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以来始终都比较注重风水、寓意、象征一说,而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庭院中种植一些树木和花卉用来美化环境,而在风水学中还有着吉祥树这一说法,下面,就快和360常识网一起了解中国十大吉祥树排名吧!
1、银杏,2、梧桐,3、香樟,4、罗汉松,5、竹子,6、发财树,7、桂树,8、茶花,9、桔子树,10、石榴。
银杏属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叶片会在秋季变成金黄色,十分好看,而这个有着优美树形的树种为中国特有物种,并且很多城市将其当成美化环境的绿化树种,成都和丹东还将其定位市树,并且因其生长速度慢,树龄较长,而成为着名的长寿树木。
银杏为速生珍贵的用材树种,边材淡黄色,心材淡黄褐色,结构细,质轻软,富弹性,易加工,有光泽,比重0.45-0.48,不易开裂,不反挠,为优良木材,供建筑、家具、室内装饰、雕刻、绘图版等用。
种子的肉质外种皮含白果酸、白果醇及白果酚,有毒。
银杏树形优美,春夏季叶色嫩绿,秋季变成黄色,颇为美观,可作庭园树及行道树。
梧桐是目前在中国南北方有着大范围种植的优良行道树和绿化观赏树种,并且引起在季节变换时树叶会随之而变化,有着较高的观赏价值,在伊斯兰教徒眼中,它是圣树,除此之外,它在古人的笔下,还寓意着高洁品格和忠贞爱情。
香樟是一种四季常绿,枝叶繁茂,枝叶会散发出淡淡清香的植物,目前在我国湖南、四川、江西等地均将其当成防尘隔音的优良绿化树种,而因其雄伟挺拔的树姿和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而在民间将其看为能够辟邪化煞的树种。
香樟树形雄伟壮观,四季常绿,树冠开展,枝叶繁茂,浓荫覆地,枝叶秀丽而有香气,是作为行道树、庭荫树、风景林、防风林和隔音林带的优良树种。
香樟对氯气、二氧化碳、氟等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也是工厂绿化的好材料。
香樟的枝叶破裂散发香气,对蚊、虫有一定的驱除作用,生长季节病虫害少,又是重要的环保树种。
罗汉松是较为常见的盆景植物,这个具有较高观赏和经济价值的植物除了被用来观赏外,还可用作各类木材的加工,而这个有着挺拔树姿的植物在国人眼中还有着长寿守财的寓意,也成为很多大型公园、高档住宅较受欢迎的绿化树种。
罗汉松,常绿乔木,高达20m,胸径达60cm;树皮灰色或灰褐色,浅纵裂,成薄片状脱落;枝开展或斜展,较密。
叶螺旋状着生,条状披针形,微弯,长7-12cm,宽7-10mm,先端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中脉显著隆起,下面带白色、灰绿色或淡绿色,中脉微隆起。
雄球花穗状、腋生,常3-5个簇生于极短的总梗上,长3-5cm,基部有数枚三角状苞片;雌球花单生叶腋,有梗,基部有少数苞片。
种子卵圆形,径约1cm,先端圆,熟时肉质假种皮紫黑色,有白粉,种托肉质圆柱形,红色或紫红色,柄长1-1.5cm。
竹子是因有着高洁正直、不屈不挠象征而被列为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的植物,也因如此,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均将其作为创作的灵感来源,至今也有许多爱竹咏竹的人,在自家庭院的围墙边种上一排竹子也可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发财树光听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心里就清楚它象征着什么了吧,而这个有着美观的株形,不管是大还是小盆栽,均可自由的生长,并因其有着较强的耐阴性而成为备受人们喜爱的室内观叶植物,在家中也是寓意着家中生财运的吉祥树。
桂树对于身处中国南方地区的小伙伴并不陌生,这个会在每年仲秋时节开出芳香花朵的植物不仅可以用来观叶观花,植物的叶片和花还可用于入药,在风水学中,这个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木也有着大富大贵、仕途平顺的寓意。
