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曹操到底是汉贼还是汉室忠臣 哪一种说法更有说服力

时间:2023-08-0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外号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曹操在演义中就是一个汉贼形象,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从丞相一路晋升魏王,离称帝仅一步之遥。不过曹操到死都没有称帝,那这究竟还算不算“汉贼”呢?实际上东汉末年,汉室政权衰落已经无法挽回,曹操虽然做过不少残暴事,但对汉献帝还是比较克制的,不然汉献帝的皇位早就不保了。有人分析说曹操不仅不是汉贼,还是一位汉室忠臣,这样的说法到底有没有说服力?下面就来看看吧。

image.png

  汉末最忠于汉室的忠臣,莫过于曹操,虽然他被儿子尊为魏武帝,但他在世时,三分天下有其二,大权在握,依然臣事汉朝,把他说成大奸臣,那是对他的污蔑。

  曹操对献帝一直忠心耿耿,顾全大局。自董卓专权,曹操逃亡到关东,集结讨董联军,虽然他是第一个发起人,但为了大局,他主动推举袁绍为盟主,这需要多么广阔的胸怀。

  反董联军占领洛阳后,诸侯停滞不前,等待观望,惟有曹操独自领兵西进,虽然由于孤军深入而失败,但他的反董决心,明显比诸侯要坚定。

  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后,袁绍等人图谋立刘虞为皇帝,遭到曹操的拒绝,他表示“我独西向”,再加刘虞自己拒绝称帝,所以这一图谋没有得逞。

image.png

  李郭之乱后,汉献帝东还,一路十分狼狈,各地诸侯都认为汉室气数已尽,如果曹操是奸臣,全可不管这种闲事,甚至对献帝加害,但只有曹操主动迎接献帝,重新建立了汉朝政权。而且为了大局,曹操还把大将军的职位让给了袁绍。

  关于衣带诏事件,其实只是董承自称得到了献帝讨曹操的衣带诏,真伪难以判断。如果是假的,那么奸臣是董承,如果是真的,曹操发现这一件事后依然尊献帝为君,而不是将他废除,这怎么可能是奸臣的作为呢?我们只要看看董卓、司马师、司马昭、孙竣等人,皇帝对其稍有不满就被废掉,有的则连不满都没有,甚至加以杀害,那才是奸臣的行径。另外要说明的是,董承原来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将,也参与过李、郭等人的叛乱,来历就很有问题,实质上是董氏余党。至于曹操杀死董承的妹妹,从那个时代考虑,出于斩除后患的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标准要求汉末的人吧。

image.png

  伏皇后被杀,主要原因是她在董贵妃被杀后,在对伏完的书信里有“恶言”,并参与了伏家的阴谋活动。曹操其实很早就知道这件事,但一直没有行动,心里还是不愿意出现废皇后的事情,直到伏家真的对中央政权的稳定构成威胁,才不得已下手的。东汉之所以衰亡,就是在外戚和宦官交替执政下腐化的,曹操对伏氏的打击,彻底解决外戚问题,和他原来和袁氏一起诛灭十常侍一样,都是对腐蚀汉朝的腐朽势力的扫荡。

  曹操虽然掌握很大权力,但一直尊重献帝权威,甚至自己的生死也交在献帝手里。曹操见献帝,都按照当时三公见皇帝的惯例,左右有虎赉夹着。有一次献帝对他说:“曹公如果认为我值得辅佐就请辅佐,不能的话也随你。”那时献帝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将曹操杀死,曹操很紧张,汗如雨下,但是献帝没有下令杀他,曹操也没有因此对献帝有什么不恭。由此可见,献帝和曹操还是比较信任的。

image.png

  孙权占据江东,鲁肃一见他就劝他要学刘邦,不要学齐恒晋文,后来孙权到底自己做皇帝,当然不是忠臣。刘焉在西川借口米贼当道不愿供奉朝廷,还制作天子车马,也是想取代汉室。马腾、韩遂本来就是叛乱分子,后来受招安的。至于董卓、二袁、公孙瓒、张鲁等人就更不用说了。曹操说“设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句话一点也没说错。

  曹操被当作奸臣,因为曹丕篡位自立,那是他儿子的事,曹操自己一直臣事汉室。因为他,汉朝才又延续了二十多年。有人说尊刘贬曹是封建正统观念,其实,就是按照封建正统观念来考较,曹操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室忠臣!

三国演义五大悲情人物,为什么第一是三姓家奴吕布,而不是诸葛亮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三国里不出名的两位部将:杨定、李乐的生平简介

杨定:字整修。末期的人物,的部将,与胡轸同为凉州大人。 董卓死后朝廷由李傕等人掌权,兴平元年(194年),杨定由镇南将军为安西将军,和三公有同等权力。兴平二年(195年),樊稠被李傕杀害,杨定害怕李傕欲毒害自己而与郭汜联手欲胁持天子,但为李傕先发制人。后杨奉领兵叛逃李傕,令其势力大减,张济来到和解二人,李傕便答允。 张济提议天子往东迁,天子亦欲回洛阳,升杨定为后将军,令众人护送。郭汜本想胁持天子回郿,为杨定、杨奉、董承所知悉,郭汜放弃此打算。杨定与宁辑将军段煨不和,联合同党种辑、左灵诬蔑段煨谋反,攻其营,但久攻不下。李傕等人欲劫回天子,出兵救段煨,大败杨定等人。杨定本欲回蓝田,但为郭汜军所阻,转为出逃荆州,自此下落不明。 李樂 ?-197 籍贯:暂无相关记载 主效东汉势力 曾效力过:东汉 容貌: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征北将军 历史简介 初为白波帅,建安元年,董卓余党李傕、郭汜交兵,后悔令天子东,乃来救段煨,因欲劫帝而西。董承、杨奉密遣间使至河东,招故白波帅乐、韩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并率其众数千骑来,与承、奉共击傕等,大破之,斩首数千级,乘舆乃得进。乐、承拥卫左右,才、奉、暹、去卑为后距。后兵败,承、奉等夜乃潜议过河,使乐先度具舟舡,举火为应。帝以暹为征东、才为征西、乐征北将军,并与奉、承持政。后曹公救驾,迎天子到许,才、乐留河东,后乐自病死。 演义简介 汉征北将军。初为白波帅,建安元年,李傕、郭汜交兵,后共劫驾。董承、杨奉一面差人与二贼讲和,一面密传圣旨往河东,急召故白波帅乐、韩暹、胡才三处军兵前来救应。乐是啸聚山林之贼,不得已而召之。傕、汜二军,四面混战,乐军大败。奉、承遮拦不住,保驾北走,背后贼军赶来。乐曰:“事急矣!请天子上马先行!”帝不肯,众皆号泣相随。后帝渡河,乐仗剑立于船头上。岸上有不得下船者,争扯船缆,乐尽砍于水中。次日,诏封乐为征北将军。及乐等专权,百官稍有触犯,竟于帝前殴骂,故意送浊酒粗食与帝,帝勉强纳之。乐、暹又连名保奏无徒、部曲、巫医、走卒二百余名,并为校尉、御史等官。后乐暗令人结连傕、汜,一同劫驾。乐引军诈称傕、汜,来追车驾,帝大惊。奉令出迎之。乐亲自出战。两马相交,只一合,为晃一斧砍於马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曹操三国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