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刘备有几个儿子?他为何选择刘禅作为继承人?

时间:2023-08-0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备虽然有四个儿子,但这四个儿子,年龄最大的刘封只是养子。年龄稍小的刘永和刘理,在刘备立太子的时候,还只是小孩子,根本不具备做储君的资格。

  最关键的是,从史书记载来看,刘备应该没有嫡子。也就是说,这三个亲生儿子当中,没有谁比谁身份更高的说法。如此一来,刘备选年龄最大的刘禅做继承人,自然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当然,刘备最终选择刘禅,背后的原因还是很复杂的。不但涉及到当时蜀汉政权内部的派系斗争问题,还涉及到了刘备的私人情史。想要说清楚这事,我们还得从刘备的个人感情生活开始说起。

  在《三国演义》当中,因为故事的主线是一群男人的故事,所以对于刘备的个人感情生活,其实是一笔带过。

image.png

  实际上,刘备这辈子的感情生活,其实是很丰富的。

  刘备小的时候,家里很穷,这事大家都知道。虽说刘备祖上很阔绰,老祖宗中山靖王,那是汉武帝的哥哥。刘备的爷爷,也曾经担任过县令这个级别的官员。但是后来,因为刘备他爹去世比较早,导致他们家在分家的时候,也没分到什么东西。

  所以,刘备的少年时代,就只能以编草鞋为生了。

  等到刘备稍微大一点之后,老刘家内部倒是有个远方亲戚,愿意资助刘备上学。据说这个远房亲戚还很大方,给刘备的学费和生活费,完全和自己儿子一模一样,甚至帮他拜到了大儒卢植的门下学习。

  但即便这样,还是无法改变刘备少年困顿的现状。

  有意思的是,这样的刘备,上学之后,还不太喜欢好好学习,反倒是沉迷于声色犬马。虽说和同学们相处得很愉快,甚至还让大家对他非常信服,愿意追随他做大哥。但这样的刘备,如果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实在不像是一个‘好孩子’。

  少年时的刘备,类比现代的话,大概就是这个状态:父亲早逝,母亲在工厂做鞋赚钱。作为寒门学子,虽然得到了自己家一个远房亲戚的资助,进入了一个不错的大学学习。但是上了大学之后,刘备也不是那种书呆子,甚至不太喜欢上课,反倒是整天喜欢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算是社团风云人物。至于专业课成绩,那是一塌糊涂。

  这样一个年轻人,有哪个有钱有势的人家,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呢?以当时刘备的情况来说,实在不像是一个有前途的样子。

  所以,少年时代的刘备,在处对象这件事上,其实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对于这段时间,刘备的感情经历,史书上也是完全没有记载。

  直到刘备24岁那年,黄巾起义爆发了。

  黄巾起义爆发之后,刘备很快参军入伍,并且通过镇压黄巾军,取得了一些成绩。再加上他老师卢植,也帮了他不少,所以刘备到时也得以凭借这些军功,捞到了一个县尉的官职。

image.png

  可是再之后,刘备因为对上司不满,搞了一出‘怒鞭督邮’的好戏,然后弃官不做了。此后的几年里,刘备先是投奔自己的老同学公孙瓒,然后又拉起一支队伍,帮当时的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袁绍,总算是捞到了一个县令的位置。

  不过,乱世中的县令,实在不是什么大官。再加上当时常年打仗,刘备这些年也算是过得颠沛流离。直到公元194年,曹操和徐州的陶谦开战,陶谦为了抵御曹操,这才请刘备去帮他,然后刘备就带着自己麾下的这支小军队进入了徐州。

  从黄巾起义爆发,一直到刘备进入徐州,这期间整整过了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当中,刘备虽然有了一点小地位,但是却经常颠沛流离,也没一个固定的阵营和根据地。这段时间的刘备,想找媳妇,自然也是很困难的。

  不过,据后世史学家推测,在这十年当中,刘备其实应该是找了一个媳妇的。只不过,这个媳妇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姓名,而且她也没给刘备生下一男半女。

