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 > 奇闻百怪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是真的吗?

时间:2023-08-1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优质回答:

天波府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府邸,现如今位于河南开封亭区龙亭北路14号,因为在北宋都城东京城内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所以也被称为“天波杨府”。杨家满门忠烈,宋太宗赵光义赏赐黄金五百万两,为其建筑了这座杨家府邸,并亲笔御书“天波杨府”,天波杨府在建成之后,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威望,据历史记载,无论是当朝文武百官,还是平民百姓,但凡是经过天波杨府的人,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就是以此表示对杨家的敬重。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现如今还不算是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一个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的一座大型府邸,常年四季供游客观赏,每天7:30-18:00开放,里面有很多景点,比如孝严祠、演兵场、兵器殿等,属于AAA级景区。

天波杨府布局

天波杨府整体是由三个院落组成,分别是东、西、中,主体就是杨家府邸、杨家花园以及演兵场构成,当时所花费的银两非常多,都是按照一品官员的级别修建的,东边是六朝皇宫龙亭旅游景区,西边又是清明上河园,是一座仿宋代古典园林建筑。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天波杨府的中院是杨家府邸的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门、照壁、钟鼓楼、过厅、天波楼、东西配殿、后殿、回廊,殿内还有群雕和孝严祠,主体建筑是天波楼,也就是“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 ”,据说一楼是当年杨业处理军事的地方,二楼是佘太君杨门选将的地方。东西配殿也雕塑了很多杨家将的人物故事,比如七郎闯幽州、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

东院则是校场,是杨家将平时操练的场所,里面也有很多景点,比如点将台、练兵场,还设有养马的地方,俨然一支私人军队。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西院则是偏向于休闲游玩的场所,里面的风景宜人,很符合江南园林建筑特色,青山绿水,亭台楼阁应有尽有。

天波杨府并非当年的天波杨府

如今的天波杨府是为了纪念北宋名将杨业而建筑的,先前的天波杨府早已遭到北宋末年战火的焚毁,公元1389年,明朝时期重建孝严寺(即原来的天波杨府),后来又遭遇水患,黄河水泛滥,孝严寺大多建筑被拆除,于清朝康熙年间再次重建。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到了民国时期,孝严寺成了一座孤寺,只剩下门前一对石狮,周围没有居民居住,抗日战争时期,直接被日军拆除,后来只有街道,所以今天所看到的天波杨府都是后人根据杨家将的传说故事修建而成,如果真像现在那样,杨家将在里面设有练兵场、点将台、马厩等如此规格,怕杨家将早就被定为谋反罪名了。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现如今的这些景点大多也只用来观赏,直白一点就是挣钱的,利用人们对杨家将满门忠烈的敬重,就和末代皇帝溥仪的墓地一样的效果。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观点

中国古代流传着众多民间英雄故事,在这千年的岁月中,杨家将大放光彩。北宋杨家满门忠烈,誉满华夏,是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他们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块民族丰碑,忠勇报国,守护百姓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千年。

只可惜,杨家将的故事,仅有三分实事,其余七分皆为虚构,甚至在历史中能叫得上名来的真实杨家将仅有三位。想必很多人就会心生疑惑,既然杨家将的故事虚构成分居多,那么,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的天波府,是否也是虚构的呢?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重建的天波府

北宋的首都为东京,也就是今日的开封,如若杨家将的府邸真的存在,那么杨府也一定是在开封城里的。果不其然,在开封市的龙亭湖风景区,就有这样一座“天波杨府”。

令人遗憾的是,这座府邸是在1994年修建而成的,并不是杨家将真正的府邸旧址,它只是一座仿照宋朝的大型建筑群,是由现代人打造的一座旅游胜地,并不具备真正的历史价值。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重建的天波府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天波杨府不存在,北宋年间的《宋东京考》、《祥符县志》中有过记载,天波府原来的位置,就在东京城的西北面,于天波门的金水河旁建立,“天波府”也是因此而得名。

旧时杨府的府邸之所以会选址在这里建立,是因为当时的宋太宗十分欣赏老令公杨业的清正刚直,所以专门给杨业修建了这座“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赏赐给杨家居住。以前“天波杨府”这块牌匾,据说都是宋太宗亲笔写下的。在民间故事里,凡是经过天波府的文武百官,都需要落轿下纳,表示对杨家的尊重。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天波府里的兵器库

