季喜欢说大话,干不成什么事。

吕公却丝毫不以为意。

萧何是否真的说过这句话,史记的记载有可商榷之处。

《史记·萧相国世家》说: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

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

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

意思是萧何是县组织部长,刘邦还没有发迹的时候,萧何就经常罩着他。

以他们的这种关系,萧何按理不会在吕公面前这么损刘邦。

无论如何,萧何后来是彻底改变看法了。

刘邦可是当仁不让,径直走到主宾的位置上一屁股坐下。

宴会结束后,吕公把刘邦留下。

吕公说:我平时就喜欢给人相面,阅人无数。

我看你面目清奇,世间罕有,将来必贵不可言,请你自爱。

我有个女儿,我想把她嫁给你做媳妇。

这吕公的性子也太急了点,可把他老婆给气坏了,吕太道:你不是常说我们这个女儿命好,得嫁个贵人吗?沛县县令向你提亲,你都不答应,怎么就把她嫁给刘季这么个穷光蛋?吕公说:你妇道人家懂什么?把女儿嫁给了刘邦。

要说这个吕公能掐会算,看准了刘邦是个真龙天子,早晚登基做皇帝,鬼都不信。

但天下将乱,他想必是知道的。

刘邦这样的人要放在和平时期,也就是个混吃混喝的小吏,不会有大出息。

乱世豪杰蜂起,英雄不问出处,像刘邦这样胆大妄为之徒肯定要比萧何这种谨小慎微之辈吃得开。

吕公不是会算命,他只是有政治眼光,拿女儿进行了一场政治投资。

他成了嬴政的母亲——赢麻了!

吕后也不是一般人,她对刘邦的事业帮助很大。

主要表现在她坚定地鼓励和支持刘邦干大事,并帮助刘邦打造出一个真命天子的迷信光环。

据说有一次吕后带着两个孩子在地里除草,有个老先生路过,找他们讨水喝。

吕后对老头很热情,不仅给喝的,还给吃的。

老头无以为报,便给吕后看相。

老头看完,呀呀呀了老半天,连声说道:夫人您可是天下贵人哪!吕后很高兴,又让他给两个孩子也看一看,老头说:您之所以能得富贵,全靠您的这个儿子。

在古代,女人没有地位,母以子贵。

刘邦回家后,吕后告诉他,有个老头给我们母子相面,说我们都是大富大贵之人,要不你也去让他给看看?刘邦一听,赶紧追出去,找到那老头,请他也给自己相一面。

老头说:夫人和孩子都跟您长得像,从面相上看,您贵不可言。

刘邦谢过老头,说:要是你说得准,我将来一定报答你。

后来刘邦做了皇帝,派人去找老头,哪里还找得到?

老头可能只是为了报答吕后的一饭之恩,说了一些恭维的话,也可能真是个算命瞎子。

这要是一般人,可能听完呵呵一笑,也就过去了,不会太当回事。

有心人也可能以此励志一番。

可他是刘邦,一个看见秦始皇的仪仗就发出大丈夫当如此也感慨的人,老头一语点醒梦中人。

我甚至认为,这个老头很可能就是吕后安排的,目的是为了激活丈夫沉睡的潜能。

这吕后可不是普通的村妇,会安心守着一个贪酒好色的丈夫,一辈子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而是一个心比天高的女人。

这要是和平时期,吕后也只能自叹命薄,但那是个乱世,机会青睐有心人。

心理暗示对于人的作用是很大的,刘邦之所以敢于造反,后来又和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和吕后的暗示、鼓励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吕后不仅利用迷信鼓励丈夫干大事,还为丈夫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神秘的光环。

秦始皇建造阿房宫,又在骊山大造陵墓,大量征调天下民工,最多时调集了八十万人。

刘邦作为泗水亭长,负责替县里往骊山输送修墓的苦力。

这些苦力可不是正常分派的,秦始皇说,在他的统治之下,人民没有徭役。

这些人都是以罪犯的身份被送去劳动改造,秦朝的法律绵密苛刻,人很容易就触犯法律,免费的苦力源源不断。

被送去修墓建长城的人基本是有去无回,因此,这些人没走多远就逃走了一大半。

刘邦估计,等到了目的地,恐怕跑得一个都不剩。

自己交不了差,根据秦朝的法律,失职是要杀头的。

刘邦心一横,对剩下的人说:你们别跟着我了,都逃命去吧,我也要躲起来了。

队伍中有十几个胆大的当即表示愿意留下来,跟刘科长干革命。

这一天,他们要经过一条河。

刘邦让一个人前面探路,那人回来报告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道,赶紧回头。

刘邦已经喝醉,借着酒劲,拍着胸脯说道:大胆往前走,怕个球!刘邦带头上前,拔出剑来,把蛇砍成两段。

本来,杀死一条蟒蛇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

但是一个有心人编了个故事,就把这件事给神化了。

故事是这样的。

有人经过刘邦斩蛇的地方,看见一个老妇人在那里哭。

过路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我哭是因为有人杀了我的儿子。

过路人问:你的儿子为什么被杀?老妇人说:我的儿子是白帝子,他变成一条蛇,挡在了路上,被赤帝子杀死了。

白帝少昊是嬴秦的祖先,赤帝就是炎帝。

白帝子是秦朝皇帝,赤帝子当然就是刘邦了,所以刘姓皇族后来又叫炎刘。

刘邦斩蛇起义被神化成他将推翻秦朝并取而代之。

但这个故事很可能也是吕后编造的。

刘邦当时是个亡命徒,朝不保夕,逃命还来不及,哪有心思推翻秦朝做皇帝?他的身边都是逃亡的罪犯,也没有这样的素质。

吕后受她父亲吕公的影响,一直都在做着富贵梦,只有她能编出这样的故事。

刘邦听后心里很受用,更加目中无人,身边的人也越来越怕他。

我们不知道项羽知不知道这个故事。

如果他早就知道,却又不把这当回事,在鸿门宴上放了刘邦,那只能说明项羽这个人政治上缺根弦。

刘邦早已宣布,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项羽却懵然无知,一直是个糊涂虫!

吕后确实是个造神高手。

刘邦刚刚造反的时候,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整天隐藏在豫皖苏鲁交界的芒砀山里。

一般人很难找到他,吕后却能轻而易举地找到。

这其实不难理解,吕后最熟悉刘邦的习性啊!但吕后就连这也能添油加醋,编造出一个对刘邦很有利的神话来。

刘邦自己也觉得奇怪:我藏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难道你有特异功能不成?吕后说:你藏身的地方头顶上经常有云气,我只要顺着云彩去找,总是能找到。

刘邦一听,更加觉得自己不是一般人了。

沛县里听到这个故事的人都觉得刘邦是天选之人,跟着他干革命肯定有奔头,个个想投靠刘邦。

人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贤内助,这话不无道理。

吕后不仅利用迷信为丈夫鼓劲,坚定丈夫的信心,还帮助他宣传塑造形象,在刘邦造反初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史记》说,吕后为人刚毅,辅佐刘邦平定天下,韩信、英布等有功之臣被杀,都是吕后亲自动手或者是出主意。

戚夫人是刘邦的宠妃,刘邦曾经动过把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立为太子的念头。

刘邦一死,吕后便把戚夫人砍去手脚,做成人彘,扔进厕所里,还残忍地带着自己的儿子汉惠帝刘盈去观看。

可见吕后这个人内心有多么强大。

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在刘邦死后临朝称制十六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事实上的女皇。

秦二世宠信赵高,日夜荒淫无度。

他重启阿房宫建设,又征调五万名身强力壮的人守卫咸阳,进行军事训练。

这些人和狗马禽兽消耗大量粮食,咸阳供应不上,于是向郡县调取。

运粮的民工自带粮食,禁止咸阳三百里内的人食用这批粮食。

高压统治下,民不聊生。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底层民众发动的、以改朝换代为目的的暴力革命,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历史空前,标志着中国以禅让制和汤武革命为特点的、由贵族领导的朝代更替成为历史,自下而上推翻君主统治的暴力革命成为改朝换代的主要形式。

陈胜和吴广都是农民。

陈胜年轻时给人当长工,有一次,在地里干活时,他突然中途扔下锄头,冒出一句话:苟富贵,无相忘!一起干活的人都笑他傻,说:你一个长工,刨地是你的命,哪来的富贵?陈胜叹了一口气说:唉,小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

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了确保大秦江山永固,子孙万代统治这个国家,发兵三十万北上攻打匈奴,征调民夫几十万修建长城。

他又修建阿房宫,派兵攻打岭南。

几项大工程前后动用数百万人力,死者无数,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在秦朝,百姓以二十五家为一闾,富人居闾右,穷人居闾左。

秦朝征召士兵和民夫,政府不管装备,被征召的人要自办装备和费用。

所以一开始,被征召的是居住在闾右的富人,因为只有他们有能力置办装备。

富人消耗完了,开始征调闾左的穷人。

专制政权一旦扰动最底层的群体,它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这一年,秦国征发闾左穷人九百人去戌守渔阳。

渔阳在现在的北京市密云县。

陈胜和吴广被任命为这支队伍的屯长,在两名军官的押解下前往目的地。

当时正当多雨季节,走到大泽乡,道路中断,无法前进。

大泽乡在今天安徽省宿州市东南四十里。

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肯定不能按照规定的时间走到渔阳。

秦朝是以严刑峻法而著称的,秦政府可没有不可抗力一说。

根据法律,耽误了时间,所有的人都得杀头。

俗话说,兔子逼急了也会咬人。

陈胜和吴广两个人一起合计:我们现在逃走,会被抓住杀掉;起来造反也会死。

反正都是死,还不如豁出去,干一票大的。

陈胜说:天下苦秦久矣!我听说秦二世哥们弟兄排行靠后,本来大位轮不上他坐,当皇帝的应该是长子扶苏。

但是扶苏经常向皇帝进谏,惹得秦始皇不高兴,被派到外面去带兵。

据说他没有犯什么罪,却被秦二世杀了。

百姓都认为他是个好人,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楚国将军项燕打了很多胜仗,深受楚人爱戴,有人认为他还活着。

如果我们的队伍打着扶苏、项燕的旗号,一定会有很多人响应。

可见陈胜平时还是读书看报,了解一点时事的,并不是一个只知埋头苦干的愚夫。

吴广同意陈胜的看法,二人找人占卜,占卜师知道他们想干什么,便说:你们想干的事都会成功,但还是得问一下鬼神吉不吉利。

一语点醒梦中人,二人说:这是在教我们树立威信!于是拿块布帛,写上陈胜王三个字,塞进别人捕获的鱼肚子里。

戍卒买鱼烹食,发现鱼肚子里的帛书,不禁心里嘀咕。

陈胜又让吴广夜里到附近寺庙里,点上篝火,模仿狐仙的声音大叫到: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大惊。

第二天,大家都看着陈胜窃窃私语。

吴广有人缘,戍卒们都听他号令。

押送的军官喝醉了酒,吴广用话刺激他,军官殴打吴广,激起众怒。

吴广夺过军官的剑,将其杀死,陈胜也上前帮忙,杀死两校尉。

二人把戍卒们召集起来,说:我等遇到大雨,都误了期限,犯了死罪。

即便不被处死,作为戍卒,十个里有六七个活不成。

壮士不死则已,要死就得死个轰轰烈烈。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家欣然从命,打着扶苏、项燕的旗号,以顺从民意。

设坛盟誓,陈胜自称将军,任命吴广为都尉。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起义,史称大泽乡起义。

天下豪杰纷纷响应,不久,起义便如燎原烈火,席卷全国,连孔子的第八世孙孔鲋都跑了国力,投奔陈胜。

陈胜一路势如破竹,到陈县的时候,已经拥有兵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人,士卒数万人,陈县被一鼓而下。

陈县的豪杰父老拍陈胜的马屁,纷纷发出请求,要陈胜自立为楚王。

陈胜听说大梁人张耳、陈余有见识,就征求二人的意见。

二人回答道:秦实行暴政,灭人国家,暴虐百姓。

将军出生入死,为天下除暴。

现在您刚到陈县,就迫不及待地称王,这是向天下人暴露您的私心。

希望将军不要称王,立即引兵西向。

派人扶植六国国王的后代,给自己培植党羽,为秦朝增加敌人。

敌人多了力量必然分散,盟友多了军力就会强大。

如此一来,秦国野战无兵,城守无人,将军可以灭了暴秦,占据咸阳,号令天下诸侯。

亡国的诸侯得以复国,必然对您感恩戴德,您的帝王之业便成就了。

如今您只占领一个陈县便称起王来,天下人恐怕都洗洗睡了。

陈胜不听,自立为王,建国号张楚。

陈县在现在的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

由此可见,陈胜的所谓鸿鹄之志也不过是个小目标而已,他并没有终结暴政、建立一个合理社会的伟大理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真实道出了他心中的愿望,也就是做个王侯将相。

所以,在攻下陈县这个铁岭般大城市后,他就迫不及待地称起王来。

和刘邦对秦始皇排场的羡慕、项羽彼可取而代也的不屑相比,陈胜的格局还是小了一点,这就决定了他事业的高度。

也许这与陈胜出身长工,没有机会见大世面有关吧?

陈胜发动起义的时候,刘邦已经先他一步脱离组织关系,上山打游击了。

陈胜号召天下人起来造反,许多郡县纷纷响应,杀死秦朝官吏,投奔陈胜。

风声传到沛县,县令非常害怕。

他一合计,还是主动革命为好,免得被人造反,丢了脑袋。

县令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手下的官吏萧何和曹参,萧、曹说:阁下是秦朝的命官,平时没少得罪人。