  这个不知名的苦命女子,嫁给刘备之后,跟随刘备一路颠沛流离。好不容易挨到刘备进入徐州,然后陶谦三让徐州,让刘备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此时对于这个女人来说,苦日子似乎马上就要熬到头了,马上她就能成为一郡太守的夫人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吕布来了。

  原本吕布刺杀了董卓之后,已经和王允控制了长安。但是后来,没过多久,董卓的余部杀到了长安,吕布则是战败逃亡,一路流离失所。刘备当时也是出于好心,收留了吕布。但没想到的是,接下来,当刘备带兵和袁术对抗的时候,吕布趁机带兵偷了他的老窝,俘虏了那个不知名的女子。

  后来,刘备和吕布谈妥了条件,宣布把徐州之主的位置让给吕布,自己做吕布的下属,吕布这才放了他一马,并且把那个不知名的女子,还给了刘备。但是再之后,史书上对于这个女子,就没有任何记载了。

  后世很多历史学家怀疑,这个女子,极有可能是在战乱当中,遭了毒手。更有人说,在这之前,刘备其实有过多位妻子。只是在长达十年的颠沛流离当中,刘备根本就保不住自己的媳妇,几个妻子都先后去世,而且也没能给他生下过孩子。

image.png

  等到刘备和吕布谈妥了条件之后,这时候的刘备,终于暂时占领了徐州小沛。之前刘备被吕布打败之后,一路惨败,但是在逃亡路上,却得到了糜竺的帮助。糜竺原本是徐州有名的富商,后来又成了陶谦麾下的得力干将。陶谦死后,他就转投了刘备。在刘备这次战败之后,糜竺散尽家财,供养刘备麾下的军队,这才让刘备没有彻底失去所有的军队。

  因为特别看好刘备,当时糜竺除了散尽家财支持刘备之外,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这就是糜夫人。

  而刘备驻扎在小沛期间,又娶了一名姓甘的女子,这就是甘夫人。

  当然,不管是甘夫人还是糜夫人,其实都只是刘备的妾室而已。因为当时那个不知名的女子,应该还活着,刘备还是有正妻的,所以她们只能做小妾。

  而接下来,因为一些复杂的故事,吕布后来又再次进攻。这一次,刘备再次战败,而且是惨败。不但丢掉了小沛,就连自己麾下的军队,也是损失惨重,差点就把所有老本都赔光了。所以在这之后,刘备只能转投曹操。

  据后世史学家分析,刘备那位不知名的正妻,很有可能就是在这次事件当中,不幸去世了。

  再之后,曹操帮助刘备,干掉了吕布,但是整个徐州也被曹操收入囊中,刘备则是带着家眷,去了许昌。到了许昌之后,接下来又发生了那场衣带诏事件。此后,刘备慌乱之中,只来得及带走甘夫人。

  至于那位糜夫人,则是没能来得及逃走,所以后来,关二爷才会千里护嫂,寻找大哥。当时关二爷护送的,就是这位糜夫人。

  这场分别之后,刘备先是带着甘夫人,投奔了袁绍。而关羽得知刘备的位置之后,封金挂印,带着那位糜夫人,前往袁绍的地盘寻找刘备。双方汇合之后,刘备后来又带着大家,脱离了袁绍,转而投靠刘表。

image.png

  到了刘表控制的荆州之后,接下来的几年里,刘备总算是过了几年消停的日子。也就是在这几年当中,那位甘夫人终于怀孕了,并且给刘备生下了一个孩子,这就是刘禅。

  这一年,刘备已经47岁了。以当时的婚恋观和生育观来说,刘备这么大岁数,才生下第一个儿子,绝对算是晚年得子了。

  当然,也有史学家分析,或许刘备之前也有过孩子。只不过那些孩子,要么在战乱当中,还未出生就已经流产;要么刚刚出生后不久,就死于战乱或者疾病。在三国时代,新生儿的成活率本来就很低,更何况刘备常年颠沛流离。长时间没有儿子幸存长大,自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就在刘禅出生后不久,曹操就开始大军南下了。接下来,就是赤壁之战。曹操南下之后,因为刘备最初没有得到通知,被曹操突然袭击。所以在混战之中,刘备再次和家眷走失,后来就有了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救阿斗’的故事。

