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 > 姓名大全

著雍-东方姓的来源

时间:2024-10-1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3

1、出自上古伏羲氏。

伏羲氏裔孙中有个叫羲仲的,出于震位(震位在八卦中主东方),世代执掌东方青阳令。

他的后代子孙遂以东方命姓,称东方氏。

2、出自张姓,是汉代文学家东方朔的后代。

东方朔本姓张,他的父亲张夷在他出生以前就去世了,母亲田氏生下他三天后也死了,他右邻居抚养成人。

因为他出生时正值东方天亮,所以起名叫东方朔。

他的后代子孙遂以东方为姓,称东方氏。

二、东方姓的郡望堂号

【堂号】"四何堂":汉代时东方朔性诙谐,善辞赋。

有一次,皇帝在社日(祭祀灶神的日子)把祭肉赐给众大臣。

大臣们还没有到,东方朔自己就先割了一块拿回家去了。

皇帝命他自责,他拜曰:"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自割,何壮也;割之不多,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

"(我这个人呀,受了皇帝的恩赐,而不等皇帝圣旨割给我,多么不讲礼貌呀!拔剑自己割肉,多么有魄力呀!虽然是自己割的,但并没有多割,多么清廉呀!回家把肉给妻子吃,多么仁爱呀!)皇帝笑曰:"令卿自责,乃更自誉。

"(我命你自己责备自己,你竟自己夸奖起自己来了。

)随即又赐给他一份肉。

东方氏因以号"四何堂"。

【郡望】

济南郡:西汉时,把齐郡之地分出一部分来置济南郡。

相当于现在山东省临淄一带地区。

平原郡:西汉时置郡。

相当于现在山东省平原一带。

三、姓东方的历史名人

东方朔:西汉大臣、文学家。

汉武帝时,东方朔上书自荐,自称博学多能、才貌出众,可以作大臣。

武帝看了很惊奇,便任命他官职,后官至太中大夫给事中。

他为人幽默机智,又有点玩世不恭,宫中都称他为"狂人",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他又敢于直谏,所提意见往往切中时弊。

关于他的传说很多,由于人们很少知道他的身世,所以有人说他是"岁星下凡"。

相传他曾对同僚说:"除了大王公以外,天下没有人知道我是谁。

"他死后,汉武帝知道了这句话,就把大王公召来询问。

大王公很惊讶,说:"我也不知道呀!"武帝想了一想,问道:"那么你有什么特长吗?"大王公回答说:"我喜欢观察星象、推算历法。

"武帝又问:"这些年星象有什么异常吗?"大王公答:"其他的星都很正常,唯独岁星(木星)有十八年不见,最近才重新出现。

" 汉武帝叹息道:"这就是了。

东方朔陪伴我十八年,竟然一直不知道他是岁星下凡。

"

东方虬:唐代武后时任左史,工诗。

武后游洛南龙门时,命随从文官赋诗,东方虬最先作好,武后赐他锦袍。

东方显:唐代学士,为开元中舍象亭十八学士之一。

震-邹姓的来源

1 出自姒姓。

这种说法称邹氏为越王勾践之后。

2 出自子姓。

称邹氏为商纣王微子启的后代。

公元前11世纪周平公把商的周围地区封给殷纣王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建都于商丘,其后三朝采食于邹邑,其第五世孙叔梁仡以邑名“邹”为姓。

所以称之为山东邹氏。

3 出自曹姓,以国家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姓氏。

上古时有邾娄国为狭所建,战国时鲁穆功改邾娄国为邹国。

后来邹国被楚国所灭后有邹氏,亦为山东邹氏。

4 为蚩尤之后。

据《拾遗》所载,黄帝在打败蚩尤以后迁其民至邹屠,根据地名命名为邹屠氏。

二、 邹姓的迁徙分布据邹氏族谱及有关资料记载,邹氏早期主要在其发源地即今山东境内发展繁衍,至秦汉时期,他们中的有一支迁至范阳,发展成为望族。

西汉以后,范阳邹氏逐渐南迁至河南邹坊,成为较强的一支。

汉代有邹廷任襄阳令,在当地安家,其后裔有一支迁到雍州。

西晋有新野人邹湛以才学知名,在朝廷做了国子祭酒、少府,其子孙有一支迁到衡州。

东晋十六国时,由于战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邹氏的一部分随之渡江,定居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一些地方。

唐初,陈政、陈元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携一部分邹氏随从同往,后在福建安家。

又,唐德宗贞元末年,邹垣因避战乱,自今安徽迁入福建,其子孙繁衍分居于邵武等县。

北宋有邹异,长乐人,元佑中举经明行修,这说明北宋时已有邹邹氏居于广东。

南宋时期,有泰宁人邹应龙任初权参加政事,他的子孙散居闽、粤,还有迁到广西乐平的。

现在台湾的邹姓人及侨居新加坡等国的邹氏华侨,主要是从广东、福建迁去的。

三、 邹姓的郡望堂号 【郡望】 范阳郡。

三国魏黄初七年置郡,其治所在蓟县,相当于今北京市昌平、房山及河北省涿县一带。

【堂号】 1 “碣石堂”:战国时期的邹衍,深通阴阳、盛衰、兴亡之道。

燕昭王招贤,专门建造了碣石宫来招待邹衍。

2 “讽谏堂”:战国时期的邹忌,看到齐威王不喜欢听别人向他提意见,于是以巧妙的方式规劝他。

齐威王接受了他大意见,下令:凡是对他提出意见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奖赏。

一开始大家都争着给他提意见,两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很少了,三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几乎没有了,大家把能提的意见都提完了。

