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秦朝灭亡的时候,王翦为什么不出来?

时间:2023-08-0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王翦的名号,很多人都知道,作为后世人眼中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王翦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了。王翦的名号在当时也是很响亮的,王翦一生征战无数,而且深受秦始皇的信任,他也知道如何能够让皇帝信任自己,相信自己的忠诚,不怀疑自己有二心,这也一直都是很多人称赞的地方。然而从时间上来看,王翦去世的第二年,就是秦朝灭亡的时间,然而在王翦死之前,已经发生了大泽乡起义,秦朝的统治地位也是岌岌可危,为什么王翦没有出来保护秦国呢?

秦朝灭亡的时候,王翦为什么不出来?

1.王翦的生卒年问题

因为根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21年,王翦急流勇退,告老还乡,此后关于他的事迹不见于史籍。而且《史记》中对他病死记载也只是“秦二世之时,王翦及其子贲皆已死”(秦二世在位时,王翦与其子王贲都皆已去世)。并没明说王翦病死在秦二世在位期间。(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所以王翦病死于公元前208年的说法,证据不足。一般公认的说法,都还是认为王翦卒于前210年之前。毕竟王翦是服务了四代秦王的四朝元老,他如果活能到陈胜吴广起义时,凭借他的政治影响力和地位,不可能一点记载都没有。

另外我个人认为,即便秦末那会儿王翦还活着,他也不大可能有大多的作为。

因为首先,假设王翦能活到秦末,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他第一次见于史书记载是献计逼死魏齐。虽然史书上对于魏齐是死于长平之战前还是长平之战后没有准确记载。但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之间,无论战前战后,赵国都怕秦国,都会逼杀魏齐讨好秦相范睢。

我假定是战后,即公元前260年。做为一个以军功为官,且能在秦国朝堂上献计,并且记入史书的将领,王翦这时的年龄至少20岁以上!否则他没资格说话。

按公元前260年王翦20岁来算,那么他的出生时间就在公元前280年左右。以这个年纪活到公元前208年,七十多岁的王翦还能有多大的作为?

人不服老不行,尤其是武将。像廉颇那种八十多岁还能领兵杀敌的例子,百年难遇。

秦朝灭亡的时候,王翦为什么不出来?

2.王翦出山未必能有善终

秦朝统一前后诞生了两大武将家族,一是以王翦代表的王氏家族,二是以蒙恬为代表的蒙氏家族。蒙氏的崛起原本比王氏早,但由于王翦和王贲父子功劳大,六国被灭有五国跟他们父子都有关系,以至于灭楚后,功高震主了,蒙氏被王氏完全压制。所以从秦始皇开始,秦朝皇室就一直在扶持蒙氏制约王翦父子。比如王翦攻楚时,带走了六十万大军,给他当副将顺便监视他的人,就是蒙恬和蒙毅的父亲蒙武。

后来王翦退隐,王氏衰落,蒙氏顺理成章的成了头号家族,王氏则排到了第二。直接证据就是王翦的孙子王离给蒙恬当副手,秦始皇把公子扶苏也派到了蒙恬处实习,这妥妥的就是想扶蒙恬上位。

再到后来,秦二世登基,下诏害死了蒙恬和扶苏,王离作为蒙恬的副手受到秦二世的拉拢和扶持,接替了蒙恬的位置。

从这个过程来看,王、蒙两家的地位在秦始皇父子的操纵下,翻过来,又翻过去,最后又翻了回来。再牛掰的武将,在皇帝手上也不过就是玩物罢了。

所以,假设王翦还活着,以他的地位,以及秦二世和赵高的德性,他能不能善终,真的很难说。有可能秦二世会把他和蒙恬一锅端了,再扶持其它家族的人充当头牌。

秦朝灭亡的时候,王翦为什么不出来?

3.作为中国历史上的bug人物,王翦能不能在项羽身上占到便宜,是个问号

很多人喜欢习惯性的把秦灭的锅甩给秦二世和赵高,好像大秦将士忠勇能战,打不赢项羽完全是因为后方昏庸,接济不上才败下阵来。可实际上,直到巨鹿之战王离被项羽覆灭前,秦朝中枢对前线章邯的支持基本是无可指摘,朝廷基本上把能做的全做了,不仅军粮装备供应充足,及时调动一切国内兵力增援前线,并且还把前线指挥权也交给了章邯调度。

可问题是,从对上楚军的第一天起,秦军就面临着一个问题——打不过楚军。

定陶之战前,章邯就打不过楚军,从山东东阿一直打到河南杞县,秦军始终打不过。后来是秦二世的援军来了,再加上项梁麻痹大意,章邯才翻了盘。

定陶之战后,项羽上位,章邯、王离集中了秦朝关中军团和长城军团两大主力,四十万精锐部队,以胜利之师,占据地势,工事完备,并且士气还很高涨,就等着围点打援消灭不怕死的项羽。

而项羽带着新丧之师,区区五万人,既没有地利,又无粮草,仅携三日干粮就敢发动主动攻击,以破釜沉舟,有进无退,所向无前的勇气以弱击强。就是硬生生把秦军毫无破绽的部署正面打爆了。

