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莺莺死亡事件,是一件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事件,在2002年襄樊市老河口市发生一起宾馆服务员高莺莺身亡事件,事件被报道出来之后便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对于高莺莺的死亡原因也是争议不断引起热议,高莺莺死亡事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高莺莺死亡事件:

在2002年3月15日,襄樊市老河口市宝石宾馆服务员高莺莺在宾馆身亡。3月16日,老河口警方指派的法医组尸检后得出结论,高莺莺系坠楼自杀身亡。国内一些网站转载了关于此案的报道,由于这篇报道对高莺莺死亡原因提出质疑,引起网民热议。检方认为,高天虎捏造事实,伪造证据,诬告陷害王某某,意图使其受到刑事追究,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妨害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其行为构成了诬告陷害罪。
高莺莺死亡事件经过:
法院审理查明,2002年3月15日晚9时许,湖北省老河口市宝石宾馆保安、娱乐部经理曹会柱发现该宾馆服务员高莺莺不在工作岗位,即召集宾馆员工寻找,同时让宾馆餐饮部经理刘义忠通知高天虎夫妇。晚10时许,宾馆员工魏江波发现宾馆洗衣房平台上有一滩血迹,高莺莺侧躺在平台上,即与曹会柱、李伟将高莺莺抬下平台。后曹会柱等人与赶到宾馆的高天虎、陈学荣夫妇将高莺莺送到老河口市第二人民医院抢救。经医生检查,高莺莺已死亡。

当晚11时33分,宝石宾馆董事长王淑军打110报警。老河口市公安局接警后指派技侦人员赶到现场和医院查看,并对有关人员进行了询问,后对现场进行了勘验、拍照,法医对高莺莺尸体进行了体表检验。尸检后,高莺莺死亡时所穿衣物由高天虎胞弟高天有带走,后交给高天虎、陈学荣夫妇。高莺莺尸体被送往老河口市殡仪馆停放。

老河口市公安局根据尸检、现场勘验情况及调查取证材料,认定高莺莺系自杀坠楼死亡,并于16日下午4时许在殡仪馆将该结论通报给高天虎、陈学荣夫妇及其他亲属,解答了死者亲属的疑问。高天虎要求宝石宾馆为高莺莺之死赔偿人民币20万元,宝石宾馆以高莺莺系自杀为由拒赔。

3月17日上午,高天虎及其亲属将高莺莺尸体从殡仪馆移至宝石宾馆三楼大厅,设置灵堂,引来大批群众围观,造成宾馆门前302省道交通阻塞。在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为防止事态继续恶化,经老河口市委研究决定,3月18日凌晨调集公安民警、武警将高莺莺尸体从宝石宾馆移回殡仪馆。当日,老河口市委工作组与高天虎签订协议,商定高天虎将高莺莺尸体火化后,老河口市委工作组给其协调4.9万元补助费用。当晚10时许,被告人高天虎和其亲属自行将高莺莺尸体火化。次日,老河口市委工作组将宝石宾馆提供的6300元和从慈善基金中支出的4.27万元共4.9万元发放给高天虎。
李绂和田文镜互掐的始末如何是怎么回事?历史上的真相是什么导致的