  当时赵云到底有没有这么猛,这事不好说。但是在这场混战当中,刘禅和甘夫人幸存了下来,糜夫人死在了乱军之中,这倒是实情。

  等到赤壁之战结束以后,这时候刘备身边,就只剩下一位甘夫人了。照理来说,这时候甘夫人作为刘备唯一的女人,同时还有刘禅这么一个儿子,总该被刘备扶正,做刘备的正牌夫人了吧?

  可惜就在这个时候,东吴那边插了一脚,孙权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

  此时的刘备,虽然已经坐拥好几个郡的地盘,但是面对北方曹操的强大压力,仍是不得不尽量和孙权保持友好关系。而孙权的妹妹嫁过来之后,自然也不可能做刘备的小妾,只能做正牌夫人。

  就这样,那位追随刘备多年,并且生下了刘禅的甘夫人,最后也没能成为刘备的正妻。而且,不久之后,甘夫人就去世了。

image.png

  而孙夫人这边,在戏剧和各种文学作品里面,名字叫孙尚香。虽然在很多文艺作品里面,孙尚香和刘备之间,算是一段美好的姻缘。但实际上,正史上的孙尚香,和刘备的关系还真不怎么样。

  两人本来就是政治联姻,孙夫人嫁过来之后,身边带了一百多个婢女,而且每个婢女还都是拿着刀守在他身边。搞得刘备每次来孙夫人这边的时候,都怕孙夫人一声令下,让周围的刀斧手剁了自己,自然也不敢和这位孙夫人多亲近了。

  所以,刘备和孙夫人之间,一直都没有孩子。甚至后世有史学家怀疑,刘备可能压根就没碰过这位孙夫人。

  而且,刘备和孙夫人成婚之后,没过多久,刘备就带着人进入四川,去攻略益州了。而孙夫人这边,后来则是企图带着刘禅,直接返回东吴那边,后来被赵云给拦下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赵云截江’。

  而这位孙夫人回到东吴之后,后来就再也没有任何消息了。有的人说,她后来嫁了别人。也有人说,她回到东吴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反正不管孙夫人结局如何,总之,自此之后,孙夫人再也没有回刘备这边。

  这一年,是公元211年,刘备51岁,又变成了一个单身汉。

  当然,此时的刘备,似乎称之为‘钻石王老五’更合适一点。毕竟,刘备当时已经占领了荆州南部,并且开始攻略四川,绝对是一方枭雄。这样的条件,想找什么样的女子,似乎都能找得到。

  可问题是,自从孙夫人离开之后,接下来的三年里,刘备一直忙着在四川那边争夺地盘,这期间整天想着军国大事。再加上刘备这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体力和精力都比不上年轻的时候。光是这些军国大事,就已经能耗光他所有的精力了。所以这三年,刘备也一直都没找媳妇。

  直到三年之后,刘备好不容易拿下了成都,成了新的益州之主。到了这个时候,刘备才终于抽出一点时间,给自己找了一个媳妇。

image.png

  不过,这次刘备娶媳妇,依然不是因为爱情,同样还是因为政治联姻。

  刘备这次娶得媳妇,姓吴。吴女士之前也结过婚,而且她上一任丈夫,还是之前那位益州之主刘璋的二哥。也就是说,这位吴女士其实是刘璋的二嫂。

  从这个关系来说,刘备这事其实做得有点不厚道。占了人家的地盘,还娶了人家的二嫂,怎么看都有点欺负人的意思。但实际上,刘备娶她还真不是因为刘璋他们家这边的原因,而是因为吴女士的哥哥。

