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大姑娘笑小媳妇哼,娃娃叫爹头一声”是什么意思?该如何理解?
优质回答: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大姑娘笑小媳妇哼,娃娃叫爹头一声”,这句话的前半句很容易让人误解,但其实这句话说的是人的情绪以及人心情激动下的表达,跟别的没有任何关系。
长期生活在农村,对于一些农村老话、俗话、谚语,黑嫂是很有兴趣的,也特意做过收集,这些俗话和老话也是分着类的,种类繁多,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这一句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呢?又想表达人们的一种什么心理呢?
黑嫂来解释一下。

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句话在我们这边有不同的说法,归类在四大高兴里,是这样说的:大闺女笑,小媳妇哼,丈母娘说中,孩子叫爹头一声。
这四样归类在四大高兴里,为啥这样说呢?
首先这个大闺女笑,没结婚过婚后的少女称闺女,大闺女就是过了青春期,待嫁的女孩子,她们的笑声总是很感染人,她们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发自内心的高兴,一种是碰到心仪的男孩子,她们发出了娇羞的笑声,所以称为四大高兴之一。
这个小媳妇哼,这还有个字可以表达这种情绪,叫嗔,也叫娇嗔。就是新婚后,丈夫打趣了媳妇一句,媳妇拿白眼翻他,然后哼一声。这并不是鄙视,也不是轻视,而是一种爱极了的无奈,这是一种情绪表达,丈夫也不会因为媳妇翻白眼和哼自己就不开心,反而会很高兴,因为他知道这是媳妇在娇嗔,在撒娇。这称为四大高兴第二。
丈母娘说中是啥意思呢?这个中是河南方言,是可以、行的意思,新女婿到了丈母娘家,丈母娘对着小伙子夸他中,他能不高兴吗?丈母娘夸自己,等于丈人家里认可自己,所以高兴是一定的。这称为四大高兴第三。
孩子叫爹头一声,意思是新婚后小两口有了孩子,男人这个时候都是非常兴奋的,自己从孩子转变成了父亲的角色,这种兴奋只有初为人父母的人才能了解。当孩子学会说话,用含糊不清的言语喊出爸爸时,当爸爸的兴奋就别提了。这称为四大高兴第四。

二、这句话包含了什么心理
这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同时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经验总结。为什么归类为四大高兴?普通人的生活,这四件事任何一件都值得开心,都值得高兴,也值得纪念。
这句话里全部都是情绪表达,想要证明的也是人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表达到任何时候也不会过时,人到什么时候,对这四种高兴的事都会莫名的开心。
所以,我们说这样的老话就跟钻进了人心里似的,怎么就总结得这么准,其实无它,都是生活经验的总结罢了,经过多少代人的总结,又逐渐完善,形成了一套各式各样的俗话系统。

最后:最后我们仍然要说,不要看到一些俗话就理解歪了去,这没有意思,人们在最初的表达时,这类俗话是可以公然在任何人面前说的,但理解来理解去,有些人给理解成了需要偷摸说,这没有意思,也不是理解俗话的正确方式。
我是黑嫂,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再见!
其他网友观点农村老话“大姑娘笑小媳妇哼,娃娃叫爹头一声”是什么意思?
在过去,农村里流传着很多非常有趣的顺口溜,而这些顺口溜到是非常的贴近生活的。虽然有些听起来让人有点会感觉很不好意思,但是却都是真实的生活描述。而这句农村老话是过去农村四大好听中的一部分,其原句应该是:大姑娘笑小媳妇哼,新媳妇床上喊相公,娃娃叫爹头一声。为什么把它们称之为农村的四大好听呢?这里农夫简单来说一下!