想必大家对和镜两个人都不陌生,电视剧中关于他们俩人形象刻画的都很好,但是他们两人在历史上有过冲突,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李绂和互掐的始末。 雍正四年,李绂进京路过河南,河南巡抚田文镜对李绂招待的也不错本来这件事也就这样过去了,可是就在河南出事了。田文镜本来在管理下属方面就非常严厉,尤其讨厌这些儒生办事太慢,稍有不满就上疏弹劾,而信阳知州黄振国却一直不听田文镜的话,于是田文镜找了个机会上折子弹劾黄振国。 这样一来李绂不高兴了,指责田文镜是故意蹂躏读书人,李绂进京见到雍正后就说田文镜在河南如何如何贪虐,而且替黄振国等人辩解,还说黄振国已经冤死狱中。田文镜在被李绂指责之后就先上了折子说李绂和黄振国是同年,相互袒护。李绂后上疏辩解,雍正并不相信他,而那个黄振国也并没有死而且还被押解至京,这样以来雍正更不相信李绂了。 不久,御史谢济世弹劾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十几大罪,仍提及黄振国一事。这样一来雍正起疑心了,怀疑李绂与谢济世是同党而雍正最痛恨大臣结党营私。把谢济世革职充军,黄振国斩首,这样便结束了这次争斗。 其实这次争斗中,两人都有错误。首先是李绂,黄振国其实是蔡珽的亲信,而李绂和蔡珽的关系极好,而黄振国和李绂又是进士同年之谊难免有个人主观情绪在里面。而田文镜看不起儒生以及对儒生要求过分严厉也存在缺点。 封建王朝时期,臣子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微妙,在对待历史事件时不能过于片面。 随机文章春申君:芈月的青梅竹马秦始皇虽然以法家制度虐待百姓.但是他终结六国.统一货币.文字.车同轨,所以他是暴君还是明君还是介于中间?黔南平塘天坑群风景区,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天坑(1800米)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盘点,最近160万公里每4年造访地球一次秦始皇陵是谁发现的,陕西临潼县农民杨志发打井时发现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洪亮吉事件始末 他为什么要辞官回家
洪亮吉,人士,享年63岁,原先的名叫做莲,也叫做礼吉。有两字——君直和稚存,号北江,老的时候被称为更生居士。他是阳湖人,祖宗是安徽的。这是洪亮吉简介最基础的部分。 洪亮吉作品 下面是洪亮吉简介中洪亮吉的生平部分。洪亮吉先祖的老家在安徽,有一个世子入赘到常州,因此之后就定居在江苏常州了。洪亮吉1746年呱呱坠地,从小只有母亲的陪伴,父亲早逝。但是洪亮吉读书很认真,其中特别擅长舆地,得到很多人的赏识。可惜的是,洪亮吉连续几次参加考试,一次都没有中。前前后后到了安徽、陕西等地方当官,但是仍然不放弃科举考试。一直到1790年,洪亮吉44岁的时候才很幸运的中了个进士,因此官职也就不一样了,晋升到翰林院、充国史馆等。 46岁的时候洪亮吉做了乡试同考官,后来到贵州做事。49岁的时候洪亮吉回到了首都,在上书房做事。52岁的时候洪亮吉上书批评了朝政,朝廷忌讳他,他也识相的以弟弟去世的借口告老还乡了。53岁的时候被大学士朱圭看中并且录用,编写修改《高宗实录》。也是这一年,又上书朝廷,这一次朝廷愤怒了,本来打算致死罪的,后来还是贬到了新疆伊犁100天,过后回常州老家。63岁时,洪亮吉因病去世。 洪亮吉简介也包括洪亮吉的在文学方面的成绩。洪亮吉写的作品,一是有性情,二是擅长写风光,也很擅长写骈体文。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北江诗话》、《天山歌》等。 洪亮吉事件 洪亮吉是清朝、年间的翰林院编修,是一个富有才华的学者。他出生于1746年,卒于1809年,在乾隆年间参加科举中了榜眼,之后便开始在翰林院任职。在他六十三年的生命中,“洪亮吉事件”无疑是他一生中最失意的事情。 洪亮吉画像 “洪亮吉事件”发生在清朝嘉庆年间。在自己的父亲驾崩后,立马诛杀了大贪官,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并独揽朝政。