如今您想叛变,沛县人恐怕不会听您的号令。

不如先找回流亡在外的亡命徒,他们有好几百人,利用他们来弹压百姓,谁敢不服?县令一听有道理,命令刘邦的连襟樊哙去把刘邦找回来。

这时候,刘邦手下已经有几百号人了。

萧何、曹参这个主意是不是吃里扒外,事先和刘邦串通好的,我们不得而知。

萧何沛县人,因为公文写得好,被任命为主吏掾,相当于县人事部长。

刘邦还是个布衣的时候,萧何就好几次罩着他。

刘邦当亭长,萧何经常保护他。

刘邦出差去咸阳,别人送的礼金是三百钱,只有萧何送的是五百钱。

这两钱之差,刘邦记了一辈子。

曹参是沛县的狱掾,萧何的部下。

他们出的显然是个馊主意。

秦朝任命的官吏全是酷吏,平时帮助朝廷坏事干尽,到了关键时刻没有一个顶事的。

樊哙找来了刘邦,县令却后悔了。

他怕自己驾驭不了刘邦,于是赶紧把城门关起来,派兵把守。

他还想对萧何、曹参下手,这可把二人吓坏了。

他们翻过城墙,投奔了刘邦。

刘邦没有对沛县发起强攻,而是发起攻心战。

他写了一封信,用箭射进城里。

信里是这样说的:天下苦秦久矣。

你们为县令守城,可是当前各地都在造反,你们的城市早晚会被攻破的。

倒不如你们争取主动,杀了县令,选个有能力的人来当领导,响应造反的诸侯,这对大家都好。

要不然,城破之日,大家都得死,那可不值当。

沛县人一听有道理,大家一起杀了县令,打开城门,把刘邦接了进来,就要拜刘邦为县令。

刘邦这时候显得很谦虚,他说:如今天下大乱,豪杰并起,要是不找个有能力的人来领导大家,我们将来会一败涂地。

我倒不是爱惜自己,就怕不是那块料,耽误了大家。

你们还是找个比我行的人来干吧。

萧何等人平时职位倒是比刘邦高,也更有本事,但他们都是文官,胆子小,怕万一造反失败,秦政府找他们算账,会灭他们九族。

因此,他们都给自己留后路,争着把大位让给刘邦。

沛县的父老们也说:我们平时就听说在刘季身上发生了种种怪异的事情,这人早晚会发达。

而且占卜的结果也是刘季最吉利。

让他来干不会错。

刘邦谦让了许多次,无奈那位置实在没人敢坐。

于是大家推举刘邦为沛公,祭拜黄帝和蚩尤,号令部众。

刘邦与萧何、曹参、樊哙等招兵买马,拉起一支两三千人的队伍。

他们以红色作为旗帜的颜色,因为传说刘邦杀掉的蛇是白帝子,他是赤帝子。

可以说这时候的刘邦已经在想着如何推翻秦朝、取而代之了,起点高,目标明确,舆论发酵充分,机会自然青睐有准备的人。

再回头看陈胜、吴广。

陈胜揭竿起义后,各郡县纷纷杀死当地的秦朝官吏,响应陈胜。

周章又叫周文,陈县人,曾经在楚将项燕手下担任占卜师,有点名气。

他夸下海口,说自己懂兵法,陈胜被他唬住,封他为将军。

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陈胜派周章向西攻打秦国。

一路上,周章的队伍不断壮大,到了潼关的时候,军队已经发展到几十万。

秦二世大惊,赶紧赦免在骊山修建陵墓的苦力,给他们发放武器,命令少府章邯率领他们迎战周章。

周章的军队是乌合之众,人数虽多,战斗力却不强。

周章只是嘴皮子将军,章邯可是秦末名将。

周章不是对手,被章邯打得大败而逃。

章邯随后追赶,又在河南渑池大败周章的军队,周章自杀。

张耳、陈余是魏国的名人,秦灭魏国,重金悬赏追捕他们。

二人逃到陈县,隐姓埋名,靠给村里看大门为生。

陈胜攻下陈县,二人投靠陈胜。

他们劝陈胜拥立六国国王的后代,不要自立为王,陈胜不听。

后来,他们请求陈胜拨给他们一只军队,北上征服赵国,陈胜答应了。

陈胜派自己的朋友武臣率领这支军队北上,很快就夺取赵国的大部分地区。

武臣在张耳、陈余的鼓动下自立为王,陈胜无可奈何,只得承认。

周章向咸阳进军的时候,陈胜命令武臣率领赵军西进,配合攻打关中。

张耳、陈余又劝赵王拥兵自重,坐山观虎斗。

直到章邯打败周章,陈胜、吴广失败,项梁被杀,章邯率军攻打赵国,这二位老先生还在那里做着太平大梦呢。

若不是项羽破釜沉舟,打败了秦军,这场由陈胜发起的秦末大起义很可能就被彻底镇压下去了。

由此可见,张耳、陈余劝陈胜封六国国王后裔,其实是包藏私心的,并不是什么制胜的法宝。

分封六王后裔,不派兵则不起作用,派兵则削弱自己。

秦朝镇压叛乱,必定先拿陈胜吴广开刀。

诸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必然袖手旁观,不会出手相救。

如此一来,分封的作用何在?后来张耳、陈余遭到秦军围攻,各路诸侯的救兵全部作壁上观。

如果不是项羽破釜沉舟,独力大战秦军,张耳、陈余和大赵国全都凉凉了。

这时候,燕、赵、齐、魏等国纷纷造反,自立为王。

项燕之子项梁和侄子项羽也在吴地起兵,响应陈胜。

陈胜封吴广为假王,监督诸将攻打军事重镇荥阳。

章邯打败周章的军队后,向陈胜所在的陈县进军。

三川郡守李由死守荥阳,吴广久攻不下,章邯将至。

吴广手下将领田臧主张围点打援,怕吴广不从,于是假传陈胜的旨意,杀死吴广。

田臧把吴广的头颅送给陈胜,陈胜赐给田臧令尹的大印,任命他为上将军。

田臧与秦军在敖仓决战,田臧阵亡,军队溃败。

章邯攻打陈县,陈胜战败,逃往汝阴,也就是现在安徽省阜阳市,在下城父被他的车夫庄贾杀害。

陈胜称王的时间总共只有六个月。

陈胜称王后,他的老丈人曾经去找过他,从前和他一起扛长工的人想起往日陈胜说过苟富贵无相忘的话,也跑来找他,想沾点光。

陈胜不拿自己的老丈人当贵客,对他长揖不拜。

老丈人大怒道:你趁天下大乱,窃取尊号,还怠慢长辈,兔子尾巴长不了。

也不听陈胜挽留,拍屁股走人。

起初,陈胜热情地接待他的那些工友。

但是他们中有个人缺心眼,时间一长就忘乎所以,把陈胜卑贱时的陈芝麻烂谷子翻了出来。

有人对陈胜说:您的那个发小是个蠢货,口无遮拦,有损您的威望。

陈胜也觉得很没面子,就把那人杀了。

这样一来,所有陈胜的老朋友都找借口离开他,陈胜身边一个亲近的人都没有。

陈胜任命朱防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专门监督群臣。

手下将领外出打仗,一有过失,就抓起来治罪。

以苛察为忠,对于自己看不顺眼的,直接治罪,不按程序交给负责的官吏。

所亲近的都是一些马屁精,所以大家不服。

司马迁认为陈胜因为这个原因,起义不久便失败了。

看陈胜造反后的表现,几乎就是一个在野的皇帝。

他只是没有成功,否则很难说他会不会做得比秦朝的皇帝更好。

在本书中,我会不时地拿一些西方、尤其是希腊罗马的领袖来做比较,以便揭示,不同的领袖,不同的做法,会把一个国家带往何方。

我翻译了大量希腊罗马史学著作,在史料的掌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我认为拿罗马的开国国王罗穆璐来和陈胜做个对比,应该是合适的。

罗穆璐出生在周平王东迁前后,他和弟弟雷慕斯一生下来就被抛弃了。

故事要从特洛伊战争说起。

话说特洛伊城陷落后,王子埃尼亚斯带着族人冲出重围,逃往意大利,在拉丁人的领地上定居下来,他的后代建立阿尔巴王国。

王位传到努米托和阿穆略两兄弟,哥哥努米托继承王位,弟弟阿穆略继承财产。

阿穆略财大气粗,反夺了努米托的王位。

为确保努米托的后代不会争夺王位,阿穆略杀死了努米托的所有男性后代,只留下努米托的女儿伊丽娅。

但他还是不放心,又把伊丽娅送到灶神庙当祭司。

根据法律,灶神庙的祭司必须保持处女身,违者处死,这样就能确保伊丽娅不会生孩子。

谁知伊丽娅却怀孕了,阿穆略在女儿安托的求情下没有处死伊丽娅,但是命令,一旦孩子生下,立即处理掉。

伊丽娅生下一对孪生子,国王命令仆人把孩子带到台伯河扔掉。

也是罗穆璐兄弟命不该绝,台伯河水泛滥,仆人图省事,没有走到河流深处,远远地就把盛放两个孩子的木盆丢下。

洪水把兄弟俩带走,被一个养猪人发现,带回家里抚养。

两兄弟长大后,喜欢打抱不平,远近闻名。

也是命中注定,阿穆略的统治不得善终,有一天,兄弟俩与努米托爷孙相认了。

这件事当然瞒不过阿穆略,事不宜迟,必须赶快行动。

罗穆璐紧急调集平日里在一起打抱不平的弟兄,无非是一些国王农牧民、逃犯和奴隶,紧急编成军队,在木棍的顶端绑上草作为旗帜,和陈胜吴广的揭竿为旗也差不多。

兄弟俩里应外合,推翻了阿穆略的统治,把祖父努米托重新扶上王位。

两兄弟不想做富二代,等着继承祖父的王位。

他们决定带领手下到自己长大的地方去建国,创立一番事业。

在建立罗马城的时候,兄弟俩为选址发生争执,随后双方大打出手,雷慕斯被杀。

罗马城建成后,罗穆璐成为罗马的第一任国王。

他把适合服役的人编成军团,其余的人作为平民;从平民中选出一百名精英,组成元老院,凡事先咨询元老院后再实行。

他建立起一个国王、元老院和军队加平民的三权鼎立的体制,这一权力结构后来由共和政体所继承,为罗马发展壮大、称霸西方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伟大的政治家建立优良的制度,垂范后世,政治暴发户眼里只有权力,这也许就是罗穆璐与陈胜之间的区别。

陈胜和吴广死了,秦二世却没有高兴太久。

很快,更厉害的角色登场了。

刘邦竖起义旗,自立为沛公,自然少不了攻城略地,打打杀杀。

至于他攻打过哪些地方,我就不多说了。

我写的是传记,不是历史。

我只说能够反映刘邦性格的事,其他的事留给史学家去考证。

我的目的是揭示为什么他能够成功,而别的人如项羽却失败了。

雍齿是沛县人,刘邦的同乡。

刘邦攻下老家丰邑后,把该城交给雍齿守卫。

魏国将军周市率军攻打丰、沛,派人告诉雍齿:丰邑从前属于魏国。

如今魏国已经打下几十座城池,如果你投降魏国,魏国将封你为侯,守卫丰邑。

如果你不投降,我们攻下丰邑,杀光全城百姓。

周市用的正是刘邦攻大沛县时用过的招数。

雍齿一直都瞧不起刘邦,如今受刘邦领导,心里老大不情愿。

魏国招降,正中他的下怀,他没有多想就投降了。

刘邦领兵攻打丰邑,无奈兵力单薄,怎么也打不下来,急火攻心病倒了,不得已率军回到沛县。

刘邦痛恨雍齿和丰邑子弟背叛自己,却又无可奈何。

陈胜死后,景驹被陈胜的部下秦嘉立为楚王。

刘邦听说景驹在留县,就前去投靠。

留县在沛县的东面,是现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留庄镇。

正好张良也聚集了百十号人要去投奔楚王,二人在路上相遇。

张良是智多星,所谓的谋圣,自然慧眼识英雄,当时就投靠了刘邦,刘邦拜他为厩将,相当于军中的后勤部长。

张良是韩国贵族,其先祖出过多任宰相。

张良二十岁的时候,秦灭韩国,张良因为年纪轻,没有做过韩国的官。

韩国灭亡时,张良有仆人三百人,弟弟死了他都不将其下葬,而是把家里的钱全部拿出来,寻找刺客,要刺杀秦始皇,为韩国报仇。

张良找到一个能使一百二十斤重铁椎的大力士,就在秦始皇东游的时候,张良和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狙击秦始皇。

大力士一铁锥砸中秦始皇的一辆副车,秦始皇没在里面,逃过一劫。

秦人四处缉拿凶手,张良逃到下邳,隐姓埋名。

秦国虽然专制,无奈没有天网相助,张耳、陈余和张良都顺利地潜伏了下来。

据说在这里张良得到一个神秘老人传授的一部《太公兵法》,他如获至宝,经常研习,变得足智多谋。

张良在下邳逃亡时也没闲着,而是任侠仗义,当时项羽的叔叔项伯杀人,和张良藏匿在一起。

这段经历在鸿门宴上派了用场,改写了历史。

张良多次运用《太公兵法》向刘邦献计献策,刘邦常常采纳张良的计策。

张良也跟别的造反派头头讲,那些大老粗没有一个听得懂。

张良说:沛公大概是上天派来的人吧。

于是专心辅佐刘邦。

刘邦没有从景驹那里借到军队。

这时候章邯干掉了陈胜,向东杀来。

刘邦与秦军在萧县交战,不利,转而进攻砀山县,三天拿下,收编砀山军队五六千人。

他率军杀回丰邑,却还是没能打下来。

这时候,他听说项梁驻扎在薛县,便率领一百多名骑兵跑去见项梁。

薛县在今天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

项梁对刘邦很不错,出手非常大方,拨给了刘邦五千军马,还给了十个五大夫将。

五大夫是秦汉时期的爵位,级别不低。

刘邦率领这支生力军攻打丰邑,这次终于成功,雍齿逃往魏国。

丰邑是刘邦出生的地方,秦时属于沛县,汉时改丰县。

父老乡亲背叛刘邦,成了刘邦心头永远抹不去的痛。

但背叛刘邦的雍齿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后面我们还会谈到。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在大泽乡起义。

九月,项梁和侄子项羽杀死会稽郡守起义,响应陈胜。

会稽郡的治所在现在江苏省苏州市。

项梁自任会稽郡守,以项羽为裨将。

陈胜兵败被杀,部将召平假传陈胜的圣旨,拜项梁为楚王上柱国,命令项梁率军进攻秦军。

项梁率领八千军队渡过长江,陈婴、黥布、蒲将军等率领手下前来投靠,兵力壮大到六七万人。

这时候,项梁确定陈胜已经被杀,于是召集诸将到薛城议事。

刘邦从沛县前往薛城拜见项梁,项羽刚刚攻取襄城,也来到这里,秦末两个叱咤风云的对手第一次碰面。

这时候,项羽只有二十四岁,而刘邦已经四十七了。

这一年龄差距在后来的楚汉相争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一年,范增七十岁。

他平时呆在家里,就喜欢琢磨些耍弄阴谋诡计的事。

天下大乱,范增这种人怎么可能安分?他跑来给项梁出主意:陈胜不败才没天理。

秦灭六国,楚国是最冤的。

楚怀王被骗到秦国去,有去无回,楚国人心痛到现在。

所以,楚国的南公先生说:‘即便楚国只剩下三户人家,早晚也能把秦国灭了。

’陈胜第一个起义,不立楚王的后代而立自己为王,肯定长不了。

阁下从江东起兵,楚国的将领们纷纷投奔将军,就是因为将军家人世世代代在楚国为将,能够光复楚国,拥立楚王的后人。

项梁是被杀的楚将项燕的儿子,一听这话,觉得很有道理,便派人去寻找楚怀王的后人。

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这时候正在民间给别人放羊呢,项梁把他立为楚怀王,以满足楚国百姓的愿望;任命陈婴为上柱国,定都在盱眙。

项梁自封为武信君。

张良一直想光复韩国,便趁机对项梁说:您已经立了楚王的后人为王,那就干脆把韩王的后人也立了吧,可以壮大您的力量。

项梁派人找到韩成,把他立为韩王,任命张良为司徒,给了韩王一千多个兵,让他去收复韩国的土地。

范增出的这个主意看似方便可行,借助楚国残余的影响力,可以更加迅速地壮大自己,但其实是画蛇添足。

陈胜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农民,照样一呼百应。

他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轻敌。

陈胜小农意识太强,刚拿下陈县这么一个巴掌大的城市就称王,再加上用人不当,轻率冒进,以致失败。

他一手扶植起来的赵国拒绝派兵配合攻打秦国,致使周章孤立无援,被章邯打败,证明分封诸侯只能分散自己的力量,并不见得对自己有利。

范增观念陈旧,和张耳陈余等一干六国遗老遗少一样,没有察觉时代已经发生变化,还幻想恢复君主封建制,为后来项羽的失败埋下祸根。

在当代的著名谋士中,只有张良一人看清了形势。

此事暂且按下不表。

项梁率领军队在山东东阿大败章邯率领的秦国军队,又在山东定陶将其打败。

项羽和刘邦在雍丘与秦军交战,秦军大败,秦将李由被杀。

雍丘就是今天的山东杞县,李由是秦国丞相李斯之子,时任三川郡守。

不久后,李斯受赵高陷害,被判腰斩,夷三族。

项梁连战连胜,开始轻敌起来。

宋义劝诫道:打了胜仗,将领轻敌,士兵怠惰,会吃败仗的。

我们现在就是这种情况,秦国的军队却越来越多。

我真为您担心。

项梁不听。

不久,秦二世调集所有的军队增援章邯。

章邯向楚军发动进攻,在定陶大败楚军,杀死项梁。

项梁死后,章邯也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导致他前功尽弃,最后连秦王朝也被葬送了。

他认为楚军已不足为虑,于是渡过黄河去攻打赵国,把两个比项梁更厉害的角色留着了后面。

可见宜将剩勇追穷寇是多么的重要!赵军哪敌得过两支大军的夹击,瞬间溃败,赵王歇、将军陈余和宰相张耳全部逃进巨鹿城,被秦将王离率军围困。

巨鹿在现在河北省邢台市。

项梁出事的时候,项羽和刘邦正在攻打外黄县。

外黄在今天河南省民权县。

当时从七月到九月,阴雨不断。

项羽和刘邦久攻不下,转而攻打陈留。

陈留在河南省开封市。

这时候传来项梁战死的消息,军队陷入恐慌。

很显然,再继续坚持下去非常危险,二人和将军吕臣商量,决定率军东归。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楚怀王把都城从盱眙迁到彭城,也就是现在江苏省徐州市,吕臣驻军在彭城东,项羽驻军在彭城西,刘邦驻军在砀山县,互为掎角之势,拱卫彭城。

不久,楚怀王把吕臣和项羽的军队合并,亲自率领。

任命刘邦为砀郡长,封武安侯,指挥驻扎在砀郡的军队。

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封吕臣为司徒,吕臣的父亲为令尹。

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这个家当是他们叔侄俩拼死拼活打出来的。

楚怀王是叔侄俩从羊圈里找来的,如今,项梁尸骨未寒,楚怀王就剥夺项羽的兵权,项羽的心情可想而知。

双方因此结下梁子,估计就是在这个时候,项羽第一次有了干掉楚怀王的想法。

刘邦或者因为实力较小,没有受到猜忌,或者因为他年龄较大,比较圆滑,或者因为楚怀王就想利用他来抗衡项羽,因而兵权没有受到影响。

赵国多次向楚国求救,楚怀王做出战略部署。

他兵分两路,一路由宋义率领,北上救援赵国。

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所有将领都听宋义的号令,尊宋义为卿子冠军。

另一路由刘邦率领向西挺进,攻打秦国中央政府所在地关中。

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平定关中,谁就是关中之王。

由此可见,后来项羽分封诸侯,执行的是楚国的既定政策。

当时,秦军依然强大,经常追着叛军打,大家都认为先入关的人一定是脑子进水了。

只有项羽因为痛恨秦国人杀害了他的叔叔项梁,反应积极,愿意和刘邦一起杀进关中。

怀王手下的老将们都说:项羽骁勇善战,为人心狠手辣。

上次攻打襄城,襄城人被他杀得一个不剩。

他所过之处,谁都活不了。

以前楚国多次出兵,陈胜和项梁都失败了,就是因为他们过于轻敌冒进。

这一次,我们不如派一个老成持重的人率军西征,对秦国父兄晓之以义。

长久以来,秦国人深受暴政之苦,如果去的是一个厚道的长者,不虐待他们,应该可以攻得下来。

项羽太彪悍了,不能派他去。

沛公向来宽宏大量,可堪此任。

因此,楚怀王拒绝让项羽参加西征军,而派刘邦率军西征。

从结果上看,楚怀王的这次安排是正确的,但也再次得罪项羽。

刘邦收集陈胜和项梁的残兵败将,经砀山县到达阳城和杠里,与驻扎在杠里的秦军对垒,打败了两支秦国的军队。

与此同时,宋义率军北上救援被秦军围攻的赵国。

宋义走到安阳时就不再前进了,这一呆就是四十六天。

项羽要求立即渡过黄河,向秦军发起进攻;宋义却想坐山观虎斗。

看样子,宋义也是个纸上谈兵之辈。

二人发生火并,项羽杀死宋义,楚怀王迫不得已,任命项羽为上将军。

楚军破釜沉舟,大破秦军,杀死秦将苏角,俘虏主将王离,秦将涉间自焚而亡。

王离是灭楚名将王翦之孙。

这就是著名的巨鹿之战,经此一战,蒙恬的军队被消灭,秦国已经不堪一击。

按下项羽与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苦战不提。

刘邦引兵向西,在昌邑遇到彭越,二人兵合一处。

昌邑在今天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

彭越是巨野泽中的渔民,平时在打鱼之余还兼做盗贼。

陈胜、项梁起义后,当地人也蠢蠢欲动。

泽中少年聚集了一百多号人,大家推举彭越作为统领。

彭越极力推辞,年轻人坚决要求,彭越这才答应。

他和大家相约,第二天太阳出来时集合,迟到者斩。

到了集合的时间,有十几个人姗姗来迟。

彭越说:我年纪大了,你们非要我来当这个头。

我们有约在先,迟到者斩。

今天集合,这么多人迟到。

我不能把他们都杀了,只杀最后一个。

说完就把那人拉出来砍了头,摆上香案,供上人头,号令部下。

所有人大惊失色,头都不敢抬。

彭越攻城略地,收集散兵游勇,队伍发展到一千多人。

这一次,彭越投靠了刘邦。

刘邦、彭越率军攻打昌邑,但没有攻下。

彭越并无远大志向,当即回到他的老巢巨野泽,刘邦继续西进。

这一天刘邦来到高阳乡,高阳人郦食其前来求见。

高阳在现在河南省开封市,秦时属陈留县。

郦生平时喜欢读书,家里穷得叮当响,靠给村里看大门糊口。

尽管地位卑贱,当地的贤士豪杰却不敢瞧不起他,都称他为狂生。

陈胜、项梁起义后,手下有几十个将领来过陈留。

郦生发现他们个个粗鄙贪婪,听不进有见识的话,于是隐匿不出,静观其变。

刘邦来到陈留,手下有个骑士正好是郦生的同乡。

郦生对这位同乡说:我听说沛公这个人傲慢瞧不起人,但是有雄才大略。

我就喜欢和这种人交往,可惜没有人替我引荐。

你回去见到沛公,告诉他:‘我们里中有位姓郦的先生,六十多岁了,身高八尺,大家都叫他疯子,他说自己不疯。

’骑士说:沛公不喜欢儒生,有戴儒生帽子的人来拜访他,他就会把人家的帽子摘下来,往里面尿尿。

他和人说话时经常破口大骂,千万别告诉他你是儒生。

郦生说:你尽管替我禀报好了。

骑士找了个机会把郦生的话转告刘邦。

刘邦来到高阳,在旅馆住下,派人召见郦生。

郦生进来的时候,刘邦正在让两个女人为自己洗脚,对郦生爱答不理。

郦生长揖不拜,劈头盖脸就问刘邦:足下是想帮着秦国攻打诸侯,还是想率领诸侯打败秦国?刘邦大骂道:你个书呆子!天下苦秦久矣,所以大家才联起手来推翻暴秦,怎么是帮助秦国?郦生不慌不忙地说:既然是起义兵诛无道秦,就不该对长者这么没有礼貌。

