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

姓傅的历史名人都有谁?傅姓的历史有哪些?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1
姓傅的历史名人都有谁?傅姓的历史有哪些?中华民族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也有很多的姓氏,将这些汇集成一本《百家姓》,是古人的智慧。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想知道更多百家姓文化,请关注华易网。

姓傅的历史名人都有谁?先秦傅说(fù yuè),古虞国(今山西平陆)人,生卒不详,殷商时期贤臣,先秦史传为商王武丁丞相,为“三公”之一。

秦汉傅宽(?-前190年),北地(今甘肃庆阳)人,汉高祖时开国功臣。

被封阳陵侯,曾任汉丞相,显赫非常。

在楚汉战争时随韩信、曹参平定齐地。

汉高祖得天下后曾定元功十八人,傅宽列第十位。

傅介子(?-前65年),西汉北地(今甘肃庆阳)人,北地傅氏开基始祖。

汉昭帝时,用计斩杀楼兰王,因功被封义阳(治所在今河南省信阳西北)侯。

傅毅(47年-92年),字武仲,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文学家。

傅燮(?-187年),字南容,北地灵州(今宁夏吴忠)人,东汉将领,曾平定黄巾之乱,官至汉阳太守,死后追谥壮节侯。

傅肜(róng)(?-222年),南阳义阳(今湖北枣阳)人,三国时蜀汉将领,章武元年为中军护卫,随刘备伐吴。

猇亭之败时为保护刘备,死战吴军,因力竭吐血而死。

傅佥(?-263年),南阳义阳(今湖北枣阳)人,傅肜之子,三国时蜀汉将领,官至关中都督,魏国攻伐蜀汉时防守阳安关,兵败战死。

傅玄(217年-279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人,傅燮之孙,西晋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司隶校尉,追封为清泉侯。

魏晋南北朝傅咸(239年-294年),字长虞,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人,傅玄之子,西晋官员,历任冀州刺史、御史中丞、尚书左丞。

明人辑有《傅中丞集》。

傅亮(374年-426年),字季友,北地灵州(今宁夏吴忠)人,傅咸玄孙,南朝宋官员。

佐刘裕篡位,被封城建县公,后废少帝,迎立宋文帝,官至散骑侍郎、尚书令。

编著有《光世音应验记》等。

[29]傅琰(?-487年),字季珪,北地灵州(今宁夏灵武)人。

南朝宋、齐官员,官至南郡内史。

隋唐五代傅奕(555年-639年),相州邺(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唐初学者。

精于天文历数。

反佛斗士。

傅游艺(?-公元691年),唐朝人,唐朝(武周)宰相,武则天宠臣,一年中四次提升,遍衣青绿朱紫,时人号为“四时任宦”。

傅姓的历史有哪些?1、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大由的封地傅邑,属于以国名名为氏。

远古时期的黄帝有个裔孙,叫大由(唐侯丹朱之子),他曾被封于傅邑(今山西平陆),还建立了古傅国。

在大由的一部分后裔子孙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傅氏,世代相传至今,是最古早的傅氏一族。

2、源于姚姓出自舜帝之后裔所建傅阳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姓源》的记载,在上古时候曾有一个诸侯国,叫傅阳国,有的史书上亦称其为“复阳国”傅阳国后在周景王姬贵七年(公元前538年)被楚国所灭,其后,该地区的住民中有以古傅阳城名为姓氏者,称傅阳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傅氏、复氏、阳氏,世代相传至今。

冉闵简介 华夏民族英雄武悼天王冉闵的一生

冉闵简介:冉闵,汉族民族英雄,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开国君主。

冉闵为今人所广为知闻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亦以勇猛著称,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一。

公元309年,乞活军活动在黎阳的一支在和凶奴前赵帝国的战斗中被打败,冉闵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亲人都没于此役。

冉氏家族留下一个11岁的少年——冉瞻(按现在的标准还是一个孩子),冉瞻带领所部乞活余部继续与胡人英勇战斗。

公元310年,(此时是前赵的大将)攻打河内,勒见两军阵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长而勇悍,精于骑射,阵前临矢石不顾。

勒赞曰:“此儿壮健可嘉!”冉瞻众寡不敌,被俘。

石勒徒冉瞻及其部众于兰陵郡。

327年,冉瞻在和凶奴前赵的战斗中被斩于阵前。

冉瞻之子就是后来的冉闵。

冉闵除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外,还善于使用智谋。

后来《》的戏剧就是由他的事迹改编的。

公元338年,少年冉闵首次参加战争,在昌黎大战,史载后赵诸军尽溃,唯游击将军冉闵三千汉军独全。

此战后,冉闵成名,被石虎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事(当时北方燕代之地,后赵镜内有内迁的丁零,乌恒,夫余等各族各部,时常有叛乱,外有慕容鲜卑常发兵寇边。

)冉闵在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斗中缕立奇功(其间也有两次调到外地作战)。

公元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

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冉闵威震中原。

后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

挟胜利之势,突袭各路胡军。

先后经历六场恶战。

(1)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 (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六战又有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不退反进竟十战十捷!! 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

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

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

石遵、石鉴、石琨、石宠、石蟠被灭三族,羯族的主力军被完全消灭。

至此,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

石虎一生造孽无数,终于在子孙身上得到了报应。

公元352年。

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

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

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骑兵。

还有数万后续部队)包围。

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但那匹和冉闵一样勇猛的朱龙战马却因过度疲劳而倒下,冉闵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机械地和敌人拼命,掩护随军的其他重要官员撤离战场,一直杀到最后一人……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国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呼 !”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

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

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

(正载,决非杜撰)作者语:冉闵壮志未酬,天地为之大恸,可惜上天既然体恤冉闵的用心,为何不干脆赐他胜利的结局。

为何还要让他的冤屈千年不得昭雪,受尽同胞的谩骂。

苍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时冉闵的英雄事迹才能在世间广为流传。

冉闵就义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悲天呼地。

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

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

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

晋将自杀谢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南宋大臣王爚是怎么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王爚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