齐威王收集了这些意见,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把国家质理得很好。

着就是邹忌讽谏的结果。

所以邹氏又称“讽谏堂”。

3 “范阳堂”:秦汉时期,邹氏人有一支从今山东境内迁至范阳,后发展成为望族,所以邹氏人以“范阳”为堂号。

四、 姓邹的历史名人 1 邹容:四川巴县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烈士,1903年著有《革命家》,宣传革命,号召推翻清朝统,建立中华共和国。

《苏报》刊文介绍,影响盛大。

1905年死于监狱中。

有《邹容文集》。

2邹伯奇:清代科学家,字特夫,广东南海人。

精通天文、历法、算术。

把数学应用于实际,总结我国关于几何学方面的经验,写成比较完整的几何学著作《格术补》。

用数学方法表述了反光镜、透镜等的成像规律以及关于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另外还著有《赤道星图黄道星图》等。

3 邹亮: 明代学者,共诗文,为景泰十才子之一。

喜藏书,著有《鸣柯》等书。

4 邹元标:明江西吉水,万历进士。

刚作官的时候因得罪张居正而被贬,于是潜心研究理学。

张死后,他又出来作官,以敢言著称,母死后居家讲学三十年,为东林党首领之一。

与赵南显、顾宪成号为三君。

.后为魏忠贤所忌,被迫辞官而归。

著有《愿学家》。

5 邹守益:明学者,字谦之,号东郭。

安福人。

官至南京国子祭酒。

师从王守仁,强调“缜独”、“戒惧”。

著作有《东郭集》。

6 邹应龙:明朝陕西长安人。

嘉靖进士。

曾上书揭发严篙父子,言辞激烈,因此被罢。

嘉庆时任云南巡抚。

万历年间因得罪东厂太监冯保被罢免,后病死。

7 邹忌:邹氏家族在战国时期有名的人物,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为宰相。

他曾劝说齐威王纳谏,导致齐国实力加强。

上章-宗姓的来源

1、四岳之后,以职官命氏。

四岳,尧时官名,司掌四时、方岳。

四岳的后代,在周朝时,有人为宗伯官,掌握邦国祭祀典礼之职。

也称太宗、上宗,相当于后来的礼部尚书。

太宗伯,辅佐天子管宗室之事,为六卿之首。

周代有世袭宗伯者,其子孙以祖上官职命姓,称为宗氏。

2、出自子姓,以祖字为姓。

与钟氏皆晋伯宗之从也。

春秋时,宋桓公之子敖(宋襄公同母弟)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三郤害。

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其后人称钟离或钟氏; 州犁的小儿子连,迁居于南阳,便以祖父之字为姓,称宗氏。

3、春秋时有偃姓宗国(在今安徽舒城东南),宗子的后代也称宗氏。

4、宗氏,陈宣公六世孙宗来氏之后. 5、出自刘姓,以职官名命姓,是汉楚元王刘交的孙子叫刘德,官至宗正,为九卿之一,即主持皇家宫室事务的官员。

刘德的支庶子孙有的以祖上官职名命姓,称宗正氏,后来加文而为宗政氏。

宗政姓族人,今大多已并入宗姓. 二、宗姓的郡望堂号 【堂号】 忠简堂:宋抗金名将宗泽,文武全才,抗金战争中屡战皆捷。

他前后向朝廷奏本要求回京收复失地,被奸臣压抑,未达到目的,忧愤而死。

谥忠简。

安西堂:后魏宗政珍孙,官安西将军、光禄大夫。

孝昌时为都督,讨平乐汾州叛贼。

【郡望】 京兆:即首都长安直辖区。

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河东郡:秦始皇时置。

在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宗政氏望出彭城郡,西汉时置郡。

治所彭城在今江苏省徐州市。

三、姓宗的历史名人 宗均 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

父伯,东汉建武初为五官中郎将。

先后任上蔡令、九江太守;永平元年,迁东海相。

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后任司隶校尉、河内太守。

建初元年,卒于家。

宗资 字叔都,南阳安众人也。

家代为汉将相名臣。

祖父均,自有传。

资少在京师,学孟氏易、欧阳尚书。

举孝廉,拜议郎,补御史中丞、汝南太守。

署范滂为功曹,委任政事,推功于滂,不伐其美。

任善之名,闻于海内”也。

宗泽(1060--1128) 字汝霖,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父亲宗舜卿。

靖康元年任河北义兵都督总管,用岳飞为将,屡败金军,临终时,还三呼"渡河"。

宗炳(375--443) 字少文。

南朝宋南阳郡涅阳(今南阳)人。

少聪颖。

东晋末至南朝宋时,屡征其为官,均不就。

长于琴书,尤喜书画,精于言理。

曾游名山大川,遂画所游山水名胜。

著有《明佛论》和《画山水序》。

为南朝宋时杰出的书画家。

宗愨 南宋南陽郡涅陽人,字元幹(西元?-465年)。

少時,叔父宗炳問其志願,答曰:"原乘長風破萬里浪。

"曆封鎮武將軍、左衛將軍。

管至豫州刺史,封洮陽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