章邯没犯任何错误,项羽也没偷奸耍滑,他被项羽直接干翻,没有任何道理可说,只能说明项羽的楚军对于秦军来说,完全是降维打击的存在。

PS:秦末作战惯用三板斧,深沟高磊,坚守不出,靠国力拼消耗对付项羽的楚军采取的运动战法不奏效。

王翦当然是名将,但以他的年纪来说,遇上如此逆天,不讲道理的项羽,很难说他不会被项羽挑翻在地。

而且秦军的杀手锏反间计(当年打不过李牧就用反间计)对于项羽而言,也不奏效。项羽根本不讲道理,谁反间他,他就杀了使者自立为王,这种人,很可怕。

南北朝时期最倒霉的帝王,一场演讲导致国家灭亡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一场成功的演讲可以振奋人心,改变事物发展的轨迹。反之一场失败的演讲,也会让原本大好形势毁于一旦,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场失败的演讲导致了国家战败,国君最终也被杀害。这个倒霉的国君就是高纬。 高纬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庸而又无知的皇帝。这么一个昏庸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好色的皇帝,在他当皇帝期间,广招天下美女,纳入后宫,封为。相传他的后宫嫔妃多达500余人,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他的众多嫔妃当中,最出名的当属。 冯小怜的美堪比,家有美妻岂可自知。对于这个美女,高纬总是把她带在身边,一刻也不离左右。有一次为了炫耀自己的美妻,高纬竟然让冯小怜脱光衣服,睡在金銮殿上,让大臣们参观,留下了“”的“笑谈”。 “玉体横陈”这件事很快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很快也传到了敌国国的皇帝耳中。当时的北周皇帝早就对北齐。只不过是碍于出师无名,再加上北齐有着这样的名将,因此不敢轻举妄动。“玉体横陈”这件事给了北周皇帝一个灭北齐的借口,当时北周打着替天行道的名义,分兵三路直扑北齐。 很快北周大军就攻陷了北齐军事重镇晋州。作为北齐的大将斛律光深知晋州的重要性,便组织大军准备反攻。当时的斛律光制定了挖地道的办法攻城。本来他已经派兵偷偷从城外挖了几条地道,想通过地道把军队送进城,奇袭北周大军。奈何此战法被高纬、冯小怜所知,冯小怜一心想去参观地道。无奈之下,斛律光只能暂缓攻击,但是战机往往稍纵即逝,失去了战机后,北齐大军反而被敌军击溃。 在这种被困的情况下,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士气了。当时的北齐军队连续打了几场败仗,最需要的就是提升士气。为了鼓舞士气,斛律光建议高纬到军营里做一次演讲,以此鼓舞士气。令斛律光不曾想到的是正是这个决定,最终导致北齐的亡国。 对于平常只会喝酒享乐的高纬而言,又怎么会演讲呢?斛律光当然也知道高纬“不学无术”,于是连演讲稿的内容都已经事先准备好了。不仅如此,斛律光还千叮咛万嘱咐:“万岁在演 讲的时候,一定要,要打动将士们的心弦。演讲结束,万岁还需要亲自到战地医院,看望安抚伤员!” 虽然斛律光的安排已经是十分完美了,但是一场演讲最关键的还在于那个演讲的人。然而这一次负责演讲的高纬,自己却是十分害怕。这也不怪他,谁让高纬平常除了与宫女们嬉戏 之外,还从来没有在那么多人面前演讲过。高纬内心上是拒绝的,但是,无可奈何之下,他依旧是带着自己的宠妃冯小怜以及诺干。 早在军营中,等待这高纬前来检验的士兵们都是士气高昂,直到中午高纬才携冯小怜等人姗姗来迟。站在点将台上的高纬,看着台下这十万大军,特别是在十万大军齐呼“万岁”之后,更加紧张。握着事先准备好的演讲稿,高纬居然不知道要说什么。无奈之下,只得望着士兵们发出“嘿嘿嘿”的声音。高纬这一笑,逗乐了同在台上的冯小怜,紧接着冯小怜也跟着傻笑,随行的太监也开始傻笑。 台上的人一笑,台下的将士们也跟着傻笑,本该严肃的演说竟被数万笑声给掩盖。高纬傻笑之后,什么也没说便搂着冯小怜的腰,穿过士兵队伍,上车走了。 于是乎本该激励士气的演说变成了士兵们傻笑瞻仰皇帝宠妃冯小怜的美貌的闹剧。事后北齐将士们无不心寒:自己在前方卖命,而皇帝却在后方玩乐。如此昏庸的皇帝,还用得着给他卖命吗?于是当天晚上,便有士兵打开城门,让北周军队得以进城。 邺城失陷,高纬匆忙当中把皇位传给了 8 岁的儿子,自己则是带着冯小怜逃走,最终在青州被北周的军队追到并杀害,而北齐数十年的基业也毁于一旦。造成这一切的直接原因,就在于那场失败的演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时候文治最厉害是宋仁宗,武治最牛的是哪位?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