刘邦一听,踹开洗脚盆,穿好衣服,请郦生上座,向他道歉。

郦生对刘邦谈到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之策,听得刘邦津津有味。

刘邦请郦生吃饭,问他有什么好主意。

郦生说:足下聚集乌合之众,收编散兵游勇,满打满算不到一万人。

就这样你还想直接杀入关中,这不是自己往虎口里钻吗?陈留乃是天下要冲,四通八达,城里存粮很多。

我和县令有交情,请派我做你的使者,我让他听你的。

如果他不听话,你就率军攻打他,我做你的内应。

刘邦派郦生先行,自己领兵跟在后面,陈留很快被拿下。

刘邦封郦生为广野君,郦生经常替刘邦当说客,出使诸侯。

他又把自己的弟弟郦商引荐给刘邦,刘邦任命郦商为将军,率领陈留兵助攻开封,但是没有成功。

刘邦放弃对开封的进攻,向北挺近,与秦将杨熊会战于白马,再战于曲遇东,杨熊大败,逃往荥阳,被秦二世派人枭首示众。

白马县就是今天河南省滑县,曲遇在河南省中牟县,荥阳在郑州西部。

秦二世三年四月,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南攻颍川,大概是因为遭到顽强抵抗,城市被攻陷后,发生了屠城事件。

颍川郡在今天河南省禹州市。

刘邦因为张良的缘故进入韩国领地,张良在韩国没有太大的作为,率领军队跟了刘邦。

这说明张良擅长运筹帷幄,却不是个将才。

刘邦率军攻打南阳,郡守首战不利,退保宛城。

宛城位于今天南阳市宛城区。

刘邦想越过宛城向西进攻,张良劝阻道:沛公您虽然急着想入关,但是,前方的秦兵还很多,他们占据着险要地形,不好对付。

今天如果我们不拿下宛城,宛城守军必然会抄我们的后路,前面还要面对强大的秦军,这种打法风险太大。

刘邦从善如流,连夜率军从别的道路杀回,偃旗息鼓,天亮时到达宛城,把它围了个水泄不通。

南阳郡守一看大势已去,拔出剑来就想抹脖子!

就在南阳郡守准备自杀的时候,他的门客陈恢制止道:想死不必抢时间。

他翻越城墙,找到刘邦,说道:我听说足下与怀王有约,先入咸阳者封王。

您现在围攻宛城,宛城周围有几十座城池。

这里的官吏和百姓都以为投降必死,所以拼命守城。

现在,如果您强攻,伤亡一定很大。

如果您放弃宛城,向西前进,宛城一定会抄您的后路。

您往前走则失了咸阳之约,向后转则要面对强大的宛城。

站在您的角度考虑,不如准许宛城投降,封赏其守将。

把他变成您的人,率领他的士兵一起向西进发。

那些没有被攻下的城市一听说这件事,一定会争相开门,把您请进城去,您将一路畅通无阻。

刘邦强攻颍川,屠城报复,致使南阳拼死防守。

如果所有的城市都这样,他如何到得了咸阳?于是他痛快答应了。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七月,南阳郡守投降,刘邦封他为殷侯,封陈恢为千户侯。

刘邦率军向西前进,一路上畅通无阻。

刘邦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秦人喜出望外。

话表两头。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王离的军队后,率军渡过漳水,章邯退守棘原,避而不战。

棘原在巨鹿的南部,位于今天河北省平乡县。

秦二世派人责备章邯,章邯派长史司马欣回咸阳请示,司马欣等了三天,赵高不见。

司马欣见势不妙,赶紧从小路逃回。

赵高果然派人在大路上候着他。

他告诉章邯,即使他们打了胜仗,也会遭到赵高的猜疑,万一打了败仗,一定会被赵高当替罪羊,劝章邯早做打算。

章邯害怕,走投无路,率军向项羽投降。

项羽封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上将军,率军向西进发。

为了免除后患,项羽背信弃义,将二十万秦军全部坑杀。

王离和章邯的军队被消灭,秦王朝失去了屏障,覆亡立等可待。

但项羽的残暴,也导致他后来失去关中,送给刘邦一块盛产帝王的风水宝地。

就在刘邦、项羽的军队势如破竹、秦帝国大厦即将倾颓之时,秦朝宫廷也在发生着巨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死于沙丘宫。

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秦始皇遗诏,弃长公子扶苏,拥立小儿子胡亥为皇帝,是为秦二世。

秦二世昏庸无道,纵情享乐,不理朝政,把朝廷事务完全交给赵高打理。

赵高专权,变更法律,实行严刑峻法。

群臣人人自危,都想作乱。

秦二世重启阿房宫建设,修建专供皇帝巡游的直道和驰道;横征暴敛,徭役不止。

民众怨声载道。

陈胜、吴广起义,山东大乱。

李斯多次想向皇帝进谏,与赵高发生矛盾。

皇帝信任赵高,将李斯投入监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

赵高将李斯严刑拷打,李斯疼痛难忍,屈打成招。

李斯在狱中向秦二世上书,为自己辩护。

辩护词送到赵高那里,被赵高按住不奏,说:罪犯有什么权利上书?赵高派自己的宾客假扮御史、谒者、侍中去复审李斯,前后派去十几个人。

只要李斯翻供,就会挨揍,直到李斯不敢改口供为止。

后来,秦二世派人察验案情,李斯以为还是从前那一套,不敢翻供,表示服判。

案情上奏,二世大喜道:要是没有赵先生,我就被丞相出卖了。

公元前208年,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俱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这段历史已在嬴政传中交代过。

赵高想独自把持秦国政权,怕别的大臣不服,就想出一个主意,试探群臣的态度。

他让人献给秦二世一头鹿,说是献马。

二世笑道:丞相有没有搞错,把鹿当成了马?他问身边的人,有的沉默不语,有拍赵高马屁的,说是马,也有说是鹿的。

二世怀疑是自己脑子出了问题,从此藏在深宫,不再见群臣了。

事后,赵高暗中给那些说是鹿的人找茬治罪。

从此,所有的人都害怕赵高,不敢说他的不是。

赵高经常对秦二世说:关东的盗贼掀不起什么浪来。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打败秦军,俘虏了王离等将领。

章邯的军队连战皆败,上书请求增援。

关东基本都反了,各路反王的军队都在向西挺进。

八月,刘邦率领数万军队攻下武关,实施了屠城。

武关在今天陕西省丹凤县,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合称秦之四塞。

刘邦派人与赵高联络。

赵高怕秦二世发怒,自己身家性命不保,于是和女婿咸阳令阎乐以及弟弟赵成合计:皇上不听进谏,如今情况危急,要把我们当替罪羊。

我想废了今上,改立子婴。

子婴仁慈朴素,百姓都说他好。

赵高找来郎中令做内应,诈称有盗贼,命令阎乐带兵追捕。

赵高连这个女婿都不放心,事先把亲家母劫持到自己家里。

阎乐率领一千多名吏兵来到宫门,责问守卫宫门的官员道:有盗贼跑进来,你为什么不制止?守门官员说道:深宫大院严防死守,贼哪里进得来?阎乐不再废话,当即把他杀了,率领吏兵闯进宫来,边走边射箭,宦官、宫人大惊,四散而逃,反抗者被格杀勿论,几十个人死于非命。

郎中令和阎乐一起闯进皇帝的住处,二世大怒,命令左右护驾,左右都不敢出手。

二世看见旁边还站着一个宦官,便对他说道:事情都到这个地步了,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宦官的回答十分经典:我不敢说,才能活到现在。

如果我早说,脑袋已经搬家,还能活到这时候?阎乐走上前,数落二世道:你有权任性,恣意妄为,滥杀无辜,天下人都起来反对你,你还是早点自我了断吧。

二世说:我能见丞相吗?阎乐说:不能。

二世说:我希望做个一郡之王。

阎乐不同意。

二世又说:那就当个万户侯。

阎乐还是不许。

二世说:那我就和老婆孩子当个普通百姓。

阎乐说:我受丞相之命,替天下百姓来杀你。

你说破了天,我也不敢上报。

命令军士上前,二世自杀。

胡亥死时二十四岁,当皇帝整三年,这一年是公元前207年。

赵高准备立二世的侄子公子婴为秦王,让子婴斋戒五天后继位。

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密谋:赵高杀死二世,怕群臣杀他,所以假装要立我为王。

我听说赵高与楚人有约,要灭掉秦国宗室,称王关中。

今天,他让我斋戒后到宗庙去,肯定是想在庙里把我杀掉。

我要是称病不去,他一定会自己过来。

他一来,我们就把他杀了。

子婴依计而行,赵高果然自己跑了过来。

子婴就在斋宫里杀死赵高,灭其三族。

子婴不敢称帝。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九月,子婴登基做了秦王。

他还想保住秦国,于是派兵据守峣关,刘邦大怒,就想攻打峣关,被张良制止。

峣关在今天陕西省蓝田县城南。

张良说:秦军依然强大,不可轻敌。

请先派人在山上多插旌旗,作为疑兵。

然后派郦食其、陆贾去游说秦国将领,重金收买他们。

秦将果然愿意讲和,刘邦就想答应,张良又说:只有将领想叛变,士兵恐怕不会答应。

敌人因为谈判,放松警惕,不如趁机攻打他们。

刘邦采纳张良的计策,大破秦军于蓝田。

十月,刘邦先于所有反王的军队进驻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脖子绑着绳子,封存皇帝玺绶符节,跪在路边上,向刘邦投降。

子婴只当了四十六天国王。

刘邦手下的将领有人劝刘邦杀掉秦王。

刘邦说:当初怀王派我来领导西征军,就是因为我对人比较宽容。

况且人家已经投降,杀害投降的人不吉利。

把子婴交给官吏看守。

一个月后,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屠城,杀死子婴,焚烧秦国宫室,大火三月不灭,曾经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在熊熊烈焰中灰飞烟灭。

在子婴的身上,刘邦的宽容和项羽的暴戾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嬴政登基三十七年后病死,秦二世登基三年后被杀,子婴称王四十六天后被废,国运由极盛到衰败再到灭亡,就在弹指一挥间。

秦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公元前197年灭亡,帝国享年二十四岁。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把秦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不施仁义,说得一点没错,秦王朝确实是因为暴政而亡,其实又有那个不是呢?但如何才能使统治者不敢施暴,不能施暴,这才是关键。

贾谊只道出了果,权力不受约束才是因。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极权专制才是暴政乱国之源。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九月,沛公刘邦接受楚怀王的任命,率军西征,途经现在的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四省,历时一年,攻入咸阳,推翻了秦王朝。

刘邦出征时带出来的兵很杂,是各地收罗来的散兵游勇,打到开封时还不满万人,驻军霸上时也只有十万人,战斗力不强。

那么他为什么能够顺利地攻入咸阳,灭了曾经不可一世的秦帝国?首先,他得感谢楚怀王,派给他这趟美差。

王离和章邯率领的秦国两支主力军队全部被派往赵国,结果巨鹿一战,四十万军队被项羽一口吃掉了。

刘邦这一路没有秦军的主力,使他得以一路向西,直抵峣关。

其次也是得益于刘邦刚柔并济的策略。

刘邦接受陈恢的建议,放过了宛城,派郦食其、陆贾等人一路游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项羽经常屠城,而刘邦很少使用这种极端手段,所以,他遇到的抵抗也较少。

最后,刘邦还得益于秦国朝廷的内讧。

李斯的被杀,赵高的政变,子婴杀赵高,这些统治集团的内斗极大地削弱了秦国的力量,使得秦朝守国将士更加离心离德,让刘邦得以顺利攻破峣关,直取咸阳。

刘邦进入咸阳,手下将领都争抢金银财宝,只有萧何一人进了秦朝的丞相府,收集里面的图书账册,把这些东西藏了起来。

因此,他掌握了秦政府的所有信息,如军事要塞、户口、哪个地方坚固、哪个地方薄弱等,这些信息在楚汉战争中对刘邦帮助很大,对汉初建章立制更是不无裨益

汉高祖刘邦称帝始末

刘邦天生贪杯好色,从前地位卑下,只是个科级干部,自然享受不到国级的待遇。

秦朝的宫殿、犬马、美女、金银财宝让人目不暇接,刘邦看得直流口水,早已按耐不住,就想住在里面不走了。

樊哙劝阻道:你是想拥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当个大富翁?秦朝皇帝就是因为拥有这些奢华的东西才亡国的,你要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赶紧回霸上,别呆在这里!刘邦早已心痒难耐,那里听得进去?这时,张良说话了:秦政府施行暴政,失去人心,您才有机会来到这里。

为百姓驱除暴君的人,应该保持简朴的本色。

如今,您刚到秦国,就想钻进温柔乡里不出来,这等于是‘助桀为虐’!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樊哙说的没错,您要听劝!刘邦虽然是个无赖,身上却有两尊大神护体:知人善任和从谏如流。

樊哙的话他可以不听,对张良却一向言听计从。

他把流到嘴边的口水咽了回去,离开秦宫,还军霸上。

刘邦召集关中各县长者及豪杰开会。

刘邦发表讲话:父老们,很久以来,你们受到秦朝恶法的压迫,苦不堪言。

我和诸侯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秦王。

根据约定,我应当是关中的王。

因此,我与你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和盗窃依法治罪。

秦朝其余的法律一概废除,官吏和百姓都和原来一样不做变动。

我到这里是为了除暴安良,不会欺压百姓,大家不用害怕。

我把军队撤回霸上,是为了等待诸侯到来,恢复秩序。

他又派人和秦政府官吏到各县乡村去,把他的意思广而告之。

秦国百姓大喜,争献牛酒犒赏军队,刘邦概不接受,说:仓库存粮很多,够吃的,不想让百姓破费。

秦人更加高兴,都担心刘邦不当秦王。

刘邦虽然把军队驻扎在霸上,但放着现成的荣华富贵不享受,到底心有不甘。

有人猜到他的心思,便给他出主意:秦国地势险固,富庶程度超过天下十倍。

如今听说章邯投降了项羽,被项羽封为雍王,将主政关中。

他要是来了,关中恐怕就不是您的了。

赶紧派兵守住函谷关,别放诸侯军队进来。

征调关中的军队,壮大自己的力量,把章邯拒之门外。

刘邦认为有道理,就照办了。

十一月中旬,项羽率领诸侯军队来到函谷关前。

只见关门紧闭,项羽的军队进不来。

项羽听说刘邦已经平定关中,心中大怒,命令黥布等攻打函谷关。

刘邦的军队毕竟是乌合之众,这一路过来并没有打过什么硬仗,全靠项羽独力拖住秦军,以及秦国朝廷的内讧,才能乘虚而入,袭取咸阳。

如今,遇到了消灭秦军主力的项羽本尊,他哪里是对手?函谷关被不费吹灰之力拿下。

十二月中旬,项羽进军到戏这个地方。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雷霆震怒,准备进攻刘邦,或许是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刘邦亏待了自己;或许是感觉项羽太强大,刘邦不是对手,为了自保,想先交个投名状,便派人告诉项羽:刘邦想在关中称王,任命子婴为宰相,把秦国的珍宝全部据为己有。

子婴之死,也许跟曹无伤的这篇小报告不无关系。

当时,项羽有军队四十万,号称百万;刘邦有军队十万,号称二十万。

范增这时候很受项羽信任,项羽尊称他为亚父,也就是干爹。

范增劝项羽攻打刘邦,为了刺激项羽,他添油加醋地说:刘邦在山东的时候是既贪财又好色,入关以后,他却不拿一物,不近女色,这足以说明他志向远大。

我派人观察他的云气,全部都是龙虎形状,呈现出五种色彩,这是天子气啊!必须马上对他下手,千万别错失良机。

项羽接受范增的建议,犒赏士卒,准备第二天一早向刘邦发动进攻。

刘邦这边出了叛徒,点燃战火。

项羽那边也出了个人,把战争的火苗给浇灭了,这个人便是项伯。

前面说过,张良刺杀秦始皇失败后逃到下邳,隐姓埋名,逃避秦朝官吏的追捕。

在这里,张良结识了一个人,他便是项伯。

项伯是项羽的叔叔,当年,项伯杀人,张良救过他的命。

如今,张良有难,项伯投桃报李,也想救张良一命,于是连夜跑到刘邦的军中,把项羽准备进攻刘邦的情况告诉了张良。

他要张良和他一起走,不要留下来送死。

张良把项伯引荐给刘邦。

刘邦指天誓日,说自己封存府库,派人守函谷关,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等项羽到来。

他请项伯回去,把自己的意思转告项羽。

第二天一早,刘邦便在张良和樊哙的陪同下到鸿门拜见项羽,当面赔罪。

项羽说: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哪能这样?在张良和樊哙的配合下,刘邦得以脱身离开。

