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年羹尧死后他的妻儿都是什么下场?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古代封建王朝,皇权始终是不容侵犯之姿,做臣子的一定要踏实本分,否则等到你触犯皇帝“逆鳞”之时,就会招致祸患而浑然不知。

  《史记》有云: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功臣亡。

  自古以来,殿上君王堂下臣,权力争夺,生杀予夺全都握在天子手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旦触碰到皇帝的底线,即使你居功至伟、即便你是皇亲贵胄,都会一败涂地。就像雍正和年羹尧,年羹尧戎马一生,为雍正继位和守护大清江山驰骋沙场,立下不世之功,然而晚年的他,竟然也是雍正对其下手最为狠毒和致命的一人。

  提及雍正,我们都知道康熙乾隆创造的“康乾盛世”,可如果没有雍正的过度和衔接,康乾盛世很难实现。雍正是一个精明能干的皇帝,尤其在用人上,如李卫、隆科多、张廷玉,包括年羹尧,这些人都是他手下的能臣,没有这些人倾力辅佐,雍正的位子也坐不安稳。

  剧照:年羹尧

  这里单说年羹尧,既然他如此战功赫赫,那么雍正为何会跟他反目成仇?年羹尧死后,他的妻儿老小又遭遇了什么?总的来说,年羹尧的亲眷都没有得到善终。

  有时候爬得越高,就会跌得越惨。对于雍正的做法,谈不上好与坏,只能说他站在一国之君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角色定位,那么年羹尧必须得死。这一切,还得从年羹尧走上仕途说起。

  剧照:雍正帝、年将军

  年羹尧的进阶之路

  简要交代一下雍正帝。雍正在位短短13年,时间虽短,但是他对大清的贡献还是有目共睹的。他解决了康熙在位时期留下的诸多难题,民生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为乾隆开启康乾盛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总的来说,雍正算是一位好皇帝。

  事实上,“九子夺嫡”开始时,康熙本想将王位传给皇十四子允禵,但在年羹尧沉重的军事镇压下,让允禵不进得入北京即位。最后,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胜出,雍正即位。此后,雍正帝对年羹尧一直是非常器重。

  剧照:九子夺嫡

  雍正曾对年羹尧说:“我不能成为一个好皇帝对不起你,你不能当一个好臣子对不起我”。仅仅从这一句话便可以看出来,雍正、年羹尧君臣之间的“甜蜜”程度,如同亲密的革命战友一般。那么,年羹尧是怎么发迹的呢?

  年羹尧是年少有为。年羹尧不仅在雍正时期风光无限,康熙时他就崭露头角。20岁时,他高中进士,29岁时就被康熙提拔为四川巡抚,成为清朝第一任封疆大吏。康熙对年羹尧的表现大为赏识,甚至还对他说:“希望你言行一致,做一个好官”。康熙末年,年羹尧又是一路提拔,总领川陕总督,负责西北大军粮草的供应。

  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 你此番心行,朕实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颜对天地神明也。

  雍正继位以后,对年羹尧更加重用。年羹尧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说的话近乎肉麻,堪比情书一般。由于雍正的宠信,年羹尧可直接参与政务,有权直接向雍正汇报内外官员的利弊,国计民生的利弊等等。不论是官职升降、人事任免,或者是边疆事务,雍正都会赋予年羹尧很大的决策权。

  剧照:年羹尧

  与此同时,雍正对年羹尧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就算是他的私生活,雍正皇帝也是颇费心思,照顾周到。例如当雍正得知年羹尧的老婆死了之后,雍正怕他没人照顾和寂寞,就给他找了一个皇族中的女孩当媳妇,可见他们君臣之间的感情是多么要好。

  毫不夸张地说,在当时,雍正皇帝是把整个天下的安危都托付在年羹尧的身上了。但是谁能想到这样的贴附之人,在未来会有那么悲惨的下场呢?

