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古装剧中经常出现的大学士是个怎样的职位?权力有多大?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纪昀,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清代文学家、官员,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深受乾隆帝的宠信。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晓岚也被称为纪大学士,古装剧中也经常听到大学士这个称呼,在古代大学士是怎么来的?又是什么官职?

  大学士由来已久,自时期便有大学士一职,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军国要事,如起草诏书,协助批阅奏折等,可以理解为皇帝的高级秘书。

  宋朝也沿袭了唐朝大学士制度,只不过宋朝的大学士大多不是专职,而是由宰相兼任,如果宰相兼任大学士,等级高于普通的宰相。到了明清时期,大学士开始成为朝廷重要职位。

image.png

  明朝朱元璋废除历史悠久的宰相制度,同时废除中书省(发布诏书,政令的最高机构),从此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直管六部有很大好处,可以使得皇帝政令不隔层地传达。但弊端随之而来,毕竟皇帝一人精力有限,一人面对全国朝政有些吃不消,遂开始给自己安排高级的辅政秘书,即殿阁大学士,但并无实权。明朝的殿阁大学士为“四殿”:华盖殿(中极殿),武英殿,谨身殿,文华殿,“两阁”:文渊阁,东阁。

  注意,在朱元璋时期,没有内阁大学士这一说法,内阁是明成祖朱棣时期才设立。明成祖朱棣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更重要的国家政务,置翰林入值文渊阁作为殿阁大学士,至此才有了内阁大学士的说法。

  在明朝初期大学士官阶为正五品,不是很高,到了明仁宗朱高炽时期内阁大学士的权力不断加大,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期间,内阁大学士不再简简单单为皇帝的高级秘书。记得高中时期历史题有一段话“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描述的就是在明世宗时期,内阁大学士开始朝位班次,从“后堂”转到“前厅”,再次代替皇帝“接管”六部。已然是无宰相之名,已有宰相之实,内阁从“秘书部”开始转变为“董事局”。

  到了明朝中后期,内阁大学士开始出现由尚书兼职,此外尚书还担任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等职,大学士官阶也突飞猛进,直接到了顶级,为正一品。

image.png

  大学士中地位最高的称为首辅,不但权力大,还有票拟权。票拟可以理解为,奏折提交皇帝之前,可以把奏折批复的建议先写到一张纸上,同奏章一起递交皇帝,以作参考。

  清朝大学士制度承袭了明朝,清初殿阁大学士依然是“四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两阁”( 文渊阁、东阁)制度,共计六人,满汉各占一个(有时候可能不是满编制,但最起码是4人)。

  清朝大学士,级别以中和殿大学士最高,级别依次降低,官阶为正一品。不过在清朝,大学士的权利有所缩水,因朝政大事基本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利相当于内阁,但高于内阁)商议和裁决,但大学士的地位依然是朝廷官员前列(最大的是军机大臣兼领侍卫内大臣)。

  康熙年间十六年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被边缘化,南书房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大学士再次有了用武之地。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殿阁大学士的地位再次被提高,军政大事也有了发言权,此时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权力为群臣之首。

image.png

  乾隆在位期间,中和殿大学士被体仁阁大学士所替代(乾隆还挺讲究对称美)至此,“四殿两阁”变成“三殿三阁”,品阶依然为正一品,此外大学士还有副职,即协办大学士,官阶为从一品,大家熟知的纪晓岚就是协办大学士。

  协办大学士下设置学士(从二品)、侍读学士(从四品)、侍读(正六品)等官职。此外,在古装剧中,常常见到称呼官员为中堂,比如和珅被称呼为和中堂,“中堂”也是对大学士的称呼。

  明朝之前设宰相,掌管朝政总变样。

  太祖元璋时变卦,宰相制度历史化。

  皇帝精力也有限,找个助手帮忙干。

  大学士始无实权,嘉靖时期列朝班。

  明朝中期权力大,满朝文武听他话。

  清朝初期地位高,权力却被折半腰。

  康熙时设南书房,学士再次来帮忙。

  权力已然如宰相,只是称呼变了样。

解析:大才子纪晓岚为什么变成“纵欲狂”