一回到军营,刘邦立即杀掉曹无伤。

有关鸿门宴的细节,项羽传中还会介绍。

樊哙也是沛县人,是吕后的妹妹吕媭的丈夫,刘邦的连襟。

樊哙跟随刘邦造反之前以杀狗卖肉为业。

沛县县令想造反,派樊哙去招降刘邦。

县令反悔,樊哙随刘邦一起逃亡。

刘邦夺取沛县,被推举为沛公,以樊哙为舍人。

樊哙是一员猛将,刘邦西征,一路攻城拔寨,樊哙常常是第一个登上城头,杀敌无数。

樊哙能打仗,头脑也不简单。

刘邦想呆在秦王的宫殿里享受,听了樊哙和张良的劝告,撤回霸上。

这次在鸿门宴中,如果不是樊哙闯进大帐,保护刘邦,刘邦恐怕已经死于项庄剑下,也就没有后来的大汉王朝了。

几天后,项羽军队开进咸阳,开始屠城。

项羽经过的地方,屠城是家常便饭,这也是他在楚汉之争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嗜杀之人,树敌必多。

项羽火烧秦宫,大火烧了三个多月,多少民脂民膏,在匹夫的一怒之下化为灰烬。

连秦始皇的陵墓也遭到项羽的荼毒。

杀人是为了越货,满足自己和士兵劫掠的欲望。

项羽收集秦朝的珍宝和美女,率军东归,所过之处,一片废墟。

秦国百姓大失所望,但是由于害怕,又不敢不服。

项羽派人去向楚怀王复命,楚怀王一向不待见项羽,只给出两个字:如约。

当初,怀王拒绝让项羽和刘邦一起率军西征,而是派他北上解救赵国,由此耽误了时间,致项羽晚于刘邦进入咸阳,这让项羽怀恨在心。

项羽说:怀王的位置是我家项梁给的,打天下他没有尺寸之功,凭什么由他说了算?安定天下的人是各位将军和我项羽。

于是假装尊怀王为义帝,其实就是把他当傀儡,剥夺他的一切权力。

在乱世之中,谁掌握军队,谁就说了算。

楚怀王把两支军队派了出去,两支军队都取得了胜利,他却失去对他们的控制,成了光杆司令。

公元前206年,汉元年二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以梁国、楚国境内的九个郡作为自己的领地,定都彭城。

项羽违背楚怀王的约定,改封刘邦为汉王,以巴、蜀和汉中为领地,相当于今天的重庆、四川和陕西西南部,定都南郑。

要说项羽封给刘邦的地盘也不能算小了,后世的刘备称帝、三分天下有其一时,也不过是这么大一块地方。

但巴蜀毕竟不比关中,诸葛亮七出祁山,争夺关中失败,进取中原的雄图伟略化为泡影。

项羽把刘邦分到那里,明显有贬抑的意思。

项羽和范增已经对刘邦起了疑心,但是双方业已讲和,又不想破坏协议。

因此,他们便想了个借口自圆其说:巴蜀道路艰险,秦国被流放的人都住在那里,所以汉中也属于关中。

意思是项羽并没有违背当初的约定。

就是这个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决定毁掉了项羽。

某位旷世伟人有句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就是批评项羽没有干掉刘邦,把婊子当到底,却为了一块不值钱的贞洁牌坊丢了江山,失去性命。

项羽把关中切成三块,分封给三个秦国降将:章邯为雍王,以咸阳往西作为他的领地,定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以咸阳往东至黄河为领地,定都栎阳;董翳为翟王,以上郡为领地,定都高奴。

高奴位于今天陕西省延长县。

司马欣原来就有恩于项梁,董翳劝说章邯投降有功,所以都得以封王。

其他各路诸侯也都得到了封赏。

项羽想让这三个人监视刘邦,堵住他的东归之路,却又怕他们坐大,所以把关中一分为三,让他们相互制约。

只是这样一来,他们也丧失了抵御刘邦的能力。

关中乃是帝王之资,孕育了周王朝和秦帝国,占领这里,就有了逐鹿中原的资本。

但一分为三,它就什么也不是了。

项羽是一错再错,对于项羽的这个错误,韩信洞若观火。

刘邦大怒,就想发兵攻打项羽,周勃、灌婴和樊哙极力劝阻。

萧何进谏道:汉中再不好,也比死了强吧?刘邦说:怎么就会死呢?萧何说:我们现在兵力不如人家,百战百败,当然是去送死了。

商汤和周武能屈居一人之下而取信于万民之上,我希望大王您到汉中去就任,恩养那里的百姓,招纳各方贤士,收用巴蜀的租税,光复三秦,如此则天下可图。

刘邦最大的优点就是知人善任和从善如流,当即任命萧何为丞相,率军向汉中进发。

同时,他让张良重金贿赂项伯,请求项羽把汉中之地全部分给他。

四月,诸侯兵罢戏下,到各自的封国去上任。

项羽拨给刘邦三万名士兵,护送刘邦到汉中就任。

史书记载,楚国和各诸侯国有数万人因为仰慕刘邦的为人,追随刘邦前往汉中。

不过,此时可疑。

天下大乱,人人受苦。

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是人都想回归故土,过安稳的日子,怎么会有数万人因为仰慕一个人,自愿到偏远的巴蜀,去过自我流放的生活?张良送刘邦到了褒中,二人道别。

张良是韩国人,一向对韩国忠心耿耿。

韩王复国,他要回去辅佐韩王。

临走前,张良劝刘邦把走过的栈道全部烧毁,既防止诸侯偷袭,也以行动对项羽表明自己没有东进的想法。

刘邦照办了。

项羽出关后,派人去把义帝迁出彭城。

项羽说:古代帝王居住的地方方圆千里,而且要住在上游。

他把义帝迁往长沙的郴县,也就是现在的湖南省郴州市,逼着义帝马上出发。

群臣发现义帝这艘大船要沉,纷纷弃船。

项羽为人刚愎自用,又睚眦必报。

齐将田荣多次违抗项梁的命令,又不派兵随项羽西征秦国,项羽怀恨,就不给他分封。

陈余和张耳是赵国的将相,曾经是生死兄弟,却在生死关头发生矛盾。

巨鹿之战后,陈余赌气放弃兵权,没有随项羽进军咸阳。

项羽分封诸侯时,封张耳为常山王,只封陈余为侯。

田荣造反,自立为齐王,送给彭越一方将军印,命令他在梁地起兵。

田荣又给陈余军队,陈余打败常山王张耳,张耳投奔刘邦。

项羽大怒,率军北上,攻打齐国。

天下刚刚安定了几个月,内战便重新爆发。

淮阴人韩信家里穷,估计法律也没有学好,没有资格到政府里谋份差事,又不能干活经商养活自己,就经常到别人家蹭饭,因此人人都嫌弃他。

有一天,韩信到城下钓鱼,有个洗衣服的老妇人看到他饿得不行,就给了他一些吃的。

韩信很感激,说: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

老妇人生气地说:堂堂男子汉不能养活自己,还好意思口出狂言。

我是可怜你一表人才却饿成那样,才给你吃的,哪里指望你的报答!当地有个愣头青当众侮辱韩信,说:你虽然块头不小,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很胆小。

你要是有种,就把我杀了;要是没种,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

韩信看了那人半天,二话不说,趴在地上,从那人的裆下穿了过去。

全城的人都笑话他,认为他是个胆小鬼。

项梁率军渡过淮河,韩信带着自己心爱的宝剑前来投靠,但是并没有闯出什么名气。

项梁兵败后,他又追随项羽,项羽任命他为郎中。

他多次为项羽出谋划策,项羽不采纳。

项羽分封天下,韩信离开项羽,追随刘邦进了汉中。

这时候的韩信还是没有什么名气,刘邦只让他当一个负责接待的小官。

有一次,韩信犯了法,论罪当斩。

一起被判刑的十三个人都已经掉了脑袋,轮到韩信时,韩信抬起了头。

当时的监斩官是夏侯婴。

夏侯婴也是沛县人,从前是县衙里的一个马夫。

刘邦做泗水亭长时,夏侯婴每次送客回来,路过刘邦那里,一聊就是老半天。

后来,夏侯婴考上县公务员,和刘邦关系很亲密。

有一次,两人在玩的时候,刘邦误伤了夏侯婴。

有人把刘邦告了,根据秦国法律,伤人是重罪。

夏侯婴出庭作证说,刘邦没有伤害他。

后来这个案件重审,夏侯婴被关了一年多,拷打了几百下。

但他并没有改口供,刘邦最后被判无罪。

后来,夏侯婴随刘邦在沛县起义。

有了这层关系,夏侯婴和刘邦的交情当然不一般。

韩信对夏侯婴说:王上不是想要争夺天下吗,为什么杀壮士?夏侯婴深受震憾,又见他相貌非凡,就把他放了。

夏侯婴和韩信交谈后,对韩信十分赏识,于是把他介绍给刘邦。

刘邦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也就是一个军需官,并没有对他另眼相看。

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话,萧何对他很器重。

刘邦的手下都是东部人,谁也不想在西北那个穷乡僻壤呆着。

他们刚刚走到南郑,就已经有几十个将领逃走了。

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和汉王多次提起他,汉王不用他,于是也加入逃亡者的行列。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也来不及先禀报刘邦一声,跟在后面就追。

有人告诉刘邦:丞相逃走了。

刘邦大怒,好像失去了左右手。

过了一两天,萧何来见刘邦。

刘邦转怒为喜,便问萧何:你为什么逃走?萧何说:我哪敢逃走?我是去追逃走的人。

刘邦问:你追的人是谁?萧何说:韩信。

刘邦骂萧何:逃走的将领那么多,你都不追。

你追韩信,假的!萧何说:其他将领好找,像韩信这样的人,国内找不到第二个。

您要是想一辈子呆在汉中做国王,就用不着韩信。

如果您要和项羽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谁能指望得上。

就看您怎么想了。

刘邦说:我也想打回去啊,哪能窝窝囊囊地在这个地方呆一辈子?萧何说:您想打回东部去,能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不能用,韩信还是会逃走的。

刘邦说:我看在你的份上,就任命他做个将军。

萧何说:即使是当了将军,韩信也不会留下。

刘邦说:那我就任命他为大将军。

萧何说:那太好了!刘邦就想派人把韩信找来,拜他为将。

萧何制止道:大王您平常待人傲慢无礼,如今拜大将如使唤小孩子,这就是韩信逃走的原因。

您如果确定要拜韩信为将,应该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斋戒,设拜将台,礼数全到,这才可以。

刘邦同意了。

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刘邦并不了解韩信,就因为萧何这么一席话,刘邦就要拜韩信为大帅,可见刘邦对萧何得有多么的信任!刘邦虽然和樊哙、夏侯婴等亲如兄弟,但他们说话的分量却远不如萧何、张良,这和项羽对项伯的偏听偏信和对范增的怀疑有着天壤之别,可见刘邦的见识比项羽着实高出不少。

韩信后来的表现证明刘邦、萧何的知人善任。

将领们听说刘邦要拜将,都很高兴,人人以为帅印非己莫属。

当他们发现刘邦要拜的人是韩信时,一个个舌头吐出来一尺多长。

拜将仪式举行完后,刘邦问韩信:丞相多次提及将军,将军有什么高见可以开导寡人?韩信谦虚了一番后问刘邦:大王您东向争夺天下,对手是不是项王?刘邦说:是的。

韩信问:大王自己估计一下,在勇敢善战、仁慈强大方面,您能比得上项王吗?刘邦沉默了很久后说:我不如项王。

韩信对刘邦深施一礼,说:我也觉得大王不如。

但是,我曾经在项王身边呆过,我来给您讲讲项王的为人。

项王一声怒吼,一千个人都会吓得屁滚尿流。

但是,他不能任用有才能的将领,所以只不过是匹夫之勇。

项王见人时恭敬慈爱,说话和蔼可亲。

如果有人生病,他会痛哭流涕,把自己好吃的分给别人,关怀无微不至。

但是在用人的时候,如果有人立功,该加官进爵,他却把刻好的官印捏在手里,把玩到棱角都磨光了也舍不得给人家。

这就叫妇人之仁。

项王称霸天下,诸侯俯首称臣,但他却放弃关中,而以彭城为首都。

他违背了义帝的约定,分封自己亲近的人为王,诸侯心中全都愤愤不平。

诸侯看见项王把义帝赶到江南,也都纷纷回去,把自己的王赶走,抢占好地盘。

项王所过之处,非残即灭,天下怨声载道,老百姓跟他离心离德。

只不过是他太强大,大家敢怒而不敢言。

他名义上是西楚霸王,其实已经失去民心。

所以说他虽然强大,但很容易被削弱。

如果大王能够反其道而行之,重用天下勇武之士,想让谁死谁敢不死?用天下的城邑封赏功臣,谁会不服?顺应想念家乡希望东归将士的心愿,兴起义兵,谁能阻挡?项羽所封的三个关中之王长期带领秦国子弟在外打仗,死者不可胜数。

他们还欺骗自己的士兵,向诸侯投降。

到了新安,项王使诈,坑杀秦国降卒二十多万人,只放过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三人,秦人对他们恨入骨髓。

楚国强大,威逼秦人,以这三人为王,秦人对他们没有感情。

大王入武关的时候,秋毫无犯,废除秦朝的苛法,与秦国百姓约法三章,秦人没有不希望您做他们国王的。

根据怀王与各诸侯的约定,大王应该做关中的国王,关中的百姓全都知道。

大王没有得到关中,被发配汉中,秦国百姓无不恨得牙根痒痒的。

现在大王举兵东向,不用打,只要发一通讨伐的文告,三秦就会归顺大王。

刘邦听完大喜,恨自己没有早点认识韩信。

于是,刘邦听从韩信的计策,调兵遣将,准备战斗。

萧何留下来收取巴蜀地租,为军队提供给养,做好后勤保障。

韩信的这番精彩分析,精确点中了项羽的三大死穴:一、分赃不均,祸乱再起不远。

其实是分封制已经不合时宜,在这一点上韩信和当时多数人一样,并没有看出来。

二、放弃天下形胜、开辟了周、秦两个王朝的关中平原,定都在四通八达、无险可守的战地彭城,这刘邦的大好机会。

三、三个降将坑了秦军,遭到秦人痛恨,刘邦约法三章,受到秦人爱戴,人心向背有利于刘邦。

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韩信所言。

公元前206年,汉元年八月,汉王刘邦采纳韩信的计策,率军从故道向北出陈仓,揭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

陈仓在今天陕西省宝鸡市。

项羽分封在关中的三个王实在是不堪一击,确如韩信所言。

雍王章邯率军迎战,被汉军打得大败而逃。

两军在好畤再次交战,章邯又败,逃回废丘,被刘邦困在城里。

好畤在今天陕西省乾县东。

刘邦迅速平定章邯的领地。

章邯是秦末名将,尚且如此,别的王就更不在话下了。

汉军向咸阳挺进,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阳相继投降。

不到半年,除章邯占据废丘、做困兽之斗外,整个关中地区全归刘邦所有。

刘邦疏通黄河堵塞的地方,开放秦朝的皇家园林,供百姓耕种,再次收买民心。

刘邦派人出武关,借用王陵的军队去迎接父亲刘太公和吕后。

项羽得到消息,派兵在阳夏拦截,王陵军队无法前进。

王陵也是沛县人,住在南阳,手下有几千人马。

项羽把王陵的母亲扣为人质,想用她来要挟王陵。

王陵派使者去和项羽谈判,王陵的母亲偷偷告诉使者:请帮我转告王陵,好好服侍汉王。

汉王是个宽厚的长者,最终会得到天下的。

别因为我而分心。

说完,伏剑而死。

项羽大怒,把王陵的母亲放锅里煮了。

王陵从此归顺刘邦。

项羽为人之任性,由此可见一斑。

项羽因为韩王成没有功劳,张良又为刘邦效过力,就不放韩王回国,把他带在身边,后来干脆把他杀了,改封郑昌为韩王,命令郑昌替他抵挡汉军。

张良从小道逃离韩国,投奔刘邦。

张良身体不好,所以很少带兵打仗,只是留在汉王身边出谋划策。

就这样,项羽因为任性,为刘邦送去一个足智多谋的谋略大师。

张良写信告诉项羽:汉王只想根据当初楚怀王和大家的约定,拿回本来应该属于他的东西,目的达到,就会收手,不敢再往东前进一步。

项羽被田荣和陈余搞得焦头烂额,看到张良的来信后,打消了向西进攻的想法。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致命的决定。

因为当时刘邦刚刚占领关中,立足未稳,人心惶惶。

假如就在此时向他发起进攻,刘邦很可能前功尽弃。

刘邦早有凌云之志,是项羽最大的祸患,其他人都是纤芥之疾。

白帝赤帝说就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样,早就暴露了刘邦的志向,项羽却充耳不闻。

政治敏感度如此之差,焉能不败?常山王张耳被陈余打败,投奔刘邦。

刘邦把女儿鲁元公主嫁给张耳的儿子张敖,二人结成儿女亲家,这是后话。

汉元年十月,项羽暗中命令九江王、临江王和衡山王将义帝杀死在江中。

义帝只是名义上的国家领导人,既无实权,也不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可以说是人畜无害。

项羽完全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此举乃是暴君的行为,为刘邦挥师东进提供了最好的理由。

公元前205年,汉二年三月,刘邦东渡黄河,来到洛阳。

新城三老董公对刘邦说:我听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所以说:‘明其为贼,敌乃可服’。

