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煮酒论英雄:三国史上曹操为什么称赞刘备?

时间:2023-08-0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导读:刘备“投奔”曹操后,曹操曹操表刘备“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见《三国志·先主传》),礼遇够隆重的了。一次曹操请刘备喝酒,乘酒兴横发议论,指着自己和刘备说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本初(袁绍表字)之徒,不足数也。”平平淡淡的一句“赞扬”,竟惊得刘备连汤匙、筷子都掉在地上,留下迅雷不及掩耳的成语典故。(见《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无愧是韬晦高手,镇定后掩饰地说道:“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见《华阳国志》)人们记得这个成语,却很少追究曹操为什么如此赞扬刘备。

这得从刘备的起家说起。前期的刘备没有政治军事资本,不可能割据独立,参与到镇压黄巾军起义项列,分得过安喜县公安局长、下密县的副县长等一杯残羹,可惜屁股底下的椅子还没有暖热,就被东汉王朝按规定加以免除。野心勃勃不甘寂寞的刘备认识到此路不通,只得托”投奔“之名求得发展。第一次“投奔”公孙瓒,获得了别部司马,代理平原县令,之后升任平原相(见《三国志·先主传》)等职务。

煮酒论英雄:三国史上曹操为什么称赞刘备?

跟随田楷前往徐州救援陶谦,出发时刘备仅有千余人马,临时又裹胁了几千饥民,陶谦拨给他四千人马,刘备立即脱离田楷归顺陶谦,陶谦为刘备讨来豫州刺史的职务,并有了下邳一地得以立足,这是刘备的第二次“投奔”。陶谦死,刘备依陶谦遗嘱担任徐州牧,一夜间成为雄踞一方的军阀。刘备同袁术之间的争夺战爆发。吕布由曹豹作内应夺取徐州,刘备从前线撤退,然袁术穷追不舍,在下邳又吃败仗,所率军队也溃散了。收拢残部后同袁术再战,仍吃了败仗。为避免腹背受敌,只得与吕布谈判,决定“投奔”在吕布麾下,这是第三次“投奔”。他屈身于掠夺者膝下后收整旧部,有了一万余人马,东山再起的意图有了实现的可能。刘备东山再起的意图被发觉,刘、吕之间的战争再度爆发,处于劣势的刘备难赢得胜利,于是又“投奔”曹操,这是他的第四次“投奔”。

在刘备的协助下,曹操亲率大军分进合围,演出白门楼斩吕布一幕。班师后,曹操表刘备“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见《三国志·先主传》),礼遇够隆重的了。公孙瓒、田楷、吕布等上当受骗的历史,为当时社会提供了认识刘备的机会。曹操识人善察,对刘备投奔名下韬光养晦的故伎重演有所提防,所以把刘备豢养起来不使外任,并上演煮酒论英雄一幕。后世都知道刘备因心怀鬼胎,所以震惊,却不曾猜度曹操此番“赞扬”的用意。

曹操将刘备与自己相提并论,当然不是赞扬对方的文韬武略,更不是实力,若论这三样,刘备是猪八戒背稻草——要人没人,要行囊没有行囊。

煮酒论英雄:三国史上曹操为什么称赞刘备?

刘备当然也不是一无可取,他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善于笼络部下,故而能得其死力的本领,在当时乃至历史上,都不可多得,这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必不可缺的素质。曹操把袁绍不放在眼中而高看刘备,只是指以上两点。恰巧,这为其他政治家和实力派忌讳莫深和难以容忍!对部下如此评论,与其说是在称赞,莫如说为着点破野心让其收敛更为恰当。“说破的鬼不拿人”,曹操在警告刘备收敛野心,别另有图谋。

曹操敲山震虎的“赞扬”,加速了刘备的反叛步伐。韬光养晦的伎俩既被识破,图谋发展的机会就已渺茫,而且危险会与日俱增!在此之前,董承曾联络刘备谋杀曹操,刘备既没有答应,也不行举报,他是脚踩两只船。

煮酒论英雄:三国史上曹操为什么称赞刘备?

