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和珅的官场履历到底是什么样的?乾隆为什么要宠幸和珅

时间:2023-08-0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贪官之王和珅的官场开挂人生,明君乾隆为何如此宠幸贪官和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历史上称康熙王朝和乾隆王朝为康乾盛世,可见乾隆皇帝也算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了,那么乾隆作为一个明君为什么会如此宠幸这样一位众所周知的贪官呢?

  一提起到和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一副贪官的嘴脸,特别是一些影视作品让和珅贪腐油滑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和珅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他的职场晋升道路比坐火箭都快。

  一、和珅的官场履历究竟有多优秀?

  作为历史上的“贪污之王”,和珅之所以能够富可敌国,首先凭借的是皇帝赋予他的各种特权,也就是说没有乾隆的宠爱和骄纵,就不可能有和珅的贪贿聚敛。那么乾隆作为一个明君,为什么会如此宠幸这样一位贪官呢?

image.png

  这和和珅出现在乾隆生命中的时机有重要关系。

  乾隆如何初识和珅的呢?和珅姓钮钴禄氏字致斋,是满洲正红旗人,他的祖先在满洲入关的战争中为家族挣得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和珅到二十岁时承袭了这一职位,也算是有铁饭碗的满洲子弟。乾隆三十七年,二十三岁的和珅被授予了三等侍卫到粘杆处任职,这个职位的工作是负责在皇帝出行时扶舆,执灯,拿粘杆,钓竿等任务。这个职位就给和珅提供了靠近皇帝的机会,并沿着侍卫晋升的路线成为了一名乾清门侍卫。

image.png

  (1)乾隆四十年,二十六岁的和珅被擢升为(正)蓝旗满洲都统,并从此开启了他的飞黄腾达之路。

  (2)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和珅就被任命为户部右侍郎,一下子成了副部级干部。

  (3)两个月后和珅就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参与了国家机要事务的处理。乾隆让一个没有任何突出贡献的和珅入职军机,这个在当时政坛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和珅的官运远不止如此,

  (4)一个月后他又兼任了内务府总管。

  (5)八月调任镶黄旗副都统,

  (6)十一月授国史馆副总裁。

  (7)十二月兼任总管内务府三旗兵马事务,赐紫荆城骑马。和珅的旗分也从原来的正红旗被抬入正黄旗。

  (8)乾隆四十二年,和珅有担任了吏部左侍郎兼属右侍郎同时兼任步军统领。

  (9)乾隆四十三年和珅兼任崇文门税务总督。并补授镶蓝旗满洲都统,随后授正白旗都统。并兼任领侍卫内大臣。

  (10)乾隆四十四年,命和珅在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

  (11)乾隆四十五年,授和珅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四库全书正总裁,兼理藩院尚书事务。

image.png

  此后和珅陆续还有许多其他的兼职。文职武职都有,不仅身兼多职,爵位也开始上升。乾隆四十九年九月,乾隆将和珅原来承袭的家族轻车都尉世职提升为一等男爵。乾隆五十三年,将和珅的一等男晋升为三等伯。从乾隆五十二年以后三十八岁的和珅在大臣中的排位就仅次于年老功高的领班军机大臣一等功阿桂之后。

