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寿辉,蕲州罗田县人,元朝末年红巾军天完政权领袖。
公元1364年,惊天动地的鄱阳湖大战最后落下帷幕,仿佛是三国演义的再现,铁索连环和火烧赤壁终归扭转了战局,陈友谅这个罕见的强人终于倒下,明太祖朱元璋自此以后再没有了真正的对手。
每每人们回忆到这一段,无不扼腕叹息,都感慨于陈友谅失败的可惜,甚至还引出了三国演义的火烧赤壁。
但就在众人感慨之际,本来我们还忽视了另一个人物,陈友谅固然强大,但他的强大却是建立在徐寿辉的基础上,在我们惋惜陈友谅之前,还真不能忘了这个人。
要知道,陈友谅巅峰时期不过60万军事,但他的老主人徐寿辉当年可是聚众上百万,短时间之内几乎可以逆转天命。
带着一丝疑惑,让我们揭开古代的迷雾,再现这个人物的真实过往。
在史书中,陈友谅是一个非常强悍的野心家,他也是明太祖朱元璋一生中最强大的敌人。
但我们得承认陈友谅固然很强,但他终究脱胎于一股大势力,而且他还得国不正。
因为在过去,没有人会提到陈友谅这个渔民后人的名字,只会提到陈友谅的大哥徐寿辉。
对此可能很多人会表示反对,因为陈友谅给明太祖朱元璋造成了深刻的印象,区区徐寿辉又有何德何能,然而,当我们将时针拨回到公元1351年,或许一切都会改观。
公元1351年5月发生了一件大事,其实负责修黄河的农民工,在韩山童和刘福通等人的带领下,居然悍然发动的起义。
关于这段古代史学家的记载也是一笔糊涂账,韩山童他们自称为白莲教教众,而且还提出了宋朝后裔,本来这本质上是一场骗局,众人是被强制裹挟着发动的起义。
当然,不管骗局与否,但最后的结果很明确,几万农民军揭竿而起,双方对峙于大别山脚下。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大战中,周围的百姓也纷纷坐不住了,其实就已经活不下去,如今有人揭竿而起,那自然是从者如云。
而就在这些纷纷来投的农民中,有一个叫徐寿辉的人也加入了进来。
不得不说,当时的起义模式基本是一个套路,都是自称白莲下凡弥勒降世,然后又通过一通口才,众人皆纷纷跪拜。
就靠着出众的口才,又因为有邹普胜和彭莹玉等人的帮忙,徐寿辉立刻被拥戴为起义军领袖,组织了后来名震天下的红巾军。
老实说,徐寿辉的开局本来并不是特别精彩,手底下的人也不过是乌合之众。
然而,当时彭莹玉等人的确如樊哙一般出众,又因为大元帝国内部统治紊乱,而且各地均对因为镇压叛乱而空虚,所以徐寿辉跨越了艰难期,居然一飞冲天。
刚刚起义就攻陷了罗田县,之后又数战元朝正规军,在那些连骑马都不会的大元军事面前,徐寿辉身先士卒,一下子打出了自己的名声。
而且到后来,他居然单挑元朝的威顺王,凭自己的实力击垮了对方,在一片荣耀和山呼万岁中,徐寿辉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帝国。
说来也是有趣,仓促之间取得这么大的胜利,估计连徐寿辉都没有反应过来。
但徐寿辉的确是一个狠人,他不仅坚定了与元朝作对的目标,而且还要处处争先。
史书记载,徐寿辉定国号为天完,居然不讲究任何易经八卦,只为了强调在大元的头上盖住对方。
当然,若徐寿辉仅有这点能力,还真不值得高看。
在后来的演化中,徐寿辉成为了真正的高人,甚至他不输于明太祖朱元璋。
徐寿辉建立政权后,他立刻以义字当头拉拢诸多人才,其中就包括了陈友谅。
紧接着,他又在攻城略地之时,不断保证民生建立政权的稳固,帆叶网,而且每一次大战过后,不允许士兵劫掠,甚至还强调战后善后之事。
因此,靠着以上的手段,徐寿辉立刻收拢了大批人才,甚至让无数英雄主动对其靠拢。