整个的有清一代,可以算是在文化方面屈指可数的几位代表性人物之一。综括他的一生,除了在做官方面表现不凡,一直做到了协办大学士的职位之外,在文化方面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在的授命下,领导编篡了当时最具有想象力的“形象工程”——《四库全书》,并著有一部以谈鬼怪故事为主的《阅微草堂笔记》。网络配图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家未必熟知的则是纪晓岚超乎寻常人的“纵欲”。 具体而言,纪晓岚的“纵欲”主要表在“食”和“色”两个方面。就“食”的一面说,他的癖好是只吃猪肉,不吃米、面,而且饭量奇佳,动辄每顿吃掉十数盘猪肉。而相对于“食”的一面,纪晓岚在“色”方面的表现,则更是令人瞠目结舌,以至于不免使今人怀疑他老先生是不是染上了“性欲亢进”的毛病。网络配图 堂堂的一代文宗,竟然好色到了近似于“色情狂”的病态程度,甚至在堂堂的面前也丝毫不加掩饰,这一现象到底是一种单纯的生理现象,还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抑或是两者?似有进一步解析的必要。 在这个问题上,我以为前人的野史笔记都将其归之于一种单纯的生理现象,说他是“奇人”,具有这个方面的特异功能,云云,都是一些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了的“”的泛泛之谈。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作为一位才情的大知识分子,纪晓岚的“好肉”与“好色”,不只是一种纯粹的个人生理现象,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因此,必须到纪晓岚精神世界的深处寻找原因,才能够切中肯綮,找到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网络配图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纪晓岚在文化方面乏有真正的大建树,并不是因为他的才学不足以达此。恰恰相反,纪晓岚是具备成为“一代宗师”的才情、阅历和精力的。而且,他本人也具有强烈的发表欲和表现欲,酷爱出风头。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野史上也不会留下那么多关于他妙语解颐、当众挖苦别人的段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纪晓岚一日能吃十斤肉 爱吃零食不吃饭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数千年来,人们饮食变化其实不是很大。从饮食来讲,饮食主要有三个差异:民族差异,地区差异,贫富差异。就其主要情形而言,主要包括主食、副食和饮料三大类。这里,来说说清人饮食的趣闻。书上说一生米不入口,面食偶尔食之,三餐以精肉为主,配以茗茶一壶,一顿能吃上两三斤肉,真的么?请详细讲一下网络配图 ,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通过近年影视剧的戏说和各种媒体的传播,已经成为今天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了。他生于清二年(1724)六月,卒于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谥号文达。有清一代,象他这样,历事三朝,盛名一时的文人,并不多见。 一般介绍纪晓岚的文章,都要提到的是他的学术成就,如他主持修纂了中国文化史最大的一部类书--《四库全书》,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影响深远,及所著《阅微草堂笔记》,博大精深等等。当然,对于,现在流行的说得最多的还是他的风趣幽默。我们这里要说的倒不是纪晓岚一生的为官与治学,我们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一面,说说纪晓岚的吃。 一般印象中,以为纪晓岚既是一位著名文人,当然是一付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在饮食方面,他也与一般书生大异其趣。清人昭梿在《啸亭杂录》卷十中这样记载纪晓岚:“北方之士,罕以博雅见称于世者,惟晓岚宗伯无书不读,博览一时。网络配图 所著《四库全书总目》,总汇三千年间典籍,持论简而明,修词澹而雅,人争服之。今年已八十,犹好色不衰,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谷粒,真奇人也。”年纪到了八十岁,仍能近女色,每天食肉达数十斤之多,而且常年不吃一粒谷子,难怪要说他真是一位奇人了。与他纪晓岚同朝为官的协办大学士英和曾看到他吃饭的情形:到了吃饭时间,仆人捧上来烤肉一大钵,约有三斤左右,纪晓岚一面与人说话一面大块吃肉,不一会的时间,肉已吃完而吃饭的事也就结束了。平时的饮食中,纪晓岚基本不吃米饭,面食或偶尔一吃,主要食物就是肉类。请客时,纪氏“肴馔亦精洁”,但作为主人的纪晓岚只不过举举筷子请大家吃,而他自己“只肉一盘,熬茶一壶耳”。 纪晓岚的饮食习惯,他从不吃饭,一日三餐都吃菜,特爱荤的,尤喜食肉,猪肉、羊肉、兔肉、蛇肉、鹿肉、牛肉,来者不拒,但唯独忌食鸭肉,据说他一吃这玩意儿就会反胃。为此,和绅多次抓住他的这个短处使坏,在面前讲纪晓岚爱吃鸭子,乾隆皇帝,凡君臣宴间,从不忘给纪晓岚送上一盘鸭肉,弄得纪晓岚吃也不好,不吃也不好,很是狼狈不堪。网络配图纪晓岚还有一个习惯,滴酒不沾,凡喜庆宴席或亲朋好友会聚,一律以茶代酒。在电视剧《乾隆王朝》中,他被发配新疆,特地前往饯行,纪晓岚喝酒了,这其实是编导们的“创新”,绝非是纪晓岚破例之举。 纪氏饮食的另一特点就是平居之时,零食从不离口。他只要在家,案台上必定陈放各种干鲜果品和榛子、栗子之类,“时不住口”。由于人们对纪晓岚这种特殊的饮食习惯无法解释,就传出了纪是火精托生,也有人因他常年吃榛、栗之类,认为他是猴精转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纪晓岚清朝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