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和晴雯是宝玉身边的两大丫鬟,常被世人拿来作比较,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红楼梦》中,袭人和晴雯都是贾母调教出来的丫头,都给了心爱的孙子贾宝玉。贾母对袭人和晴雯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对晴雯是喜欢,对袭人是使用。那么贾母为什么喜欢晴雯,不喜欢袭人呢?

第一、晴雯心直口快,袭人是锯嘴的葫芦。
晴雯心思单纯,心直口快,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挂在脸上。晴雯是一眼看到底的人。
袭人有心眼,她心里有数,嘴上不说话。人们猜不透袭人的所思所想。
贾母喜欢单纯的女孩子,不喜欢有心机的女孩。贾母喜欢黛玉,湘云,晴雯,不喜欢袭人和宝钗这样心机深沉的女孩子。
第二、晴雯比袭人美丽。
贾宝玉在《芙蓉女儿诔》中写道:“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花容月貌都不足以表达晴雯的美貌。
王熙凤说,晴雯是所有丫头中,长相最好看的一个。
袭人属于中等长相的丫头。
王夫人有也不得不承认袭人没有晴雯漂亮。王夫人说:“袭人的模样虽比晴雯次一等,然放在房屋,也算是一二等的”。
贾母喜欢美丽的女孩子,林黛玉,王熙凤,秦可卿,晴雯都是贾母喜欢的孩子。
第三、晴雯品行高洁,不谋私利;袭人有小算盘。

宝玉认为,晴雯:“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她冰清玉洁。虽然“姊妹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惠德”,是过誉了,但是晴雯的确品行高洁。以袭人为代表的大观园的丫头都想和宝玉共度春宵,唯独晴雯果断拒绝宝玉一起洗澡的邀请。唯独晴雯和宝玉保持着纯洁的关系。晴雯的高洁贾母明白。
袭人心里的小九九也逃不过贾母。当袭人感到贾母没有将她给宝玉做妾的打算时,果断投靠了王夫人。贾母便明白袭人是一个靠不住的丫头。她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宝玉好,而是为了自己好,她所做的一切都有自己的筹谋。
即使不是精明的贾母,换做任何一个奶奶,都不会喜欢一个心机叵测的丫头给孙子当妾。
第四、晴雯有特长,针线活好,袭人没有特长。
晴雯有特长,袭人没有特长。袭人属于综合能力强,但是特长不突出的丫头。晴雯管理能力一般,但是口才和针线活出众。
整个京城的知名裁缝,能工巧匠,都不认识孔雀裘,更不会织补孔雀裘,唯独晴雯会织补,而且可以以假乱真。可见晴雯的女红手艺高超。贾母的针线,指定晴雯做。
我王夫人也不得不承认晴雯“他色色比人强”。贾母说她看晴雯那丫头甚好,其他丫头言谈针线都不及她。只有晴雯可以伺候宝玉。
第五、袭人控制宝玉,晴雯没有这个想法。
袭人对宝玉有控制欲,她希望宝玉一切行动都听从她,服从她。
宝玉和湘云,黛玉接触,她不高兴;宝玉和黛玉接触久了,袭人向王夫人建议,把宝玉搬出大观园。袭人假装要回家,要挟宝玉答应她三件事。袭人控制宝玉的行动和思想。
王夫人对袭人控制宝玉持赞成态度,她夸奖袭人:“几年从未同着宝玉淘气。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他只有死劝的”。可是贾母和王夫人不同,她不希望丫头控制宝玉,不喜欢袭人总是以姨娘自居要挟宝玉。贾母希望宝玉快乐,不希望宝玉被要挟,被控制。