茶花下属多个品种,是会在每年1至3月份开出艳丽缤纷不同色彩花朵的中国传统观赏花卉之一,我国种植茶花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三国时期,目前这个有着较高株形优美的植物成为世界名贵花木之一。
因其植株形姿优美,叶为浓绿绿而光泽,花形艳丽缤纷,而受到世界园艺界的珍视。
茶花的品种极多,是中国传统的观赏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八,亦是世界名贵花木之一。
原产于中国东部,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云南各地,朝鲜、日本、台湾和印度等地普遍种植。
桔子树相信大家在年前的花卉市场并没少见,而这个春季观花,夏季观叶,秋季观硕果累累的植物,结出的果实实际是可以吃的,而因其四季常青,秋季黄绿相间极为美观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并且广东地区也将其视为吉祥吉利,平安顺利,招财化煞的象征。
石榴是一种既可观叶又可观花,结出的果实还可供食用入药的植物,是由汉代的张骞从西域引入国内,并且根据谐音梗,中国古代将其视作迹象的存在,直到现在,因石榴果实的特征而有着多子多福的象征,满树红彤彤的石榴花也寓意着红红火火的日子。
他是继孔孟之后,儒家思想发展到明代的代表人物。
他是明代第一个从祀孔庙的人,也是山西历史上从北宋之后到清末唯一从祀孔庙的人。
薛瑄塑像和傅山题联 车轮做窗 舟中诫子 我们一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古代官员,居住的都是花园别墅、楼阁亭台,这只是影视剧的编排而已。
其实,古代官员由于受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教育,他们大多奉行的是当官爱民,勤俭持家的人生准则。
我们从的《诫子书》、朱伯庐《治家格言》中都能感受到他们的人生观。
他任监察御史后,负责监察国家最大的造币基地——湖广银场,却租房居住。
孩子大了,需要在京城买房子,薛瑄只好买了两间小房子,连个窗户也没有,阴暗潮湿,不能读书写字。
怎么办呢?那就自己动手吧,这肯定不会有下属帮忙的。
薛瑄只好令儿子薛淳在墙上凿出一个圆洞,然后找了一辆废弃破烂的小木车,卸下车轮,安装在凿开的洞上,再糊上麻纸,这样才有了窗户。
修完窗户后,薛瑄禁不住自嘲道:“以御史这样显要的官职,却只能买两间没有窗户的小房子。
这要让那些看到,必定斜目而视、掩口耻笑而走。
我是如此无能啊!” 薛瑄进入内阁后,参与机务,身居要职,成为国家政治核心的高官。
当受到奸贼、等人的迫害,诏令凌迟处死于谦时,满朝文武百官噤若寒蝉,唯有薛瑄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为于谦辩护。
可是,朱祁镇昏庸残暴,不接受薛瑄的奏折。
薛瑄为了捍卫真理,主持正义,毅然舍弃了高官厚禄,愤而辞职。
薛瑄辞职后,两袖清风,行囊简陋,竟然雇不起一等船回家,全家人只好租赁一只简陋的小船。
正是秋风萧瑟,秋雨纷纷,大水滔滔,小船漏雨,无法行走。
薛瑄的儿子看着,埋怨父亲道:“别人当官衣锦还乡,荣华富贵,你当内阁大臣说不干就不干了,还得全家跟上你离京回乡,颠簸受累。
” 薛瑄听后很生气,教育儿子道:“做官就要廉洁自律,主持正义,为民做主。
我虽然穷困,但是我所追求的为官之道是正确的。
” 薛瑄为官数十年,清正廉明,政声显著,享誉民间。
他作诗《述怀》道:“誓将笃忠贞,于以守清白。
”薛瑄以诗明志,甘守清白,忠于国家,立志使天下得到尧舜那样的清明治理,人民享受阳光雨露般的恩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薛瑄廉洁从政的故事流传很多,被后世称为“明代第一廉吏”。
理学大师 首倡实学 薛瑄是明代理学大师,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明代思想界的巨擘。