更为主要的是,因为他成为了当时起义军部队里面的第1支百姓口中的亲军,所以他所到之处,都得到了百姓的拥戴,说箪食壶浆迎接他们并不夸张。
要知道,当时明太祖朱元璋攻打城池,让士兵睡城墙,这一段古代被吹成了神话,而在明太祖朱元璋之前,徐寿辉早已做得更好,可见当时此人之厉害。
果然不过一年时间,徐寿辉就战无不胜,攻城掠地。
按史书记载,在其顶峰时期,徐寿辉就已经控制了湖北,湖南,江南,浙江以及福建等广大地区。
更为难得的是,第1次建国的时候,徐寿辉就已经拥有40万百姓拥戴,到公元1352年底,徐寿辉就已经拥有了百万军事,长江南北号称无敌。
观察此时的元朝格局,本来徐寿辉已经成为了一股最大的力量,当然张士诚也比较强悍,但与徐寿辉比较起来,差距明显。
甚至,当时元朝将徐寿辉势力当成了最大的对手,在公元1353年,元朝可是调集了数省军事专门对其进行围攻作战。
当年的战争打得非常惨烈,但据史书统计,基本上每一场大战都很少有人投降,撤退,即使是主要领导人,彭莹玉都选择战死,然后跟随他的400勇士也全部选择壮烈牺牲。
所以,从斑斑记录来看,徐寿辉的部队很能凝聚人心,众人愿意为之死战。
本来,若我们刚好穿越到这一时刻,观察当时的格局,肯定很多人会以为徐寿辉会开辟未来的统一王朝。
然而,徐寿辉终归还是出了问题,他注定没有成为明太祖朱元璋。
这些问题是很残酷的,首先是徐寿辉过于强调义气,所以对兄弟的信任导致了君主分权现象严重。
按史书记载,从公元1353年到公元1356年,天完政权与元朝进行了惨烈的战争,而每一次惨烈的战争都使得徐寿辉权力进一步分化,最后到天王迁都的时候,徐寿辉已经被丞相倪文俊操纵,他居然成了个空架子。
紧接着,丞相倪文俊又和陈友谅对峙,陈友谅取得了最后胜利,但徐寿辉却又再度沦为了汉献帝一般的下场。
自此以后,史书都是记载,陈友谅挟徐寿辉做某某某事,即使是后来与明太祖朱元璋的初期接触,徐寿辉也都无法再自主。
到最终,徐寿辉被陈友谅残忍杀害,昔日名动天下的天完政权也被汉政权取代。
所以,当人们感慨于明太祖朱元璋的辉煌时,本来还真不能忘记在他前面的这个对手。
陈友谅是一位奇人,但他未必比徐寿辉更强,毕竟没有的徐寿辉犹如太平天国没有了洪秀全。
或许当陈友谅崩溃之际,他也会想起天完政权开国的那一刻,百万将士山呼万岁,数10位英豪共拜大王,不知他内心是否有悔意。
网络配图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王保保,可能是通过《倚天屠龙记》,在《倚天屠龙记》里,他是女主角的哥哥,分量不重。
殊不知,他在元末明初的历史舞台上,是个重量级人物。
王保保这名字挺萌的,其实他在史书上留下的名字是“”,一看就知道是蒙古人的名字,王保保是他的汉名。
实际上,王保保自小就生活在中原地区,饱读诗书,其父也生活在中原地区,喜欢读经史子集。
在北伐的时候,就讽刺王保保说他忘记了自己的祖宗。
这个指责到底靠不靠谱?这是个严格的学术问题。
末年,农民起义四起,王保保的舅父率军镇压农民起义,与起义军作对。
王保保就跟着舅父兼养父四处征战,积累了不少军事经验。
后来,北方的义军等向察罕帖木儿伪降,请其视察军营,元顺帝下诏书要察罕帖木儿不要轻举妄动,但察罕帖木儿没有看清起义军的计谋,结果被刺死。
网络配图 此后,王保保接手舅父的军队,继续与义军对抗。
公元1368年,明军大举北上,的部下进军至韩店,与王保保的军队交锋,结果明军大败,“战于韩店,明师大败”。
汤和的部队和王保保的部队都是当时天下最精锐之师,最终王保保胜。
当然,在元朝大势已去的情况下,王保保也无可奈何。