项羽无道,放逐杀害自己的主公,是天下公敌。

仁者不在斗勇,义者不在力大。

大王应该率领三军为义帝发丧,昭告诸侯,讨伐项羽。

如此,则四海之人莫不景仰您的大德,三王当年就是这么做的。

刘邦采纳了董公的建议,为义帝发丧,袒露上身,放声痛哭,整整哀悼了三天。

刘邦派使者告诉诸侯:天下共立义帝,北面而事之。

如今项羽放逐并杀害了义帝,大逆不道。

寡人亲自为义帝发丧,诸侯都穿孝服。

我把关内的军队全部派出,调集三河的将士,南渡长江、汉江,希望能和各路诸侯共同打击杀害义帝的楚人。

这时候,项羽正在征讨齐国的田荣,全然不知道刘邦正在抄他的后路。

田荣战败,逃到平原,被平原人杀死。

齐国人向项羽投降,项羽故态复萌,打击报复,烧毁齐人的城市,抓走他们的子女,匹夫本性暴露无遗。

齐国人再次反叛,田荣的弟弟田横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在城阳竖起反楚大旗。

项羽虽然接到汉军向东进发的消息,但是已经和齐军交上了手,就想在破齐之后再回击汉军。

刘邦因此有时间率领五路诸侯共五十六万军队杀进彭城。

彭城无险可守,很快陷落,证明放弃关中的做法何等愚蠢!项羽一听说老窝被掏,留下其他诸侯继续攻打齐国,亲率三万精兵杀回彭城。

刘邦进入彭城,以为已经取得胜利,老毛病又犯了,整天忙于聚敛财宝,喝酒泡妞,对项羽的到来毫无准备。

两军在彭城决战,汉军大败,十几万人被杀。

汉军往南部山区逃跑,楚军追击到灵璧东边的睢水,汉军退却,十几万人被楚军挤进睢水,水为之不流。

楚军将刘邦团团围住,眼看插翅难逃。

就在这时候,老天爷出手,救了刘邦一命。

突然,西北风大起,树木折断,房倒屋塌,飞沙走石,白天如同黑夜。

项羽军队大乱坏散,刘邦趁机逃脱,身边只有十几名骑兵跟随。

这次彭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5年,汉二年四月。

刘邦想回沛县取自己的家属,项羽也派人去取刘邦的家属。

由此可见,项羽一直都没有防着刘邦,否则早就该把刘邦及萧何等一干人的亲属扣为人质,这是天大的疏忽。

刘邦的家人全部逃亡,和刘邦失散。

刘邦在半路上遇到他的儿子和女儿,便把他们放在车上一起带走。

楚军在后紧追不舍,刘邦一着急,多次把两个孩子推下车去。

为刘邦驾车的夏侯婴说:虽然情况紧急,车跑不起来,但也不能把孩子扔了啊!刘邦大怒,有十几次想杀了夏侯婴。

多亏有夏侯婴护着,两个孩子和刘邦一起脱离了危险。

刘邦的父亲和吕后出来寻找刘邦,撞见楚军,被楚军俘虏,项羽经常把他们放在军中做人质。

刘邦和项羽都不是等闲之辈,但刘邦为了逃命能够抛弃自己的亲骨肉,项羽在最后时刻还舍不得虞姬,可见在心狠手辣方面,刘邦明显超过了项羽。

当然,也有人会认为项羽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乃妇人之仁,干大事者不计小节,刘邦才是真英雄。

诸侯一见楚军强大,全都华丽转身,重新投入项羽的怀抱。

塞王司马欣逃回项羽身边,后来死于汜水之上。

形势急转直下,必须赶紧想办法挽回局面。

刘邦问群臣:我想献出关东,奖励有能力的人,谁能和我一起建功立业?张良说:九江王英布乃是楚国的枭将,与项王有矛盾;彭越在梁地造反,这两个人可以紧急派上用场。

至于汉王您的部将,只有韩信可以独当一面。

如果您想裂土分封,就封给这三个人,楚国一定可以被打败。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此举挽救了刘邦的事业。

九江王英布是六安人,年轻时因为犯法,脸上被刺字,因此又名黥布。

秦国修筑骊山陵墓,英布也是修墓的苦工之一。

英布有政治头脑,专门结交英雄豪杰。

后来,他干脆带着自己的同伴落草,在江中做了强盗。

项梁在江东起兵,英布率军来投。

项梁死后,英布归项羽指挥。

巨鹿之战时,项羽派英布率先渡河攻击秦军。

英布打了几个胜仗后,项羽才率领全军渡河。

楚兵常胜,功冠诸侯,诸侯服楚,英布功不可没。

项羽经常任命英布为先锋,在分封功臣时,英布被封为九江王,以六安为首都。

但是,英布封王后就不那么听话了。

项羽征讨齐国,向九江征兵,英布借口生病,派手下率领数千军队前去。

刘邦攻陷彭城,英布还是说自己有病,袖手旁观。

项羽对英布很不满,多次派出使者去责备他,同时传召英布。

英布害怕,不敢应召。

项羽北有齐国作乱,西有汉王为敌,只有英布勉强算个朋友,项羽又欣赏英布的才能,想重用他,所以没有对英布下手。

刘邦自彭城战败后,军队驻扎在砀县。

有一天,刘邦对左右说:你们这些废物,没有一个可以和我商量大事的。

谒者隋何问道:不知道您说的是什么大事。

刘邦说:谁能为我出使九江,劝说英布起兵背叛楚国?如果能把项王绊住几个月,我就有把握夺取天下。

隋何说:这有何难?我去!刘邦派了二十个人和隋何一起出使九江。

英布果然背叛项羽,起兵攻打楚国。

几个月后,英布战败,与隋何一起逃到刘邦那里。

英布到来的时候,刘邦正坐在床上洗脚。

刘邦也不讲究,直接就召见英布。

英布大怒,心想,我虽然战败,好歹也是个王,见过大世面的人,刘邦欺人太甚!英布对此行十分后悔,认为是自取其辱,当时死的心都有。

不过,当他告别刘邦住进宾馆后,却发现那里面的装饰摆设和刘邦住的地方一模一样,于是又大喜过望。

可见英布也和陈胜一样,心中只有小目标,并无远大志向,很容易满足。

项羽收了英布的九江兵,杀光英布的老婆和孩子。

英布收集残兵几千人,刘邦又给了一些兵,两军一起驻扎在成皋。

此事按下不提。

五月,刘邦抵达荥阳。

彭城之战的败军都到这里汇合,萧何也征调关中未到服役年龄和超过服役年龄的老弱人员,把他们全部送到这里,汉军势力再次壮大起来。

关中已经没有青壮年了,可见这场战争把三秦祸害成什么样子。

楚军乘胜逐北,从彭城追杀过来,与汉军在荥阳南部的京、索之间作战。

楚国骑兵很多,汉军组织骑兵部队,任命灌婴为中大夫,秦将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与楚国骑兵大战荥阳东。

楚国骑兵大败,因此楚军无法突破荥阳向西挺进。

楚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六月,刘邦立刘盈为太子。

引水灌废丘,章邯自杀,废丘投降。

大秦帝国最后一位名将就以这种方式谢幕了。

本来,以他的能力,如果独自拥有关中,或许可以阻止刘邦。

但那样的话,他还会不会继续听项羽的,就不会说了。

项羽对他并不放心,故把关中一分为三。

另外两个纯属废物,未战已败,遂使章邯独木难支,这块孕育了两朝帝王的风水宝地整个归了刘邦。

公元前204年,西汉三年,魏王豹背叛楚国,刘邦派人招降。

魏王豹不听,说:汉王为人傲慢,喜欢侮辱人,骂诸侯和群臣就像骂奴仆似的,我不想再见到他。

刘邦派韩信前去讨伐,魏军战败,魏王豹被俘,汉学当年的秦国,在魏地设河东、太原、上党三郡。

魏王豹有勇无谋,既已得罪强大的楚国,就该与汉交好。

实力不足,还把两强全得罪了,不亡何待?刘邦占领魏国后,命令韩信、张耳东下井陉,攻打赵国。

十月,韩信、张耳率数万军队向东攻打赵国,赵王和成安君陈余在井陉口聚集军队,抗击汉军。

井陉口在今天河北省井陉县。

赵国军队号称二十万,在数量上占上风,赵军还占据主场优势,以逸待劳。

李左车向陈余提出建议,不与汉军正面对峙,派兵切断汉军补给,让远道而来的汉军不战自乱。

陈余是个儒者,经常把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挂在嘴上,认为不应战就是示弱于敌,让人瞧不起,拒绝采纳李左车的计策。

韩信得知后大喜,派轻骑携带汉军旗帜,连夜到赵军营寨附近埋伏。

第二天,韩信背水列阵,引诱赵军出战。

汉军退无可退,殊死决战。

赵军全营出动,营寨空虚,被埋伏的汉军夺取。

赵军打不赢汉军,返回军营,却发现营寨已经落入汉军之手,便以为战争已经失败,于是崩溃,赵王被俘,陈余阵亡。

陈余从陈胜起义以后就一直在赵国统领军队,也是秦末的风云人物,这次遇到韩信,一世风流化为乌有。

韩信用千金悬赏生擒李左车。

李左车被俘后,韩信为他松绑,拜他为师,向他请教。

李左车劝韩信让士兵休息,镇抚赵国百姓,对燕国采取劝降而不是武力攻打的办法,专心对付齐国。

韩信采纳李左车的建议,派遣使者前往燕国,燕王臧荼归顺汉朝。

汉军驻扎在荥阳南边,修筑通向黄河的甬道,运送秦国储存在敖仓粮库里的粮食作为军粮。

楚军多次袭击汉军的运粮通道,汉军粮食供应紧张。

楚汉相持已经有一年多了,双方处于胶着状态。

刘邦与郦食其探讨削弱项羽的策略,郦食其说:过去商汤讨伐夏桀,把夏王的后人封在杞国;吴王伐纣,把商王的后人封在宋国。

秦国背信弃义,侵略诸侯,灭其社稷,让他们无立锥之地。

陛下如果能恢复六国后代的王位,他们的君臣百姓一定会对陛下感恩戴德,仰慕陛下的高尚情操,争相做您的臣妾。

德义已行,陛下再南向称霸,楚国只有向您俯首称臣的份。

刘邦一向从善如流,马上说:好!赶紧刻印,先生替我拿出去分发!郦生还没走,张良从外面进来,刘邦就把郦食其的计谋全部告诉张良,问张良有什么看法。

张良说:谁出的主意?您大事不好了!刘邦问:为什么?张良说:我就用您面前的筷子,来为你谋划一下。

从前,商汤、周武之所以分封夏桀和商纣王的后代,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些人的生死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陛下能掌控项羽的生死吗?一不可。

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为商容家大门立匾,把箕子从监狱中放出,给比干的墓加封土,陛下您能吗?二不可。

打开巨桥的粮仓,赈济饥民;把鹿台里的钱分发给穷人,陛下您能吗?三不可。

征服殷商后,偃武修文,倒载干戈,向天下人表示不再用兵,陛下您能吗?四不可。

休马华山之阳,表示不用再打仗了,陛下您能吗?五不可。

放牛桃林之阴,表示不用再输送粮草了,陛下您能吗?六不可。

天下游学之士,离乡背井,抛家舍业,来投奔陛下,无非是想将来能得到一块可以安身立命的土地。

如今您为六国的后代恢复王位,这些人都去事奉各自的主人,返回故乡,到亲朋好友身边,谁还会留下来帮您打天下?七不可。

除非楚国不再强大,否则,您立的这些六国的后代还是会投靠楚国,哪能为您所用?八不可。

如果采用那人的计谋,您就完蛋了!刘邦正在吃饭,听完张良的分析,嘴里的饭一口全部喷了出来,大骂道:书虫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下令马上把印章销毁。

郦食其是刘邦重要的谋士兼说客,替刘邦出了不少好点子,绝对不是个蠢材。

作为儒生,他脑子里满是再现夏商周三代盛世的不合时宜的理想,还是张良看清了问题的本质:君主封建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更何况,你刘邦如今朝不保夕,谁会服你?集中力量还怕打不过项羽,分散力量则必败无疑。

若不是张良点破,刘邦也得重蹈项羽的覆辙。

陈平是阳武县人,阳武县在今天河南省原阳县。

陈平小时候家里穷,和他的哥哥陈伯一起生活。

陈平很喜欢读书,陈伯苦哈哈地种地,却放任他去游学。

陈平身材高大,是个美男子。

有人问陈平:你家这么穷,你怎么长得白白胖胖的?他的嫂子说:吃糠咽菜罢了,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

这话让陈伯听见了,一怒之下把老婆赶出了家门。

陈平长大,到了婚配的年龄,富人都不把女儿嫁给他,穷人家的他又看不上。

同乡有个富人叫张负,孙女已经出嫁五次,五个男人都死了,因此没人敢娶。

有一次,张负跟着陈平来到他家,陈家在穷巷子里,用破草席做门,门外却有很多长者来往留下的车辙痕迹。

张负回家告诉儿子说:我想把你女儿嫁给陈平。

儿子说:陈平家穷得叮铛乱响,他还好吃懒做,一县的人都笑话他,我干嘛要把女儿嫁给这种人?张负说:哪有像陈平那样相貌堂堂的人会长久贫贱的?坚持把孙女嫁给陈平。

陈平家里穷,出不起聘礼,礼金是张家借给他的,酒肉也由张家出。

张负告诫自己的孙女:不要因为陈家穷,就不尽心服侍。

对待陈平的哥哥要像对待你的父亲一样,对待他的嫂子要像对待你的母亲一样。

自从陈平娶了张家的女儿,手头开始宽裕起来,交游的人也日益广泛。

乡里祭神,陈平是那个分配祭肉的人。

陈平分得很公平,父老们交口称赞。

陈平说:唉,我陈平有朝一日主宰天下,也会像分配祭肉这么公平。

陈胜吴广起义后,陈平告别哥嫂,投奔魏王咎,被任命为太仆。

陈平给魏王出主意,魏王不听。

有人在魏王面前说陈平坏话,陈平逃走。

项羽略地来到黄河,陈平投奔项羽,被项羽赐予卿一级的爵位。

殷王反叛,项羽派陈平率军征讨,殷王投降。

项羽拜陈平为都尉,赐金二十镒。

不久,刘邦攻下殷地,项羽大怒,准备杀掉平定殷地的将官。

陈平害怕,封金挂印逃走,投奔刘邦。

刘邦传召陈平等七个人进见,请大家吃饭。

吃完饭后,刘邦请大家回旅馆休息。

陈平说:我有事而来,要说的话不能过今天。

刘邦和陈平一聊,非常投机,就问陈平:你在楚国做的是什么官?陈平说:都尉。

刘邦当天就拜陈平为都尉,让他做乘车时的护卫和监督军队将领的护军。

众将领哗然,都说:大王得到这个楚国逃兵才一天,不知道他的能力高低,就出门和他同车,还让他监督我们。

刘邦听说,对陈平更好了。

周勃和灌婴等说陈平的坏话:陈平虽然长得一表人才,其实未必有真本事。

听说他在家和嫂子通奸;在魏国,魏国不容他;逃到楚国,又混不下去,才到我们这里来。

如今,大王尊宠他,让他监督各军将领。

我们听说陈平收受将领们的贿赂,钱给得多的人得到好位置,给得少的得到差的位置。

陈平是个反复小人,大王可得小心点。

周勃、灌婴是刘邦的铁哥们,在刘邦面前分量很重。

刘邦心中起疑,责备推荐人魏无知。

无知说:我所说的是才能,陛下所问的是品行。

现在有个人品行像尾生和孝己那样高尚,却对胜负成败没有帮助,这种人对陛下来说有什么用?楚汉相争,我推荐的是能出奇谋的人才,考虑的是他的计策对国家是否真的有利。

至于通奸受贿这种事,根本不值得怀疑。

刘邦把陈平找来,对他说:先生替魏王做事时,不忠于魏王,为楚王做事时半道离开,如今你又来跟我混,讲诚信的人有这么三心二意的吗?陈平说:我事奉魏王,魏王不能采纳我的好建议,所以我才离开;项王不信任别人,他所亲信重用的人不是同姓就是老婆的家人,有才能的人他不能用。

我听说汉王善于用人,所以前来投奔。

我两手空空来,不收点礼金无法生存。

我的计谋如果能用,您就采纳;如果没有可用的,礼金全都在,请交给官府封存,我辞职回家。

刘邦一听,赶紧道歉,重金赏赐陈平,拜为护军都尉,监督所有将领。

从此再没人敢嚼舌头!

刘邦问陈平:天下纷扰,何时可定?陈平说:项王的骨鲠之臣只有亚父范增、钟离眛、龙且、周殷几个人,大王如果能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离间对方的君臣关系,就能让他们互相猜疑。

项王为人猜忌心重,容易听信谗言,他们内部肯定会自相残杀,汉军再向他们发起进攻,一定能打败楚国。

刘邦说:好!拨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他随便用,从不过问钱是怎么花的。

陈平大把花钱,在楚军中行反间计,宣称:钟离眛等将领在项王手下效力,功劳多了去了,却一直不能裂土封王,如今,他们想和汉王联手,灭了姓项的,在他的土地上称王。

项羽听说,果然不信任钟离眛等。

汉三年四月,楚军把刘邦困在荥阳,形势危急。

刘邦请和,愿意以荥阳为分界线,荥阳以西归汉,以东归楚。

范增劝项羽不要答应,急功荥阳,刘邦非常担心。

项羽派使者到汉营,陈平命令给他上太牢,也就是猪牛羊肉。

陈平走近一看,是楚王的使者,便假装非常惊讶,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

命人把太牢端走,换上粗糙的食物。

使者回来,把事情经过原原本本告诉项羽。

这本来是一场并不高明的表演,很容易识破。

无奈项羽太年轻,城府不深,又刚愎自用,遂对范增起了疑心。

范增越是急于拿下荥阳,项羽就越是不听。

范增一片忠心,两军相持,出奇者胜,主意不错,却遭到项羽猜忌,不觉大怒道:天下大事已定,大王您自己看着办吧,请准许我辞职!甩手不干,还没回到彭城就病死了。

五月,荥阳城中粮食断绝。

将军纪信对刘邦说:情况紧急!我去骗过楚军,大王趁机出城。

入夜,陈平打开东门,放出两千多名妇女,楚军四面杀来。

纪信乘坐刘邦的座车,大叫道:我们没吃的了,汉王投降。

楚军高呼万岁,都跑到城东去看热闹。

刘邦趁机率领几十名骑兵从西门逃脱。

项羽大怒,烧死纪信。

刘邦逃回关中,调集兵马,准备再战项羽。

辕生对刘邦说:楚汉在荥阳相持好几年,汉军经常处于被动状态。

这次大王出武关,项羽一定会引兵向南,您再深沟高垒对付他。

这样,荥阳、成皋就可以喘口气。

派韩信等平定河北赵地,连接燕国和齐国,然后,您再回荥阳也不晚。

这样,楚国要防备的地方就多,力量分散。

汉军得到休息,再和楚军决战,一定能打败楚军。

刘邦采纳他的计策,出兵宛、叶之间。

宛就是南阳,叶在今天河南省叶县。

项羽果然上钩,率军追了过来。

刘邦顽强防守,不与他交战。

彭越在下邳大败楚军,下邳离彭城很近,项羽放下对刘邦的围攻,东向攻打彭越。

刘邦趁机占领成皋。

项羽打败彭越,回头攻下荥阳,包围成皋。

刘邦逃出成皋,北渡黄河,大清早闯进韩信、张耳的卧室,夺了他们的兵符印信,开始调兵遣将。

韩信、张耳起床,得知是汉王到来,大吃一惊。

刘邦命令张耳留守赵国,拜韩信为相国,率领刘邦没有带走的军队攻打齐国。

刘邦逃走后,项羽攻陷成皋,想要向西推进,汉军坚守巩县,楚军无法前进。

彭越又在项羽的大后方攻城拔寨。

九月,项羽命令大司马曹咎守成皋,自己率军攻打彭越。

项羽命令曹咎坚守十五天,不得出战。

他将在十五天内平定梁地,回来会合。

当时,韩信正在攻打齐国,刘邦手中兵力有限,有好几次被困在荥阳和成皋之间,险象环生。

这时候,刘邦萌生了放弃成皋以东地区、屯兵巩县和洛阳的想法。

郦食其发现项羽犯了个致命的错误。

他在打下荥阳后,没有留下足够的兵力坚守敖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敖仓乃是天下粮仓,对战争胜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项羽在各个战场之间疲于奔命,竟然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郦生建议刘邦立即进兵收复荥阳,控制敖仓的粮食,扼守成皋这一战略要地,堵塞太行山的通道,控制蜚狐口,守住白马津,向天下诸侯展示汉军已经掌控战局的主动权。