  从亲密的战友到反目成仇,年羹尧跌落神坛

  《清史稿》言:

  隆、年二人凭借权势,无复顾忌,罔作威福,即于覆灭,古圣所诫。

  凡事皆有因果,年羹尧面对雍正皇帝的恩宠,逐渐“飘”了起来,不知不觉中,年羹尧在心态和行为上出现了偏差,已经偏离了当初的使命。

  随着手中权力的逐渐变大,四处春风得意的年羹尧变得越来越高傲,野心也逐渐膨胀,对现状开始变得不满足,觉得处处都要高人一等。

  雍正年间,青海发生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便让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率领大军平叛。但年羹尧却借助这一平叛时机,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壮大自己的势力集团。而此后发生的一件事,让雍正心里隐隐觉得不痛快。影视剧里就有这段精彩的画面。

  电视剧《甄嬛传》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年羹尧得胜归来时,回宫去找雍正,当时雍正皇帝正有点事情,就让年羹尧外面候着。而年羹尧竟然让雍正身边的太监找个椅子坐着等皇帝,要知道古代的皇帝就是天子,就算你的官当得再大,在皇帝面前再得宠,也都是皇帝的臣子,皇帝让你在外等着,必须恭恭敬敬地站着等,还没有一个人敢坐着等,但年羹尧却踏踏实实地坐下了。

image.png

  虽说影视剧有夸张的成分,但却将年羹尧恃宠而骄的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于皇帝的“大不敬”还远不止这些“镜头”。历史上的年羹尧,更是学皇帝“翻牌子”,要知道,这样的事情只能发生在皇帝身上,作为臣子莫不是想“另立山头”,想起来简直细思极恐,但年大将军却浑然不怕。

  干了这些糊涂事之后,年羹尧居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不但没有深刻反思,反而将雍正皇帝对他的好认为是理所当然、情理之中,所以年羹尧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起来。以至于发展到后来,他什么事都要插上一脚,该管不该管的,他统统要加以过问,这无疑是漠视皇权,此举不仅让众大臣不满,也深深挑动雍正皇帝的神经。出于年羹尧对大清的贡献考虑,雍正也不止一次旁敲侧击地对年将军进行“敲打”,可年羹尧浑然不觉,依然我行我素。

  要知道,皇帝本来疑心就很重,随着年羹尧越来越变本加厉,雍正决定对其亮剑。

  年羹尧之死,累及妻儿老小

  年羹尧的生活极尽奢侈和享受,日常开支会消耗大量的钱财,做饭用的食材都是从四川等地专门运送。在西北军中,年羹尧携带很多姬妾和歌女侍候自己。各种规格和待遇连雍正皇帝也难以企及。蒙古王公为了讨好年羹尧,赠送了年羹尧很多蒙古美女,其中就有一位美若天仙的蒙古公主让年羹尧痴迷异常。

  骄奢淫逸、蔑视皇权、专横跋扈,这些都是年羹尧的“死穴”。非但如此,他还利用自己的官职权力,不经皇上允许,亲自选举官员干事,这个活动被称为“年度选举”。他还时常命文武官吏每隔五天、十天到辕门上课一次,他自己则穿戴绘有四爪龙和蟒的衣服,让雍正危机感十足。在雍正看来,这岂是目无皇权,简直是超越皇权。

  年羹尧始终没有认清一个事实,自己虽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大清始终是雍正皇帝的江山,主宰他人命运的始终是皇帝是天子,他年羹尧的生死,也同样攥在雍正手心。

  正是爬得有多高就跌得就有多惨,在不懂得“盛极而衰”这个道理时,年羹尧的死已经成为必然。最终,雍正秘密下令收缴了年羹尧的西北大军的军权,把他降为杭州将军。在前往杭州的途中,年羹尧仍旧不思悔改,排场还是和之前一样,带着自己数量庞大的姬妾队伍,每天照样享乐其中,气派十足。

  年羹尧的狂傲,骄横跋扈和目无皇权,最终把自己送上不归路。

  当雍正皇帝给年羹尧定罪的时候,朝中百官纷纷上书,历数年羹尧的各种罪状。经刑部统计,他们一共给年羹尧拟定了92条大罪,光是死罪就有30余宗。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雍正年间已是承平年代,四下也无战事威逼,又何须再留下年羹尧这个“刺儿头”来威胁自己的皇位,因此他年羹尧成在战乱年间,陨在太平盛世,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了体现自己恩怨分明的一面,雍正没有对年羹尧就地正法,而是让他自裁,那一年年羹尧46岁。有道是“君是君来臣是臣”,年羹尧的死,是在权欲魔障里渐渐迷失自我的结果,哪怕你和皇帝的关系再好,好到都快穿一条裤子了,但皇帝仍然是皇帝,你始终是他的臣子,当你摆不清自己的位置时,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image.png