  吴女士的哥哥,名叫吴懿。此人原来是刘璋麾下的大将,后来刘备来了之后,他就带着自己麾下的军队,投靠刘备了。所以,刘备娶这位吴女士,其实就是为了拉拢吴懿,同时对那些益州官员示好,拉拢益州本地的士族。

  娶吴女士做夫人的这一年,刘备已经54岁了。至于那位吴女士,大概年龄也不小了。所以两人成婚之后,据史书记载,这位吴夫人也没有再给刘备生下一男半女。

  但同时,在刘备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之后,刘备其实也不是没有其他的女人,应该是有其他妾室的。所以后来,刘备和这些妾室,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刘永,一个叫刘理。

  虽然在《三国演义》当中,刘永和刘理是吴夫人的儿子。但是在正史上,其实并没有这样的记载。而对于刘永和刘理的生母,史书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

  而除了这三个孩子之外,刘备之前投靠刘表,在荆州的那段时间里,还收了一个养子,取名为刘封。

  这就是刘备四个儿子的来历。

  不过,等到这四个儿子都出世之后,没过多久,刘备就开始在汉中和曹操大战。打了两年汉中之战以后,刘备终于艰难地战胜了曹操。汉中之战,也算是刘备人生的高光时刻了。而这场大战结束之后,没过多久,刘备就正式自立为汉中王。

  直到自立为王的时候,此时的刘备,终于不得不面对立储的问题了。

image.png

  当时的刘备,虽然名义上有四个儿子,但想要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其实还真不容易。首先,刘封作为养子,肯定不行。既然有了亲儿子,肯定得从亲儿子里面选。

  而剩下的三个亲儿子里面,刘永和刘理年龄比较小,此时应该还都是小孩子。而刘禅稍大一点,那也就只有十三岁岁而已。从身份上来看,三个儿子都是所谓的庶子,不存在谁的身份更高。

  但同时,此时的刘备,如果想要一个嫡子的话,其实也并不是没有办法。只要他把这三个孩子当中的某一个,过继到吴夫人的膝下,认吴夫人做自己的亲妈。那这个孩子,瞬间就成了刘备的嫡子,也将享有唯一的继承权。

  所以,真正的决定权,其实还在刘备手里,关键就看刘备怎么选择了。

  不过,从刘备的角度来看,如果他真的把某个孩子,过继到了吴夫人的膝下,成了吴夫人的儿子。那也就意味着,未来吴夫人身后的益州派,整体实力会因为这位太子的存在,大幅提升,甚至有可能完全压倒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刘备或许希望团结益州派,但他绝对不想看到自己依靠起家的荆州派,被益州派压制,最好的结果,就是双方互相制衡,相互平等。

  所以,把孩子过继到吴夫人膝下,强行生成一个嫡子的办法,后遗症太大,刘备自然不会选择。

  而当没有嫡子的情况出现时,按照古代的继承制度,本就该由年龄最大的庶子继承。所以,这个时候,年龄最大的刘禅,就理所当然地拥有合法继承权,理应被立为太子。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备自立汉中王的时候,选择刘禅作为了自己的继承人,立刘禅做王太子。后来刘备称帝之后,刘禅又晋升为皇太子。

  这就是刘备选择刘禅的根本原因。

  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说,刘禅懦弱无能,而且昏庸。如果当时刘备选择刘永或者刘理,或许后来的蜀汉政权,结局就截然不同了。但问题是,刘备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刘禅仅仅只有13岁。而刘备去世的时候,刘禅也仅仅只有17岁而已。

image.png

  从刘备的角度来看,这么小的孩子,还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给他安排一个诸葛亮这样的人辅佐,或许还是能培养出来的。

