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认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是什么时候?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下面就跟一起具体看看世界公认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等相关内容。

世界公认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
《史记.秦始皇本纪》曾记载:公元前240年(始皇七年),“彗星光出东方,见北方‘,见西方慧星复见西方十六日”。这次记录比过去的记录都要详细,比国外最早的记载早228年,被国际公认为世界最旱的哈雷慧星记录。
中国史书上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有详细记载。论记录时间之早,首推《春秋》(目前公认)。《春秋》说: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论所记内容之早,则首推西汉的《淮南子》。《淮南子·兵略训》说:“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据中国天文学家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
哈雷彗星(Halley's comet):第一颗经推算预言必将重新出现而得到证实的著名大彗星。当它在1682年出现后,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注意到它的轨道与1607年和1531年出现的彗星轨道相似,认为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出现,并预言它将在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度出现。虽然哈雷死于1742年,没能看到它的重新出现,但在1759年它果然又回来,这是天文学史上一个惊人成就。这颗彗星因而命名为哈雷彗星。它的公转周期为76年,近日距为8,800万公里(0.59天文单位),远日距为53亿公里(35.31天文单位),轨道偏心率为0.967。
天文学论

彗星,俗名“扫帚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天体。人们已经发现的彗星有1600多颗,但是肉眼能看到的却很少,用望远镜每年也只能看到20多颗。彗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但质量较小的天体,其中最大最容易观测的要算哈雷彗星了。这颗彗星出现的周期为76年,是由一位叫哈雷的英国天文学家第一次算出的,因此叫哈雷彗星。哈雷在1705年发表了《彗星天文学论说》,宣布1682年曾引起世人极大恐慌的大彗星将于1758年再次出现于天空(后来他估计到木星可能影响到它的运动时,把回归的日期推迟到1759年)。当时哈雷已年过五十,知道在有生之年无缘再见到这颗大彗星了。于是他在书中写道:“如果彗星最终根据我们的预言,大约在1758年再现的时候,公正的后代将不会忘记这首先是由一个英国人发现的……”
一些人嘲笑哈雷是在说胡话,一些人对哈雷的预言将信将疑,但相信哈雷预言的也大有人在。法国数学家克雷荷在彗星回归前做了精确的预报:由于木星和土星的影响,彗星将在1759年4月13日前后一个月过近日点。
记录命名