  年羹尧死后,雍正对他的妻儿老小也没有放过。年羹尧有一个正妻,是纳兰性德的女儿,年羹尧在康熙时期能升迁得那么快,也有这位贤妻的功劳。年羹尧死后,她发还母家,没有惩罚。雍正时期,年羹尧娶了一个又一个老婆,包括其中还有一个是宗室辅国公苏燕的女儿,年羹尧被杀后,这些妻子全部被处死了。

  年羹尧的父亲兄弟姐妹们也难逃劫数,除了长子年富被临时处死外,其余的人都被发配边疆,最后生死未卜。值得一提的是年羹尧还有一个妹妹,当年为了拉拢年羹尧,雍正皇帝将其纳为妃子,而且还极尽恩宠。奈何年羹尧出事之后,其妹妹年世兰便病倒了,不久之后就被雍正皇帝打入了冷宫。

  相信年羹尧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死后,家里的亲人会落得这样一个惨烈的下场。如果他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对自己当初犯下的错误,来一次彻头彻尾的忏悔。不过有人曾评价说,年羹尧誓死都不会向雍正低头,这不是骄傲,而是骨子里的硬气。你说呢?

清朝白莲教首领王聪儿是什么结局?她是如何死的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白莲教首领王聪儿,追随者众多,谁想到却死于爱情中。 王聪儿,清年间白莲教的首领,她曾经是齐林的妾室,齐林死后被拥戴为白莲教的首领。但是谁能想到,作为白莲教首领的王聪儿最后竟然是死于爱情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可以确信,在总差役齐林财产合法化的军事行动之中,他的第四房小妾王聪儿,也是参与者之一。证据就是齐林脑袋被悬于小北门后,王聪儿回娘家了。 她回什么娘家?要知道这可是时代,一人犯罪,全家入狱。比如说逃了,但他的哥哥母亲妻子儿子,统统被捉入大牢之中。按理来说王聪儿也应该被捉进大牢里,但是她没有——官府不可能放过她,放过她那就意味着自己不想活了。所以这王聪儿,铁定是自己“嗖嗖嗖”翻墙越壁逃掉了。 有史料说王聪儿本是江湖上一名卖艺的女子,也有史料说她实际上是衙门里一个老文员的女儿。不管她出身如何,总之她是在16岁那年,成为了襄阳总差役齐林的第四房小妾,被齐林包养了。 逃走的不唯是王聪儿,还有大批的西天大乘教信徒、三阳教信徒,甚至还有怪老头刘松的上线、混元教的信徒。虽说大家都是白莲教,但毕竟来自于不同的部门,谁也不服谁,但却都愿意拥戴王聪儿为首。 于是王聪儿“衣尽白”,成为了这支白莲教的总教师,打出来的旗号,却是刘之协。 此时在宜都,同样是刘之协的下线王三槐、聂杰人起事,和王聪儿打的是的怪旗:天王刘之协。做人做到刘之协这个份上,就算是可以的了,连面都不露,大家都得拿你说事。王聪儿裹挟教众,首攻襄阳,但屡攻不克,只好移师樊城,饱掠而去。 此后王聪儿扫荡湖北、河南、陕西、四川,一路,到处乱跑。时隔不久又绕回到湖北,发现仍然是无法立足,遂决定杀奔陕西。但就是这时,教众中却爆出了“夫妇门”,王聪儿和齐林的徒弟姚之富,两人有了夫妇之实了。这个明显缺乏理性的行为,一下子就将王聪儿逼上了死路。 教众之所以追随王聪儿,是对于齐林敬服的心理延伸,作为齐林的未亡人,王聪儿身上寄予了教众的希望与幻想。不曾想这女人耐不住寂寞,竟然和别的男人好上——不是说这种事不能有,而是决不能让别人知道,这事怎么可以让别人知道呢?大家不知道,心里还有点念想。这下可好,连个念想都没有了。 但是王聪儿和姚之富的事,还是被大家知道了。结果教众大哗,四下离散,王聪儿和姚之富顿时陷入了孤立的境地。无奈之下两人分兵,以姚之富为先锋,王聪儿断后,向着陕西的黄土高坡杀奔而去,想去那里做夫妻。 行至山阳县三叉河,官兵四面围至,王聪儿退到御花坡,此后是整整三个月的坚持。最终坚持不下去了,于是王聪儿与姚之富双双携手,长吟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官兵前追后堵。天南地北双逃客,跑得实在辛苦……诗成,二人携手投崖自尽。 王聪儿人生中的第二次爱情,说起来实在是可圈可点,可敬可叹,值得文人学士,。这是一个飞蛾扑火般的女人,死于爱情之中。 但白莲教的另外两支武装力量:王三槐与聂杰人,却是死于糊涂之中。这俩家伙与四川总督勒保对峙,勒保琢磨着很难拿下这场赛事,就忽悠说和谈。王三槐、聂杰人居然真的信了,兴高采烈地跑来参加茶话会,结果被勒保脸皮一翻,直接塞进囚车里,送到了北京城,活活给剐了三千六百刀。 终于替儿子嘉庆摆平了白莲教,太上皇乾隆艰难地拿起笔来,赋诗一首。诗成笔坠,乾隆死亡,终年八十九岁。 年纪轻轻的王聪儿,虽然是反清异教组织的首领,但是起码也个可以在白莲教中的人物。但是一位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王聪儿成为了爱情的牺牲品,死于爱情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皇太极的长女敖汉公主简介:远嫁敖汉的清朝公主