现在修建而成了这座天波杨府,并非后人胡乱搭建而成。虽然是一座仿古建筑,但是在修建这里时,这座建筑的规格完全按照当时正一品的武官级别打造而成。在这座建筑门口,修建有评书中提到的“下马石”,杨府大门的两侧分布着钟、鼓楼,东院设有演兵场,西院是一座花园,颇具江南园林的风情。

在天波楼后面,矗立着一座杨家家庙,名为孝严祠,里面设有杨家将的塑像和神位。为了让游人更直观的感受到杨家将的精神,这座天波杨府甚至每天还会上映实景演出。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天波府实景演出

虽然真正的天波府早已经不复存在,但是这座仿建的旅游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杨家将的精神,更寄托着后人对于这些英雄的喜爱之情。去这里游玩,更多的是感受这些忠烈将军的英雄之气。

那么这座天波杨府,现在属于国家所保护的文化遗产吗?

按照“天波府”的修建时间,它是一座新建的仿古建筑,并不是保留千年的古老文物,自然算不上文化遗产,更何况这里只是一个3A级景区,确实与真正的文化遗产相差甚远。不过杨家将慷慨就义、忠于民族、忠于百姓的精神,却是一份难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的精神值得后人继续传承,继续锻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杨家将”。

其他网友观点

1994年,在开封府龙亭湖风景区,一座典型的仿宋古典园林建成,他就是天波杨府,至今已经25岁。

杨家将

这杨家将的故事感天动地,满门忠烈男人死光,妇女顶上。家国二字实乃考验。不过这些终究演义故事,历史上的杨家将可没有七郎八虎、杨门女将,还有那些杨志、杨康、杨过等人。那么真实历史上的杨家将又是怎么样的呢?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杨家三代

杨家将主要是三个人分别是第一代杨继业、第二代杨延昭、第三代杨文广。这三代人忠心报国,一心想要收复幽燕,平定北方,无奈三代的努力都败在了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上。

杨继业

杨继业原本是五代十国中北汉的名将,为人勇猛、屡立战功,国人称无敌。不过因为当时缺乏历史记录,所以他在北汉的事迹寥寥无几。倒是宋史中记载了几次杨继业的狼狈战绩,多次被以少胜多,这其中有待考证。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北汉被北宋灭了后,宋太宗知道杨继业和辽军有三十多年的交锋,所以又开始重用杨继业,归潘美(就是我们所说的潘仁美原型)管。最后因为王冼这小人陷害外加潘美妒忌杨继业已久,杨继业被辽军抓到,但杨继业不屈,绝食三日而亡。

杨延昭(杨六郎)

因为继承了杨继业的所有优点,骁勇善战,让辽军敬畏不已,送他杨六郎称号(辽人认为北斗七星的第六颗是克他们的,认为杨延昭就是第六颗星转世),并不是因为是杨继业的第六子(历史上是长子)。

杨文广

他可不是杨宗保与杨桂英的儿子,他是杨延昭之子。杨文广先是讨伐贼寇,又南征广西,立下功劳。宋英宗发现他还是名将之后,就给他升了官。后来又献上夺回幽燕之策,无奈天妒英才,杨文广还没建功立业就死了。

这三人正是杨家将的原型,杨家将的故事是中国人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寄托,传扬着伟大的爱国精神。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那么天波府在历史上是否存在?是否是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呢?

当然不存在,开封杨府是有的,但不叫天波府,它主要是人们为了烘托杨家将的地位而虚构的。

如今的天波府建成不到30年,是根据《宋东京考》、《如梦令》等记载的杨府修建的,更多是为了纪念杨家将。

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有东中西三个大庭院,东部是练武场,中部是杨府,西部是花园,是国家3A级景区,主要是当地政府想通过相关历史来发展旅游业而建造,借助历史名人的噱头来赚点钱。特色就是古典园林,当成公园一样逛就可以了。

逛完也别太当真,毕竟里面很多建筑不该存在,比如点将台,钟楼,鼓楼等,而且以杨继业的官职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府邸。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你们说这个建立不到三十年的天波杨府符合哪一点了?