  反倒是选择刘永或者刘理,一定会出现主少国疑的情况。或许,他们未来有可能比刘禅做得更好。但至少在刘备去世的时候,蜀汉政权会瞬间迎来主少国疑的局面,就算彻底解体溃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除此之外,历史上真实的刘禅,其实也没有那么不堪。所以他称不上雄才大略,但却依然在蜀汉政权整体极度弱势的情况下,让蜀汉政权存在了几十年。如果换做刘永和刘理,其实也未必就能比刘禅做得更好。

蜀汉内有粮草外有援兵 刘禅为什么还要开城门投降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投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内有粮草外有援兵,刘禅并无危险,为什么要急急忙忙开城投降?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才能出众,本来可以自己占地为王,可是因没有足够的勇气,他想着只做一个诸侯就好。可是他归顺之后,不仅连诸侯都没有当上,而且最后还没有一个好下场。 刘禅为什么那么容易就开城门投降,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通的事情,也是让很多人觉得惋惜的事。按理来说,一个君主即使是要投降,那都是因在多次战争中没有取胜,并且被敌人夺取大部分城池,觉得胜利再也无望时,才会开城投降,甚至在很多时候,有些君王就算是京都被攻破也不愿投降,在他们看来,士可杀不可辱。 他们失去国家后宁愿自我了结,也不愿意成为手下败将,被敌人折辱。那刘禅到底是为什么会轻易的开城投降呢?虽带领两万兵马来攻打蜀国,可这两万兵马此时已经算是疲惫之师,并不为惧。此时的蜀国,按理来说对付这两万兵马是轻而易举。 而当带领兵马出去抵抗时却哀兵不断,就这样被邓艾的两万兵马打败。就凭着邓艾的两万疲惫兵马,竟然一下子打到成都,成都作为蜀国的古都,按理来说城防非常牢固,且粮草充足。就算是刘禅拒不出城,守在城中抵抗都可以长达半年之久,完全可以等到援兵的到来。即便如此,刘禅却放弃抵抗,把城池拱手相让,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关于这件事情,很多人都谈论过,不少人觉得,刘禅之所以会那么容易就献城投降,是因刘禅是个贪图享乐的昏君,害怕被敌军杀害,所以干脆直接投降。不过其实刘禅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可以说是必然的。此时的蜀国朝中其实已经没有多少的武将,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个没有什么能力的人,在蜀国都被委以重任。 在蜀国,能够算得上真正的大将的只有两个,一个是,一个是,而且这唯二的两员大将彼时也没有在朝中,都在对抗的大军。姜维带领着大部分的大军在防守着钟会。蜀国朝中根本就没有可以用的人,也就导致被邓艾率领的两万疲惫之师给打败。 而当邓艾率领大军来的时候,刘禅没有办法,只得派出诸葛瞻,这个诸葛瞻家族虽世代为官,但他是一个文官。不仅如此,他还有一个极大的缺点,那就是骄傲自大,虽说这并不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但也不可能忽视。他手下根本就没有能用的人,只有一个稍微有点头脑,那就是黄崇。 但黄崇也不是武将,虽有点计谋,但在真正的战场上却是不够用的。而邓艾是一个真正的武将,经历很多场战争。他在战场上的思维是黄崇和诸葛瞻根本就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因此他们那么快就败给邓艾。 有人说刘禅不应该那么早投降,只要拖住时间,就能够等到援兵。但其实根本就等不到援军,因蜀国的大军都被姜维他们带领着在对抗魏国大军,魏国不撤兵,大军就回不来。还有人说,不可能所有的大军都派去对抗魏军,确实除这些主力大军外,还有地方上的大军,但这些地方上的大军,却也抽不出兵力来对成都进行救援。 刘禅会投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刘禅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很多人会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他在父亲去世之后,还能够在的时期守住蜀国三十多年,说明他还是非常有能力的。但实际上,他虽不是一个非常昏庸的人,也确实算不上是一个有能力的君王。 他在位期间,大力支持和姜维向北讨伐,这也不是他决定的,北伐这件事情,是早就决定好的,他不过是没有反对而已。他在位期间虽没有残害任何一个忠良,但也并没有做出过什么有建设性的决策。刘禅并没有让蜀国的国力更加的强盛,一直以来不过都是在啃老本罢了。 刘备去世之前,可以说做了很多准备,这才让蜀国在刘禅手里坚持三十多年。刘禅开城投降可以说是必然的事情,他本就胸无大志,也没有什么胆量,当邓艾带领着大军攻来之时,他一听见蜀国大军没有办法抵挡,心中的害怕马上就涌现出来。 他怕如果不投降,到时候成都城破,邓艾不会放过他。因此还不如主动投降,这样邓艾也许会看在他毫无威胁,便放他一马,或许还能够以此保住一条性命,则心甘情愿的开城投降。 参考资料: 《文章》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禅投降时魏延还活着的话 蜀汉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