他在沈儿峪损失几万部队后,带着妻儿到黄河边,自制了木筏子,逃之夭夭,“至黄河,得流木以渡”。
而王保保的这一逃逸,却给后来的明军留下很大隐患。
1371年,徐达北征,目的就是要消灭王保保的力量。
对于此番北征,尽管早就跟朱元璋预警过“扩廓未可轻也”,但明军还是有点麻痹大意。
明军长途跋涉到了岭北,遭遇王保保的部队,在明军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居然被王保保击溃,损失惨重,“大败,死者数万人”。
此次战役对明军最大的打击是,此后,在朱元璋时期,军队再也没有能力大规模出击北方了。
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明军长途远袭,失去地利,同时明军带的火器虽然杀伤力大,但因为其笨重,长距离运输反而成为负担。
而王保保又善于防御战和奇袭战,明军吃亏,也是很自然的事。
网络配图 朱元璋很佩服王保保,有一回问文武大臣,谁是奇男子?大家说是常遇春,朱元璋却摇头说:“常遇春不过是我的部下,王保保才是奇男子,我没法让他做臣子。
”不过,王保保有个妹妹,却被朱元璋封为秦王妃。
王保保在明朝也很有威名,北方人讽刺一个人爱吹牛皮,就会说:你这么厉害,怎么不去跟王保保较量一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他的虽然远不及他万一,但也是,得益于成吉思汗所打下的国土,他也建立了一个百年王朝——。
建立元朝之后的忽必烈,为了巩固统治,就一度奉行联姻政策,以确保自己不可取代的统治地位。
当时,元朝公主阔阔真,在忽必烈的授命下,远嫁于中国5000多公里的伊尔汗国(今伊朗)。
却不曾想,由于路途遥远,等阔阔真到了之后,她名义上的丈夫阿鲁浑已经去世了一年多。
无奈之下,阔阔真只能按照规矩,嫁给了继承王位的阿鲁浑后人(阿鲁浑长子)。
旭烈兀西征 在元朝的元宪宗蒙哥时期,由于时间问题,他派弟弟旭烈兀进行了第三次西征,兵力强盛的旭烈兀直捣埃及西奈半岛。
还没等到真正结束,蒙哥就意外去世了,西征也由此结束。
旭烈兀受命于忽必烈,只能被迫留在西亚地区。
后来忽必烈为了让他安心的呆在那里,便封他为伊尔汗,让其建立了伊尔汗国。
忽必烈帮阿鲁浑选妃 到了1265年,旭烈兀不幸去世,他的长子阿八哈顺利即位。
不久之,也去世了,就传位给了他的儿子阿鲁浑。
按照祖宗遗训,本族的女子是不能继承卜鲁罕王后之位的。
右想之后,阿鲁浑决定派遣使者去中国求元世祖忽必烈,并告知其具体详情。
得知此事后,忽必烈痛快的答应了阿鲁浑的要求(给他选妃)。
皇族公主阔阔真 一番冥想之后,忽必烈觉得身为皇族公主的阔阔真比较合适,于是就命令阔阔真收拾行李准备出发,远嫁于身在5000公里之外的伊尔汗国国王阿鲁浑。
拜谢完忽必烈之后,阔阔真在使者的护送下,开始了5000公里的长途跋涉。
然而当时的交通工具不像现在这么发达,那么远的距离,阔阔真用了两年多才到。
等她到了地方之后,才发现,名义上的丈夫阿鲁浑已经去世一年多了。
阔阔真与合赞 不得已,按照伊尔汗国的规矩,皇族公主阔阔真,只能嫁给继承皇位的阿鲁浑长子合赞。
本来还因为阿鲁浑去世的阔阔真非常难过,但乍一看到合赞,便被他英武的外表所吸引。
经过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合赞不但外表英武,而且还精通多国语言,实在是打心眼儿里喜欢。
于是在不久后,顺利的嫁给了阿鲁浑的长子合赞。
两年多的长途跋涉,终以完美的结局而告一段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