刘邦深以为然。

蜚狐口在河北省涞源县北,白马津在河南省滑县。

郦食其又对刘邦说:如今燕赵已经平定,只有齐国还没有被拿下。

齐国的田姓宗族势力很强,东临大海,西有岱岳,有黄河和济水阻挡,南与楚国相临。

那里的人狡诈多变,您虽然派去几万军队,一时半会儿恐怕也打不下来。

不如您派我前去游说齐王,让他做我大汉东部的屏障。

刘邦同意了。

郦生来到齐国,面见齐王田广。

郦生是一个舌辩之士,自然少不了一番摇唇鼓舌。

在此之前,齐王听说韩信即将率军攻打齐国,已经在历下部署重兵,准备抵挡韩信。

历下就是现在山东省济南市。

齐王采纳郦生的建议,派遣使者与汉讲和,撤去历下的战备,天天和郦生饮酒狂欢。

韩信的军队已经出发,但还没有渡过黄河。

听说郦生已经说下齐国,韩信就想停止前进。

这时,辩士蒯彻对韩信说:将军受命攻打齐国,汉王是派了一个使者来和齐国谈判,但是有命令让将军停止前进吗?为什么擅自停下?况且郦生只是一个辩士,凭三寸不烂之舌就拿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

将军以数万之众,用了一年多时间才攻下赵国五十几座城市。

你为将多年,功劳反而不如一个书生?韩信一想有道理,便率领军队渡过黄河。

韩信贪功,听从蒯彻的馊主意,背信弃义攻打齐国,不仅害死了郦生,也为自己的灭亡埋下伏笔。

公元前203年,汉四年十月,韩信对历下发起突袭。

齐国已经与汉议和,毫无准备,被打了个大败。

汉军前进到齐国首都临淄,这时候郦生还在那里和齐王喝酒呢,对所发生的事全然不知。

齐王认为自己被郦生出卖了,于是把郦生下了油锅,但已经于事无补。

郦食其是个战略家和谈判大师,为刘邦的大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就落得这样的下场。

我国文化似乎并不谴责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甚至把这种行为当成是智慧的表现。

贞观初年,唐太宗一面派唐俭为使说降东突厥,一面派李靖进军攻打东突厥。

和郦生一样,唐俭已经说降了东突厥的颉利可汗,李靖却不顾唐俭死活,趁突厥人松懈发动奇袭,生擒了颉利可汗。

唐俭运气比郦生好,在乱军之中逃得一命。

成王败寇的文化,助长了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

项羽不在,正是收复成皋的好机会。

汉军多次挑战,曹咎坚守成皋,拒绝应战。

刘邦派人侮辱曹咎,曹咎是个莽夫,不堪其辱,把项羽关于十五天内不许出战的命令抛到脑后,率军渡过汜水,汉军趁其半渡而击之,大破楚军。

楚国的金银财宝全部落入汉军之手。

曹咎和司马欣就在河上抹了脖子,汉军再次夺取成皋,在广武驻军,以敖仓的粮食为军粮。

项羽正在攻打彭越,连下十几座城池,听说汉军攻占成皋,立即率军杀回。

汉军正在荥阳东围攻楚将钟离眛,听说项羽到来,全都跑到设防坚固的地方避险。

项羽确实是威震四方,可惜没有战略头脑。

他就这样在荥阳与彭城之间疲于奔命,直到耗尽全部资源。

楚军也在广武驻扎,与汉军对峙。

广武在今天河南省荥阳市东北。

楚军没有占据敖仓的劣势渐渐显露出来,几个月后,楚军出现粮食短缺。

彭越和英布一南一北,经常在项羽的后方打游击,切断楚军的补给。

项羽非常担心,但又无计可施。

于是他想出一个妙招。

刘邦在彭城之战失败后,老爹和老婆都被项羽俘虏了。

项羽搭了一个高台,在上面放块案板,把刘太公放在案板上。

项羽对刘邦说:你再不出来,我就把你的老爹炖了。

刘邦的回答更绝:我和你都是楚怀王的臣子,我们曾经是拜把子兄弟,我爹就是你爹。

如果你一定要把你爹炖了,请分我一杯羹!项羽大怒,就想杀了刘太公。

这时候,项伯又出面了。

鸿门宴时,刘邦曾经和项伯约为亲家。

项伯说:天下大势还未可知,你还是悠着点。

何况争夺天下的人都不顾家,你把老头杀了,对你没有任何好处,只能增加仇恨!项羽一想也对,就没有对刘太公下手。

其实不是项羽仁慈,他对王陵的母亲就下得了手。

项羽之所以不杀刘太公,是因为这时候他已经打不过刘邦,需要留下太公这个筹码。

项羽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对刘邦说:天下纷纷扰扰这么多年,都是因为我们两个人。

我想和你单打独斗,一决雌雄,别再让天下百姓受苦了。

项羽有拔山扛鼎之力,刘邦哪里是他的对手?刘邦笑道:我宁愿和你斗智,不和你比蛮力!项羽命令三个壮士出阵挑战,汉军中有个叫楼烦的神箭手把他们全射杀了。

项羽大怒,亲自披挂出阵。

楼烦搭箭想射项羽,项羽怒目圆睁,大喝一声。

楼烦吓得一哆嗦,不敢射箭,转身逃回堡垒,再也不敢出来。

刘邦派人一打听,才知道是项羽亲自出马,不禁大惊失色。

项羽和刘邦见面,在两军阵前讲话。

项羽又提出单打独斗,刘邦却宣读起项羽罪状来:项羽违背了楚怀王的约定,把我封在蜀汉,罪一;假传圣旨杀害卿子冠军宋义,罪二;救援赵国后不回国向楚怀王交差,而是擅自劫持诸侯军队进入关中,罪三;烧毁秦朝宫殿,挖掘秦始皇陵墓,私吞秦国的财宝,罪四;杀秦国降王子婴,罪五;背信弃义,在新安坑杀秦国降卒二十万,罪六;把自己的将领分封到好地方为王,把原来的主人赶走,罪七;把义帝逐出彭城,鸠占鹊巢,抢夺韩王的土地,把梁、楚据为己有,多吃多占,罪八;派人对义帝下毒手,罪九;施政不公平,国王的约定不信守,为天下所不容,大逆不道,罪十。

我率领义兵联合诸侯讨伐残暴的窃国之贼,派这些暴政中的幸存者攻打你,何苦与你单打独斗?这是一篇讨项檄文,应该不是在两军阵前宣读的,否则项羽不等读完,早冲过去,斩了刘邦了。

项羽气得七窍生烟,早已暗中埋伏的弓弩手嗖的一箭射出,正中刘邦的胸部。

刘邦反应快如闪电,捂住自己的脚大叫道:贼人射中我的脚趾。

刘邦躺倒在军营里,张良坚持要他起来劳军,以安军心,免得楚军乘胜发动进攻。

刘邦起来安抚军人,由于伤得很重,他被送进成皋养伤。

韩信占领齐国首都临淄。

这时候,齐国也不再和项羽作对了。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齐王田广向项羽求救。

项羽派大将龙且率兵救齐,齐楚两军在高密会合,楚军号称二十万。

然而,龙且哪里是韩信的对手?有人劝龙且深沟高垒,不与汉军作战,等其粮草断绝,可以不战而降。

龙且常随项羽打胜仗,未免轻敌,非常瞧不起韩信,认为一个连吃饭都得靠洗衣服的老太太救济、钻别人裤裆的人能有什么能耐?拒绝接受这一聪明的建议。

公元前203年,汉四年十一月,两军在潍水决战。

韩信预先派人在上游堵住河水,然后把龙且引过河来,趁其半渡,放水切断楚军,向过河军队发起进攻。

楚军大败,龙且被杀,齐王田广被俘。

灌婴、曹参也分别打败其他齐国将领,齐地被全部平定。

汉高祖刘邦称帝始末

韩信平定齐国后,感觉自己的翅膀开始硬了起来。

看到没有多少功劳的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心理难免失衡。

他派人送信给刘邦,信中说:齐国人伪诈多变,反复无常,南边又靠近楚国。

我的官不够大,镇不住他们,请封我为假王。

刘邦正在和项羽苦苦相持,看到信后,勃然大怒,破口大骂道:我被困在这里,生命危在旦夕,朝思暮盼你能来帮我一把。

你倒好,竟然想自立为王!刘邦这些话是当着韩信使者的面说的,在一旁的张良、陈平赶紧踹了他一脚,在他的耳边说道:汉军作战不利,韩信想称王,你禁止得了吗?不如顺水推舟答应了他,让他踏实下来。

不然的话,恐怕他会变心。

刘邦反应神速,马上就明白过来,接着骂道:大丈夫平定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 公元前202年,汉四年二月,刘邦派张良带着齐王的印绶前往齐国,封韩信为齐王,同时命令他率领军队向楚国发起进攻。

项羽听说龙且战死,心中害怕,派盱眙人武涉去游说韩信。

武涉对韩信说:当今二王相争,胜败的决定权在你手上。

你右投则汉王赢,左投则项王胜。

项王今天被灭,明天就会轮到你。

你和项王有交情,为何不反汉而与项王联手,三分天下而王之?韩信的谋士蒯彻也为韩信剖析了楚汉战争的形势,劝韩信在两边保持平衡,三分天下,鼎足而居,让楚汉双方都不敢动手。

蒯彻说:我听说‘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

’你如今戴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

不独立是没有出路的。

应该说,武涉和蒯彻的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无奈韩信脑子进水,就是不听。

史家普遍认为,他一来因为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觉得自己不该背叛刘邦;二来他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认为刘邦不会那么不仗义。

但我认为,他们都看错了!韩信脑子要真是那么简单,他就不是韩信了。

韩信的才能,我已经讲过了,无需赘述。

但他为什么没有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成为一方诸侯,而只在项羽和刘邦帐下做个小官?原因是他和萧何一样,都是有能力而无魄力,只是将才而非帅才。

韩信在刘邦出陈仓前为其指点江山,对天下情势了如指掌。

因此他早就知道项羽不是刘邦的对手,决定站在强者一边,以便分得一杯羹。

他知道,刘邦在小恩小惠方面十分大方,吃饭、穿衣、甚至是豪宅都舍得给,就是不愿意裂土封王。

所以,他趁楚汉相持不下之机,两次敲刘邦的竹杠。

他认为自己功劳最大,能力超群,刘邦不敢把他怎么样,但他过于自信了。

他说项羽刻个章,棱角磨平了都舍不得赏赐有功的手下,好像很小气的样子。

但项羽在分封诸侯方面却很大方,自己只要天下的一部分,刘邦要的却是整个天下。

按照韩信的逻辑,他应该支持项羽才对。

无奈韩信的眼里只有强者,哪怕此人为了权力,可以置自己亲人的性命于不顾。

他只顾眼前的名利,丝毫不考虑日后会狡兔死,走狗烹。

历史上,像韩信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共和是最佳选择。

罗马建国之初,因为抢夺萨宾女人,引来萨宾人的入侵。

萨宾人攻入罗马,双方打得难解难分。

这时候,已经身为人母的抢劫的萨宾女人突然带着孩子出现在战场上,隔开交战双方,仗打不下去了,两国握手言和:罗马实行双国王制,一个罗马人,一个萨宾人;元老人数增加一百,罗马人一百名,萨宾人一百名;萨宾人搬到罗马城,与罗马人合并成为一个国家。

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共和模式铸就罗马的伟大,后来罗马战胜一切外来之敌,成为西方的霸主,其力量就来源于共和。

中华文化先天缺乏共和的基因,只能靠引进外来品种加以改良,而当时东西方并无联系。

天无二日,人无二主,三人中只能有一个胜者,因此无论韩信作何选择,最后的结果恐怕不会有多大的不同。

蒯彻一看,这人脑子进水了,再跟他混下去恐怕小命难保,于是假装疯癫,离开韩信。

项羽眼看各路诸侯都离他而去,军粮也吃光了,韩信又发兵攻打楚国,不觉忧心忡忡。

刘邦不失时机派人去找项羽谈判,要求放回刘太公。

项羽趁机与刘邦讲和,约定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属汉,以东属楚。

鸿沟是位于荥阳、成皋间的一段古运河。

项羽满以为这下战争可以结束,至少是享受一段间歇期,便遵守协议,放回刘太公和吕后,率军东归。

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缺乏契约精神,往往是字迹未干,条约就成为历史。

谁遵守条约,谁就倒霉。

刘邦正准备往西走,被张良和陈平制止了。

张良和陈平说:汉已经拥有天下的一大半,诸侯都依附我们。

楚军兵疲食尽,正是上天要灭亡它的时候。

现在要不把它打趴下,那就是养只老虎,等它将来咬自己。

刘邦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张良足智多谋,千百年来被视为智慧的化身。

他出身贵族,但他的一些做法却一点也不贵族。

他组织刺杀秦始皇可算是一种英雄的行为,在专制武装到了牙齿,人民手无寸铁的情况下,刺杀就是合理合法的选择。

但他太喜欢耍阴谋诡计,不讲诚信。

峣关之战,他一面和秦军守将谈判,一面在背后搞突袭,不仅背信弃义,而且置己方谈判人员于危险境地,完全不是光明磊落的行为。

我甚至怀疑,郦食其的被杀也有他的功劳。

更有甚者,在楚汉相争的最后阶段,他又故技重施,怂恿刘邦撕毁停战协议,在项羽后面搞偷袭,在历史上树立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

内战中,成功者往往是那些最没有道德底限的人。

所以,古希腊人说:乱世恶棍享大名。

张良后来被迫隐退保命,韩信死于女人之手。

因为,即使是阴谋的受益者也不敢信任他们。

不讲诚信之人自己也会成为不诚信的受害者。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十月,刘邦追击项羽来到固陵。

固陵在今天河南省太康县。

刘邦与齐国国王韩信、魏国丞相彭越相约在这里会战楚军,韩信和彭越的军队却没有如期出现。

楚军与汉军交战,汉军大败。

刘邦又使出他的老招数:龟缩在坚固的工事里不敢露头。

如果回看楚汉战争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刘邦亲自率军打仗,基本都吃败仗。

尤其是在面对项羽时,他只有挨打的份。

刘邦的胜仗都是他手下的将领们打的,韩信自不必说,曹参、灌婴等都很能打。

项羽则相反,他的手下总吃败仗,而他却从来没有战败过。

由此可见,项羽是个好将军,刘邦却是个好统帅。

刘邦对张良说:诸侯不听号令,如何是好?张良回答道:楚军眼看就要被消灭,韩信和彭越二人却没有分到封地,他们不来理所当然。

大王您要是能与他们共分天下,他们马上就到。

韩信封王本来不是出自您的本意,他心里忐忑。

梁地本来是彭越平定的,您因魏豹的缘故拜彭越为相国。

如今魏豹已死,彭越也想被封王,而您却没有早做定夺。

现在请您拿出濉阳以北至穀城的地方,封彭越为王,把陈县以东至大海封给韩信。

韩信家在楚国,对故土念念不忘。

如果您能够割出这两块地方,封给这两个人,让他们各自为战,就一定能够打败楚国。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意见,韩信和彭越果然率军前来会合。

英布也来到垓下,被刘邦封为淮南王。

韩信、英布和彭越趁刘邦战事吃紧敲竹杠,犯下大忌,为他们日后的覆灭埋下伏笔。

韩信是刘邦的部下,全靠刘邦提携,方有今日。

后来,他也是第一个被拿下的。

项羽搞分封制失天下,刘邦有秦国的模式可以借鉴,又怎会重蹈项羽的覆辙?刘邦的嫡系萧何、曹参、樊哙、灌婴等都没有封王,就是明证。

时代已经变了,封建制正在为君主专制所取代,许多人的思想却还没有转变过来,结果都被时代淘汰了。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十二月,项羽率军来到垓下。

垓下在今天安徽省灵璧县。

两军决战。

韩信率军三十万为中军,孔将军指挥左军,费将军指挥右军,刘邦在后面,身后是绛侯周勃和柴将军。

项羽的军队大约有十万。

韩信的军队先出战,战局不利,向后退却。

孔将军和费将军向楚军发起进攻,楚军不利,韩信趁机杀回,楚军大败。

韩信后撤应该是一种策略,目的是把项羽的军队吸引过来,左右包抄。

看来古曲十面埋伏其来有自。

项羽回到军营,汉军和各诸侯军队将楚军团团包围。

入夜,只听四面的汉军都唱起了楚歌。

项羽大惊,说:难道汉军已经把楚国全部占领了吗?怎么这么多楚人啊?成语四面楚歌就是这么来的。

其实,这是韩信的攻心战术。

项羽的信心果然崩溃。

当夜,项羽率领八百名骑兵冲出重围,向南逃走,天亮后刘邦才发现,立即命令骑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在后追杀。

项羽逃到东城,在乌江自刎。

乌江在今天安徽省和县。

灌婴斩首八万,平定楚地。

鲁国坚守不下,刘邦把项羽的人头拿给鲁国人看,鲁国投降。

刘邦以鲁公之礼将项羽下葬。

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宣告结束。

刘邦来到定陶,立即故技重施,闯入齐王韩信的军营,接管了韩信的军队。

在楚汉战争时期,刘邦不止一次这么做过。

当时,他这样做是为了抗击楚军,但这一次目的不同,因为最强大的对手已经被消灭。

显然,刘邦已经开始着手削弱韩信的实力。

韩信只能乖乖就范,他手下的将官如樊哙、灌婴等都是刘邦的铁杆,他不过是个职业经理人。

他若造反,军队可不一定会听他的。

各路诸侯纷纷打报告,强烈要求汉王刘邦登基做皇帝。

刘邦非常谦虚,推辞了三次,不得已,为了国家的利益,才勉强同意。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二月,刘邦在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地点在今天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