敖汉公主(1621——1654):固伦公主。的长女。其母为皇太极的继妃乌拉纳喇氏,与皇太极的长子、次子洛格同母。后金天命六年(1621) 三月十二日生。天聪七年(1633)13岁时,嫁给蒙古熬汉部博尔济吉特氏台吉班第,号称敖汉公主。班第在崇德元年(1636)被封为敖汉郡王,十三年(1656)卒。十一年(1654)公主去世, 享年34岁。 清太宗皇太极位下共有14个亲生女儿,在其众多的女儿中,皇长女也许不是身份最高贵或最受宠爱的一个,而且也没有如松柏那样的寿龄,但其却是令人钦羡向往的。 入户辞父母,远嫁蒙古婿 皇长女生于后金天命六年(1621)三月十二日,其母为继妃乌拉纳喇氏,太宗的长子和硕豪格是其胞兄,两人年龄相差12岁。从其母得封继妃看,乌拉纳喇氏曾为太宗的继室嫡(大)福晋。皇长女出生之时,后来成为孝端文皇后的虽已归嫁太宗,但只是位居其母乌拉纳喇氏之后的蒙古侧福晋,而且哲哲是在4年后的天命十年(1625)才生育了皇次女玛喀塔。所以,皇长女属嫡出,此后其得封固伦公主亦是佐证。只可惜皇长女尚在襁褓之中,其母即因冬天趾高气扬地入太祖之汗宫而不下拖床(即爬犁),“侮慢”长辈,引起了太祖反感。当时,太宗正与为竞争太子之位而明争暗斗,为不失去汗父的欢心,太宗毫不犹豫地休弃了皇长女之母乌拉纳喇氏。此举虽受到了太祖的褒奖,但作为早梅发高枝的皇长女,本应是其亲生母亲若无过错即可位居中宫,公主本人亦可顺理成章地成为身份最高贵的皇女,却阴差阳错地早早失去了母爱与依傍。 天聪元年(1627)六月,蒙古敖汉部弃察哈尔汗前来投附后金,太宗,同时将两位公主许给了敖汉部,第一是将太祖第三女格格即太宗异母姊许给了敖汉部的索诺木杜棱(在此前的清代公主系列中已介绍过),第二是将皇长女许给了敖汉部另一位领主塞臣卓礼克图之子班第。其时皇长女年方7岁,是为先许后嫁——6年后方才与额驸班第成婚。清代公主嫁与蒙古同一部落并不稀奇,如太宗朝科尔沁部即娶过太宗的皇三女、皇四女和皇八女;但同一时间将两位公主聘与一部,则是清代满蒙联姻史上仅见的一例,足见当时太宗对笼络蒙古敖汉部心情之迫切。 敖汉部地处辽西(今昭乌达盟境内),原臣属于察哈尔蒙古,姓博尔济吉特,为第十五世孙达延车臣汗的长子图鲁博罗特的后裔。额驸班第的父亲塞臣卓礼克图是索诺木杜棱的弟弟,太宗将开原之地赐与其兄,而令其还归旧牧。天聪元年(1627)十二月,塞臣卓礼克图在参加了兄长索诺木杜棱与莽古济格格婚礼后的第三天,于盛京宫殿举行了聘皇长女献纳彩礼的仪式,向太宗进献了甲胄、裘、马、骆驼等,并备筵席以进。其中,订婚纳彩礼献骆驼为蒙古族特有的习俗,而献鞍马与甲胄,则属满蒙共有的旧俗,是男子因英勇善战,孔武有力而得妻的余绪。下聘礼的第二天,太宗即赐塞臣卓礼克图名号为“都喇尔巴图鲁”,并赏甲胄、鞍马。天聪三年(1629),太宗亲统大军征明,塞臣率所部随之克遵化,围京师。