大姑娘笑:这个大姑娘指的是一些早已经嫁人了的女人,而这些女人和一些没出嫁的,或者是刚出嫁的女人不一样,她们一般没那么拘谨了,也常常几个女人们坐在一起唠家常,而有时候说到高兴的时候,就会发出无拘无束的爽朗笑声,即便是在很远的地方也还是能听到。

小媳妇哼:这个“哼”就比较有意思了,其指的是女人撒娇。不是说会撒娇的女人最好命吗?事实上也是如此,会撒娇的女人情商到很高的,基本上男人到是招架不住的,往往女人一撒娇就是有求必应。而男人们也普遍是喜欢自己的女人撒娇的,这也会让男人有一种成就感!

娃娃叫爹头一声:对于当爹的来说,如果自己的孩子第一次叫他爹了,那会一下子热泪盈眶的。小编就是这样,孩子第一次叫爸爸的时候,高兴了好几天,从那以后的几天里,是天天逗他叫爸爸!
不过在各地关于四大好听的说法也不一样,在你的家乡是怎样说的呢?欢迎大家补充!
其他网友观点大家回答的如此热闹,版本众多,足以说明我国“同轴多元”文化的五彩缤纷。同一句话,因地域不同,祖先注入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我们知道,这些俗语能被完整承传千年,没有足够大的生命力,很有可能遗失在历史长河中。而“大姑娘笑,小媳妇哼,娃娃叫爹头一声”能穿越千百年与我们见面,就有它值得的传承价值。那此语能被放进“传承包”随时间“快递”到我们手里的价值何在呢?
其实,此语的传承价值,也就是我们要探寻的精妙所在!我不认为此语就是大姑娘笑、小媳妇哼好看那么简单和肤浅。
我们知道,古人娱乐途径贫乏,但贫乏的娱乐途径丝毫不影响古人取乐热情和独特表现能力的展现。古人高超驾驭语言的本领,能把一些不便直白讲述的人和事,利用语言和表现手法,很委婉、很巧妙、很含蓄、入木三分地讲“段子”,而且还能引人进入丰富的想像中,在那特定描述的意境中寻来荡去,回味无穷,不能自拔……
插科打诨,就是古人常用方法之一。我有许多这样的俗语,但只能讲“迷面”,不能解读“迷低”。因为传递正能量时代,不能解读与其相悖的东西。但古人高超驾驭语言能力和围而不破的“歪事正说”叙述技巧,以及让人探寻“迷底”产生欲罢不能的高超诱惑力和想象能力,却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学习的。
希望大家带着丰富想像力来理解“大姑娘笑,小媳妇哼,娃娃叫爹头一声”。尤其是第一句,应该闭眼“体会”那妙不可言的滋味……
我略微引导一下大家思维,剩下的意境,大家自己去体会……
大姑娘笑:是指成人没出嫁的女子。此段年龄的女子,正处在情窦初开幻想意中人的阶段,或一天晚上,梦见她的白马王子和她情意绵绵……甚至和小伙子一样梦中出现日思夜想的qg让他一泄如注场景,姑娘一样满脸羞红气喘吁吁……一觉醒来,独坐床头,回忆梦中场景,羞而甜蜜。以后数天,全身荡漾着虚幻的甜蜜和莫名其妙的神往:一不留神,姑娘笑出了声……
小媳妇哼。大姑娘终于进入了甜蜜蒸煮的“洞房”。男人和女人晚上的神秘;和道听途说已婚女人描述床第女人“飞”一样感觉;还有老理解不透“上帝把猴子变成了人类,男人把少女变成了妇女”的意思……洞房那晚以后,她体验变妇女的美妙过程,和“飞一样感觉”……才知,真实和梦里都那般奇妙——梦中和实现一样真实,现实和梦中一样虚幻……不觉哼起小曲,表露内心的满足……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谁能用语言描述?
娃娃叫爹头一声。人生三大幸事、其它两件来没来不重要,同房花烛这一件,足以让小伙子光想过晚上不想让天明。翻云倒海的“耕耘”乐趣,终于在那片丰腴平坦的“土地”上逐渐隆起了甜蜜的硕果。谁能想到,人类生命的传承,竟然是在“做神仙”的美妙中完成,人那意识,还随美妙飘在空中,没等落地,竟然又有叫爹的喜悦,那种喜上加喜,甜上加蜜的内心激动和“突然”的获得,岂是语言可以形容和表达?