朝廷百官在纷纷对嘉庆皇帝除和珅的行为表示高度赞扬时,也极力表态想要撇清自己和和珅之间的关系。 然而洪亮吉作为一名刚正不阿的有志之士,却在此时含蓄地批评了嘉庆皇帝的不作为。他上书嘉庆皇帝,指出之所以有和珅这类人的胡作非为,是因为朝廷纲纪松弛。而一旦制度不完善,许多小人便会钻漏洞,才使得祸害国家的现象不断发生。他告诫皇帝,希望他能够改革图新,严惩营私舞弊的行为,并完善制度,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 随着洪亮吉言论的传播,越来越多的言官开始附和。这些举动引起了嘉庆皇帝的不满,于是,他决定杀一儆百,而洪亮吉便是嘉庆皇帝的第一个目标。幸运的是,在洪亮吉命悬一线的时候,嘉庆皇帝又帮他平反,最后改判为流放伊犁。这便是清朝年间著名的“洪亮吉事件”。 洪老先生在被流放了百日之后,又被嘉庆皇帝赦免大罪,从此以后,他就一直在家安心撰写文章,最终。 洪亮吉的成就 洪亮吉是的文学家和经学家。他自幼刻苦读书,勤勉上进,但是他的一生却不平顺。早年的时候虽然得到赏识,但是考试一直没能考上,快到中年的时候才终于得了一个好的名次,得以贡献自己的能力。晚年还曾经教导过皇曾孙。洪亮吉的成就很多,著名的人口理论就是洪亮吉的成就之一。 洪亮吉配图 洪亮吉生活在一个比较尴尬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清朝开始逐渐走向衰亡。这时候的官员们大多不管民生,也没有长远的思想。乾隆年间中国的人口增长的十分迅速,这是历代都没有出现过的现象。一些比较敏锐的学者注意到这样的现象会影响到未来的社会发展,于是就有了洪亮吉的人口理论,洪亮吉的主张是通过温和的方式来逐渐控制人口,而不是强制粗暴的使用暴力手段,洪亮吉的人口理论对如今社会仍然很有警示作用。 作为一个文学家,洪亮吉的成就也很出色。洪亮吉精通声韵,善于写诗和写骈体文,他的很多著作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具有文学性。另外,洪亮吉也是一个热爱游历山川的人,他游历了华夏的很多地方,他的大多数诗词也和有关。被流放的时期写的《安西道中》、《天山歌》、《行至头台雪益甚》、《伊犁记事诗四十二首》等,都是描写的塞外风光,风格独特,借物抒情,时至今日,仍然很有文学价值。 洪亮吉故居 清朝著名学者洪亮吉在常州有一套房,是在37岁的时候由毕沅赠送的。洪亮吉在1783年的农历十月初三搬到了那里住。这套房就是现在的洪亮吉故居。洪亮吉故居的位置在江苏省,具体地址是常州市天宁区延陵东路西狮子巷口。 洪亮吉故居 1800年的时候,洪亮吉因为正直、口无遮掩不小心批评了一下朝政,就被贬到新疆伊犁去充军,不过只去了100天左右。后来回到常州,一直在那里生活了10年那么久,在那里写了《天山客话》、《外家纪闻》等有名的作品。1803年,洪亮吉在毕沅送的那套房子里自己建了更生斋、曙华台,又在西边的小花园里做个放有假山的小泉眼,是当时有名的“叠石神手”戈裕良做的。在此之后,又在家里写了《乾隆府厅州县图志》,一共有50卷。1809年5月12日,洪亮吉因为日积月累的病而在自己的家里逝世。 1987年,因为常州市的城市规划涉及到洪亮吉故居那一片地区,故居里的更生斋、楠木厅等因此被拆。不过并不是再也没有这个故居了,常州市在附近的东狮子巷另外起了一个洪亮吉纪念馆,在常州市二十四中学的旁边,具体地址是天宁区延陵中路东狮子巷20号。是年12月26日,洪亮吉故居被列为常州市第2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的最后一天,戏剧家洪深——洪亮吉六世孙诞生100周年的时候开始了对外开放,馆内有两者一生的记事、他们的作品以及他们用过的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