杨家将的守护神八贤王存在吗 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这么一个人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杨家将》中的杨宗保真实存在吗?杨宗保的原型人物是哪位?

《》中的真实存在吗?杨宗保的原型人物是谁?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杨宗保其实只是各种演义小说或者戏曲当中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但是他的人物形象却可以说是非常的深入人心,毕竟人们对于这样的正面形象,都是难以产生什么抗拒的,而且他的妻子还是很有名的,虽然也是虚构的。只是不知道,杨宗保这样一位英雄,最后又是怎么死的?是不是在天门阵战死的呢? 在《杨家将演义》中,杨宗保中计受困于陷金山,中箭身死,时年24岁。 杨家将的故事,在我国可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尤其是明清两代, 编选的传世杨家将演义小说和杨家将戏曲剧目名目繁多,始终有一个庞大的读者群和观众群。从公元986年战死到如今,已经一千多年了。 漫长的岁月淹没了无数志士仁人的足迹,然而杨家将故事愈来愈丰富,愈来愈感人。杨宗保则是杨家将中的佼佼者, 民谚中历来有“少年要比杨宗保”的说法。 在《杨家将演义》中,杨宗保少年时即随父出征,屡立战功。在穆柯寨取降龙木时,为穆桂英所擒,后与穆桂英结亲,夫妻同破天门阵。死后,他少年受命,镇守边关。后兵征,中计受困于金山,中箭身死,时年24岁,引得十二寡妇西征。 关于杨宗保是怎么死的和杨宗保牺牲的年龄,在评书、戏剧中的版本很多。张智尧版《杨门女将》中国说杨宗保二十多岁就死了;重庆版《杨家小将》中说杨宗保是三十多岁死的;张振寰版《一门英烈穆桂英》中说杨宗保是四十多岁死的;京剧《杨门女将》等大多数版本说他是五十多岁死的。《杨家府历代通俗演义》中说他是六十多岁死的。 杨宗保,《杨家将传》、《杨家府演义》等小说中的虚构人物,小说中为杨业之孙,杨延昭与之子,少年从军,娶穆桂英为妻,生女,熊大木《杨家将传》中柴郡主在天门阵战役时沙场产子得到杨文广,杨文广为杨宗保之弟,而《杨家府演义》中穆桂英产子得到杨文广,杨文广为杨宗保之子。 然而正载,杨文广实为杨延昭之子。根据《》的记载,杨家三代抗辽, 只录有杨业之子杨延昭 (本名延朗)、杨延昭之子杨文广,其余人等皆不见于史传,而杨延昭名宗保也于史无证,有待考证。 人物原型 杨文广 持这种看法的人是将《宋史》所载史实与民间传说杨家将故事相联系得出的结论。 因为《宋史》成书于元末,而民间传说则始自北宋当代,杨业“父於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於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供备库副使杨君 (琪) 墓志铭》,见《集》卷二) 。所以,两方面流传下来的材料均应参照。民间传说杨延昭有子名宗保,杨宗保故事出现于明二十一年 (1593) 世德堂刊印的《南北两宋志传》,而《宋史》则成书于,因此,许多人认为民间故事与戏曲剧目所传杨宗保, 就是历史上的杨文广。硬在文广与延昭之间造成一个宗保来,乃文人之杜撰,不可信。查宗保业绩多与杨文广的事迹相同, 如少年临阵破敌等事。可见,历史上的杨宗保,就是杨文广其人。 杨业孙女 这种说法一反史实与民间故事、戏曲的传说常态,令人更感其玄。但持这种说法者也拿出了证据, 即洛阳新安县五头乡潼沟村出土的一块宋朝杨令公的停灵碑。碑文记述了杨令公在此停灵的经过: “北宋朝杨令公之丘陵也。有女宗保感祖之义, 居庐于此,遂人道而为观焉。”于是,持此说者下结论说:“杨宗保原来是女性! ” (见1985年7月《人民日报》) 据此,,可见民间传说的杨宗保实有其人,只不过是个女性罢了。后代文人又把她杜撰成北宋的一员大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