轰轰烈烈的秦末农民战争就这样以一个皇帝取代另一个皇帝而告终。

这场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推翻秦王朝的暴政,具有天然的合法性。

当暴政不堪忍受,反抗就成为权利。

但在暴政被推翻后,各方诸侯因分赃不均,挑起内战,性质就改变了。

楚汉战争是刘项两个军事集团争夺奴役中国人民权力的战争,战争的代价是民众大量生命的丧失,最终受益者是刘邦集团。

刘邦政治上老到,占据关中这一有利地盘,军事上表现出更大的韧性,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项羽正相反,政治幼稚,放弃有利地盘,又在战略相持、需要出奇制胜时相信了刘邦的和平承诺,为刘邦所乘,导致彻底失败。

内战,不管其口号多么堂皇,结果总是一样的,那就是最没有底限的人取得胜利,夺取政权,成为新的暴君。

刘邦以齐王韩信熟悉楚国习俗为理由,改封韩信为楚王,以淮北为封地,都下邳。

封彭越为梁王,以魏国故地为封地,都定陶。

迁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不变,立无诸为闽越王,以闽中地为其封地。

刘邦定都洛阳。

这一天,他在洛阳南宫举办酒会。

刘邦说:各位诸侯,各位将领,请你们都说实话,不要有所隐瞒。

我为什么能夺得天下?项羽为什么失去天下?高起、王陵说:陛下为人傲慢,喜欢侮辱人,项羽仁慈,对人友善。

但是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打下来后就赏赐给人,与天下人共享利益。

项羽嫉贤妒能,陷害有功的人,猜忌有能力的人。

人家打了胜仗,他不给人记功;得到土地,不给人分利。

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要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能力不如张良。

管理国家,安抚百姓,保障给养供应不绝,我不如萧何。

连结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

我能用好他们,这就是我夺得天下的原因。

项羽有范增这么一个人才,却不能信任重用,这就是他为什么被我打败。

与项羽相反,刘邦知人善任,从善如流,辨识能力超群。

刘邦想定都洛阳,齐人娄敬进谏道:秦地被山带河,有四座大的要塞,防守坚固。

遇有突发的紧急情况,立即可以召集到百万之众。

由于秦人长期开发,关中土地肥沃,水草丰美,这就是所谓的天府之国啊!陛下入关,把首都定在那里,山东再乱,秦朝的故地还可以保全。

与人搏斗,不掐住其咽喉,按住其脊背,是不能取得全胜的。

如今陛下控制了秦朝的故地,也是卡住天下的咽喉,按住天下的脊背。

刘邦问群臣,群臣都是山东人,争着说:周朝统治了几百年,秦只传了两代就亡国了。

洛阳东边有成皋,西边有崤山、渑池,背靠黄河,面向伊川和洛水,地势险固,作为首都没有问题。

刘邦咨询张良的意见,张良说:洛阳虽然有这些险固的地方,但是,它的中间地带大小只有几百里,土地贫瘠,四面受敌,不是用武之地。

关中左有崤山、函谷关,右有陇和蜀,沃野千里。

南边有丰美富饶的巴蜀,北边有可以放牧的胡苑。

把三面围起来防守,只以东面控制诸侯。

诸侯安定的时候,利用黄河和渭河运输天下的粮食,西面供应京师。

一旦诸侯有变故,顺流而下,可以输送物资。

这就是所谓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娄敬说得对。

刘邦当天命令车驾西行,定都长安。

拜娄敬为郎中,号奉春君,赐姓刘。

张良身体多病,跟随刘邦进入关中后,便开始道引养生,不吃粮食,闭门不出。

张良说:我家世代做韩王的相国。

韩国灭亡后,我不惜一掷千金,替韩国向秦报仇,天下振动。

如今,我以三寸不烂之舌做皇帝的军师,封万户侯,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我的位置已经不能再高了,我心满意足。

我不想再理人间事,专心修道。

司马光十分赞赏张良的政治智慧。

他说,以张良的智慧,他应该知道修道成仙纯属无稽之谈。

受到刘邦称赞的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坐牢,是因为不知足。

所以,张良才假托神仙,视功名荣辱如无物。

张良是懂得明哲保身的人。

一般来说,司马迁和司马光这些史学大咖的评论是中肯的。

只有一点,他们都是御用文人,所以不能真正触及君主和君主制的本质。

的确,张良名为修道,实乃避祸。

张良运筹帷幄,为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立下不世之功,但他一不像韩信那样掌管军队,二不像萧何那样掌管官吏和钱粮,对刘邦的地位不构成威胁,功成身退也就罢了,实在没必要从赤松子游,装得有点过了。

真实原因是张良多次给刘邦献阴谋,怂恿刘邦做出背信弃义之事。

刘邦是个专制君主,信其谋略,不可能信其为人。

他不退隐,也许只会像萧何那样自取其辱。

刘邦是个孝子,汉号称以孝治天下,孔夫子说: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可见孝是维护君主专制的有效工具。

刘邦每五天就要去朝拜刘太公一次,刚开始,双方用的都是家人父子之礼。

后来,刘太公听了管家的话,改对刘邦行君臣之礼。

刘邦大惊,于是尊刘太公为太上皇。

刘太公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活着的太上皇。

比他早的太上皇是秦始皇的父亲嬴异人,不过,他成为太上皇时已死多年。

项羽部将钟离眛从前和韩信关系不错,项羽死后,钟离眛逃亡,投奔韩信。

刘邦痛恨钟离眛,听说他在韩信那里,便发诏书捕人。

有人趁机诬告韩信谋反,阿意顺旨、落井下石小人从来就不缺,这大概是有人猜测,刘邦对韩信不满,为邀功请赏,赶忙递刀子。

刘邦问诸将如何处理,都说:赶紧发兵,杀了那小子。

刘邦不做声,又问陈平。

陈平问:上书告发韩信这件事韩信知道吗?刘邦说:不知。

陈平问:陛下的精兵与楚国比谁多?刘邦说:不比楚国多。

陈平又问:陛下的将领有比韩信更善于用兵的吗?刘邦说:不如。

陈平说:陛下兵不如楚国精,将领又不及韩信,如果发兵攻打韩信,那是逼他造反啊,我为您的安全感到担心。

刘邦问:那怎么办?陈平说:古时候天子有巡狩和与诸侯见面的习惯。

陛下出行,声称要巡游云梦,与诸侯在陈县会面。

陈县在楚国的西边。

韩信听说天子出来巡视,必然会放心地前来迎接,到时趁机把他抓住。

这样无需兴师动众,只要用一个力士就行了。

刘邦照陈平说的办。

韩信心中害怕,把钟离眛杀了,带着头来见刘邦。

可见韩信能忍胯下之辱,并不是因为聪明,而是因为他的膝盖骨确实不硬。

刘邦可不含糊,命令武士将韩信抓了,放在后车上。

韩信抱怨道:有人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这话果然应验。

天下已定,我是该下锅了。

刘邦无话可说,只说了句:有人告你谋反。

下令把韩信绑了。

不久,改封韩信为淮阴侯。

韩信知道刘邦猜忌自己的才能,经常称病不朝;平时郁郁寡欢,羞于与周勃、灌婴等在一起。

有一次,韩信到樊哙家,樊哙对他非常恭敬,自称是臣,说:没想到大王竟然屈尊来到小臣家。

韩信出门,自嘲道:我竟然下贱到与樊哙这样的人为伍。

刘邦曾经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能带多少兵 。

刘邦问:我能带多少?韩信说:陛下也就能带十万。

刘邦又问:那你能带多少?韩信说:我多多益善。

刘邦笑道:你那么大能耐,怎么会落到我手上?韩信拍马屁道: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带将,这就是我为什么会被您抓住。

况且陛下这是天生的能力,非人力所能及。

确实,在楚汉战争中,刘邦自己几乎没有打过什么胜仗。

他能打败项羽,全靠韩信等众将之力。

看得出,韩信对刘邦其实并不服气。

刘邦善于将将是实情,但他并不是在被刘邦打败后就擒的,刘邦抓住他用的是权谋,韩信焉能真心服气?韩信把自己置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他对现状不满,另一方面他又没有独挑大梁的魄力,这种矛盾铸就了他悲剧的命运。

刘邦论功行赏,剖符封功臣为彻侯。

萧何功第一,被封为酇侯,食邑最多。

功臣们都不服,说:我们都是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

萧何没有汗马之劳,只是舞文弄墨,动嘴皮子,功劳却反在我等之上,到底为什么?刘邦说:各位熟悉打猎不?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和兔子的是狗;放狗和指示野兽所在地方的是人。

各位就像能够逮住走兽的狗,萧何就是那发布指示的人。

群臣都不敢再说话。

张良作为谋臣,也没有战功。

刘邦让他自选齐地三万户作为食邑。

张良说:开始的时候,我离开下邳,与皇上在陈留相见,这大概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

陛下用我的计策,侥幸不时命中。

我希望受封在陈留,不敢要三万户。

于是封张良为留侯。

封陈平为户牖侯,陈平推却说:这不是我的功劳。

刘邦说:我用先生的计谋,战胜了强敌,这不是功劳是什么?陈平说:要是没有魏无知,我哪能有机会为您效力?刘邦说:你啊,是个不忘本的人!同时封赏魏无知。

刘邦因为天下初定,孩子年幼,兄弟又少,有鉴于秦国实行郡县制、没有自家人帮衬、最后孤立而亡的教训,于是大封同姓诸侯王以镇抚天下。

因此,汉朝继承秦朝的制度,以郡县制为主,杂以秦代以前的分封制,但对分封制做了严格的限制,非刘姓子弟不封王。

萧何、张良、韩信、樊哙等文武功臣获得封侯之赏,但只有食邑,可以享用封地的税收,没有统治权,相当于公司优先股的股东。

其地位不是法定的,而是源于君主的赐予,许多人的后代因为各种缘故被剥夺分红的权利。

他们大部分在朝中为官,完全丧失作为贵族的政治地位,彻底沦为皇帝的家奴。

在罗马,这些人会被安排进入元老院,成为领导精英。

元老院被称为国王荟萃的殿堂,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权力机构存在的,对君主的权力形成制衡。

至此,中国自周王朝分崩离析以来开始的、由君主封建制向君主专制过渡的进程宣告完成。

刘邦封了二十几个大功臣,其余的人还没有得到封赏,日夜争功不止。

有一次,刘邦在路上看到将领们三三两两坐在地上嘀嘀咕咕,便问张良:他们在说什么?张良说:陛下您不知道?他们这是在谋反啊!刘邦大吃一惊,说:天下已经安定,他们为什么要谋反?张良说:陛下以平头百姓的身份起义,靠着这些人夺得天下。

如今陛下做了天子,所封之人都是亲朋故旧,所杀之人都是平时的仇人。

军队管功劳簿的官吏计算过,天下的土地都不够用来封赏的。

这些人怕不能人人得到陛下的封赏,又怕因平时得罪过陛下而被杀,所以聚集在一起准备谋反。

刘邦忧心忡忡地说:那可怎么办?张良问:皇上您平生最痛恨、大家也都知道的人是谁?刘邦说:雍齿和我有旧仇,多次让我很难堪,我想杀他,只是因为他功劳多,不忍心下手。

张良说:赶紧先封赏雍齿,群臣就放心了。

于是刘邦举办酒会,封雍齿为什邡侯,催促丞相、御史厘定功绩,实行封赏。

酒会之后,群臣皆大欢喜,都说:雍齿都能封侯,我等更没问题了。

刘邦以萧何功高,赐萧何带剑穿鞋上殿,上朝时不用小跑。

由此可见,刘邦绝不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

只要有利于自己的统治,他连曾经不共戴天之敌都可以封赏,雍齿就是个鲜明的例子。

他后来杀死韩信等,是因为这些人对他的统治构成了威胁,而不是他们平时得罪了他。

大凡是政治人物,都应该有这样的胸怀。

克洛迪是罗马的保民官,深受下层民众喜爱。

他和凯撒的妻子偷情,被抓了现行,依法将被提起公诉。

凯撒想获得克洛迪的支持,不仅否认此事,主动戴起绿帽子,还支持克洛迪,与其结为政治盟友。

因有这样的胸怀,故能成就一番事业。

刘邦把秦国繁琐的礼仪和苛刻的法律全部废除,一切务求简单易行。

他这样做虽然得人心,却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

他的手下是一帮大老粗,彼此熟悉,不讲究礼节。

他们经常在一起喝酒,酒喝多了就争功,喝醉了还会大呼小叫,拔剑砍柱子,完全不成体统。

刘邦越看越不顺眼。

儒生叔孙通是秦二世时的博士,见秦朝不妙,逃回山东老家,投靠了项梁,后来又投靠项羽。

刘邦攻占彭城后,叔孙通转投刘邦。

一看刘邦讨厌手下的粗鄙行为,叔孙通就提议为刘邦制订一套朝仪。

刘邦知道自己也是个粗人,要求叔孙通制订的礼仪必须是自己能够接受的。

叔孙通聚集了一帮儒生,在野外日夜练习了一个多月,终于把礼仪练熟了。

刘邦看完后说:这个我能做到。

公元前200年,汉七年十月,长乐宫落成。

群臣按照叔孙通制订的礼仪前来朝贺。

诸侯众臣个个战战兢兢,尊卑有序。

御史在一旁执法,举止不合礼仪的人就被赶出去。

直到酒会结束,没有一个人胆敢喧哗。

刘邦十分满意,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有多尊贵!重赏了叔孙通。

秦灭六国,把六国的礼仪全部拿来,吸取其中尊崇君主、抑制臣民的部分。

叔孙通对秦的礼仪有所增损,但基本是照抄,连官名、宫殿的名称都很少改变。

儒生陆贾经常在刘邦面前谈《诗》、《书》,刘邦骂道:老子马上得天下,要诗书何用?陆生说:马上可以得天下,马上能治得了天下吗?商汤、周武逆取而顺守,文武并用才能长治久安。

从前,吴王夫差、晋国的智瑶以及秦始皇都是因为穷兵黩武而灭亡。

假如秦国统一天下以后,施行仁政,效法先圣,天下能落到您手里吗?刘邦听得有点不好意思,说:你帮我分析秦为什么失去天下、我为什么夺取天下以及古代治国的成败得失。

陆生写了十二篇文章,每奏上一篇,刘邦都叫好,左右呼万岁,刘邦给他的书取名叫《新语》。

站在君主专制的角度,陆贾和后来的贾谊都分析得不错,在当时也算是真知灼见了。

但如果放到今天,或者以同时代希腊罗马人的视野,他们就都是自甘奴了。

秦始皇灭六王后,北攘匈奴,南平百越,动用军民几十万。

刘邦打败项羽称帝后也想在对外征战中有所作为。

匈奴太子冒顿杀死他的老爹头曼单于,成为匈奴新单于。

冒顿向东灭了东胡,向西赶走月氏,向南吞并楼烦和白羊河南王,控制了西域和中国东北,把蒙恬夺取的匈奴土地全部夺了回去,并开始侵略燕、代等属于中国的地方。

当时,中国正是楚汉相争阶段,兵荒马乱,冒顿没有对手,得以野蛮生长,手下有控弦之士三十多万。

刘邦把韩王信封在北边,定都马邑,也就是今天山西的朔州,让他防备匈奴。

匈奴围攻马邑,韩王信投降。

公元前200年,汉七年十月,刘邦御驾亲征韩王信,韩王信逃亡匈奴。

当时正好下大雪,天寒地冻,十分之二三的士兵冻掉了手指。

刘邦驻扎在晋阳,听说冒顿在代谷,就准备去攻打他。

刘邦派人前去侦察,冒顿故意把精壮的士兵和牛马藏起来,侦察人员看到的尽是一些老弱病残。

刘邦派出去的十几个侦察兵回来后都说匈奴不堪一击。

刘邦毕竟是个老狐狸,又派刘敬、也就是娄敬出使匈奴,探听虚实。

刘敬回来向刘邦禀报:两国交战,应该打肿脸充胖子,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手才对。

我到匈奴,看见的都是老弱病残,这肯定是为了示弱,暗中埋伏奇兵,打我们个措手不及。

我认为匈奴不能打。

刘邦刚当上皇帝,正想大展宏图,如今大军已经出发,却被刘敬劈头盖脸浇了一盆冷水,心中大怒,骂道:齐蛮子不过是凭口舌之能捞了个官当,现在竟敢动摇我的军心!下令将刘敬锁上,关在广武。

刘邦先于主力军队到达平城,平城是今天山西省大同市。

冒顿派出四十万精锐骑兵,南北两个刚刚一统天下的君主相遇了。

这个冒顿也不是一般人,他本是头曼单于的太子,但头曼移情别恋,准备剥夺他的继承权。

于是他训练一支完全听命于他的军队,他制造了一支响箭,他把响箭射向谁,手下就得跟着把箭射向此人,违者处死。

为了测试手下服从命令的程度,他先拿自己的老婆做试验,不敢朝他老婆身上招呼的人都被处死了。

最后,他把箭射向自己的老爹头曼,夺了政权。

经过一番的征战,冒顿单于控制了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到辽河、西逾葱岭的广大地区,匈奴进入鼎盛期。

匈奴军队把刘邦包围在白登长达七天。

白登就是白登山,位于大同以东五公里处。

汉军里外不能相救,粮草断绝。

刘邦采纳陈平的计谋,派人重金贿赂冒顿的阏氏,也就是匈奴单于的老婆。

阏氏给冒顿吹枕边风,说刘邦和陛下一样,也是个开国之君,不是泛泛之辈,说不定已经设下埋伏,正等匈奴人上钩,不要轻举妄动。

碰巧,与单于相约会师的汉奸军队误期,冒顿起了疑心,以为他们和刘邦联手,给匈奴人设套。

于是,他把包围圈放开一个角。

正好,天降大雾,刘邦和汉军趁机逃出生天。

刘邦发动的一次雄心勃勃的对外战争就这样失败了。

与其说是陈平的奇计挽救了刘邦,冒顿被老婆误导,失去了一次天赐良机,倒不如说是冒顿单于此时并没有吞并大汉帝国的计划。

和刘邦一样,这位冒顿单于也是个统一匈奴的王者,国家内部尚不稳定,不能冒险和一个个头与自己一般大的巨人拼命,这也许才是匈奴人放过刘邦的真正原因。

为了夺权,这个冒顿曾经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前妻和父亲,又怎么会被老婆的枕边风吹动?基于相同的原因,刘邦也明白,冒顿并不好惹,于是就坡下驴,班师还朝。