对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禅投降时,倘若魏延还活着,蜀汉还能延续吗? 魏延不死,蜀汉的灭亡就更快了。一国之战,绝非单纯的武力,而是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魏延的英年早逝,对蜀汉来说,是一件幸事。 死后,蜀汉无政治、经济、军事、威望,蜀汉的动荡渐渐显现,益州原本被打压的地方势力,也渐渐崛起,蜀汉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由于《演义》的影响,人们总是把当成诸葛亮的继承人,但事实并非如此,才是诸葛亮的继承人。 蒋琬在诸葛亮死后,蜀汉渡过了一场大难,蒋琬病死后,姜维又开始蠢蠢欲动,总想着抽调兵力,去攻打曹魏。 但是,蒋琬的继任者,却一直压制着他,让他每一次都只能派出一万人。 费祎之所以拒绝姜维,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宰相,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百姓,而不是一劳永逸地灭掉。 但费祎之所以不同意姜维的大规模北伐,是因为蜀汉内部的问题。 第一,蜀汉现在的实力,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战争。 第二,蜀汉内乱不断加剧,蜀汉自身难保。 蜀汉三大集团,荆州集团,东州集团,益州集团。 荆州集团在蜀汉的高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东州集团是次要的,益州集团是益州的地头蛇。 诸葛亮在位的时候,益州的势力还没有崛起,这是因为诸葛亮的权势和权势。 诸葛亮一死,益州的本地势力就出现了,无法压制。 由于没有政治上的突破,益州的地方力量团体只能从经济上寻求慰藉。 益州当地的地头蛇开始反击。 藏匿户口,谋取土地,垄断行业等。 益州本土势力的,无疑是对蜀汉的一种打击,很多地方势力都被抓了起来,但益州的本地势力却没有屈服,反而更加的愤怒。 蒋琬和费祎为了防止蜀汉内部分裂,不得已,只好在蜀汉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以特赦的方式,为益州的本地势力寻求慰藉。 蒋琬、费祎执政十九年,大赦六次,平均每三年一次。 为了防止意外,蒋琬在成都北部驻军,就是为了威慑益州的本地势力。 蜀汉在这样的大环境里,魏延要是还在,会发生什么? 魏延有很多优点。 1.喜欢炫耀,在大军里,除了诸葛亮,所有人看到魏延都会下意识的避开他。 2.自命不凡,每次出征,都要分头行动,统领一支大军。 就连诸葛亮,他也经常在背后抱怨。(延常说亮是胆小鬼) 若是按照正常情况发展下去,诸葛亮一死,魏延只要没被杀,极有可能在大军中占据一席之地,最少也能在大军中占据一席之地。 魏延是典型的战争主义者和冒险家,魏延一旦执掌大权,肯定还会再次出兵。 魏延的北方之战,益州的本土势力势必会拖累大军,如果没有稳定的后援,那么后勤就很难保证,没有足够的补给,根本就没有胜利的希望。 因此,魏延与益州的本地势力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魏延自命不凡,喜欢耀武扬威,这是不争的事实。 蜀汉两国的内乱,也是一个客观的现实。 魏延这样的人,遇到益州本地的地头蛇,会有怎样的反应? 魏延很可能会采取残酷的手段,以暴力镇压。 用暴力解决问题? 蒋琬和费祎怎么可能不会? 提起底,益州是蜀汉的天下,而益州的实际统治者,却是益州的百姓。 杀之不尽,杀之不尽,杀之不尽,蜀汉也就成了孤家寡人。 