清朝帝王家究竟有多能吃?数量能吓到你,慈禧太后光绪剩饭都能养活5万人

内务府下设“御膳茶房”,负责管理宫廷饮食。我们从残存的《御膳茶房》档案中,能看到、、等及其后妃的膳食情况。此外,在鄂尔泰、张廷玉等编纂的《国朝宫史》及《钦定大清会典》中,也留有很多相关材料。本文所引资料,大部分来自于以上几种清朝官修档案。 皇帝、后妃的每日饮食定额 在清朝,皇帝、后妃的每日食材都有定额,称为“分例”。 肉食方面的标准如下: 皇帝 每日盘肉二十二斤,汤肉五斤,猪油一斤,羊二,鸡二,鸭三,当年鸡三。 皇后 每日盘肉十六斤,菜肉十斤,鸡一,鸭一。 皇贵妃 每日盘肉八斤,菜肉四斤,每月鸡、鸭各十五。 其下,贵妃、妃、嫔、贵人的“分例”各有差别,最少的是常在: 每日盘肉三斤八两,菜肉一斤八两,每月鸡五。 肉食之外,每日“分例”还包括大量的“副食”和日用品。 比如,皇后的完整“分例”是这样的: 猪肉十六斤、(盘肉)羊肉一盘、鸡鸭各一只、新粳米一升八合、黄老米一升三舍五勺、高丽江米一升五合、粳米粉一斤八两、白面七斤八两、麦子粉八两、豌豆折三合、白糖一斤、盆糖四两、蜂蜜四两、核桃仁二两、松仁一钱、枸杞二两、晒干枣五两、猪肉九斤、猪油一斤、香油一斤六两、鸡蛋十个、面筋十二两、豆腐一斤八两、粉锅渣一斤、甜酱一斤六两五钱、清酱一两、醋二两五钱、鲜菜十五斤、茄子二十斤、王瓜二十条。 白蜡五枝(内一枝重三两、四枝各重一两五钱)、黄蜡四枝(各重一两五钱)、羊油蜡十枝(各重一两五钱)、羊油更蜡一枝(夏重五两、冬重十两)、红箩炭(夏十斤、冬二十斤)、黑炭(夏三十斤、冬六十斤)。 《钦定大清会典》 雍正加“牛肉二斤八两”做狗粮 在“分例”之外,皇帝还常常要“加料”,比如雍正四年十月 十七日,万岁分例以外,添鹅一只、鸭五只、鸡三只、笋鸡二只一次。赏信郡王饭桌,添猪肉十六斤、一口、鹅一只、鸭四只、鸡三只、笋鸡二只、文蹄二个一次。四阿哥、往海子里去,添猪肉二斤、五十斤猪半口一次。跟随三十三名,添猪肉十六斤八两一次。亥日,减万岁分例之内,减五十斤猪一口一次。 狗四条,常添牛肉二斤八两,今日添起。 本日共支用: 五十斤猪七口半、猪肉一百八十二斤六两、小猪七口、鹅二只、鸭二十八只半、鸡八十二只、笋鸡十九只、文蹄二个、牛肉一百五十六斤七两。 这条材料中,最有意思的是,雍正专门给自己养的四条狗,加了二斤八两的牛肉做狗粮。 乾隆一天的御膳都有什么 每天“分例”中的这么多食材,能做多少菜呢? 让我们来看看乾隆三十年的一天,皇帝在南巡中的御膳(每日早晚两次正餐,其他时间可传唤点心): 先是早饭(早6点左右): 正月十八日卯正,请驾伺候,冰糖炖燕窝一品。 卯正二刻,涿州行宫进早膳,用折叠膳桌摆:皇赐炒鸡大炒肉炖酸菜热锅一品、燕窝锅烧鸭子一品、猪肉馅侉包子一品。燕窝肥鸡挂炉鸭子野意热锅一品、厢子豆腐一品、羊肉片一品、羊乌又烧羊肚攒盘一品、竹节卷小馒首一品、烤祭神糕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一品。上传叫冯鼎做:鸭丝肉丝粳米面膳一品、鸭子豆腐汤一品。 皇帝一大早肯定吃不了这么多油腻食物,于是: 上进毕,赏用。 清朝宫廷中,皇帝吃剩下的菜品,往往是要赏赐给亲信大臣,以示恩典。后妃的剩菜则会赐给宫女、太监等。 然后是晚饭(中午12点到下午2点间): 未正,上至宫门升座,茶膳房大人福隆安送上奶茶,赏奶茶毕,传膳。进晚膳用折叠膳桌摆:莲子八宝鸭子热锅一品、肥鸡火熏炖白菜一品、羊肉他他士一品、莲子猪肚一品、青笋香蕈炖肉一品、水晶丸子一品、奶酥油野鸭子一品。 后送:青笋爆炒鸡一品、摊鸡蛋一品、蒸肥鸡炸羊羔攒盘一品、象眼棋饼小馒首一品、荤素馅包子一品、烤祭神糕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四品、咸肉一品。 随送:粳米膳一品、村鸡汤一品;额食六桌——饽饽奶子十二品一桌、内管领炉食八品一桌、盘肉二桌,每桌八品、羊肉四方二桌。上要饽饽二品、二号黄碗菜二品一盒。 这里说,乾隆专门要了“饽饽二品、二号黄碗菜二品一盒”,说明皇帝对自己喜欢的食物并不隐晦,所谓皇帝为了安全起见,要“吃菜不过三匙”的说法,显系无稽之谈。 最后是点心(晚6点左右): 酉初,上至看灯楼,看花炮盒子,放盒子时随送上用:壁灯宝盒一副、元宵一品,三号黄碗、膳房箸、茶房叉子。 看花炮毕,还行宫伺候:炸八件鸡一品、醋溜脊髓一品、火熏猪肚一品、小葱拌小虾米一品、涿州饼子一品。 乾隆御用的“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 慈禧、光绪的剩菜进了老百姓肚子 到了晚清,在饮食上的追求,一点都没减少。信修明在《老太监的回忆》中记下慈禧的“分例”: 每日用盘肉五十斤(即猪肘子)、猪一口、羊一只、鸡鸭二只、新细米二升、黄老米(即紫米)五合、江米三升、粳米面三斤、白面十五斤,荞麦面一斤、麦子粉一斤,豌豆三合、芝麻一合五勺、白糖二斤一两五钱、盆糖八两、蜂蜜八两、核桃仁四两、松仁二钱,枸杞四两、干枣十两、香油三斤十两、鸡蛋二十个、面筋一斤八两、豆腐二斤;粉锅渣一斤、甜酱二斤十二两、清酱二两、醋五两、鲜菜十五斤。秋季,要备茄子二十个、黄瓜二十条。 信修明进而道出“分例”采办中的秘密: 以上为定例,皇上的膳房比起上述数字更多。外人闻此,莫不惊骇。皇上和太后仅一个人,何以食用如此巨量的物品。殊不知仰食于皇家的人,还要超过这个数目很多倍。 仅以鸡蛋一项而论,原来额数是每月二十个,而买办处每日交进的必须是五百个,其他可想而知了。 为皇上和太后买办的食用之物,过一处扣一处,始能食到主人之口,然而主人岂能不知道吗?不过历代相传就是“帝德深如海”而已。 按照他的说法,慈禧吃剩下的食物,除了赏赐,很多竟然进了小民百姓的肚子: 慈禧太后膳食固然有准数,可是预备的就没有准数了。太后传膳一箸一碗,在万人口中仅能占得一口。进膳后尚须代人操心一回,赏人者叫克食。赏某王若干品、某大臣若干品、皇上的、后妃的、会亲的、总管首领的、不够角色的回事小太监,也要端一品。剩余则回御膳房。 膳房首领太监分餐一顿也有厨役之分。至于鸡头鱼尾头脑下水、刀前刀后肉类则卖予二荤铺小馆和好馋人家,价格较之市价可省一半。 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外有一批小贩,专包宫中折罗菜饭,十个大钱,就能令人饱餐一顿。 信修明说,当年,每天大概有1万家,大约5万人等着买两宫的折罗。慈禧、光绪宾天,这五万人就没饭吃了。 光绪年间,宫中所用“银镀金寿字火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嘉庆说彻查才能和珅的家底 为什么之前没有查出来