这是汉匈百年战争的开始,以汉帝国的初战失利而告终。

两个大国,同在一片大陆上,文化、发展程度和生活方式不同,早晚会进行一场较量。

几十年后,刘邦的曾孙刘彻征讨匈奴,把匈奴人打得七零八落,不得不逃入西伯利亚,报了白登之围一箭之仇,这是后话。

刘邦改正错误和他纳谏的速度一样快,一到广武,立即赦免刘敬,说:我不听你的话,以致被困平城。

前面派出去的十几个侦察兵都被我斩了。

封刘敬两千户为关内侯。

刘邦往南走,路过曲逆,对那里大加赞美。

说他走过的地方,除洛阳外,就数这里最好了,封陈平为曲逆侯,把整个曲逆送给他作为食邑。

陈平多次随刘邦出征,六出奇计,每次刘邦都增加他的封邑。

韩生劝项羽定都关中,项羽不听。

韩生只是抱怨了一句:楚人乃沐猴而冠,就被项羽下锅了。

两相比较,就知道项羽为什么会失败了。

冒顿不断侵犯北部边境。

刘邦很是担心,于是向刘敬讨计策。

刘敬献和亲之策,建议刘邦把长公主嫁给冒顿。

吕后知道后,日夜哭泣,说我就这么一个宝贝疙瘩,你忍心把她抛到匈奴那个蛮荒之地?刘邦心软,下不了决心。

后来还是找了个别人家的女子,冒充公主嫁了过去。

这就是汉初对匈奴采取的外交政策,是在对匈奴战争失败后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

和亲政策对汉初的和平与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到了汉武帝时代,中国国力强大,放弃和亲政策,打得匈奴人找不着北,这是后话。

和亲政策其实就是和平外交,但为什么是汉皇帝把自己的女儿嫁过去,而不是匈奴单于把女儿嫁过来呢?这恐怕还是天朝上国的观念在作祟,堂堂大国皇帝,岂能做番邦小国的女婿?所以只能委屈大国的公主,到大漠草原去受苦了。

这个时期发生了贯高谋刺事件。

贯高是赵王张傲的相国,刘邦从平城回来,路过赵国。

赵王张傲是张耳之子,刘邦的女婿。

刘邦待人一向傲慢,对这个女婿颐指气使,动辄打骂。

贯高从前是张耳的门客,对少主受辱十分不忿。

汉王八年,公元前199年,刘邦征讨韩王信,路过柏人县,也就是今天邢台市隆尧县。

贯高派人在旅馆埋伏,准备等刘邦投宿时杀死他。

刘邦觉得柏人和迫人谐音,不吉祥,便不在那里留宿。

后来此事暴露,张傲、贯高等人被捕。

张傲并未参与此事,贯高受尽百般酷刑,始终坚持为少主开脱,独揽全部罪责。

刘邦受到感动,释放了张傲和贯高。

贯高出狱后便自杀了。

这件事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刘邦的个性。

总体而言,只要不对他的政权构成威胁,他对人还是比较宽容的。

萧何营造未央宫,把宫殿建得极其壮丽。

刘邦一看,勃然大怒,说:天下汹汹,多年苦于战乱,成败还是未知数,为什么要过度建设?萧何说:正因为天下未定,所以才好趁机建造宫殿。

况且天子拥有四海,宫殿不壮丽,不能显示您无上的权威。

一次到位,后代就不用再建了。

刘邦一听,心花怒放。

看来,萧何不仅治国有一套,马屁功也属上乘。

明明是投皇上所好,听起来却像是在为人民服务。

未央宫落成,刘邦在未央前殿举办酒会,大宴诸侯和群臣。

刘邦举起玉杯,为太上皇刘太公祝寿。

刘邦说:从前您总说我好吃懒做,不会发家致富,不如刘仲会种地,有出息。

如今,是我的家业大,还是二哥的家业大?群臣高呼万岁,大笑取乐。

后来,光武帝刘秀的哥哥刘縯也常常取消刘秀只会种地,没什么出息。

但刘縯死后,刘秀却扛起造反大旗,并最终夺取天下。

看来老实人也许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并不一定缺乏能力。

十一

赵国丞相陈豨在代地造反,刘邦亲自率军平定,立儿子刘恒为代王。

刘恒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陈豨在赴任前,去向韩信辞行。

韩信对陈豨说:你管辖的地方部署着天下最精锐的军队,你又是皇上所信任的人。

如果有人对皇上说你造反了,皇上一定不信。

第二个人告发,皇上就会起疑心。

第三个人告发,皇上一定会发怒,自己接管军队。

我和你里应外合,天下可图。

陈豨同意。

刘邦征讨陈豨,韩信称病,不同行,暗中派人和陈豨联络。

韩信打算和家臣假传圣旨,赦免罪犯和官奴,袭杀吕后和太子。

宾客的弟弟向吕后告发,吕后与萧何合谋,以刘邦打败陈豨,诸侯、群臣都应该入宫祝贺为由把韩信骗进宫里,杀死在长乐宫钟室。

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196年,汉十一年冬,刘邦称帝5年之后。

司马光说,韩信在关键时刻敲刘邦的竹杠,刘邦早就想杀他,太小瞧刘邦了!雍齿带着刘邦的老乡叛变,差一点让刘邦的革命事业刚开始就夭折,刘邦不仅没杀他,还封他为什邡侯;贯高谋刺,被刘邦赦免。

可见刘邦并非睚眦必报之人。

韩信是刘邦推崇的三杰之一,能够结连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为刘邦打下半壁江山,比任何人都危险。

刘邦为了巩固统治,剥夺了他的兵权,将其贬为淮阴侯。

韩信不学张良,淡出名利场,明哲保身,反而像个怨妇,到处公开自己的不满,让刘邦对他心怀忌惮。

可以说,韩信被杀,不是因为他得罪了刘邦,而是因为他让刘邦寝食难安。

刘邦征讨陈豨时,向梁国征兵。

梁王彭越学韩信称病,派手下人带兵去邯郸参战。

刘邦大怒,派人责备彭越。

彭越害怕,想亲自去向刘邦谢罪,被部将扈辄制止。

扈辄劝彭越造反,彭越不从。

梁国的太仆犯罪,逃到刘邦那里,告发彭越和扈辄谋反。

刘邦派人将彭越抓起来,送往洛阳关押。

有司判彭越谋反罪成,刘邦赦免彭越,废为庶人,发配到蜀地。

也是彭越活该倒霉,他在前往流放地的路上碰到了吕后。

彭越向吕后申冤,说自己没有犯罪,希望能允许他回到故乡昌邑,请吕后帮忙向刘邦说情。

吕后满口答应。

到了洛阳,吕后立即劝刘邦杀掉彭越,斩草除根。

彭越被夷三族,枭首洛阳。

就这样,吕后连杀两个当代最显赫的王爷,为汉王朝除去了心腹大患,在心狠手辣方面超过了刘邦。

刘邦造反的时候,吕后帮他造势,替刘邦编造了许多神话。

如今,他又帮刘邦清除掉两个最强大的潜在敌人。

她和刘邦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所以刘邦死后,她能临朝称制十几年,成为西汉实际的统治者。

公元前195年,汉十一年七月,淮南王英布起兵造反。

当初韩信被杀,英布内心就非常害怕。

彭越伏诛,刘邦把他制成肉酱,赏赐给所有诸侯。

这是专制帝王的恐怖策略。

看到彭越的肉酱后,英布内心的恐惧可想而知。

他和韩信、彭越都是刘邦手下的异性诸侯王,而且是手中掌握军队的那一种。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彭越不想坐以待毙,决定造反。

他暗中命人召集军队,以防不测。

人要倒霉,身边总是出小人。

英布怀疑中大夫贲赫和自己宠爱的小老婆通奸,准备逮捕贲赫。

贲赫逃到长安,告发英布造反。

英布一看贲赫逃走,自觉不妙,发兵叛乱。

刘邦生病,想派太子率军征讨英布。

商山四皓对太子的舅舅吕释之说:太子带兵,打胜仗了还是太子,地位不会提高;打了败仗,灾难恐怕就要来临。

你赶紧去请太后找机会告诉皇上:‘黥布是天下猛将,善于用兵。

各位将领乃是陛下的平辈,让太子去领导这些人,等于是让羊去指挥狼,哪能叫得动?要是让黥布知道了,马上就得向西打过来。

皇上虽然病了,可以用车载着,躺着指挥,诸将不敢不尽力。

皇上虽然辛苦,为了老婆和孩子,还得打起精神!’吕后照办,向刘邦哭诉。

刘邦也认为太子刘盈不堪重任,自己带病出征。

商山四皓是隐居在商山上的四个老人,这时候已经八十多岁了,须发皆白,所以被称为四皓。

他们信奉黄老之学,是秦朝的博士。

刘邦称帝后,听说他们的名字,想请他们出来做官。

四个老头了解刘邦的德行,不想一大把年纪了去受刘邦侮辱,于是拒绝了。

这时候,吕后已经老了,刘邦宠爱更年轻的戚夫人。

刘邦认为,太子刘盈太柔弱,不像自己;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更像自己,就动了换太子的念头。

母以子贵,吕后非常着急,让自己的哥哥吕释之去向智多星张良请教。

张良让他们把商山四皓请出来辅佐太子。

在一次宴会上,刘邦看到太子刘盈身后跟着四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就问怎么回事。

当得知他们就是商山四皓时,刘邦大吃一惊,说:多年来我一直在找你们,你们都避而不见,怎么就跟了我的儿子?四皓说:陛下轻慢读书人,动辄辱骂,我们不想自取其辱,所以才藏起来。

如今我们听说太子仁慈孝顺,尊重有才华的人,天下人都争着要为太子效力,我们这才出山。

刘邦说:麻烦你们尽心教导太子。

叔孙通和众大臣也极力反对,刘邦打消换太子的主意。

公元前195年,汉十二年十月,刘邦与英布在蕲西会战,英布大败而逃,后来被杀死在鄱阳湖。

蕲西在今天安徽省宿县。

在这一战中,刘邦为流矢所中。

就这样,三个在楚汉战争中帮了刘邦最大忙的将军都遭遇了同样的下场。

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是他们都不是从沛县出来的,因此,都不是刘邦的嫡系。

三人中,韩信能力最强,功劳最大,和刘邦关系最近,死得也最早。

在中国的极权政体中,君主与功臣似乎是天然的敌人。

比起朱元璋来,刘邦算是一个胸襟开阔的皇帝了,但依然不免对功臣开了杀戒。

这是稳定政权的必要举措,是制度问题,家天下决定的。

在同一时期,罗马取得西方的霸主地位。

公元前753年,传说中的国王罗穆璐在罗马建国。

初期,他也遇到了和刘邦同样的困局。

在一场权力争夺战中,他杀死了与自己争夺王位的弟弟。

但是,他没有在专制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他建立了一个元老院,把和自己一起奋斗的精英们集中起来,与国王分享权力,国王、元老院和民众大会构成罗马政权的三驾马车。

元老院是一支中间力量,连通执政者与民众的桥梁。

三驾马车相互制约,力量此消彼长。

在七百多年间,罗马由王政走向共和,又由共和走向民主,其间除推翻王政引发了外国干涉的战争外,所有的变革都是和平的,没有发生内战或颠覆性的社会动荡,罗马的国力稳步提升,由一个单一的城邦发展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以地中海为内海的、多国家、多种族混合的大帝国。

翻开李维的《罗马史》可以看到,这个虽然国家饥荒、瘟疫和战争不断,但除了共和末年的内战外,从来没有出现过秦末农民大起义时惨烈的人口大灭绝现象,更从未有过人相食的记载。

东西两个大秦,同为霸主,一个专制,一个共和,其主要区别就在于此。

刘邦建政之初分封了许多诸侯王,但那都是权宜之计。

后来韩信等被杀,卢绾等叛变,异姓王基本被消灭。

刘邦吸取了秦帝国在天下造反时没有自家人帮衬、顷刻间土崩瓦解的教训,认为分封制还是不能完全废弃。

项羽分封异姓王,天下离心离德,所以刘邦认为,还是自家子弟可靠,死后不会掘自己的坟墓,于是与大臣们杀白马盟誓:非刘姓者不得封王,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

这些刘姓王中的一部分后来发动了七国之乱,证明在权力面前,自家人同样不可靠。

刘邦保持了秦国的郡县制,分封制与郡县制混合,互为补充,互相制约,拱卫皇权,这一体制一直为中国历代统治者所沿用,直到1911年,大清国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才终于寿终正寝。

这时候离刘邦称帝已经过去2113年,刘邦所建立的混合帝制和罗穆璐建立的三驾马车寿命相差无几。

不过中国的王朝就像中国古建筑一样旧去新来,罗马的三驾马车却像罗马的建筑那样千年不倒,只是变换了主人。

罗马的政体后来经过孟德斯鸠的提炼,为现代美国人所继承。

美国人加入了司法独立,由国王(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旧三权体制发展成现代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分立的新体制。

刘邦班师回朝,路过老家沛县。

刘邦举办酒会,邀请从前认识的父老子弟喝酒,又找来一百二十个儿童,教他们唱歌。

刘邦自己写了一首诗,编成曲子,自弹自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让儿童们和他一起唱。

刘邦边唱边跳,慷慨伤怀,不禁老泪纵横。

刘邦对父老们说:游子思念故乡。

我虽然定都关中,千秋万岁以后,我的魂魄还是会喜欢沛县。

况且我是以沛公的身份起义,驱除暴逆,最终夺取天下。

就让沛县作为我沐浴的封地,免除大家的徭役,世世代代不用纳税。

丰县是刘邦的出生地,但在刘邦起义之初背叛过刘邦,这次也在沛县父老们的求情下享受到与沛县相同的待遇。

相国萧何因为长安地域狭窄,上林苑空地多,已经荒废,向刘邦请示,希望能让百姓进去耕种。

刘邦大怒,说:相国收受商人的贿赂,竟然帮他们说情,要占领我的花园。

下令廷尉治萧何的罪,并给萧何带上枷锁。

廷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部长兼法院院长。

几天以后,有个姓王的卫尉值班时问刘邦,萧何到底犯了什么罪,刘邦对他那么狠?刘邦说:我听说李斯做秦国的丞相,有好事都归功于皇帝,有不好的都归咎于自己。

如今,相国收受商人的好处,帮他们向我要地,以便讨好百姓,所以我把他办了。

王卫尉说:萧相国替百姓请地,那是他应该应份的,您怎么能怀疑他呢?当年楚汉相争,陈豨、英布造反,陛下在外平乱,萧相国守卫关中,那时候他一跺脚,您就和关中说再见了。

他不在那个时候替自己谋利益,现在才搂钱,脑子有病?况且,秦是因为听不到不同意见才亡国的,李斯分担过错,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为什么要怀疑相国呢?刘邦听完,心里很不高兴。

当天就派人把萧何放了。

萧何已经老了,平时就谨小慎微的,这时他光着脚来谢恩。

刘邦说:相国可别多礼。

你为了老百姓向我要地,我不同意,我不过是桀纣那样的暴君,相国是好宰相。

我故意把相国锁了,是想让老百姓知道我的不是。

看来,刘邦是在怪萧何抢在自己前面把好事做了,让自己相形见绌。

从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即使是到了生命最后阶段,刘邦依然听得进逆耳忠言,从谏如流。

但是,他也像其他老年专制统治者那样多疑。

有人向他进谗言,说樊哙将在他死后发兵,杀死赵王如意。

刘邦很宝贝这个儿子,曾经动过换太子的念头,一听大怒,立即派陈平去把樊哙杀掉。

樊哙是刘邦的哥们兼连襟,吕后的妹夫,为刘邦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即使有这层关系,也差点因为一个诬告而掉了脑袋。

陈平怕吕后报复,没有杀死樊哙,而是把他逮捕,送回长安。

他们到长安时,刘邦已经去世,樊哙被吕后释放。

刘邦在征讨英布时中了流矢,走路很痛苦。

吕后请来良医给刘邦看病,医生说:这病可以治。

刘邦骂医生说:我以平头百姓的身份提三尺剑夺取天下,这难道不是上天注定吗?我的小命握在老天爷手里,扁鹊来了又能怎样?不让治,赐医生黄金五十斤,把他打发走了。

但我认为,刘邦应该是知道自己大限到了,不想连累医生。

他知道吕后的德行,一旦治不好,医生会倒大霉的。

一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帝王,在生死关头能有此善念,实属难能可贵。

刘邦和同是草根皇帝的朱元璋不同,从来不避讳自己的低贱出身。

这说明他是一个很自信的人,在这一点上,他比贵族出身的项羽更有涵养。

刘邦病重,吕后问:陛下百岁之后,如果萧相国也不在了,谁可以替代他?刘邦说:曹参可以。

吕后又问曹参之后谁来替代,刘邦说:王陵,但是王陵有点愣,可以让陈平帮他。

陈平很聪明,但难以独任。

周勃为人忠厚,没多少文化,但是将来能保刘姓江山的人一定是他,可以让他做太尉。

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

吕后问还有谁,刘邦说:那老子也不知道了。

公元前194年,汉十二年四月甲辰,刘邦在长乐宫去逝。

刘邦出身布衣,不修文学,性情豁达大度,识人善任,从谏如流。

他吸取了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了周、秦制度的优点,建立了一套混合式专制制度,郡、国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极大地巩固了中央集权,这套制度被中国人沿用了两千多年。

秦始皇开始了由君主封建制向极权君主制的过渡,刘邦完成了这一过程。

刘邦称帝,标志着自商鞅变法开始建构的极权体制正式成型,取代了夏商周三代的君主封建制。

贵族阶层彻底丧失其相对独立性,中国社会由国王、贵族和庶民的旧三元结构演变成皇帝、奴才和奴隶的新三元元结构,阶级对立更加尖锐,矛盾更加难以调和。

从此中国的社会变革不再由贵族推动,而是由割据的军阀和底层草根主导,贵族革命为暴民革命所取代。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