1695年,已是皇家学会书记官的爱德蒙·哈雷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彗星。他从1337年到1698年的彗星记录中挑选了24颗彗星,用一年时间计算了它们的轨道。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这三颗彗星轨道看起来如出一辙,虽然经过近日点的时刻有一年之差,但可能解释为是由于木星或土星的引力摄动所造成的。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迅速地闪过:这三颗彗星可能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回归。但哈雷没有立即下此结论,而是不厌其烦地向前搜索,发现1456年、1378年、1301年、1245年,一直到1066年,历史上都有大彗星的记录。在哈雷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没有人意识到彗星会定期回到太阳附近。自从哈雷产生了这个大胆的念头后,便怀着极大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彗星的观测和研究中去了。在通过大量的观测、研究和计算后他大胆地预言,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归。哈雷作出这个预言时已近50岁了,而他的预言是否正确,还需等待50年的时间。他意识到自己无法亲眼看见这颗彗星的再次回归,于是,他以种幽默而又带点遗憾的口吻说:如果彗星根据我的预言确实在1758年回来了,公平的后人大概不会拒绝承认这是由一位英国人首先发现的。在哈雷去世10多年后,1758年底,这颗第一个被预报回归的彗星被一位业余天文学家观测到了,它准时地回到了太阳附近。哈雷在18世纪初的预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终于得到了证实。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其实在历史上从公元前240年起的每次回归我国都有所记载,最早的一次可能是周武王伐纣之年,即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每隔大约76年都会按时回归。在哈雷彗星回归时,可以对它进行大量的观测研究。哈雷彗星的上一次回归是1986年,中国和各国一样对它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它的再次回归要等到2061年左右。
清朝明君风流皇帝乾隆帝创下三项世界记录无人能破!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罗洪先花了十年完成《广舆图》,中国最早的分省地图集
状元郎官场失意,回归乡间地头,花十年修成中国最早的分省地图集。 大明嘉靖年间,江南,柳丝正长,桃花正妍。通往江西的官道上,一名青衫束袍的青年男子斜背一卷地图,无心欣赏美景,勉强掩住眉宇间的喜悦,形色匆匆地赶路。 背上这卷长约七尺的地图,正是前朝道士地理学家朱思本精心绘制的《舆地图》。青年找了三年,终于在回乡省亲途中从某书商处求得。那种兴奋劲,超过当年金銮殿上被皇上钦点为新科状元的感觉。 对大多数人而言,金榜题名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但对青年而言,这喜事比不上残存的《舆地图》。 青年名叫罗洪先,时年26岁。 世家公子 醉心舆地 罗洪先生于江西吉水县,祖上世代为官,父亲罗循官至兵部武选郎中。他自幼受好良好教育,加之刻苦好学,博闻强识,青少年时对天文、地舆、典章、算术、阴阳等都有深入研究,闻名四方。 1528年,24岁的罗洪先奉父命上京赶考。路上,他遇见了大儒的两位弟子黄洛村与何善山。一番交流下来,罗洪先对王阳明崇拜得,功名利禄之心骤减。 可是,当他写信给老家的父亲,表达想要拜王阳明为师的想法后,罗循连回两封信,要儿子用心考,其它事放一边,否则不要回家门! 罗洪先像(网络图) 罗洪先带着父亲的心愿参加会试。金銮殿上,他发挥出色,深受明世宗嘉靖帝喜欢,被钦点为当科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编写史书。罗洪先初入官场,自然全心扑在修史上。不想这一修居然引出中国地图史的一段佳话。 原来,在“考图观史”的过程中,罗洪先发现先朝的许多地图(当时称“舆图”)或自说自言,或以讹传讹,让人莫衷一是。“如此舆图,如何能作军事参考,如何能流传后世?”想到这里,他决定收集比较准确的作品,重新编纂全国性的舆图。 当时的舆图资料大都散落民间,要找到合适的,真心不易。好在功夫不付有心人,在回乡途中偶得朱氏《舆地图》。 仔细研究,罗洪先发现与其它舆图相比,朱氏《舆地图》有两个明显优点:一是它坚持用“计里画方”的制图法,精确度很高;二是系统使用了图例符号,更直观更形象。同时,他也发现了此图有两个明显缺点:一是它“长之广尺,不便卷舒”,很难印刷,流传不广;二是图中州县部分比较粗疏,不便于地方上使用。 传统绘图所用的计里画方法。(网络图) “我何不以朱氏《舆地图》为蓝本,沿用计里画方的形式,制成书本式的分幅图册,印刷后大量发行呢?”罗洪先这样想。他眼前仿佛出现一部厚厚的舆图册,封面写着“《舆地图》修订本,罗洪先修撰”字样…… 想到这里,他加快了回家的步伐。 被贬返乡 用心绘图 想法虽美好,实现却不易。身在官场,。即位十多年的嘉靖帝对朝政渐生厌烦,常常以生病为由不上早朝,并时不时让朝臣们去后宫奏事,瞎折腾。如此环境,罗洪先想安心研究舆图不大可能,外出调研也不尽如人意。 转眼到了1538年,罗洪先升为春坊左赞善(相当于谏官)。在其位谋其政,次年冬他和同僚唐顺之、赵时春联名上疏,言皇上多病,请太子元旦节上殿接受朝贺。嘉靖帝以为罗洪先三人阴结太子,有,遂将他们革职除名,遣回乡里。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无官一身轻的罗洪先坦然回到家中,隐居石莲洞,一边寻求王阳明的学问,一边研究舆图资料,稍有空闲就外出考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勘测祖国的山山水水,遍访海内名胜,每闻人谈名胜,辄生羡心……”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集中编撰,罗洪先终于于1541年完成了一部以朱氏《舆地图》为蓝本的地图集——《广舆图》。从最初寻找舆图到完成图集,前后整整花了十年。 《广舆图》的温州部分。(网络图) 多项创新 广为流传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分省地图集,《广舆图》所载除全国行政疆域总图外,共43幅:两京、十三个布政使司(相当于省)共15幅,北方边疆10幅,黄河图3幅,海运图2幅,安南、朝鲜、西域图3幅等。这种以省区为单位分划制图的创新方式为后世所借鉴。分省绘图的背面附有相应的沿革、风俗、所辖范围和计征田赋数字等。据载,罗洪先在编印过程中还使用了先进的技术,省区方位精确度高,山脉、海岸、居民点等要素的相对位置都接近现代地图。 此外,罗洪先首创了24种新式的图例,开创了系统使用图例的制图方法,从而使《广舆图》看起来一目了然,易懂好查。图集醒目地标出长城、陵墓、桥梁等古迹,可谓早期的旅游地图集。 国家图书馆藏初刻本《广舆图》。 (网络图) 事实证明,罗洪先改编朱氏《舆地图》的思路完全正确。一方面,由于他在发扬朱氏《舆地图》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所以直到今天还能看到朱氏《舆地图》的某些原貌。另一方面,作为明代影响最大的地图作品之一,《广舆图》在明清两朝六次被公开刊印,广为流传。第一次刊印在1555年,此版图集影印本现存于拿大阿瑟港图书馆。1799 年,举人章学濂组织第六次刊印《广舆图》。目前,第六版《广舆图》主要珍藏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图书馆、美国图书馆、日本东京图书馆等地。 《广舆图》问世后,受到明清地理学家重视,《皇明职方地图》(陈祖绶绘)、《读史方舆纪要》(清代顾祖禹绘)等作品的绘制都以其为蓝本完成的。初期虽然引入了西方新式地图,但影响主要是宫廷,民间绘图还是多以《广舆图》体系为主。 后记 话说罗洪先完成《广舆图》后,一直隐居家乡的石莲洞,过着异常艰难而简陋的生活,睡的是石床,喝的是稀粥。他收到官复原职的同僚唐顺之、赵时春等来信后,一一拒绝复出任职。罗洪先,研究王阳明心学的同时不忘修订《广舆图》,直到1564年逝世。 罗洪先隐居的石莲洞。(网络图) 与罗洪先晚年默默无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舆图》在中国乃至世界地理学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图不但指引了明清两代制图学的发展,为后人探讨中国地理学提供宝贵的历史文献,还为世界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从这方面讲,官场失意的状元郎罗洪先辛苦十年绘成一部中国最早的分省地图集,是非常值得的。 随机文章细数中国各地真龙现身事件,4米白龙吓晕专家神秘消失西方神话十大魔神,萨麦尔加百列榜上有名(地位曾仅此上帝)揭秘世界上发现过美人鱼吗,澳洲发现超逼真美人鱼尸体(假新闻)面粉遇火会爆炸吗,实验证明是会爆炸/几秒钟就可引爆全场世界上最强的龙卷风 , 中国最大的龙卷风/江苏一天被龙卷风侵袭23次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