朋友,你能体会这句俗语表述的意思了?
老话说白事不上三,红事不上四,三和四分别指什么呢?
老话说白事不上三,红事不上四,三和四分别指什么呢?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宴席的安排常常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性。特别是在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菜品的选择更是蕴含了深刻的民俗智慧和讲究。俗话说,白事不上三,红事不上四,这句谚语不仅揭示了中国人对待生命礼仪的态度,还反映了饮食文化中的禁忌与期待。那么这一传统习俗中的三和四,分别指代的菜品是哪些?以及其背后的又有怎样的文化内涵呢? 白事不上三 在丧葬仪式中,菜肴的选择需要特别注意,以避免触犯禁忌并保持仪式的庄重和肃穆。白事不上三中的三种菜肴各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 0 1. 不上红烧肉 红烧肉以其色泽红亮、味道香浓而受到许多人的喜爱。然而,在丧事中,这道菜却被禁忌使用。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喜庆与吉祥,而丧事所需的氛围是肃穆与哀伤,红烧肉的红火寓意与这种氛围截然相反。为了避免产生不合时宜的联想,红烧肉被排除在丧宴之外。 02. 不上豆腐 豆腐看似是一道朴素且常见的食材,但在某些地方,它被视为缺乏档次,不适合出现在庄重的丧宴上。此外,豆腐的颜色洁白,容易让人联想到一穷二白的不吉之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不吉利的联想,豆腐也被列入了丧宴的禁忌名单。 0 3. 不上成双成对的菜肴 在中国文化中,成双成对的事物常常象征着吉祥圆满。在喜庆的场合中,这种象征被广泛接受。而在丧事中,这种寓意显然与哀悼的主题不符。成双成对的菜肴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繁荣与生机,这与丧事的肃穆氛围相悖。因此,在丧宴上,成双成对的菜肴是被避免的。 红事不上四 婚礼等喜庆场合的宴席也有其独特的禁忌,红事不上四中的四种菜肴代表了不同的文化禁忌和象征意义。 01. 豆腐 和丧事一样,在红事中豆腐也被视为不吉之物。豆腐的白色象征一穷二白,在喜庆的场合中显然不受欢迎。人们希望婚礼等红事能带来繁荣和好运,而豆腐的寓意则与这种期待相悖。 02. 劣质酒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用来表达尊重和庆祝的重要媒介。在喜庆的场合上,提供高品质的酒是对宾客的尊敬和礼遇。劣质酒会被视为对宾客的不尊重,甚至可能导致不愉快的体验。因此,劣质酒被列为红事的禁忌之一。 0 3. 狗肉 狗被视为人类忠诚的朋友,很多人对狗肉有心理上的排斥。在喜庆的场合中,涉及到人与人之间深厚感情的象征,使用狗肉作为菜品可能会引发部分宾客的不适和反感。为了维护和谐的气氛,狗肉通常不被列入喜宴的菜单。 0 4. 花菜 花菜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但在红事中却被忌用。其原因在于花字容易让人产生花心的联想,这在婚礼等强调忠诚和长久关系的场合中显然不合适。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联想和误解,花菜被排除在红事的菜谱之外。 这些传统禁忌不仅仅是饮食习惯的体现,更是文化智慧的结晶。它们反映了中国人对待生命重要时刻的态度,以及对和谐与吉祥的追求。这些禁忌的形成,与中国人的哲学观、价值观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密不可分。 在丧事中,人们希望通过庄重肃穆的仪式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这种情感通过菜肴的选择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在红事中,人们则通过选择吉祥寓意的菜肴来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和祝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的饮食禁忌正在经历变迁。然而,这些禁忌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了解并尊重这些传统禁忌,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也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促进理解与和谐的重要方式。 通过白事不上三,红事不上四的习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中对生命的重要节点所赋予的特殊意义。这些禁忌不仅是对传统的尊重,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它们提醒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如何在变化中保持对文化根基的敬意。@-----------------------提示-------------------------@
农村老话说:“床头放三物,招财又纳福”,是真的是真的吗?你怎么看?