中国儒家思想自,至的董仲舒,隋唐的、,两宋的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发扬光大。
到了明代,薛瑄的理学思想继往开来,继承并弘扬了程朱的理学思想。
宋明理学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理气(规律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薛瑄认为理气互相依存,不可分先后,他说:“理只在气中,决不可分先后。
”“理气无缝隙,故曰器亦道也,道亦器也。
”他提出太极之理“只在气中,非气之外悬空有太极”的观点,不同意朱熹的气先的唯心主义思想。
薛瑄首倡“实学”思想,即实事求是,主张凡事“践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学家。
薛瑄的理学思想注重笃实践履:“见得理明,须一一践履过,则事与理相安,而皆有着落之处,若见理虽明,而不一一践履过,则理与事不相资,终无可依据之地。
”(《复李原德书》)意思是认识了事物之理,必须一一实践实行,才可谓说认识,如果理论和实践不结合,终究不能说明理。
他十分注重实践知识,笃实践履,他说:“人于‘实’之一字,当念念不忘,随时随处省察于言行居处应事接物之间,心使一念一事皆出于实,斯有进德之地。
”(《读书录》卷二)薛瑄一生竭力倡导“实学”,躬行实践,所以人们称薛瑄的学说为“笃实践履之学”,他本人被誉为“实践之儒”。
他认为读书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更好地完善自我,而不是为了做官:“后之学者读圣贤之书,但资以为词意之用、利禄之阶,而不知一言之切于身心。
”(《读书录》卷七)复性学说是薛瑄的理学思想的精华,他一生都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是他一生奉行的宗旨。
他说:“每日就身心、言行、应事、接物处,紧紧体认仁、义、理、智四者,体认得是则行不错。
”(《读书录》卷四)他每天用仁义理智,即仁爱、正义、事理、智慧,来要求自己,检视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
万荣县里望乡平原遗存有明代建筑薛瑄家庙,正殿上方悬挂明末吏部尚书曹于汴书写的“真在堂”牌匾,寓示薛瑄思想求真求实。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傅山亲笔题联:“果知复性一言,虽四民二氏俱许入祠谒夫子;不辨读书二录,即两榜三元亦虚在世称士人。
”意思是不管你是士、农、工、商还是各行各业,要想了解薛瑄的复性和实学的真谛,都应该前来拜谒薛夫子。
作为读书人,如果没有读过薛瑄的书,即使金榜题名中了解元、会员、状元,也不算读书人。
河东学派 名标青史 薛瑄的故乡万荣、河津一带,文脉兴盛,代代传承。
历史上有卜子夏、王通在河汾设教,为春秋时代和隋唐之际培养了大批国家栋梁之才。
薛瑄出身教育之家,祖父于元末之际在家乡设教,父亲于明初中举后在河北、河南担任教谕官。
薛瑄当官后,曾经在山东担任提学佥事,负责全省的教育,先后两次在故乡办学,创立河东书院,一生有将近二十年从事教育事业。
薛瑄在山东时,号召学生遵从朱熹的《白鹿洞学规》,修身律己。
有个秀才家庭贫困,多次参加考试落榜,欲退学回家。
薛瑄感到十分可惜,亲自找到他,问道:“春秋祭祀孔子之时做何事。
”薛瑄道:“磬在八音中最难区别,善于击磬说明有才学,是有用之才啊。
据《薛文清公年谱》记载,薛瑄在故乡办学时,虽然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是,四方学子前来求学,络绎不绝。
这些学生来自陕西、山西、湖北、山东、南京、广西等地,河津县的旅馆都住不下了。
薛瑄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理学思想,从日常生活、洒扫应对,到经书的微言大义,要求学生“以立其本,以求其道”。
薛瑄倡导“躬行之实”,知行合一,注重言行,笃实践履。