如今既已被识破,刘备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遂与董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欲杀害曹操。董承案发伏诛时,刘备虽侥幸不被牵连,但已成惊弓之鸟,希望能迅速舍曹操他去,只可惜难有机会。

官渡之战还在激烈的进行,曹操以小击大,兵力本已捉襟见肘,又逢袁术在扬州称帝活动逐渐破产,四顾茫然中投奔袁绍,并率兵从下邳经过。为避免两支敌军会合后势力陡增,曹操派刘备和朱灵、路招率兵拦截。这次派遣违背曹操的初衷,他本想以优厚待遇留刘备于身边,一方面消磨其意志,一方面利用其控制的力量。不承想仓促中做出轻率决定,也许是无将可派,也许是事出骤然造成的直线思维,因之未顾及其他。等到程昱、郭嘉听到派遣刘备的消息,对曹操说:“刘备不可纵”时候,曹操已追悔莫及(见《三国志·武帝纪》)。刘备乘机从曹营逃出,同煮酒论英雄有莫大关系。

一代奸雄曹操座下大谋士,却被诸葛亮骂死

在末年先后击败二袁、、等豪强,多次以弱克强,最终统一北方,为后来新的大一统国家奠定基础。这一切都离不开其帐下“文臣如云,猛将如雨”的局面。虽然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曹操手下的这些能臣们却比较特别,那就是虽然没有明确的排名第一的武将,却始终有明确的排名第一的谋士。 从整体来看,是曹操手下的第一大谋事,这自然没有争议。不过在曹操早期,这个位置却是由承担的。大谋事郭嘉在曹操最困难的时候,屡次奉献奇谋,协助其灭吕布、,击败,而且还前瞻性的让曹操压制羽翼未丰的,贡献巨大。 郭嘉英年早逝,自然整体贡献不及荀彧。不过早期的时候,由于郭嘉体弱多病,曹操为了照顾他,始终将他带在身边,没让他独自或辅佐武将出征,并且专门设置了一个职位叫做“军师祭酒”,祭酒的意思就是一种祭祀职位,意思就是不会外出征战。郭嘉的性质与的非常相似,张良起初也因为体弱多病,一直被留在身边,只是刘邦不及曹操思虑周全,未设置专门职位。郭嘉死后,历届军事祭酒最后都位列三公九卿,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 在中国民间,王朗的名气非常大,然而却并非什么好名声。《演义》第九十三回“归降,武乡侯骂死王朗”一段流传数百年,民间流传说“气死、骂死王朗”,把王司徒说的非常不堪,甚至那段“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即将归于,何面目见二十四先帝乎?(《三国演义》)”一度成为网红段子,虽然未曾读过三国的人亦能背诵流利,王朗的小人形象格外深刻。还有一些人认为,就算是被骂死,以王朗的地位,也不值得跟周瑜相提并论。其实这两个观点,需要很好的纠正。 首先,真实的历史上,王朗虽然死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那年即公元228年,但是当时他已经年迈,并未出征。而且之前就是祭酒,本来就是不会出征的职位,更何况此时已位列三公。王朗早期单人会稽太守的时候,还曾经带兵抵抗,因此可以判断,到了的时候,王朗至少也有个六十岁。魏国人才济济,老迈的王朗绝对不可能随军对抗诸葛亮。而且这个年纪早就爬不上马了,更不会被骂一通后从马上摔下来。 其次,王朗的存在对于三国中后期局势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曹操时期,王朗担任魏郡太守,相当于的直隶总督,比现在的北京市长职位还厉害。称帝后,吴国和蜀国爆发了。东吴向曹丕称臣,准备联合魏国消灭蜀国。 曹丕对此犹豫不决,部分大臣认为此战双方必然两败俱伤,是魏国出兵的大好时机。王朗提出了意见:吴国和蜀国之间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如果一起灭蜀国,魏国将会承担风险,需要坐山观虎斗以做决定,休养生息继续扩大国家实力差距---事实证明,吴国最后击败蜀军确实没有消耗什么兵力,如果魏国进攻蜀国,需要经过蜀道艰险,可能反而损失巨大。虽说魏国和吴国联合,蜀国灭亡问题不大,但战后极有可能白忙一场,为东吴做嫁衣。 孙权为了联合过魏国对抗蜀国,一度要把儿子送到曹丕身边做人质,以求自保。但是后来因为其内部原因,对曹丕食言。曹丕当时已经当了,对于孙权这种言而无信的情况照理说不能忍,应该实施讨伐。但是王朗认为,为了孙登兴兵不值当,将士们也不心甘情愿,贸然伐吴并没有必胜的可能。魏国应当继续休养生息,恢复人口,二十年后国家兵源充足之后再兴兵讨伐东吴。 从这个角度看,王朗的这一策略,可以总结为:坐观吴蜀两国消耗,自身繁衍人口积蓄粮草,而不首先发兵灭其一家,以确保北权未来拥有绝对优势,降低统一风险----这已经算是后期的《隆中对》(作者诸葛亮)或者《吴中对》(作者)了,对于三国局面能够继续维持、降低平民消耗、并且最终快速统一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最后,要论王朗的地位,与周瑜实际上是不相上下的。周瑜在东吴算是第一武将,到了诸葛亮北伐的时候,王朗身为司徒,也当是魏国第一文臣了。何况王朗早期身为一方太守,曾经与孙策对垒,初期也是一方诸侯般的存在;王朗后期,孙女嫁给了,生下来,贵为的开国。 要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王朗的名气虽然不及诸葛亮和周瑜,但是在影响上却一点都不输给诸葛亮,更别说周瑜了。王朗在学术上的成就极高,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有文集三十四卷。他儿子王肃继承了发展了他的学说,修订了《家语》等儒家经典,时期王肃被作为先贤在孔庙中跟着孔子享受世人香火。王肃父子开创的“王学”,对于儒家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2000年封建社会的士族阶层的思想有着实质而深刻的影响。 随机文章成语恶贯满盈的主人公是谁?恶贯满盈是什么意思朝堂相争,内乱不止释放恶臭的红笼头菌能吃吗,红笼头菌有毒吗/有毒不建议食用揭秘国外天体浴场,十个天体浴场让您找到目不暇接(宅男好去处)盘点我的世界隐瞒了什么,众多游戏秘籍和神秘事件(让人细思极恐)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一代奸雄曹操为什么要将儿时玩伴全部杀掉?