天聪四年(1630),又参加了克永平,攻昌黎的战斗,但不幸在回师后即去世。于是,再遇战事,即由额驸班第率部从征,如大凌河之战,班第即曾迎战来自锦州的援军,大败之。天聪六年(1632),班第又从征察哈尔,率部打到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既而移师征明,抵达山西大同、宣府等地,一路,深得太宗赏识。 天聪七年(1633)正月,时为敖汉部台吉的班第亲自来到盛京城,献上作为成婚前聘礼的鞍辔、甲胄、骆驼、马匹等,向太宗请婚,太宗亦履行前约,赐大宴——13岁的皇长女与额驸班第在盛京皇宫的崇政殿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从此,皇长女即被称为敖汉公主。 皇女出嫁蒙古王公台吉,也如民间一样要有陪嫁,但其数量与规模则远非寻常百姓可比。关于清入关前的公主陪嫁,清初内国史院档案中有一份详细记载敖汉公主陪嫁物品的清单,人们可以从中。天聪七年四月十八日,太宗遣敖汉公主回归蒙古本部,赐公主的陪嫁计有:马25匹,骆驼10峰,雕鞍辔18副,圆帐房3座,象车1辆,雕花床1张,伞4把,银碟碗20个,扁背壶2个,茶桶1个,绣花捏折女朝褂、朝衣,蟒妆缎捏折女朝褂、朝衣,绵索捏折女朝褂、朝衣,镶边大缎捏折女朝褂、朝衣共6套,袍子、衬衣、素服共15套,蟒缎、闪缎、被褥5套,嵌东东珠28颗之金项圈2个、金手镯1对,脚镯1对,嵌大东珠金耳坠2对,嵌小东珠金耳坠4对,戒指5对,金荷包5对,素金佛2对,带板20个,结发东珠14个,红绿带板37对,大琥珀1块,海烟鲁绿松石1块,琥珀、珊瑚、素珠各10串,琥珀珠10串,白素珠10串。除物品外,还陪送随侍人户、奴婢,即公主养父养母(奶公及奶母)及随侍满蒙夫妇5对,女子7口。同时,还赐额驸班第绣缎、镶缎朝衣4件,幔子1床,帐子1床,枕头2个,白毡3块,红毡3块,袍子、褂子、素服7套,玉草凉帽2顶,金腰带1条,玉腰带1条,靴3双,雕鞍3副。 上述陪嫁虽与清入关后的公主妆奁定例在规模和数量上无法同日而语,但在当时已是相当丰厚,包括有生活器皿(具)、衣服、首饰、家具、牲畜、人役等各个方面,而且对额驸还另有赏赐,既荣耀,又体贴,蕴含着满蒙联姻政治意义的礼品充满了温情。皇长女出嫁,太宗十分重视,不仅与中宫大福晋及诸侧福晋亲率众贝勒大臣送出5里之外,还在设盛宴饯别后,特命宗室巴布海、拜伊图、巩阿岱及蒙古阿代扎尔固齐4位大臣,各偕其妻,前去为敖汉公主送行,直至敖汉公主抵达蒙古本部方可回转。皇长女敖汉公主于盛京拜别父母,踏上了远嫁位于嫩江流域之蒙古敖汉部的征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年羹尧清朝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