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梵蒂冈教皇廷尸洞是法国巴黎地下墓穴,面积大约为巴黎的5个街区大小,在甬道两侧是由人的骨骼来堆砌的,这都是因为在1664年时,法国的瘟疫不断蔓延,导致尸体太多墓地堆积不下,才建造了这个万尸洞,根据统计这个地下墓穴中尸骨数量达到了600万-700万,下面星云探秘网带大家了解一下。
巴黎光鲜亮丽的背后

巴黎是一个美丽的大都市,同时也是一个美丽的旅游城市,很多人都会去巴黎旅游游玩。拿破仑三世的时候,拿破仑在巴黎进行了一些重建活动,修建了很多比较宽敞的道路,最终巴黎开始变得繁华起来。

当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巴黎的某些位置存在着和表面完全不同的恐怖的地方,人们也将其称之为黑暗之城,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巴黎地下尸洞。尸洞恐怖,甚至还有可怕的尸洞效应。什么是尸洞效应?其实就是尸体堆积最终腐烂出一个巨大的洞来。
揭秘梵蒂冈教皇廷尸洞

所谓的梵蒂冈教皇廷尸洞其实就是法国巴黎地下墓穴。这是一个巨大的尸洞,面积大约为巴黎的5个街区大小。不过虽然面积很大,但是没有导游进行讲解和指导,只是在墙壁上有几行文字来进行指引。

尸洞入口有一百多级的台阶蜿蜒而下,光线也逐渐的进入昏暗之中。观察尸洞就可以知道,其主要的建筑材料应该是石材,所以整体相当的坚硬。不过当你穿过一条相当漫长的走廊之后,就会深切的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死亡气息。在甬道两侧是由人的骨骼来堆砌的,其中包括了人的股骨、胫骨等等。这些骨头摆放的相当整齐,看起来相当不寒而栗。

据说在最深处,梵蒂冈教皇廷封印着一个相当恐怖的可以成功吞噬一切的“尸洞”。有关所谓尸洞的形成有很多说法。比如什么死亡人数太多,所以现实社会被腐蚀掉了,假如不尽快进行控制的话,世界也会被拉入尸洞当中。