薛瑄的弟子和再传弟子遍及祖国各地,其中有15个弟子成为理学家、教育家,进入,并被录入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其中有两个弟子和刘健官至礼部尚书;还有一个弟子吕楠复兴了关中学派,进入孔庙从祀。
薛瑄在河东一带的讲学活动,开明代讲学之盛,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也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璀璨的一笔。
程嗣章《明儒讲学考》认为,在明代用讲学方式来传播理学思想的,最早发端于曹端、薛瑄等人。
明史研究专家孟森道:“有明讲学之盛,肇于河东。
”薛瑄等人的讲学活动,对于明代中晚期的、人的讲学活动有着开创性作用。
中国思想界有“北薛南王”之说,北方为薛瑄,南方为王阳明。
《四库全书提要》认为,明代的思想流派,不是属于薛瑄的河东学派,就是出自王阳明的姚江学派。
从祀孔庙 百世敬仰 薛瑄在明代历史上影响巨大,受到明代士大夫、知识分子、朝廷官员的推崇。
他去世后,许多人自发地传播他的思想,并不断向朝廷上奏,力主薛瑄进入孔庙。
从弘治元年(1488年)至隆庆年间,就有数十道奏章恳求让薛瑄从祀孔庙。
张九功说:“其,于道有见,贵真知实践之意,黜矫伪浮靡之病。
”明代内阁首辅李贤赞薛瑄说:“公之学践履笃实,以圣贤为师,辞受取与,必揆诸义。
从祀孔庙是古代政治家、思想家、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愿望。
因此说要求特别高,必须是思想大家,为国家做出突出功业,在言行上没有瑕疵。
并且,一个人去世后不可能马上从祀孔庙,必须经受历史和时间的检验,往往是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是几百年后才可能进入孔庙。
当一个人要从祀孔庙的时候,有人赞成,就会有人反对,于是就把他的生活、言行放置于大庭广众之下评价,只有经过士大夫阶层、朝廷审议后,品行上没有瑕疵、做官没有污点才能入选。
明代隆庆五年(1571)九月二十九日,经过朝廷审议,皇帝下诏,薛瑄进入孔庙从祀。
朝廷派遣国子监祭酒马自强主持大典,致祭道:“兹者廷臣议奏,故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赠礼部尚书谥文清薛瑄,笃志圣贤,潜心理义。
爰命有司具主,附于前代先儒之后,以昭盛典。
”从此薛瑄进入孔庙,享受到每年春秋两季在孔庙祭祀的殊荣。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推荐从祀孔庙的人有薛瑄、陈献章、王阳明、陈献章4人,只有薛瑄一人获准从祀。
由此可见,薛瑄在当时思想界的地位要高于王阳明。
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的历史中,在孔庙享受祭祀的共有172位,其中包括孔子的72弟子和孟子的弟子,剩下的仅仅90余人,都是中国古代的世之楷模、思想大家、。
从祀孔庙是古代社会对于一个人立德、立言、立业方面的全方位的肯定,是人生的最高荣誉。
山西自古以来享受从祀孔庙殊荣的只有王通、司马光、薛瑄3人。
整个广东省,自古以来从祀孔庙的只有陈献章一人。
继北宋司马光之后,至末年将近一千年中,山西只有薛瑄一人从祀孔庙。
明代吏部尚书乔宇评价薛瑄道:“尧舜禹汤文武之后有孔子,七十子之后有孟子,孟子之后有周、程、张、朱四子,周、程、张、朱之后,有明三百年,能继往开来,讲求者,有文清薛敬轩先生。
”(《薛瑄全集·薛文清公行实录序》)意思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自尧舜禹等人之后,孔子和七十余弟子继之,之后是孟子,至有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人,薛瑄在明代继往开来,传承并发展了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一代理学大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