蜀汉的军事和经济来源,都是从益州而来,如果益州失去了人心,那对蜀汉的打击就太大了。 魏延能不能像诸葛亮一样,用自己的权威来压人? 且不说魏延有没有这样的声望,诸葛亮之所以能压得住他,完全是因为诸葛亮的名头,益州的地头蛇们都认为诸葛亮能拿下关中,然后再分益州的地盘。 在益州的地头蛇们看来,连诸葛亮都输了,魏延又如何?这个时候不趁机捞点好处,将来可就一败涂地了。 蜀汉之间的矛盾,魏延肯定是处理不了的。 而且,魏延极有可能是蜀汉之间新的冲突的始作俑者。 魏延是个将军,尽管曾经被破例提拔为汉中知府,但是魏延在政治、经济方面却并不擅长。 魏延懂得用兵之道,了解兵不动,粮草第一,但是他不清楚粮食的来源,也就是说,不把家产,不了解柴米贵。 魏延的奇谋是子午谷,魏延只是觉得,如果我带着五千精锐的大军和五千运送粮草的大军来到长安,应该是可行的。 魏延没有想过,这一万大军,几乎是蜀汉十分之一的大军,蜀汉能不能承担得起。 一个统帅,有雄心壮志,却没有足够的政治和国力来支撑他的野心,再发动战争,只会让敌人损失惨重。 以魏延的性格,很可能根本不会把蜀汉的实力放在心上,他只会出兵北上,以实现一名军人的最高理想。 但魏延此举,必然会加剧军政之争,以蜀汉之力,又怎能承受如此大的风浪。 其实,在姜维的身上,他也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也是姜维在北伐中,如果魏延还活着的话,蜀汉的命运会如何。 费祎一死,姜维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无人能制,姜维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北伐。 公元二百五十三年,姜维率领几万兵出石营,粮草耗尽,退兵; 公元254年,姜维率领大军出陇西,将曹魏三县的百姓送回蜀,; 公元二百五十五年,姜维出征,击溃魏军,斩杀了数千敌人。 公元二百五十六年,姜维拜大将军,与胡济会军于上珪,但胡济还没到,他就大败而归; 公元二百五十七年,淮南造反,姜维率领数万大军,却是铩羽而归。 五年来,两次大获全胜,一场惨败,按理说是有功无过,但最后却惹来了民愤,姜维自贬以赎。 维谢过引负,自取其辱。 姜维在北伐期间,蜀汉之间的内乱,在蒋琬、和费祎的协调下,终于引起了民众的不满。 魏延和姜维都是军中的一员,如果魏延还活着,还能像姜维那样继续北上,但结局却是更加糟糕。 因为,现在还不是时候。 姜维是蜀汉的降将,而且他在蜀汉的时间并不长,诸葛亮去世后,他并没有成为蜀汉的重要人物。 而魏延却不一样,他虽为降将,却是刘备的“先主”,在大军中颇有“威望”。 魏延肯定不会等到蒋琬、费祎等人平息蜀汉之乱后,才会北上,魏延要立下大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声望,肯定会地想要北上。 到了那个时候,蜀汉就会彻底崩溃。 概要 蜀汉的灭亡,是历史车轮下的必然产物,从的失败到刘备的,到蜀汉的灭亡,都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能够改变的。 魏延空有武力,但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却是欠缺的。诸葛亮一死,蜀汉内部的矛盾就彻底爆发了,根本无法抵挡魏延这样一位偏激的将军。 魏延若的存在,不但蜀汉无法继续,反而会加快其灭亡的速度。魏延死得太早,对蜀汉来说,是一种幸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刘备蜀汉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