不过根据科学研究,这个来自法国巴黎的地下墓室应该是在1664年开始修建的,当时法国的瘟疫在不断的蔓延中,卫生情况相当恶劣。人们为了埋下新死亡的人,结果将地下的以前死亡者的骸骨都挖掘出来了,所以白骨没地方放置,最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时的警察局长就将市区地下的白骨全部挖掘出来了,并且将其同意的安置。根据统计这个地下墓穴中尸骨数量达到了600万-700万之间,这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数字,所以显得整体场景相当震撼。
齐桓公为什么会被饿死?死后尸体腐烂无人收尸
(?-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名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禄甫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和僖公侄子相继死于内乱后,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网络配图 桓公任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但其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桓公被射中带钩,装死迷惑管仲。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又有齐国贵族国、高两氏支持,成为国君,即位以后发兵攻击鲁国。桓公要杀管仲,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 桓公听从他的建议,假装要杀仇人,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以其为大夫,委以政事。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例行改革,对外尊王攘夷,。这一时期,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长、尽忠职守的出色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管仲、鲍叔牙等。网络配图 齐桓公先后攻灭郯遂两国、北杏会盟、与鲁会盟、鄄地会盟、幽地会盟、救援燕国、重建邢卫、召陵之盟、洮之会、葵丘会盟。 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齐桓公与各诸侯国在葵丘(今河南兰考)会盟时,因齐桓公带头支持自己继位,便派宰孔赐给齐桓公祭庙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这是周天子对于诸侯国的最高奖赏。周襄王派大臣与会并送重礼,说明周襄王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会上齐桓公俨然代周天子号令诸侯,标志着齐桓公霸业达致颠峰。 桓公四十一年(前645),管仲重病,桓公问他:“群臣中谁可以代你为相?”管仲说:“了解臣下没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桓公说:“开方如何?”管仲回答:“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近。”桓公说:“竖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阉割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爱。”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重用三人,三人专权,圈禁齐桓公,齐桓公被活活饿死。网络配图 桓公四十二年(前644),戎攻打,周告急于齐,齐令各国诸侯发兵救周。桓公四十三年(前643),齐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冬十月七日,齐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梁元帝萧绎:跟糟糠之妻尸体离婚的独眼帝王
梁元帝(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2]),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时期梁代(552年―554年在位)。第七子,梁简文帝之弟。 萧绎出生于天监七年(508年),当时父亲萧衍已经做了六年皇帝。生于帝王之家,萧绎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才华也极其出众。然而,萧绎却“初生患眼,高祖自下意治之,遂盲一目,弥加愍爱”。因为身有残疾,萧绎得到了父亲的格外疼爱。网络配图 萧绎很小的时候,就被封为湘东郡王。天监十六年(517年),由萧衍做主,年方十岁的萧绎纳侍中徐绲的女儿为王妃。当时正值十二月,天气寒冷。当天黄昏,徐昭佩坐嫁车路经西州时,狂风大作,竟吹倒房子;之后又下暴风雪,把喜事的帷帘都覆盖成白色;等新娘来到夫家时,西州大雷狂作,把柱震碎了。鉴于种种异象,萧绎认为这是婚姻不祥的预兆。 据《南史·后妃传》《梁书·后妃传》记载,徐昭佩“无容质,不见礼”,容貌一般,也缺少必要的教养,所以萧绎“三二年一入房”,夫妻生活很少,即便这样,徐昭佩还是为萧绎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即萧方、萧含贞。徐昭佩最初对萧绎还算恩爱,萧绎虽然身有残疾,但他毕竟是皇子,也深得皇帝疼爱,将来登上宝座也不是不可能,而她也有可能成为太子妃、皇后。 然而,梁武帝一连立了几个太子,也没轮到萧绎,眼看一梦黄粱,徐昭佩对萧绎渐渐有了看法和偏见。因为萧绎是个独眼龙,徐昭佩常常拿萧绎开涮,“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萧绎)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意思是说,徐昭佩每次听说萧绎要来自己的房间,事先画“半面妆”,讥笑只有一只眼睛的萧绎只配或只能看到自己的一半脸。萧绎本就为残疾赶到自卑,连老婆都取笑他,每每大发雷霆,二人之间遂有了矛盾和隔阂。网络配图 除了取笑丈夫,徐昭佩还经常做一些非常出格、出轨、乃至恐怖血腥的事情,如她“性嗜酒,多洪醉,帝还房,必吐衣中”,“酷妒忌,见无宠之妾,便交杯接坐;才觉有娠者,即手加刀刃”,甚至“与荆州后堂瑶光寺智远道人私通”。萧绎的随从中,只要谁长得漂亮,她一概想方设法“与淫通”,季江便是其中之一。“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就是季江对色胆包天的徐昭佩评价,“徐娘半老”即出自此。 鉴于徐昭佩的种种劣迹,特别是出轨劣迹,还有嫉妒和涉嫌杀人劣迹,萧绎知道后,忍无可忍,最终于太清三年(549年)“遂逼令自杀。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徐昭佩死后,萧绎仍不解恨,于是“以尸还徐氏,谓之出妻”,把徐昭佩的尸体送回到她娘家,地办理“离婚手续”,表示与徐昭佩断绝一切关系,并且“制金楼子述其淫行”。萧绎此举,未免太过雷人,特别是发生在帝王家族,在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没办法,萧绎就是这么个人。网络配图 就在萧绎辣手处理家事的时候,国家出现严重动荡,当然这也正给觊觎宝座已久的萧绎带来了机会。当年三月,攻破台城。萧绎在击溃、剪除兄弟的目的达到后,于天正元年(552年)在江陵即位称帝,年号承圣。承圣三年(554年)十一月,江陵城陷,萧绎被西魏俘虏遭害。次年,其子在建康称帝,追尊为其元帝,庙号世祖。萧绎虽然与徐昭佩尸体离婚,但《梁书·后妃传》仍称徐昭佩为“世祖徐妃”,《南史·后妃传》则称其为“元帝徐妃”。有些关系,不是说断就能断的,比如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夫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