抄的家什么都没发现,说出两字,搜出十几亿两说起和珅大家的印象就是他是一个贪官,在位期间祸害了不少百姓,作为一个清白的官员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家财,多半以上的财产都是他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大家都说他是一个明君,给百姓带来了一个繁荣的生活,但是正是他对于和珅的纵容才让事情发展到这样的状态,人们对于乾隆有争议的一点就是他在晚年的时候宠信这些奸臣,让国家开始一步步的衰落,想当初本是一个鼎盛的时代,但就是因为这一阶段的疏忽才慢慢地开始下滑。 当时嘉庆上位的时候他第一件想做的事情就是处置这个贪官,当时他想直接处置和珅,但是和珅毕竟是前朝的宠臣,在朝廷上面很有很多勾结的人想要动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一直在等一个机会,等着什么时候能够把他贪污的证据搜集好,让他完全没有翻案的机会,就在三年之后这个机会来了,皇帝直接惩治了和珅,然后派人去搜他的家产,目的就是把他的这些年搜刮的钱全部拿回来。 当时有一部分人去搜家的时候其实什么都没有搜出来,皇帝表示并不相信,像他这样一个奸臣,肯定会有不少家产,于是他当时给了士兵两个字就是“彻查”,这两个字出来士兵们立马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于是好好的将和珅的家里面搜查了一番,这一次几乎把他的家底全部搜刮了出来。 其实皇帝的这两个字有很深的寓意,首先就是告诉这些士兵们,如果这一次你们什么都搜不出来肯定会面临很大的惩罚,相当于就是给他们下了一个死命令,告诉他们一定得有收获,其次就是向大家表一下决心,告诉百官员们,对于处置和珅这件事情他是很坚决的,没有什么事情能够改变他的这个决定,所以那些士兵在听了这两个字之后他们察觉的皇帝真的是有心搜查并不是在做样子,所以他们工作的也就更加的尽心。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能够知道所谓做坏事的人最后一定会有惩罚的,他们虽然贪图了一时的乐趣,但是最后的结果一定会让他们有所补偿,付出代价,当时和珅是何等的嚣张,倚靠着皇帝的信任做了那么多的坏事,像他那样一个权利大的人都被惩治了,可见报应是肯定会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和珅清朝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