第六、袭人亲宝钗。
贾母反对宝钗嫁给宝玉,可是袭人却亲宝钗,远黛玉。她支持金玉良缘,反对木石姻缘。袭人经常给宝钗创造与宝玉独处的机会。宝钗绛云轩绣鸳鸯就是一例。
贾母是不会喜欢一个和自己唱反调的丫头的。一旦黛玉嫁给宝玉,袭人就是黛玉的最大对手,袭人会利用自己这么多年在怡红院的经营,而架空林黛玉,给林黛玉出难题。所以,贾母不喜欢袭人。
袭人和晴雯都是贾母曾经喜欢的姑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欲望、追求的不同,两个姑娘的品性逐渐暴露。贾母越来越喜欢晴雯,厌恶袭人。以至于贾母当众说袭人拿大了!
即使晴雯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贾母依然说晴雯“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贾母虽然喜欢晴雯,厌恶袭人。但是她老了,王夫人掌握着荣国府的实权,贾母没能护住晴雯。
清朝大臣苏克萨哈如何死的:苏克萨哈为什么被灭族
苏克萨哈是谁?苏克萨哈全名为纳喇·苏克萨哈,是大臣。身为满洲正白旗人,苏克萨哈在清朝初期为朝廷做出了不少贡献。很多人不知道苏克萨哈是谁,更有人误以为他是外国人,其实都不是,苏克萨哈是托孤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纳喇·苏克萨哈是清朝人,曾官任议政大臣,后来成为太子太保。由于年代久远,史料记载不足,所以苏克萨哈的出生日期不详。苏克萨哈真正走进众人的视线中,应该是顺治十八年世祖福临谢世之后。根据的遗诏,苏克萨哈和索尼等其他三名大臣被任命为辅政大臣,辅佐刚满八岁的皇三子也即是后来的皇帝。在这四大辅政大臣中,苏克萨哈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满洲正白旗人的身份。仔细观察研究就会发现,四大辅佐大臣分别来自四个不同的旗派。而这样的安排并非偶然,而是顺治皇帝为巩固皇权的统治而精心设计的。 苏克萨哈作为四大辅政大臣,原本的职责是和其他大臣团结一心,共同辅佐处理政事。但是,来自不同派系的这四大辅政大臣之间经常意见不合。特别是苏克萨哈,尤其与不合,在和鳌拜的理论和争斗中往往处于下风,常常郁郁不得志。康熙亲征后,在鳌拜等人的努力下,苏克萨哈被列二十四罪。在康熙六年,苏克萨哈被处死。 苏克萨哈怎么死的 苏克萨哈是清朝大臣,正白旗人。曾任议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他是康熙时期的四辅佐大臣之一。另外三位是索尼、遏必隆、鳌拜,其中索尼是首辅大臣。然而,因索尼年老,朝政实际上是由鳌拜把持。苏克萨哈在当时地位也可谓显赫,但是相较于鳌拜仍是势弱,两人斗争激烈,那么苏克萨哈怎么死的?是否是这场权利斗争的牺牲品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苏克萨哈的父苏纳归顺,并做了努尔哈赤的女婿。苏纳在战场上屡立战功,苏克萨哈长大后便随父征战,亦战功赫赫。顺治时苏克萨哈从属。多尔衮死后,苏克萨哈为了取得顺治帝的信任,便搜集多尔衮的罪证。仇视多尔衮的顺治便依据苏克萨哈搜集的证据,撤销了多尔衮生前的诸多荣耀,并掘了他的坟,抛骨扬灰。苏克萨哈凭借这些得到顺治的信任。顺治临终前,指定他为辅佐康熙的四辅臣之一。苏克萨哈怎么死的?他是被鳌拜列举了二十四条罪状,被处以绞刑而死。 满清黄旗与白旗斗争极其激烈,鳌拜为黄旗,而索尼、遏必隆也是黄旗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所以不可能有大的分歧,同时,鳌拜还取得当时实际把持朝政的的暗中支持;苏克萨哈为白旗,获得尚在夺权的康熙的支持,处于弱势。苏克萨哈怎么死的?是被鳌拜构陷了二十四条罪状,康熙也无力拯救他的情况下,被处绞刑而死。他实际上是这场权利斗争中的牺牲品。 苏克萨哈为什么被灭族 苏克萨哈是康熙时期的内大臣。他的一生都在与鳌拜的殊死较量中度过。在康熙六年的时候,鳌拜收集苏克萨哈24条罪状,将其置于死地。作为一代权臣,苏克萨哈为什么被灭族?为什么没有任何反击之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苏克萨哈为什么被灭族?这和另一个辅政大臣——鳌拜,有很大的关系。在康熙皇帝亲政之前,鳌拜曾经一度想独揽朝政,因此他始终不愿将自己的权力归还给康熙。作为和皇帝在同一阵营的苏克萨哈,却在此时上书皇帝,希望他能够早日亲政,并将自己的权力归还给皇帝。苏克萨哈的这一行径触怒了鳌拜,因此鳌拜想方设法要除掉苏克萨哈。当时的鳌拜,位高权重,手握兵权,朝中没有人能和他相抗衡。他发动自己身边所有的力量,从各方面网罗苏克萨哈的罪证,最终,在康熙六年的时候,他将网罗的苏克萨哈的24条罪状公布于众,逼迫康熙将其处死。 为了稳定鳌拜的情绪,更为了稳固朝政,康熙皇帝和孝庄决定舍弃苏克萨哈的性命,暂时稳住鳌拜。失去了靠山的支持,苏克萨哈没有任何招架之力,只能束手就擒。而鳌拜在处死了苏克萨哈之后还不满足,又将他的子孙都处以斩刑,没收他所有的家产。至此,苏克萨哈全族被灭亡。行文至此,苏克萨哈为什么被灭族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他的死只是康熙和孝庄的缓兵之策。一代辅政大臣就这样走下了历史的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太平天国25万士兵打不赢清朝1万士兵?具体真相是什么
从1862年3月开始,率领湘军从安庆出发,一路攻下无为、巢县、含山。在含山曾国荃与率领的水师合兵,攻占芜湖。到了5月28日,湘军抢占秣陵关、后又攻占大胜关和三叉河,太平军的粮道被彻底截断。 30日,彭玉麟水师攻占天京护城河,深入天京城下。大决战时,李秀成二十五万大军为何解救不了天京? 首先是湘军营垒,“处处皆系两层,前层拒城贼,后层防援贼”。 壕深垒坚,叠叠层层。 另外就是曾国荃部队有很多洋枪洋炮。曾经写信给曾国荃说过:洋枪机括,弟营既善于收拾,又勤于擦洗,余当令筱泉于粤厘项下购买。宋军同样以坚阵闻名,金军就在宋军行军时把他们围在野外,行军携带的那点给养,几天就没了,水甚至更少,等他们弹尽粮绝,轻易就能攻灭。 李秀成逐步加强“天京”防御力量的计划从战略层面上考虑或许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一口气将决战的日期推迟到两年之后,却是无论如何不肯答应的。因此其严厉地训斥李秀成说:“三诏追救京城,何不队发行?尔意欲何为?尔身受重任,而知朕法否?若不遵诏,国法难容!”正是在这样催促之下,李秀成最终于9月率主力离开苏州赶赴“天京”,布署了曾国荃所部的全线围攻,史称“雨花台之役”。 别说那25万大军跑了一大半,就算是精兵强将,在太平天国那样的制度之下,腐败,夺权,猜忌,暗斗……单靠李秀成一人根本无法挽回颓势,而后,太平天国的实力大打折扣,李秀成也无力回天。 随机文章《史记.项羽本纪》节录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功过论,目的是什么?神秘莫测的间歇泉之谜,黄石公园间歇泉喷射高度达116米250定律是什么意思,每名顾客身后有250亲友可成用户毛毛虫效应是什么思维?是要不断创新不然一事无成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