在中国的农村总是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有的寓意着美好的期待,有的则是对后人的教诲警告。虽然每个故事都通俗易懂并且十分简短,但其中却蕴含无穷无尽的真理,即使是名人大家也不逞多让。中国的农村就像是一个深奥的、丰富多彩的名著,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农村的故事中虽然有很多已经不在符合我们现在发展的意义,甚至有的已经被证实是一些无稽之谈,但依旧具有它存在的价值,只是对于我们而言不在需要而已。每个故事的开始都有着美好的寓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自古以来农村的习俗总是层出不穷,有很多遗留至今依旧深得人心,为此我们也很好奇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让农村人即使生活在文明的现代社会依旧深信不疑。特别是农村人对于一些细小的物件都有不同的说道,今天就给大家了解一下床头的三件宝。一、床头放铜钱农村俗语中床头放三物,招财又纳福,首先第一件就是铜钱。铜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用来交易的主要货币,因此它也是财富的象征。毕竟在古代虽然金银珠宝极为贵重,但对于普通人家而言却是极为罕见的,因此人们会将一个比较常见的,又比较贵重的物品作为寄托。人们通过寄托给这个物件一种独特的寓意,希望能够给他们带来好运。当然他们期待得到的也是眼下最缺少的,或者最急切地想要得到的。当然在现代人看来这是一种可笑的、自欺欺人的行为,但是当一个人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起码一个好的期待,会让他们对生活多一点希望。在古代一个 铜钱虽然微不足道,但是一吊铜钱却是一家人一年的生活费。古代有“一文四碗”的说法,就是说一文钱可以买到一碗酱油、一碗醋、一碗茶、一碗酒,因此说古人的货币是比较值钱的。因此人们将钱放在自己活动最多的场所,也叫作身卧福地。当然放的铜币数目也是十分讲究的,通常是五个,而这五个铜币并不是相同的。这五个铜币被称为“五帝钱”,五帝钱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小五帝指的是汉朝的铜币,另一种是大五帝指的是清朝的铜币。这两种五帝钱的价值并不同,当然是年代久远的汉朝更为贵重。二、床头放葫芦葫芦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草本植物,小时候喜欢只是因为感觉它长得十分好看,特别喜欢挖空里面的种子玩的感觉。并且每个葫芦都长得十分精致清雅,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但是民间的说法中却是将葫芦放在床头,这样的说法很是让人费解。当然过去人们放葫芦在床头有的是因为好看毕竟喜庆,因此当做装饰。但放葫芦的原因和它的外形也有很大的关系,从外形上看和我们文字中的“吉”、“喜”有着相似之处,因此葫芦也就有了美好的寓意,通常人们会将葫芦放在柜子上当做装饰。当然葫芦被当作有福的寓意同时和它的名称也有很大的关系,葫芦和“福禄”读音相近,因此听起来有异曲同工之效。古人比较期待自己能够升官发财,更期待自己能够步步高升,因此将葫芦挂在家里,也有期待能够功成名就的意思。三、床头放床头柜作为新时代人类我们也有在床头放床头柜的习惯,但大多数都是为了放置一些私人贵重物品,或者经常会看到的读物等。毕竟卧室是我们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我们身心安息的地方,因此在卧室我们可以得到全身心的放松。然而古人在卧室房床头柜并不仅仅是为了放东西,还有照明的意思,毕竟在古代可不像现在这么先进,有着宛如白昼的电灯。古代的富贵之家也就只能用蜡烛,通常普通人家只有油灯,因此在床头放一盏油灯方便晚上起夜。总结:古人在一些物件上都有着美好的寓意,就像这些物件都富有灵性,真的能够保护到人们的安宁一般。事实上用我们现代人的说法来讲不过是没有知识又没有能力才会对着一些物件许愿而已,然而他们的期待却在那个时代有着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