作为一代枭雄,一生杀人无数。曹操儿时的伙伴无论是归于门下,还是与之为敌,都全部被其所杀。 据《志》记载,曹操父亲是宦官的养子。所以曹操儿时开始便就被伙伴们称为"赘阉遗丑",这件事也影响了曹操一生的性格。直至后来,曹操的对手都常嘲笑他的出身。 曹操到底是生在官宦世家,当时的玩伴在三国时期也不是无名之辈。、娄圭、、、张超这些当时洛阳城里的公子哥都曾是曹操儿时的好友,几人都曾把曹操是"赘阉遗丑"的这个丑闻当做玩笑打闹。 在这几个人中,袁绍就不用多说了。袁氏家族出身,官渡之战败给曹操,两年后病逝,之后数年曹操都在忙着清缴袁氏的残余势力,可见袁氏家族在河北一带的影响。 许攸恰恰是官渡之战是投靠的曹操,并献计让曹操偷袭乌巢使得袁绍大败,也算立下奇功,之后又带着曹操直接占领了袁绍的老巢翼州。这样一个为曹操立下过的有功之臣,却因为几句话就被曹操所杀。 许攸性格也是真的狂妄,在曹操身边多次直称其小名,又常常喜欢和身边人炫耀自己的功绩,最终被曹操所杀。 张邈,张超兄弟俩原本都是曹操账下的大将,在曹操杀了名士边让全家后,与陈宫一起在兖投靠了,兵败之后被曹操所杀。 随后就是娄圭。这个人和曹操交情不错,原因无他,他活的时间最久,跟在曹操身边的时间也最长,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多年,最后同样因为几句话就让杀了。曹操平定汉中凯旋而归,曹操的两个儿子出城迎接的时候,习授见父子三人在一起风光得意之样,就羡慕的夸奖了一句,与习授同车的娄圭听见后,由于看不惯习授的做法,牢骚了一句,让习授少谈论别人。 不料这句话传到了曹操耳朵里,曹操当即将许褚叫到跟前耳语了几句,许褚持戟走到娄奎面前,一戟就将娄奎给杀了。 许攸和娄奎被曹操所杀,都记载在《三国志·魏书十二·崔琰传》里裴松之的注之中:"太祖(曹操)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持旧不虔见诛。"意思是说,孔融、许攸及娄奎都仗着自己跟曹操的交情好,从不把自己当外人。也就是说,此三人都对曹操不恭敬。 至此,曹操的所有伙伴接被其了。 同年五月,曹操晋爵为魏王,这也是曹操生前最后一次晋爵。 曹操这位一代枭雄,说其杀人如麻一点也不过分。从大学士边让到徐州十万百姓,从杀张邈百口到灭董承三族,杀、许攸;逼死、等等。 曹操为了自己称霸天下的雄途伟业,也是理所应当。但在他杀的人中,有很多死于曹操的疑心和一些的小事。这些残暴的行为在曹操自己的眼中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后人的眼中,他的一生足以用"奸雄"二字囊括。 随机文章孟郊是唐朝哪一个时代的诗人?揭秘1999年地球恶魔脸事件,云层组成恶魔脸覆盖半个地球(总统吓尿)木星和土星碰撞会怎样,会形成新的天体(人类可能会灭亡)神是否存在高维度空间,人的行为由神设定的参数支配(真伪难辨)令人感到恐怖的鸟笼效应,心里被物品所控制的人类欲望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